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57)
2023(15907)
2022(12879)
2021(11852)
2020(9508)
2019(21392)
2018(21031)
2017(39810)
2016(21316)
2015(24064)
2014(24006)
2013(23981)
2012(22167)
2011(20195)
2010(20504)
2009(19208)
2008(19230)
2007(17443)
2006(15911)
2005(14881)
作者
(61253)
(51457)
(51324)
(48324)
(32714)
(24659)
(22933)
(20005)
(19784)
(18326)
(17753)
(17164)
(16660)
(16411)
(16013)
(15604)
(15086)
(14820)
(14800)
(14628)
(13027)
(12795)
(12490)
(11923)
(11604)
(11536)
(11465)
(11376)
(10377)
(10367)
学科
(106232)
经济(106108)
(91470)
(73319)
企业(73319)
管理(68777)
(51118)
方法(36420)
业经(36036)
农业(34035)
中国(33882)
(28929)
数学(27948)
数学方法(27839)
地方(25000)
(21903)
(19385)
贸易(19366)
技术(19273)
(19071)
财务(19045)
财务管理(19024)
(18853)
(18334)
(18157)
企业财务(18001)
(16828)
(16697)
(16449)
银行(16434)
机构
学院(315990)
大学(307095)
(144377)
经济(141864)
管理(122762)
研究(111473)
理学(103984)
理学院(102934)
管理学(101797)
管理学院(101195)
中国(90503)
(65586)
(64503)
(63316)
科学(62534)
(55754)
中心(50626)
(50150)
财经(50092)
研究所(49863)
农业(47819)
业大(46171)
(45520)
经济学(44143)
北京(41748)
经济学院(39835)
(39792)
师范(39452)
(39314)
(39197)
基金
项目(199853)
科学(160055)
研究(152551)
基金(146212)
(125791)
国家(124511)
科学基金(107853)
社会(102359)
社会科(96718)
社会科学(96696)
(78698)
基金项目(76785)
教育(66927)
自然(64489)
(64225)
自然科(62994)
自然科学(62982)
自然科学基金(61922)
编号(61905)
资助(57874)
(49376)
成果(49308)
(45125)
重点(44642)
(44135)
国家社会(43334)
课题(42455)
(42369)
发展(41117)
创新(40547)
期刊
(177460)
经济(177460)
研究(98742)
中国(71339)
(66650)
(50817)
管理(49000)
科学(45416)
农业(45062)
学报(43265)
(36050)
金融(36050)
大学(34967)
业经(34605)
学学(33285)
教育(30220)
技术(28780)
经济研究(27125)
财经(25597)
问题(23901)
(23833)
(22319)
世界(19497)
技术经济(18266)
(18062)
农村(16277)
(16277)
国际(15987)
经济问题(15971)
农业经济(15942)
共检索到5018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尹志国  邵庆国  
"群落"原是生物学名词,指生存在一起并与一定的生存条件相适应的动植物的总体,或者说,群落是一定区域内具有某种同类属性动植物群体按规律组合而成的整体。我们这里提出的乡镇企业群落,则是由一定区域内具有同类属性的乡镇企业群体按一定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结合而成的有机体。这些群体,维系于某种资源和市场作为生存的条件,既具有企业的基本特征,既受原材料、资金、技术、劳力、装备、市场等条件的制约,又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齐友发  蔡梦筠  
乡镇企业发展与农村城镇化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两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目前,我国农村工业化发展出现非城镇化现象,已成为我国农村发展的障碍。要实现乡镇企业与城镇化同步发展,必须对我国农村工业化的指导方针、农村工业布局以及人口迁移等政策进行全面调整。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叶汉生  
乡镇企业的健康发展是农村城市化必备的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推动了农村城市化进程。但近年来,乡镇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严重地制约着农村城市化进程。为使乡镇企业尽快走出困境和改变我国农村城市化 严重滞后的状况,迫切要求乡镇企业实行二次创业。为此,必须沿着农村城市化的方 向推进乡镇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包括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结构创新、技术 和管理以及人才创新,从而全面提高乡镇企业的综合素质,为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奠 定更雄厚的经济基础。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钊  
乡镇企业是推动我国农村城镇化的主导力量。但是我国乡镇企业的布局分散和结构不合理,制约着乡镇企业对农村城镇化功能的有效发挥。要促进乡镇企业和农村城镇化同步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深化改革,努力促进乡镇企业布局与结构调整,并采取相应措施加速农村城镇化的配套建设。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季任钧  范磊  
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试论依靠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季任钧,范磊年复一年的"民工潮",潮来潮往。在经历了1995年春节再次巨大的潮涌之后,留下的不仅是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的思考,更有对中国城镇化战略的构想。中国未来城镇化是以农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鲁德银  
寻找加速城镇化的新模式和新政策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湖北与浙苏粤的农村城镇化率、乡镇企业集群和就业集聚度的比较与分析,证明了三者之间存在逻辑上的一致性:乡镇企业集群提供了长期稳定足够的就业岗位和稳定收入,吸收农村居民向小城镇迁移,导致农村城镇化率的大幅度提高;解释了苏浙粤城市化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乡镇企业集群起步早、发展快、规模大,而湖北城镇化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乡镇企业集群起步晚、规模小;提出了以乡镇企业集群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而加速农村家庭迁移的农村城镇化的新思路。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庾德昌  
一 失业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人们往往把失业、粮食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称之为世界面临的三大难题。这三大难题在中国同样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与粮食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相比较,失业问题在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国拥有12亿人口,其中8.5亿人口居住在农村。在4.4亿农村劳动力中,农业3.3亿人。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业剩余劳动力利用与转移课题组研究,在本世纪内,农业只需要2—2.2亿劳动力。这就是说,中国农村目前剩余1亿多劳动力,需要寻求新的就业岗位。然而,中国农业劳动力剩余有其特殊性,他们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邓光汉  
进入80年代以后,世界范围内的人口大增长、资源危机和环境恶化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严峻的现实呼唤人类要理性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非理智行为,重新寻找人类活动的经济目标、生态目标、社会目标的协调性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在这样的历史环境条件下,我国乡镇企业如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卫东,彭俊  
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为我国工业化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它是适应中国农村工业化发展环境的合理选择。本文根据大量调查和资料分析,论证了中国农村工业化的战略目标,阐明了农村工业化与农业发展的关系,提出了乡镇企业合理发展的措施与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史翠林  马俊玉  
乡镇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了缓慢的发展状态,我们应抓住乡镇企业根植于"农"这一要素,依靠市场促进乡镇企业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马杰  
事实说明: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广大农村发生了深刻变革,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途径。 第一,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农民的从业结构,为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第二,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农村的产业结构,使自然型农业转变为开发型农业,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辟了门路。第三,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农村的流通状况,为大量的农副产品打开了销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万  李为强  
在目前农业升温,实行信贷倾斜的环境中,如何适应乡镇企业保持适度发展的资金需要,正确合理地使用农村信贷资金,是农村金融部门非常关心和亟需研究的问题。1.乡镇企业的发展应建立在农村经济自身积累的基础上,彻底矫正扭曲了的银企关系。我国乡镇企业从一开始就建立在银行(包括信用社,下同)信贷投入的基础上,而不是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何康  
1985年12月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农村大好形势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成就,总结“六五”经验,商讨“七五”规划,这对今后农村的深入改革和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仅就会议中讨论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发展乡镇企业问题,谈点意见。一、重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各业协调发展去年是我国农村进入第二步改革的第一年,调整产业结构迈出相当大的一步,改革是成功的,成效是显著的。尽管这一年不少地方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但由于改革统派购制度,放开农产品价格,乡镇企业的大发展,仍保证了农村的稳定繁荣和农民收入继续增长的势头。看农村形势不能只看粮食,看粮食不能只看一年的丰歉。要看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