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92)
2023(12648)
2022(10347)
2021(9324)
2020(7640)
2019(17111)
2018(16807)
2017(32430)
2016(17519)
2015(19588)
2014(19621)
2013(19451)
2012(17958)
2011(16174)
2010(16690)
2009(15976)
2008(16274)
2007(15020)
2006(13711)
2005(13064)
作者
(50316)
(41932)
(41920)
(39463)
(27030)
(19842)
(18828)
(16078)
(15951)
(15267)
(14557)
(14011)
(13809)
(13629)
(13270)
(12665)
(12477)
(12198)
(12031)
(12015)
(10648)
(10453)
(10181)
(9758)
(9638)
(9569)
(9410)
(9259)
(8384)
(8301)
学科
(84524)
(84260)
经济(84129)
(77651)
企业(77651)
管理(72043)
业经(31487)
(28985)
(27943)
方法(27335)
中国(23695)
(22557)
(21242)
财务(21213)
财务管理(21185)
地方(20452)
农业(20156)
企业财务(20100)
数学(18886)
数学方法(18770)
技术(18485)
(16684)
(16010)
(15504)
(15504)
(15031)
银行(15017)
(14511)
理论(14414)
(14166)
机构
学院(259890)
大学(251741)
(113255)
经济(111025)
管理(103299)
理学(86560)
研究(85843)
理学院(85720)
管理学(84832)
管理学院(84328)
中国(70563)
(57581)
(53851)
科学(47333)
财经(43490)
(43264)
(42868)
(42272)
(39139)
中心(39136)
研究所(37539)
北京(34401)
(34032)
业大(33881)
经济学(33462)
农业(32380)
财经大学(31565)
(30948)
(30931)
师范(30661)
基金
项目(156981)
科学(126060)
研究(121457)
基金(113512)
(95950)
国家(94952)
科学基金(83820)
社会(79331)
社会科(75250)
社会科学(75233)
(63941)
基金项目(59545)
教育(54351)
(51180)
自然(50988)
自然科(49781)
自然科学(49770)
编号(49566)
自然科学基金(48957)
资助(45201)
成果(40171)
(39034)
(36373)
(36204)
(36153)
重点(35046)
课题(34897)
(34710)
创新(33101)
国家社会(32521)
期刊
(144482)
经济(144482)
研究(83299)
中国(59735)
(49549)
管理(46812)
(42360)
科学(33142)
学报(31330)
(30732)
金融(30732)
农业(28540)
教育(27162)
业经(27020)
大学(25663)
技术(25420)
学学(24320)
财经(22622)
经济研究(21384)
(19498)
问题(18392)
(16840)
技术经济(15213)
现代(14061)
财会(13865)
(13848)
世界(13715)
商业(13528)
经济管理(13029)
会计(12881)
共检索到4221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铁锤  
企业集团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客观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其目的在于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国营大中型企业的主导作用,形成群体优势和综合功能,提高国际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从企业集团几年的实践看,真正达到这一目的的不多,多数企业集团松散、虚化,生产要素流动不畅,规模效应、行业效应得不到发挥。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集团这种新的组织形式落入了老的框框,计划经济的经营管理机制被移植到企业集团身上,政府干预,强迫“集团”化;突破所有制行业壁垒,步履维艰;集团主体厂被转化为集团公司后,国营企业的种种弊端又不可避免地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甘乾坤  
本文认为,企业经营机制就是由企业管理体制决定的企业运作原理,它决定着企业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经营机制的模式取决于企业管理体制,最终则取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我国企业的经济机制有两大缺陷;即缺乏利益动力和自我约束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就是扬弃产品经济的残缺不全的企业经营机制,用市场经济的健全的企业经营机制加以更新。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实质是使企业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途径是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应由单一国家所有制和准国家的集体所有制变为国家、企业、职工的共同占有制。分配制度的改革应取消单一僵化的工资分配办法,实行按股本和活劳动分配“纯收入”的“复式”分配政策;其次...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缪长江  
本文将讨论“换脑筋”、落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和动态认识企业经营机制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关于“换脑筋”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关键是要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抛弃过去惯常的行为方式,即所谓“换脑筋”。一个社会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经过较长时期的教育学习、生活磨炼和摔打逐渐形成的,加之我们所处的一个超稳态社会经济体制和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所养就的习惯势力惯性很强、积重难返,因此换脑筋绝非易事。譬如对于“人才流失”的认识是贬多于褒。随着三项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人才市场将得到迅速的发育和成型,人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杨兆勤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组建建安集团公司杨兆勤临沂地区在建筑行业组建建筑集团公司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笔者结合临沂地区组建建筑安装集团公司的实践,对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谈点粗浅的看法。临沂地区有建筑安装企业402个,从业人员达14.7万人,固定资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开群  黄循利  
外贸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中,内、外环境仍存在不少问题。刚性的创汇计划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企业的行为;企业内部“吃大锅饭”,尚未得到彻底解决;实业化、国际化、集团化的进程仍然有限。文章就彻底转变政府部门的职能、改革企业内部运杆机制、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出了对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琢  
要从宏观与微观结合,以企业与市场关系作为主线,以人为中心、以职工为主体,研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这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新思路。按照这个新思路,研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就要研究三个层次的问题: 第一个层次的问题:怎样才能让企业进入市场竞争? 当前,要企业进入市场,在市场竞争中才能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问题,理论界已经取得了共识。问题在于:怎样才能让企业进入市场竞争? 光讲政企分开不能全面解决问题,光讲落实《企业法》不能全面解决问题,光讲破“三铁”也不能全面解决问题。全面解决问题的出路在哪里? 目前国有制大中型企业,多数属于有条件进入市场竞争和全面进入市场竞争的企业。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蒲海清  
文章认为,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关键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有助于把企业推向市场,有助于促进和带动经济管理方式的转变,其意义不亚于农村由人民公社向家庭联产责任制的过渡。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当前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下决心转变政府经济管理的职能,制定科学、先进且针对性强的实施方案。实现改革与发展的有机结合。文章还就企业的劳动人事、工资分配和社会保险等三项制度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见解。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良智  
一、企业经营机制与企业领导体制的关系当前,政治界、理论界和企业界一致认为搞好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必须转换经营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可见,完善的企业经营机制应该由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四大机制而构成。企业的经营机制是否完善,主要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又庄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要围绕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要从实际出发,又要大胆探索,敢于试验。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企业改革,而企业改革的关键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了适应改革开放,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转变政府职能,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的需要,充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方大浩  
(一)目前,就国有工业企业而言,改革和完善企业经营机制至少应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一是解决好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问题。在动力机制上,要解决好企业经营者与企业责、权、利关系,促其提高企业参加市场竞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对企业内部既要形成有效的激励手段,通过科学严格的管理措施,建立有效的劳动考核和人事聘任、选拔和辞退制度,真正贯彻按劳分配,做到“劳动成果与效益挂钩”、“奖勤罚懒”、“优留劣汰”,从而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在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克浩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大中型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诸如“厂长、经理负责制”、“目标管理责任制”、“承包责任制”等等。但是目前仍然举步艰难;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长期亏损,回天无术。症结是哪里?从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来看,关键就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使企业无法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目前最有效的途径是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而实行股份制经济则是转换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的有效形式。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郑永权  
一、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实质是在全民经济中建立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 企业经营机制有两个层次的内涵。第一个层次是指利益协调机制;第二层次是指效率机制。前者是基本的,后者是由前者源生出来的。不论是什么样的利益协调机制,都会产生与之相对应的追求效率的机制。 追求高效率可以说是一切经济主体或利益主体的本能行为。或者说,没有不追求效率的利益主体。通常认为,在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多利益主体往往是不讲经济效率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