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34)
- 2023(16470)
- 2022(14126)
- 2021(13082)
- 2020(10851)
- 2019(24595)
- 2018(24562)
- 2017(46595)
- 2016(25163)
- 2015(28360)
- 2014(27822)
- 2013(27539)
- 2012(25698)
- 2011(23238)
- 2010(23425)
- 2009(21189)
- 2008(20638)
- 2007(18373)
- 2006(16308)
- 2005(14548)
- 学科
- 济(105280)
- 经济(105178)
- 管理(73411)
- 业(72987)
- 企(59723)
- 企业(59723)
- 方法(42990)
- 数学(36422)
- 数学方法(36032)
- 中国(31432)
- 农(28991)
- 地方(26480)
- 业经(24995)
- 财(24552)
- 技术(24340)
- 贸(23340)
- 贸易(23323)
- 易(22681)
- 学(21799)
- 农业(19921)
- 制(18425)
- 理论(17597)
- 银(17170)
- 银行(17120)
- 融(16713)
- 金融(16712)
- 环境(16547)
- 行(16496)
- 和(16453)
- 技术管理(14944)
- 机构
- 大学(354991)
- 学院(354399)
- 济(144529)
- 经济(141438)
- 管理(141029)
- 研究(122470)
- 理学(121394)
- 理学院(120028)
- 管理学(118143)
- 管理学院(117489)
- 中国(91248)
- 京(76848)
- 科学(74828)
- 财(65018)
- 所(61470)
- 农(56926)
- 研究所(55734)
- 中心(55207)
- 江(53326)
- 业大(52033)
- 财经(51379)
- 北京(49099)
- 范(48282)
- 师范(47815)
- 经(46765)
- 院(44702)
- 农业(44189)
- 州(43458)
- 经济学(43245)
- 经济学院(39059)
- 基金
- 项目(240500)
- 科学(189723)
- 研究(178948)
- 基金(172781)
- 家(150189)
- 国家(148878)
- 科学基金(128157)
- 社会(112681)
- 社会科(106872)
- 社会科学(106849)
- 省(95265)
- 基金项目(91666)
- 教育(81991)
- 自然(81779)
- 自然科(79924)
- 自然科学(79910)
- 划(79317)
- 自然科学基金(78498)
- 编号(72843)
- 资助(70490)
- 成果(58961)
- 发(55123)
- 重点(53818)
- 创(53609)
- 部(52841)
- 课题(50996)
- 创新(49367)
- 国家社会(46158)
- 教育部(45366)
- 科研(45057)
- 期刊
- 济(162012)
- 经济(162012)
- 研究(108878)
- 中国(74677)
- 管理(54099)
- 学报(53878)
- 农(52200)
- 科学(50732)
- 财(47485)
- 教育(46020)
- 大学(41086)
- 学学(38229)
- 农业(36871)
- 技术(33827)
- 融(32480)
- 金融(32480)
- 业经(27645)
- 经济研究(25986)
- 财经(24433)
- 问题(20991)
- 经(20960)
- 图书(20315)
- 业(19880)
- 科技(19659)
- 技术经济(19063)
- 贸(17479)
- 理论(17018)
- 商业(16259)
- 现代(16236)
- 坛(16091)
共检索到5371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琦 欧阳峣
基于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和阿根廷7个发展中大国2000—2009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其FDI与进口贸易技术外溢效应及产学研合作技术内溢效应,并与美国等9个发达国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FDI与进口贸易技术外溢效应还是产学研合作技术内溢效应都不明显。研究结果同时显示:发展中大国基本还是一种资金推动型的粗放式创新模式。
关键词:
发展中大国 技术创新 溢出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肖远飞 罗叶
以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为研究视角,选取中国2005—2015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深入探讨其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级间产业发展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相邻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对本地区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临近区域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仅能促进本地区第二产业的发展,对第一、三产业的发展并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相邻地区的技术的吸收能力对本地区第一、二、三产业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均会阻碍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产业发展 技术创新 人力资本 SDM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辰 李佳馨 周婷婷
数字经济作为新型经济形态,是驱动绿色经济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新动能、新引擎。选取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影响的传导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但也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数字经济对本区域和邻近区域的绿色发展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数字经济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间接推动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因此,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中国实现绿色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发展 空间溢出 中介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辰 李佳馨 周婷婷
数字经济作为新型经济形态,是驱动绿色经济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新动能、新引擎。选取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影响的传导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但也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数字经济对本区域和邻近区域的绿色发展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数字经济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间接推动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因此,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中国实现绿色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发展 空间溢出 中介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星 惠宁 崔若冰 韩先锋
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和广覆盖性的特征,是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目前,关于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已然成为学术热点。本文以技术创新效率提升与技术创新地理溢出的双重视角出发,分析了数字技术作为产业共性技术、短周期技术与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存在的耦合效应,阐述了数字技术的知识性、可封装性通过促进邻近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集聚和专业化分工,形成技术创新地理溢出的空间效应。基于2012—2021年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关中四大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先行区,省域层面关键指标的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证明了上述影响效应的存在。本文的研究表明,数字经济作为“知识经济”,应当注重对于数字技术类型的选择,形成与制造业自身核心技术融合创新后的“共振效应”,同时有效推动社会各层面的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另外,在先行区加快布局新型基础设施网络、数字产业园区,发挥数字经济在空间维度的技术创新溢出效应。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潘雄锋 艾博薇 明杨
本文结合新经济地理学K关联的思想构造了外部技术创新溢出指数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2006~2014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区域间技术创新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技术创新溢出效应主要是东部地区带动的,东部地区的省份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其他省份存在技术创新溢出效应,而中部和西部并没有对其他地区技术创新产生溢出效应,并且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之间存在竞争效应。(2)无论是全国还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R&D经费、R&D人员和知识存量均对技术创新产生正向作用,并且这些地区的技术创新产出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不同的是,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R&D人员对技术创新的贡献比R&D资本要大,而西部地区R&D资本对技术创新的贡献则要大于R&D人员。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溢出效应 知识生产函数 区域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欣 宋永和
以沪深A股市场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专家访谈法、回归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同群效应对绿色技术创新投资形成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同群效应对绿色技术创新投资的溢出效应呈“U”型特征;动态能力强化了企业社会责任同群效应对绿色技术创新投资的溢出效应,冗余资源和组织惯性缓解了企业社会责任同群效应对绿色技术创新投资的溢出效应。放松企业决策的独立性假设,将同群效应纳入企业社会责任和绿色技术创新研究框架,实现企业社会责任和绿色技术创新的资源合理配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欣 宋永和
以沪深A股市场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专家访谈法、回归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同群效应对绿色技术创新投资形成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同群效应对绿色技术创新投资的溢出效应呈“U”型特征;动态能力强化了企业社会责任同群效应对绿色技术创新投资的溢出效应,冗余资源和组织惯性缓解了企业社会责任同群效应对绿色技术创新投资的溢出效应。放松企业决策的独立性假设,将同群效应纳入企业社会责任和绿色技术创新研究框架,实现企业社会责任和绿色技术创新的资源合理配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吕新军 代春霞
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将创新主体分为政府、企业和外资,从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两方面考察了2002—2011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研发投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国技术创新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在不考虑空间溢出的情况下,研发投入的直接效应会被高估。政府研发投入对创新产出的直接效应为负,空间溢出效应为正,总效应显著为正;企业研发投入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都显著为正;外资研发投入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空间溢出效应受空间权重矩阵的影响较大,但总效应显著为正。
关键词:
研发投入异质性 空间外溢 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吕新军 代春霞
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将创新主体分为政府、企业和外资,从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两方面考察了2002—2011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研发投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国技术创新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在不考虑空间溢出的情况下,研发投入的直接效应会被高估。政府研发投入对创新产出的直接效应为负,空间溢出效应为正,总效应显著为正;企业研发投入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都显著为正;外资研发投入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空间溢出效应受空间权重矩阵的影响较大,但总效应显著为正。
关键词:
研发投入异质性 空间外溢 技术创新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丽君 陈韬 王益谊
选取2003—2020年我国9个主要贸易国家的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的相关数据以及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在国际研发资本溢出效应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标准制度型开放要素,构建了国际研发资本溢出的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滞后3期的研发人员投入、我国研发资本投入、国际研发资本投入、标准制度型开放对我国省级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样本期,人员和资本投入总体上具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能促进我国的创新产出;而标准制度型开放的影响不显著。我国需要在提高研发投入、促进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的同时,加强制度型开放建设,发挥标准制度型开放对区域技术创新的积极作用。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梁涛 杨皎平 陆志宝
为分析知识溢出对集群创新的影响,建立了产业集群双寡头企业创新的博弈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得出:过度的知识溢出具有抑制创新的负面效应;集群企业之间构成创新网络乃集群创新最佳形式,既可以利用知识溢出的正效应又可以规避其负效应;在对负效应的规避措施中,纯粹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不如创新补贴政策有效;一定程度的创新补贴可以使集群创新达到创新网络对应的创新水平。最后文章给出了集群创新管理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
产业集群 知识溢出 创新政策 效应分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培源 高伟生
文章利用1994-2007年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面板数据,结合各地区的贸易结构和人力资本水平构造贸易溢出变量,实证研究国际贸易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显著地提高了其技术创新能力,贸易增加了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量;中西部地区由于贸易结构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制约,贸易仅仅对技术含量较低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量产生影响,对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影响不显著。因此,东部和中西部应该实施不同的贸易发展战略:东部地区基于自主创新,中西部地区基于比较优势。
关键词:
贸易结构 技术溢出 人力资本 创新能力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许培源
以三种专利授权量代理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能力,以进出口贸易中资本品或高技术品所占的比例衡量贸易结构。研究发现:贸易结构的变化显著影响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但主要体现为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增加,对发明专利的影响则不显著,并且这种贸易溢出的技术创新效应必须以国内技术吸收能力的同步提升为条件。因此,贸易溢出可以促进技术创新,但最根本的技术创新——技术发明还必须依靠自主研发。
关键词:
贸易结构 技术溢出 技术创新能力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郁培丽 石俊国 窦姗姗 孙广生
构建环境政策内生的三阶段博弈模型,分析存在技术溢出效应时,环境政策组合工具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排污税和研发补贴有利于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两者组合可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社会最优排污税税率低于排污对社会的边际破坏程度,并随着均衡产量的增加而提高。在技术溢出效应较高时,政府采取排污税和补贴的组合工具,而当技术溢出效应较低时,政府采取排污税和研发税的组合工具。当排污税税率外生给定时,竞争创新情况下的政府补贴要高于协同创新情况下的政府补贴。政府应结合行业技术溢出特征,采取相应的税收与补贴结合的政策工具,并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促进企业集群协同绿色技术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