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24)
2023(14113)
2022(11444)
2021(10415)
2020(8416)
2019(18590)
2018(18096)
2017(34249)
2016(18462)
2015(20459)
2014(19931)
2013(19970)
2012(18636)
2011(16843)
2010(17411)
2009(16441)
2008(16495)
2007(15349)
2006(14037)
2005(12896)
作者
(52713)
(44742)
(44139)
(41360)
(28071)
(21292)
(19664)
(17246)
(16909)
(15863)
(15157)
(14745)
(14386)
(14224)
(13697)
(13402)
(12962)
(12819)
(12775)
(12690)
(11133)
(11084)
(10846)
(10368)
(10142)
(9944)
(9894)
(9876)
(8943)
(8942)
学科
(88790)
(87960)
经济(87866)
(70712)
企业(70712)
管理(64305)
(47164)
业经(32209)
农业(31724)
方法(29121)
中国(26615)
(24057)
地方(22674)
技术(20972)
数学(20772)
数学方法(20647)
(18810)
(17097)
财务(17080)
财务管理(17061)
(16181)
企业财务(16125)
(15339)
贸易(15320)
(15218)
(14969)
(14842)
理论(14841)
(14345)
(14255)
机构
学院(271985)
大学(261197)
(120763)
经济(118584)
管理(109422)
理学(92985)
理学院(92091)
研究(92051)
管理学(91052)
管理学院(90545)
中国(74251)
(58298)
(55122)
(53246)
科学(52304)
(46005)
(44850)
农业(44121)
中心(42524)
业大(42108)
财经(41002)
研究所(40893)
(37040)
(35258)
经济学(34981)
北京(34591)
(34128)
师范(33864)
经济管理(32349)
(32340)
基金
项目(171692)
科学(137875)
研究(132793)
基金(123452)
(105720)
国家(104531)
科学基金(91370)
社会(87917)
社会科(83080)
社会科学(83063)
(71146)
基金项目(65166)
教育(58139)
(56572)
编号(54851)
自然(54702)
自然科(53453)
自然科学(53443)
自然科学基金(52554)
资助(47562)
(43933)
成果(43064)
(40942)
(39855)
重点(38011)
课题(37656)
(37594)
创新(37461)
发展(36542)
国家社会(36426)
期刊
(151247)
经济(151247)
研究(82540)
中国(63027)
(61936)
管理(45143)
(42497)
农业(41849)
科学(37832)
学报(35854)
业经(32094)
(30529)
金融(30529)
大学(29119)
教育(29043)
学学(27642)
技术(26762)
(22516)
经济研究(21600)
财经(20437)
问题(20121)
(17815)
技术经济(16979)
世界(15696)
农村(15229)
(15229)
农业经济(14926)
商业(14280)
现代(14077)
科技(14020)
共检索到433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苏艺  
新质生产力的出现为当前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具前瞻性和指导性的理论基础,也为新发展阶段如何寻找激发发展新动能的决定力量作出了时代解答。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有着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要站在一般性和特殊性两个层面系统阐释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更要从突破农业高科技创新瓶颈、突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题、推进农业生产要素新型化、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绿色转型、深化农业生产关系变革等六个着力重点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与此同时,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必须要处理好与农业传统生产力、新型生产关系、粮食安全底线、传统小农户家庭经营、农业绿色发展等六大关系,实施农业重大科技创新举国体制、建立持续稳定增长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加快传统农业改造升级、建立农业新质生产力示范区、加快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等措施,以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新动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青宁   李京栋   毛世平  
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是以创新为先导,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农业新质生产力内涵除具有新质生产力的共性,还具备农业领域高度公共性、高度科技化、高度数字化和高度产业化的特性,其形成有特定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要处理好发展与底线、新旧动能转换以及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这三对关系。在战略层面,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好顶层设计,抓住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两个主体,用好新型举国体制、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系统化农业科技合作机制三个力量,守正创新,聚焦智慧农业、生物育种、绿色发展等关键领域。在实践层面,要积极建立农业科技优先投入机制,强化农业基础研究长效机制,明确农业科技创新主体使命定位,强化涉农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高农业产业链韧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尤亮   田祥宇  
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把握时代背景的前提下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生成机理进行剖析,明确其培育必要性和意义。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深受国内外环境的共同影响,基于颠覆性创新技术,以“新”为出发点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全面提质升级与优化组合,以“质”为落脚点全面推进生产关系变革、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实现农业高水平自立自强。进一步,为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应基于时代背景强化颠覆性创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采取新型劳动者、高校和科研机构、涉农企业等多元主体联合推动的模式,同时也不能忽视制度保障体系的完善。最后,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对于推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深入实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彭绪庶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时代最新科技产业化的产物,代表了生产力发展方向和趋势,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生产力代际革命和生产力跃迁的体现。颠覆性创新引致主导技术体系变更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技术前提,产生通用目的技术和发生科技革命分别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了充分条件和时代条件,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完善的科技转化应用制度体系加以保障。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创新创业融合,搭建技术转化渠道;推动数实深度融合,以数字化智能化为引领;促进数据、科技人才和科技金融三类要素高效流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震   周云帆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形成的,是对传统生产力的超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应对外部科技封锁和复杂国际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关键。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将大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发展,也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与支撑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长云  
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文章探讨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和发展要求,揭示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意义和战略重点,分析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面临的制约,提出要面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和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的需求,科学处理农业新质生产力与农业传统生产力、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农业新质生产力特殊性与新质生产力一般性等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政策建议。如实施若干重大工程或计划,完善激励机制,设立未来农业专项,加强和创新农业新质生产力支持体系,加强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支持,等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长云  
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文章探讨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和发展要求,揭示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意义和战略重点,分析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面临的制约,提出要面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和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的需求,科学处理农业新质生产力与农业传统生产力、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农业新质生产力特殊性与新质生产力一般性等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政策建议。如实施若干重大工程或计划,完善激励机制,设立未来农业专项,加强和创新农业新质生产力支持体系,加强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支持,等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霍丽娟  
新质生产力是新时期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思想体现,具有要素配置优、产业体系新、创新驱动快、数字赋能强、人力配置准等本质特征。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研究采用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钻石”模型对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素组成和运行逻辑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运行表征和推进路径。研究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应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作用,促进产教伴生关系;推动多元协同共建,深化校企依赖关系;打造“五金”新基建,重构教学组织关系;优化研发平台组织,创新科教融汇关系;优化数字赋能生态,建立虚实融合关系;完善产教治理体系,处理好内外环境关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云飞   张政利  
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高职院校责任重大。农业高职院校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包括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农业高职院校作为服务“三农”事业发展的重要机构,应全面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意蕴,人才培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产教融合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思维导向,科教融汇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变革动力,社会服务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行动策略,国际合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质量加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颖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通过涉农关键性或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实现生产效率提升的农业先进生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强国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从价值意蕴来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不仅涉及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话语体系更新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更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步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农业现代化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多个阶段,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而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则是我国农业生产力变迁的必然结果。在现代化新征程背景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思路是以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关键、以坚持共富为要作为方向、以坚持要素高配作为抓手和以坚持创新驱动作为核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聪聪   乔瑞金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演化中的一种质的飞跃,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科技创新是“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质”的锚点。理论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新质生产力产生的理论渊源;历史逻辑而言,科技进步的推动力、数据要素的创造力以及产业转型的内驱力,催生出新质生产力;实践逻辑而言,推进新质生产力,需要以“新”为指引,加强科技创新;以“质”为关键,优化要素配置;以“人”为根本,培养新质人才;以“绿”为导向,构建绿色生产模式更好发挥新质生产力在对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聪聪   乔瑞金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演化中的一种质的飞跃,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科技创新是“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质”的锚点。理论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新质生产力产生的理论渊源;历史逻辑而言,科技进步的推动力、数据要素的创造力以及产业转型的内驱力,催生出新质生产力;实践逻辑而言,推进新质生产力,需要以“新”为指引,加强科技创新;以“质”为关键,优化要素配置;以“人”为根本,培养新质人才;以“绿”为导向,构建绿色生产模式更好发挥新质生产力在对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洋   李浩源  
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领域竞争加剧,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生产力演化实现从“旧质”到“新质”的能级跃迁过程中展现出的“以质促新”的核心要义,意味着创新驱动是新质生产力“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新质生产力“质”的锚点。创新驱动发展成效的日益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及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潜能优势。以深化改革建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以坚持践行绿色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绿色新动力,以完善人才制度体系建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积蓄最活跃因素,是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实践路径。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姜长云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前瞻性地谋划和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本文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探讨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提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载体,并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概括为创新驱动、以人为本、绿色低碳、融合赋能和链网联动。在此基础上,揭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作用,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重点包括:完善人才脱颖而出和合理流动的激励机制,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推动科技主导的生产力软要素更好地赋能生产力实体性要素转型升级,创新拓展数字经济和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新领域新赛道,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位载体和服务平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郝晓燕   韩一军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深入探讨了粮食产业发展中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并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升级,推动粮食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组织优化、经营增效、韧性增强和安全发展,从而实现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结合粮食产业的发展现状,本研究分析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前沿技术发展滞后、高水平人才支撑不足、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协同不足以及科研人才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提出了四大重点方向:核心技术集成创新、不同层次科技人才梯队优化建设、不同类型组织体系的协同创新以及重点区域基础设施的改善升级。最后,从顶层设计、重点任务支撑和政策支持三个角度,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