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97)
- 2023(5961)
- 2022(4855)
- 2021(4198)
- 2020(3211)
- 2019(7270)
- 2018(7052)
- 2017(13281)
- 2016(7062)
- 2015(7791)
- 2014(7904)
- 2013(7972)
- 2012(7941)
- 2011(7489)
- 2010(7678)
- 2009(7000)
- 2008(6895)
- 2007(6248)
- 2006(5902)
- 2005(5718)
- 学科
- 济(41914)
- 经济(41883)
- 业(20148)
- 地方(17746)
- 管理(17474)
- 中国(14773)
- 农(13815)
- 企(13768)
- 企业(13768)
- 业经(11666)
- 地方经济(10353)
- 农业(9871)
- 发(9212)
- 方法(8425)
- 融(7871)
- 金融(7871)
- 银(7523)
- 银行(7515)
- 行(7455)
- 发展(6938)
- 展(6919)
- 制(6866)
- 环境(6826)
- 数学(6629)
- 数学方法(6589)
- 技术(6443)
- 贸(6365)
- 贸易(6355)
- 学(6048)
- 易(6018)
- 机构
- 学院(106889)
- 大学(102711)
- 济(47433)
- 经济(46429)
- 研究(43174)
- 管理(37086)
- 中国(33239)
- 理学(30266)
- 理学院(29846)
- 管理学(29450)
- 管理学院(29241)
- 科学(25346)
- 京(23532)
- 所(22465)
- 财(20822)
- 研究所(19982)
- 农(19703)
- 中心(18996)
- 江(18207)
- 范(16319)
- 师范(16164)
- 北京(15643)
- 院(15537)
- 财经(15392)
- 州(15315)
- 农业(14960)
- 省(14511)
- 业大(14318)
- 经济学(14185)
- 经(13742)
- 基金
- 项目(64140)
- 科学(50491)
- 研究(50255)
- 基金(43626)
- 家(37439)
- 国家(37031)
- 社会(31966)
- 科学基金(31288)
- 社会科(30344)
- 社会科学(30341)
- 省(27347)
- 基金项目(22618)
- 划(22061)
- 发(21721)
- 教育(21648)
- 编号(20856)
- 发展(18078)
- 展(17750)
- 自然(17680)
- 资助(17290)
- 成果(17233)
- 自然科(17216)
- 自然科学(17214)
- 自然科学基金(16881)
- 课题(15813)
- 重点(14855)
- 创(13715)
- 部(13191)
- 国家社会(12910)
- 创新(12799)
共检索到184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柳
所谓产业经济,就是供、产、销成龙配套,农、工、商环环紧扣,包括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储藏、运输、销售以及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劳动者培训等环节在内的产业环流。产业经济的发展,将能提供许多就业机会,带动千家万户从事商品生产,实现脱贫致富。广西龙州县蔗糖业就是一个产业经济的雏型,它的发展,为我们探索开发山区资源、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有效途径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全乐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发展各具特色的经济”。这既是对我国发展区域经济多年经验的总结,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使区域经济再上新台阶的指针。这一重要思想既适用于发达、次发达地区,也适用于贫困地区。从河南省洛宁县的实践看,可以说发展特色经济是脱贫致富的一条捷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林涛 梁贤 刘德源 梁秋明
广西连续14年全国产糖第一。文章分析了广西发展节约循环型蔗糖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蔗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蔗糖产业内部两方面探讨了节约循环型蔗糖业的发展路径,提出优化原料蔗生产布局,做大做强产业龙头,完善"订单农业+价格联动"利益联结机制等保障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凤凉 许嘉
我国的农业经过几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近20年的发展,为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还很多,要克服这些制约因素还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必须始终把农业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首位,实施农业可...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薛亮 聂新鹏 王晋臣
1990年代以来 ,广西蔗糖业快速发展 ,初步走上了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 ,产糖量连续 1 0个榨季居全国第一位 ,已稳固地成为我国最大的糖料生产、食糖加工和销售中心。我国加入WTO后 ,面临全面国际竞争的新形势 ,广西蔗糖业生产水平还有很大潜力可以发掘 ,通过实施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 ,全面建设“双高”甘蔗优势产业带 ,适当调减种植面积 ,主攻单产和蔗糖分 ,同时大力推进制糖企业规模化、集团化进程 ,加大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程度 ,降低制糖成本 ,全面提高产业竞争力 ,广西将继续保持我国主要产糖区的优势地位。
关键词:
规模化 广西 蔗糖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虹 王彩彩
包容性发展强调经济持续、机会均等、公平参与、成果共享,以此为视角对乡村旅游脱贫致富机制进行探究,有助于实现人民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包容性乡村旅游扶贫愈发成为一种可持续的脱贫致富方式,本文以袁家村为例,全面把握乡村旅游脱贫致富的动态过程,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构建包容性乡村旅游脱贫致富机制。结果表明:(1)包容性发展由经济包容、制度包容、环境包容和文化包容四个维度构成。(2)在脱贫致富的不同阶段,包容性发展呈现动态的演变过程,由初期、成长期经济发展和机会参与的经济包容性,丰富为快速发展期、稳定增长期公平分配的经济包容性;由成长期制度管理、权利行使的制度包容性,丰富为快速发展期、稳定增长期权力约束的制度包容性;由快速发展期自然环境保护的环境包容性,丰富为稳定增长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维护的环境包容性;在稳定增长期表现为重视思想教育和知识学习的文化包容性。(3)乡村旅游脱贫致富形成了政府引导下的村民自治共享的包容性乡村旅游脱贫致富机制,具体包括领导执行机制、公平参与机制、利益共享机制和引导服务机制。
关键词:
包容性发展 乡村旅游 脱贫致富 袁家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容
渝东南民族地区长期贫困落后,但当地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因地制宜发展当地民族民俗游是渝东南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一条捷径。通过对渝东南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民俗游的SWOT分析,可见此旅游产品具有切合当地实际,富有特色,可操作性强等特点,但在规划和实施时应注意开发和保护的平衡问题。
关键词:
渝东南民族地区 民族民俗游 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绪鹿
自1986年以来,恭城瑶族自治县县委、政府在认真抓好粮食生产、畜牧业生产及当年见效的经济作物等温饱工程的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县优势,把大力发展林果业生产列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并当作农业支柱产业和振兴全县农村经济的突破口来抓,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带领广大群众向荒山、荒坡、岭荒进军,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使全县林业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1986年至1991年全县共造林14.72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钟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人均耕地不多,但山场面积广阔,地表和地下资源丰富,大有开发潜力。贫困在山,希望在山,念好“山字经”、“草木经”,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各地开发山区的热情和江西省委、省政府“在山上再造一个江西”的决定,表明了山区资源的开发利用进入了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我认为,加强以林果业为主的山区资源开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大意义: 第一,有利于加快山区人民的脱贫致富。我国的18片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山区。国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少民
扶贫工作中的无数事实说明,在生产条件和投资环境相同的情况下,智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脱贫致富步子的快慢。因此,无论是近期脱贫,还是中、远期致富,加速智力开发都是最根本的措施之一。扶贫工作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根本大计。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洪绍华
成绩与启示“七五”时期,大别山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由起步到发展、由不得温饱到率先越过温饱线,走完了一段艰难而富有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5年的开发,使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大别山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红安、麻城、英山、罗田、大悟5个重点贫困县市为例,1989年与1985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2.31亿元,比1985年的14.57亿元增长了53.12%,年递增11.24%,其中工业产值增长114.52%,农业产值增长9.4%。财政收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艾云航
按照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从1991年开始,西部贫困地区要在解决大多数群众温饱问题的基础上,转入以脱贫致富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开发新阶段。到本世纪末,要达到稳定地解决温饱问题,多数农户过上较宽裕的生活,初步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福添
国务院提出把广西建成为全国重点糖业基地,要求到1992年实现产糖量200万吨的奋斗目标,已经引起了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关注。笔者认为,国务院的要求,很符合广西的实际情况,是振兴广西经济和为国家建设的全局多作贡献的上策。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人民银行保山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蓝彩金
从广西蔗糖生产面临的困境谈我国糖业发展战略蓝彩金广西糖业进入90年代以来,产量急剧增长,1996年达237.51万吨,占全国食糖总产量的1/3强,比1990年的136.64万吨增长73.81%,年均增长9.65%,产糖量连续5个榨季居全国首位。然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