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98)
2023(19712)
2022(16885)
2021(15707)
2020(13027)
2019(29875)
2018(29484)
2017(56766)
2016(30473)
2015(33957)
2014(34008)
2013(33509)
2012(31007)
2011(27952)
2010(27982)
2009(25702)
2008(24897)
2007(21862)
2006(19325)
2005(17312)
作者
(87925)
(73276)
(72882)
(69378)
(46771)
(35155)
(33215)
(28692)
(27817)
(26125)
(24997)
(24737)
(23323)
(23294)
(22691)
(22627)
(21680)
(21349)
(21010)
(20887)
(18371)
(18046)
(17750)
(16911)
(16525)
(16289)
(16250)
(16021)
(14867)
(14423)
学科
(138062)
经济(137925)
管理(86335)
(82865)
(67633)
企业(67633)
方法(55999)
数学(48362)
数学方法(47721)
中国(36849)
(34659)
地方(31746)
(31183)
业经(29871)
(28693)
农业(23925)
(23449)
(22247)
贸易(22233)
(21480)
理论(21395)
(20669)
银行(20616)
(20579)
金融(20577)
(19883)
(19763)
环境(19631)
(19547)
财务(19461)
机构
大学(432235)
学院(431456)
(180349)
经济(176594)
管理(167543)
研究(151498)
理学(144384)
理学院(142753)
管理学(140102)
管理学院(139324)
中国(113212)
(92497)
科学(92225)
(81746)
(76373)
(70463)
研究所(69414)
中心(68091)
财经(65019)
(63343)
业大(63293)
(59167)
北京(58677)
(57661)
师范(57077)
(55062)
农业(54847)
经济学(54817)
(51392)
经济学院(49056)
基金
项目(291811)
科学(229696)
研究(212636)
基金(211688)
(184967)
国家(183410)
科学基金(157425)
社会(135019)
社会科(127952)
社会科学(127922)
(113828)
基金项目(111710)
自然(101995)
自然科(99614)
自然科学(99589)
教育(97919)
自然科学基金(97806)
(95824)
资助(87702)
编号(85780)
成果(69489)
重点(65655)
(64951)
(64349)
(60332)
课题(59627)
创新(56344)
国家社会(55866)
科研(55710)
教育部(55337)
期刊
(203166)
经济(203166)
研究(131674)
中国(85498)
学报(67983)
(64007)
管理(63988)
科学(63140)
(62216)
大学(51993)
学学(49031)
教育(48329)
农业(44235)
(39828)
金融(39828)
技术(39239)
经济研究(33574)
业经(32338)
财经(32179)
(27758)
问题(25755)
(22847)
技术经济(22002)
图书(20986)
科技(20099)
理论(19843)
统计(19751)
(19529)
商业(19378)
(19307)
共检索到6476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欧阳峣  刘智勇  
发展中大国在人力资本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现实条件下,因其异质性人力资本与多元化的产业结构、物质资本投资、技术水平之间的耦合即适应性而形成一种比较优势。这从理论上较好地解释了发展中大国尽管人力资本水平较低,但仍能较好地促进经济增长这一假说。运用耦合度模型的实证研究支持了这一理论假说。其政策含义十分明显:发展中国家在不断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增强其人力资本对多元化的产业结构、物质资本投资与技术水平的适应性,以"扬长避短",从而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浩然  李涛  
本文利用2000-2013年地级城市的相关统计和人口普查数据,检验了人力资本对城市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的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后,人力资本对城市长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人力资本对东部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中部和西部城市,影响程度由东向西呈现递减的态势。因此,各级政府应重点关注与本地区位条件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适宜人力资本水平。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圣元  陈万明  周蔓  
本文用受教育水平的差异来表示异质性人力资本,采用永续盘存法计算固定资产存量,得到2004~2013年中国省级区域的相关数据。分析不同区域异质性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对不同省级区域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逐步回归。结果说明物质资本投资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不同区域的异质性人力资本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促进低水平人力资本向高水平人力资本转变有利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雪艳  赵吟佳  钱雪亚  
文章建立了一个包含人力资本结构变量的增长模型,分离了人力资本结构的增长效应,并阐述了人力资本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结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提高异质性人力资本在生产中的份额,提高人力资本的异质性程度,可以实现规模报酬递增,在非均衡增长路径上提高经济增长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邓飞  柯文进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始终是社会经济研究领域内的热点问题。不同层级的人力资本,应与区域的异质性相一致,以实现各自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化。本文在充分考量"四大板块"区域异质性基础上,以人力资本的异质性为视角,利用1987-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多种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从经济增长和经济运行质量两个维度来探寻不同层次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效能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①全国层面,所有层次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均有促进作用;但初级和中级人力资本会遏制产业结构高级化,只有高级人力资本才能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②区域层面,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本对东、中、西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空间异质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仲常  马红旗  
本文结合人力资本平均存量的高低及我国人力资本分布结构的规律性,实证分析了我国人力资本离散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论表明,具有较高人力资本平均存量地区的人力资本离散度正向于经济增长,而具有较低人力资本平均存量地区负向于经济增长。依据"高等教育拉动"、"正态分布"和"低等教育拉动"三种类型,文章从人力资本的"追赶效应"出发,归纳了内生增长理论的趋同思想,并发现具有"高等教育拉动型"和"正态分布型"人力资本分布结构的地区与前沿人力资本存量地区有增长趋同性,而具有"低等教育拉动型"的地区与之具有增长发散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一平  周向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及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国农业未来的可持续增长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以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为衡量标准,将异质性人力资本纳入传统生产函数,利用2001—2013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农村初、中、高等人力资本对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人力资本是促进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且在不同地区的影响效果不同,三种人力资本对全国农业经济的影响由强到弱依次是初等人力资本、高等人力资本和中等人力资本;目前中国仍处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农业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仍需要靠传统要素投入的增加来实现;自然灾害和外贸开放程度不会对农业经济发...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马晓科  
运用中国省区面板数据,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作为划分异质人力资本的唯一标准,对东、中、西三大地区高级人力资本及相关变量进行分析,研究三大地区高级人力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贡献,以及与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表明:三地区人力资本积累和物质资本积累之间的比例α越大,高级劳动者所占比例n2也越大;三地区物质资本折旧率越高,高级劳动者所占比例n2也越大。物质资本折旧率增大时,不利于物质资本积累,而有利于生产高级劳动者;三地区为形成单位高级劳动者所需的费用ρ在2000年—2009年间变化趋势基本相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祝接金  胡永平  
文章运用中国地区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采用包含人力资本异质性的衡量方法——各教育层次人口比重,实证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不同的人力资本和政府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教育层次的人力资本其产出效率不同,不同地区政府教育支出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也不同。因此,三大地区政府教育资金的投入重点及结构调整方向应有所区别。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毛宇飞  
文章运用多指标面板数据聚类方法,按互联网资源将我国各省市划分为三大区域。通过构建模型,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率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促进作用,并且对互联网发展缓慢地区更为明显;人力资本水平和结构是造成地区经济差距的重要的原因,要重视男性人力资本的精英人才培养,加快女性基础教育的普及。此外,互联网发展中等区和缓慢区应重视固定资产投资及产业升级,进而减小地区间经济差距。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毛宇飞  
文章运用多指标面板数据聚类方法,按互联网资源将我国各省市划分为三大区域。通过构建模型,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率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促进作用,并且对互联网发展缓慢地区更为明显;人力资本水平和结构是造成地区经济差距的重要的原因,要重视男性人力资本的精英人才培养,加快女性基础教育的普及。此外,互联网发展中等区和缓慢区应重视固定资产投资及产业升级,进而减小地区间经济差距。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毛宇飞  
文章运用多指标面板数据聚类方法,按互联网资源将我国各省市划分为三大区域。通过构建模型,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率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促进作用,并且对互联网发展缓慢地区更为明显;人力资本水平和结构是造成地区经济差距的重要的原因,要重视男性人力资本的精英人才培养,加快女性基础教育的普及。此外,互联网发展中等区和缓慢区应重视固定资产投资及产业升级,进而减小地区间经济差距。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欧阳峣  生延超  
发展中大国后发地区的技术适应能力不是外生的,而是内生于后发区域的适宜技术选择中。如果后发区域所引进的技术与其现有的技术基础、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相适应,其技术适应能力就高,就能够较快地实现经济收敛。在拓展的"领先-追随"模型中加入适应能力参数,分析技术多元化基础上的技术适应能力。结果发现,发展中大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决定于两个区域的技术多元化程度、人力资本差距以及后发地区的人力资本和所引进技术的先进水平;后发地区多元技术与区域内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产业结构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适应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但即使在技术多元性和适应性的情况下,后发区域仍无法收敛到发达区域同样的人均产量和工资水平。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赵新平  刘清田  
发展中大国的产业发展有着独特的发展规律。发展中大国与发达国家之间产业的竞争,是不平等主体之间的不平等竞争。在发达国家产业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和长期技术积累,已经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情况下,发展中大国已经不具有使产业缓慢地自然进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发展中国家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弥补市场对国内产业保护失灵的缺陷,对市场进行干预,对产业予以适当扶持和保护,以促进和加速国内产业的成长和竞争能力的培育,使产业超常规发展,加速产业进化,逐步形成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并具备与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竞争的能力。发展中大国应该综合考虑包括本国产业发展带来的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本国产业经济利益净流出的减少、产业生产力价值等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徐维祥  姜丽佳  徐志雄  
基于2006-2015年全国20个省市面板数据,利用双对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科技创新与信息经济发展关系,并对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的异质性效应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人力资本、科技创新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均对信息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人力资本的作用最大。此外,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都对信息经济发展具有异质性效应,其中,在人力资本异质性方面,体力劳动者、基础型人力资本的系数为负,而技能型人力资本、创新型人力资本系数为正,就作用强度而言,基础型人力资本最大,技能型人力资本最小;在科技创新异质性方面,科技创新对信息经济发展的影响取决于技术含量和创新程度,技术含量和创新程度越高,对信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