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49)
2023(8737)
2022(7290)
2021(6387)
2020(5038)
2019(11447)
2018(11253)
2017(20723)
2016(10676)
2015(11629)
2014(11455)
2013(11371)
2012(11010)
2011(10062)
2010(10377)
2009(9457)
2008(9253)
2007(8515)
2006(7707)
2005(7207)
作者
(31033)
(26004)
(25780)
(24032)
(16547)
(12303)
(11552)
(9906)
(9815)
(9298)
(8826)
(8577)
(8395)
(8376)
(8012)
(7904)
(7657)
(7461)
(7378)
(7280)
(6620)
(6329)
(6148)
(5941)
(5879)
(5850)
(5738)
(5712)
(5223)
(5151)
学科
(50859)
经济(50819)
(36966)
管理(34456)
(30127)
企业(30127)
中国(18753)
地方(18397)
技术(17582)
业经(14498)
(14432)
方法(12942)
技术管理(12932)
地方经济(10425)
农业(10248)
(10105)
金融(10105)
(10087)
(10086)
银行(10076)
数学(10068)
数学方法(10003)
(9921)
(9019)
(9002)
贸易(8988)
(8623)
环境(8249)
(8160)
产业(8027)
机构
学院(153989)
大学(149448)
(68323)
经济(66972)
管理(59785)
研究(57620)
理学(50144)
理学院(49582)
管理学(49000)
管理学院(48689)
中国(44059)
科学(32723)
(32665)
(29158)
(28727)
中心(25916)
研究所(25645)
(25479)
(23126)
财经(22071)
(21666)
师范(21469)
北京(21234)
(21207)
(20779)
经济学(19892)
(19848)
业大(19422)
(17774)
经济学院(17635)
基金
项目(98374)
科学(79481)
研究(76904)
基金(69008)
(59162)
国家(58578)
科学基金(51265)
社会(50056)
社会科(47606)
社会科学(47601)
(41963)
基金项目(36425)
教育(34452)
(33752)
编号(30582)
自然(30285)
自然科(29654)
自然科学(29651)
自然科学基金(29153)
(28587)
(27515)
资助(26110)
成果(24711)
创新(24616)
发展(23725)
(23299)
课题(23019)
重点(22537)
(20728)
(20593)
期刊
(85837)
经济(85837)
研究(51875)
中国(40548)
管理(28002)
(23078)
教育(22878)
(20678)
科学(20248)
(18136)
金融(18136)
学报(18019)
技术(16288)
业经(16062)
农业(16000)
大学(14405)
经济研究(13721)
学学(13230)
科技(10903)
财经(10570)
问题(10482)
技术经济(9596)
(9347)
(9199)
(8936)
论坛(8936)
商业(8408)
(8397)
世界(8054)
经济管理(7803)
共检索到2554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厉以宁  
关于国家经济发展优势的创造,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论述。第一,如何看待红利的消失。我们经常讲到红利的消失就是指发展优势的消失,具体来讲,人口红利、资源红利、改革红利消失了,红利的消失被认为是经济发展过程中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盛振文  安波  王素琴  
民办高校因一项或几项创新而产生的竞争优势并不能保证持久性。必须不断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使竞争优势呈现出一种更迭和叠加的趋势。民办高校持续创新即在动态复杂的环境下,持续不断地推出新的创新点。目前,教育大众化对民办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争得一席之地是民办高校面临的严峻挑战。民办高校必须坚持走持续创新之路,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持续创新、可持续竞争优势与可持续发展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黄鲁成  谢富纪  于渤  吴伟伟  
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的加速变革,中国需要将创新驱动发展作为谋求竞争优势、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核心战略,将能够带来产业和市场双重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创新作为把握科技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抓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重视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春宝  杨德林  
8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出口规模扩大,出口结构有所改善。然而,对我国制成品的出口产业构成的分析表明,我国同发达国家仍差距甚远,主要表现为制造业中传统产品技术含量的差距和高技术产品占整个工业制成品比重的差距。为创造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的高技术,既利用高技术促进新兴产业的成长,又努力使发展高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相互促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朝晖  李安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动力机制功能耗尽之际,通过农民工创业将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及社会资本等优势资源从城市引向农村,正在成为区域后发赶超优势的新增长点。本文首先就不同类型农民工创业模式在农村后发优势中的贡献进行评估,而后分别从创业推动区域后发优势形成,以及可持续发展性视角对其内在机理深入剖析。研究结论认为,农民工创业经济以技术与制度移植贡献推动了区域后发优势创造,但与此同时也表现出"递增-递减"特征。为保持农村后发优势发展的可持续性,应当营造良好创业扶持环境,以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南  
美国的一位经济学者在他最近的研究成果中指出,取得经济增长有三方面的要素,第一为提高生产要素投入的质量和数量;第二为通过利用对外贸易和比较优势;第三为通过企业的创新和冒险活动。这三大要素互相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发生重叠,但同时又各自具有不同的侧重点——或侧重于某一私营部门的投资,或侧重于公共政策。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必须全面兼顾三方面的要素。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上述问题。改革开放,我国把开展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提高到前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凌  徐文才  孙涛  吕明  许玲娇  
营销理论发展到今天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这就使得驱动市场理念(marketdriven)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该理论强调企业应该努力跟随和适应消费者的需要。但是 ,消费者需求的模糊性和隐性需要的存在 ,降低了驱动市场理论的可操作性。研究发现 ,不少国际领先企业并不总是遵循市场驱动的途径 ,他们往往通过技术突变或营销突变来突破现有的市场空间 ,而无须被动等待消费者的模糊信息。这是企业驱动市场(marketdriving)的表现 ,是一种值得国内企业借鉴的营销战略。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小淘  
2004年8月2日,东软集团联合美国著名的在线教育提供商Skillsoft在上海召开了“东软集团E-Learning业务说明会”,除东软及Skillsoft公司负责该项业务的高层外还有四十多名企业、高校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夏清华  刘海虹  
本文分析了品牌价值与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关系,强调消费者的信任是品牌建立的基础,只有消费者对产品价格的敏感度降低,品牌所有者才有获得超额利润的可能。品牌竞争优势需要长期的、一系列的整合营销战略来维持,并购增长战略不能侵蚀品牌优势。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齐捧虎  
时间是非常重要的管理资源,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创造优势并获得胜利的关键在于节约时间,提高速度。这就要求企业制定时基竞争战略,做到基于时间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企业在利用速度创造竞争优势时要注意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特别是不能以降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来追求速度。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颖  
并购基金作为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高度结合的产物,其在经济中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资源跨时间跨空间的重新配置。我国并购基金四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其价值创造功能的实现受到外部宏观因素及内部结构因素的影响,快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退出困难;二是融资渠道单一;三是财务风险较高;四是委托代理风险不可避免。为此,应从我国并购市场制度环境优化、政策环境优化、运作模式规范、转型升级加快四个方面入手提升我国并购基金价值创造绩效。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乔晓楠   郝嘉鹏   陈家骏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口规模巨大的鲜明特征,这也就决定了中国的城市化路径拥有多样化选择的空间。基于政治经济学原理,从劳动价值论出发,在测算中国城市价值创造、价值转移与价值分配的基础上,对中国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与人均差异进行考察,研究发现:第一,城市是价值创造的主体,排名前20的城市创造了超过全国1/4的价值量,排名前100的城市创造了全国2/3的价值量,城市间贸易导致城市创造的价值与分配的价值存在差异,但排名靠前的城市其分配价值量大多高于创造价值量,体现出大城市在价值转移方面的综合优势。第二,中国城市体系的演进具有“整体集中、局部平衡”的特征,规模较大的城市之间具有扁平化特征,城市群之间以及省份之间都具有集中化特征,但城市群内与省内则多呈现扁平化特征。第三,自2012年以来,伴随着城市规模分布的演进趋势,城市人均收入差距在逐步缩小,这预示着以城市群为特征的区域新经济增长极将加速形成,并且人均平衡意义上的区域协调发展正在逐步实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兰云  
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来源。然而,真正利用企业文化形成竞争优势的企业为数罕见。文章以企业文化与竞争优势的关系为主线,分析了企业文化的强势观及其在诠释竞争优势效应上的局限性;从企业文化与组织的背景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出发,探讨了权变观的理论模型,指出了企业文化对竞争优势影响的两面性,并进一步提出了我国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永发  徐松  
波特、鲁格曼、克如兹、穆恩、鲁格曼、沃柏克和乔东逊等人分别解释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竞争优势形成的要素。本文在参考上述等人文献的基础上,试图剖析形成中国国家竞争优势的主要元素。我们的结论是:政府、对外开放、生产力和市场需求四个因素及其关联共同创造了中国国家竞争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