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86)
- 2023(13939)
- 2022(11473)
- 2021(10354)
- 2020(8448)
- 2019(18688)
- 2018(18358)
- 2017(34984)
- 2016(18883)
- 2015(21040)
- 2014(20411)
- 2013(20566)
- 2012(19111)
- 2011(17295)
- 2010(17864)
- 2009(16985)
- 2008(17120)
- 2007(15847)
- 2006(14404)
- 2005(13229)
- 学科
- 业(90656)
- 济(89603)
- 经济(89506)
- 企(72628)
- 企业(72628)
- 管理(66438)
- 农(46931)
- 业经(32362)
- 农业(31577)
- 方法(30014)
- 中国(26442)
- 财(25044)
- 地方(22810)
- 数学(21531)
- 数学方法(21398)
- 技术(21114)
- 制(19326)
- 务(17932)
- 财务(17916)
- 财务管理(17895)
- 企业财务(16931)
- 策(16405)
- 贸(15749)
- 贸易(15730)
- 和(15470)
- 理论(15251)
- 易(15240)
- 发(15031)
- 体(14598)
- 划(14533)
- 机构
- 学院(278311)
- 大学(267283)
- 济(123272)
- 经济(121017)
- 管理(112376)
- 理学(95551)
- 理学院(94618)
- 管理学(93582)
- 研究(93332)
- 管理学院(93048)
- 中国(75110)
- 农(58546)
- 京(56534)
- 财(54868)
- 科学(53118)
- 所(46762)
- 江(45891)
- 农业(44247)
- 中心(43141)
- 业大(42617)
- 财经(42252)
- 研究所(41514)
- 经(38162)
- 州(36050)
- 经济学(35687)
- 北京(35572)
- 范(34939)
- 师范(34676)
- 经济管理(33063)
- 院(32763)
- 基金
- 项目(174750)
- 科学(140332)
- 研究(135094)
- 基金(125741)
- 家(107477)
- 国家(106281)
- 科学基金(93061)
- 社会(89430)
- 社会科(84476)
- 社会科学(84457)
- 省(72417)
- 基金项目(66551)
- 教育(59290)
- 划(57506)
- 自然(56107)
- 编号(55848)
- 自然科(54808)
- 自然科学(54798)
- 自然科学基金(53890)
- 资助(48691)
- 发(44462)
- 成果(43874)
- 创(41462)
- 业(40271)
- 重点(38564)
- 部(38419)
- 课题(38257)
- 创新(37900)
- 发展(37023)
- 国家社会(36771)
- 期刊
- 济(154398)
- 经济(154398)
- 研究(84547)
- 中国(64001)
- 农(61645)
- 管理(46232)
- 财(44456)
- 农业(41615)
- 科学(38017)
- 学报(36015)
- 业经(32594)
- 融(30811)
- 金融(30811)
- 教育(29689)
- 大学(29213)
- 学学(27724)
- 技术(27060)
- 业(22644)
- 经济研究(22144)
- 财经(21172)
- 问题(20395)
- 经(18427)
- 技术经济(17344)
- 世界(15830)
- 农村(15236)
- 村(15236)
- 农业经济(14923)
- 商业(14720)
- 现代(14334)
- 经济问题(14097)
共检索到4423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颖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通过涉农关键性或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实现生产效率提升的农业先进生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强国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从价值意蕴来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不仅涉及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话语体系更新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更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步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农业现代化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多个阶段,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而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则是我国农业生产力变迁的必然结果。在现代化新征程背景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思路是以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关键、以坚持共富为要作为方向、以坚持要素高配作为抓手和以坚持创新驱动作为核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宁 张越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以高质量发展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以先进生产力质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必然。作为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职业教育创新链的重要联结枢纽,职业教育需要深刻领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意蕴,把握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机遇,从构建“大职教”体系以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优化产学研用生态系统以改善培育和发展环境,打造类型教育优势以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三重维度,搭建行动框架并落地实施,进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关莉莉 焦红强 朱佳萍
新质生产力拓展了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揭示了区别于传统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新动能,体现出“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与职业本科教育目标具有耦合关系,职业本科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科技创新资源、产业升级动能、技术迭代支撑、人才资源跃升。职业本科院校应围绕国家人才战略凝练职业本科办学理念,围绕新兴产业、颠覆性产业布局专业体系,围绕前沿科技企业开展科教融汇,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拓展人才跃升通道,围绕数字技术培育新质教育力,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实践中,找准目标定位、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毛世平 张琛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新的动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点是“新”和“质”,“新”表现为技术应用新、产业业态新、发展模式新、价值创造新,“质”表现为生产力的质态新和质效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的遵循与延伸,是对传统农业生产力的一脉相承,也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应对农村人口结构快速转变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现实需要。农业新质生产力依托科技创新和质态创新的路径推动了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代表的农业质效提升,助力农业强国建设。数字技术、育种技术、农机装备技术、合成生物技术将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实践应用场景。未来,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强国建设需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全面实施“数据要素×现代农业”行动、加快农机智能装备技术提档升级、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在农业中应用、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和加强农业科技性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强国 技术进步 数字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苏艺
新质生产力的出现为当前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具前瞻性和指导性的理论基础,也为新发展阶段如何寻找激发发展新动能的决定力量作出了时代解答。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有着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要站在一般性和特殊性两个层面系统阐释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更要从突破农业高科技创新瓶颈、突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题、推进农业生产要素新型化、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绿色转型、深化农业生产关系变革等六个着力重点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与此同时,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必须要处理好与农业传统生产力、新型生产关系、粮食安全底线、传统小农户家庭经营、农业绿色发展等六大关系,实施农业重大科技创新举国体制、建立持续稳定增长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加快传统农业改造升级、建立农业新质生产力示范区、加快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等措施,以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新动能。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蒋永穆 李明星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总结提炼,也是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指导。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繁荣农村经济、巩固生态底座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等都具有重大意义。文章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就如何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进行一系列思考与探索。研究认为:农业新质生产力源于生产力发展之应然、始于农业科技进步之实然、丰于农业农村现代化之必然,其根本内涵是生产力内核在农业这一既定场景中,以“新”“质”相结合的现实表达,并体现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主要特征;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继续发展,关键在于要素整合、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等环节,即加快推动农业资源要素的新质化整合、农业科学技术的新质化创新和农业结构的新质化转型。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郭晗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新质生产力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海量数据转化为可应用的劳动对象,提高新质劳动对象的利用效率,促进新质产业体系的系统变革,改进新质劳动技能的应用能力。人工智能技术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与产业融合还不够紧密,可能造成数据安全风险、产业鸿沟风险、产业场景化风险以及劳动需求结构性风险。需要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旨,完善多元治理框架,构建分类分级的风险管理规则,完善人工智能监测预警响应机制,以政策制度切实保障劳动力具体利益。
[期刊] 改革
[作者]
魏后凯 吴广昊
现代化大农业是以系统、全局的大农业观为指导,对传统小农经济进行现代化改造的先进农业发展模式,具有多维生产空间、多种农业功能和多元实践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以现代化大产业为核心架构,以绿色高效为根本属性,以强带动能力为突出作用。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途径。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明确了着力点,提供了内在支撑,开辟了新起点、新机遇和新路径。实践中,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拓展农业生产空间及功能,弥合农业科技短板,推动农业形成大产业格局,促进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由此引领、支撑并推动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以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需要加快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化大农业产业体系,强化与之相配套的现代化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与之相协调的体制机制适应性变革。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诗宇 丁晓强
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共产党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和重要基础支撑。基于马克思主义视域,中国共产党能够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缘于遵循了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无产阶级运动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逻辑理路。立足新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提出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于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新跃升、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以及全球发展的新思路。展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导引、思想指引和主体牵引,才能有力有效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蹄疾步稳,进而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注入强大动力、奠定坚固基石。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共产党 逻辑 意蕴 路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正龙
一、引言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5月29日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8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社会的稳定,农业经济的繁荣,农民收入的增加支撑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因而,如何提高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水平,对整个社会和国民经济能否持续...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邓庆海
大力发展农业科研后勤生产力中国农业科学院后勤服务中心邓庆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敢于打破旧的传统观念、旧的习惯势力,勇于并善于否定已形成的意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紧密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坚持解放思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小鹤 王金丽 崔玥晗 孙振宇
今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是备受关注的热词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种业振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农业新质生产力如何催生、怎样发展,值得思考。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农村 绿色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红太
黄河河南段以黄河为纽带成为全国重要的农业生产经济带,保障着国家的粮食安全。长期以来传统生产力系统内部要素质量偏低、结构不合理,外部生产关系固化,亟需以信息化手段对生产力系统进行优化。通过数字技术对生产力内部系统要素质量提升、结构重组,以及外部生产关系的治理,以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跃升。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黄河河南段 农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帆
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立足新时代发展背景提出的经济概念。本文将这一概念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相联系,在梳理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产业维度对这一概念的内涵特征进行再审视,认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取决于产业“三力”:产业形态重构力、产业结构重塑力、产业跃迁支撑力。在产业形态重构力方面,新时代我国农业的市场需求、生产方式、流通体系在发生深刻变革,农业内部存在新质生产力的生成逻辑,农业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一大来源。在产业结构重塑力方面,新时代我国农业对非农部门发展具有基础作用,包括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内的非农部门对农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不同产业间的协同功能得以凸显。在产业跃迁支撑力方面,生产关系维度的经济制度完善,对于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支撑功能,新时代我国要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就需着力完善与农业需求扩展、农业技术进步、农业组织创新、城乡要素流动、社会秩序平稳相关的经济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寒 张晓宁
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抓手。认识和把握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内涵、推动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对于推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建设、焕发农业发展活力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4月19—2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办了全校师生党员“同上一堂课”暨未来农业与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专题报告会,经济管理学院在建院88周年之际,举办了“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学术论坛”,来自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本次论坛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围绕“认识新质生产力,培育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认识与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现路径与现实意义”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展开分析与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有价值、有深度、有建设性的观点和成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