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47)
- 2023(11595)
- 2022(9391)
- 2021(8577)
- 2020(6723)
- 2019(15244)
- 2018(14450)
- 2017(27177)
- 2016(14135)
- 2015(15966)
- 2014(15617)
- 2013(15639)
- 2012(15074)
- 2011(13977)
- 2010(14202)
- 2009(13347)
- 2008(12411)
- 2007(10916)
- 2006(10084)
- 2005(9695)
- 学科
- 济(69900)
- 经济(69842)
- 业(37212)
- 管理(36523)
- 中国(30921)
- 企(27668)
- 企业(27668)
- 融(26743)
- 金融(26743)
- 银(24782)
- 银行(24771)
- 行(24204)
- 方法(22210)
- 地方(21399)
- 数学(19743)
- 数学方法(19643)
- 农(19629)
- 业经(16162)
- 贸(15498)
- 贸易(15479)
- 制(15401)
- 财(15169)
- 易(15085)
- 农业(13599)
- 发(12760)
- 环境(12596)
- 中国金融(11384)
- 地方经济(11083)
- 学(10928)
- 体(10163)
- 机构
- 学院(204138)
- 大学(203110)
- 济(98032)
- 经济(96302)
- 研究(81004)
- 管理(72509)
- 中国(69538)
- 理学(60521)
- 理学院(59808)
- 管理学(59111)
- 管理学院(58728)
- 京(44877)
- 科学(44380)
- 财(44286)
- 所(40496)
- 中心(37337)
- 研究所(36477)
- 财经(34474)
- 农(32550)
- 经济学(32431)
- 经(31507)
- 江(30109)
- 北京(29686)
- 经济学院(29192)
- 院(29005)
- 范(27460)
- 师范(27210)
- 财经大学(25695)
- 业大(25382)
- 农业(25048)
- 基金
- 项目(130156)
- 科学(103482)
- 研究(99471)
- 基金(95195)
- 家(82523)
- 国家(81827)
- 科学基金(69443)
- 社会(66672)
- 社会科(63549)
- 社会科学(63541)
- 省(48712)
- 基金项目(48583)
- 教育(43508)
- 划(41376)
- 自然(40009)
- 自然科(39089)
- 自然科学(39080)
- 资助(38996)
- 编号(38590)
- 自然科学基金(38389)
- 发(35060)
- 成果(32087)
- 重点(30056)
- 部(29605)
- 发展(29331)
- 国家社会(29316)
- 展(28852)
- 课题(28047)
- 创(27806)
- 中国(27282)
共检索到337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绿化中国金融体系"课题组 张承惠 谢孟哲 田辉 王刚
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均开始关注绿色金融,将绿色金融纳入到政策体系之中。随着绿色金融理念的推广,近年来,不少国家开始采取行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机构投资者成为发达国家推动绿色金融的重要力量。中国应推广绿色金融理念,并将绿色金融纳入经济转型和生态文明战略,在金融改革和开放中发展绿色金融,积极参与相关国际合作项目。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绿色经济 可持续发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徐义国
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这一明晰高远的决断,概缘于世界各国目前已无法回避的、关涉人类生存的最重大命题:生态文明与可持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朋林 叶静童
我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势在必行。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文献、准确把握绿色金融内涵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分析了我国绿色金融应遵循的发展逻辑与演进路径:在理论层面上,通过对当前经济环境下我国绿色金融生存逻辑、优化逻辑的深入剖析,探究了绿色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的紧迫性、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实践层面上,通过对国内外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和实践历程的分析与经验总结,得出了适合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演进路径。最后,结合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作用,更好更快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建议以及发展方向,在实现我国经济绿色发展的同时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杨林 邹江
文章从乡村产业可持续兴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和农村金融体系完善三个角度探究绿色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从农业绿色供应链金融模式搭建、绿色金融支持乡村生态宜居的"软件"配套设计、乡村绿色金融供需环境改良、乡村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协同四个方面切入构建绿色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逻辑框架,以此来解决研究中发现的乡村绿色金融政策指引缺位、金融机构没有从产业链的角度创新形成绿色金融产品线、乡村绿色金融供需排斥共存等问题,供相关部门和"三农"主体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龚斯闻 赵国栋 马晓崟
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本文在厘清绿色金融发展逻辑的基础上,从金融功能、普惠金融、连续金融三个方面对绿色金融进行了理论解构。同时从要素解构和理论推导两个层面对影响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四个要素进行了分析,并构建静态模型论证了绿色金融相较于传统金融对经济的发展更有效率。基于此,梳理分析了绿色金融在内涵、主体和模式三个方面演进的合理性。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发展逻辑 演进路径 要素解构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洪瑞 吴平
发展生态低碳农业是赓续农耕文明的内在要求,是破解环境约束的重要抓手,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绿色金融通过优化资金配置,为推进农业生态化、低碳化、绿色化提供资金支持。本文基于金融结构、金融功能、外部性和长尾效应的理论视角,建构绿色金融与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支持逻辑、互动逻辑和实践逻辑,化解农业生态低碳转型的融资约束、特征约束和现实约束,厘清绿色金融对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及二者的良性互动效应,并提出绿色金融助力中国特色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实践路径,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冯丹萌 许天成
中国自古以来就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并将其贯彻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大力推动当代中国农业的绿色发展既是不忘初心,更是继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抓手之一。按其发展历史和现实路径及其思想演变过程,可以将其分为无意识自发期、萌芽期、初步试水期、强烈环保意识和清晰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引下的自觉调整转变期。经济因素对农业的渗透,促使绿色发展从道德和文化规范驱动的自省,转为经济利益驱动的自觉。坚持和加强绿色发展,将保护和构建中国发展的长期基础,更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
农业 绿色发展 发展格局 历史演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潘建瑞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逐渐认识到了绿色发展理念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重大意义,不断探索并自觉践行绿色发展道路。其绿色发展理念的演进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建国后和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初步探索;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孕育与形成;开启中国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对绿色发展理念进行探索和实践,有助于中国生态梦的实现。
关键词:
绿色发展理念 演进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黄健柏 贺稳彪 丰超
文章借助重心转移模型,考察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经济、资本、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流动格局。并基于非参数方法构建"资源-环境-经济"三维的绿色发展效率评价指标,探索和分析全球绿色发展的格局变迁及其内在逻辑。研究发现:(1)新世纪以来,全球能源消耗、资本和碳排放重心加速向亚洲内陆移动,但经济重心未能表现出同样的趋势;(2)全球绿色发展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化和动态分化特征,形成以欧美等发达国家单边推动,部分新兴国家掣肘的局面;(3)绿色发展、资源节约和碳减排与能源价格、能源结构显著正相关,与地区生态承载力负相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U型"关系。样本区间内,金融危机对全球绿色发展产生强烈冲击。此外,一个有趣的发现是,海拔较低的地区绿色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经伟 姜能鹏 李欣
政策性金融是一种政府与市场相结合、财政与金融相兼容、有效缓解生态产业"强位弱势"与融资约束的有效机制。生态文明建设中资金"双缺口"是我国在现代金融体系中构建"绿色金融"的基本逻辑和出发点。坚持政策性金融属性、追求公益性和逐利性平衡、弱化行业"绿色标准"和专业第三方"绿色标准"评价机制的最优边界,是完善"绿色金融"制度的主攻方向。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任晓刚
推动产业绿色化数字化融合发展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产业绿色化发展支撑产业数字化发展,数字技术赋能产业绿色化,数据要素驱动产业绿色化,在充分认识产业绿色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现状前提下,在深入掌握产业绿色化、数字化融合发展基本规律和互动逻辑基础上,要围绕绿色能源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科技服务产业、先进材料产业、先进制造产业和数字经济产业布局重点产业和优化产业生态,坚持以下重要着力点加快推动产业绿色化数字化融合发展:加快低碳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实现产业绿色化技术赋能;夯实“绿能”产业基础,带动供应链提质增效;推动重点领域零碳标准制定,建立健全零碳标准体系;构建全球绿色技术知识产权共同体,促进绿色技术知识产权互联互通;构建绿色化数字化技术国际合作网络,推动绿色化数字化技术和产业国际协作;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推进绿色化数字化产业项目国际合作落地;打好贸易投资组合拳,构建全球绿色化数字化产业链体系;提高绿色化数字化融合服务水平,增强创新创业主体积极性;提高绿色化数字化融合金融服务能力,增强绿色化数字化融合动力;提升绿色化数字化融合财税支撑能力,增强绿色化数字化融合推力;发挥平台推介服务优势,激发绿色化数字化融合潜力;发挥技术动态跟踪优势,强化绿色化数字化产业链供应链风险保障力。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乐 顾雨婷
绿色发展理念是对何谓绿色发展、怎样实现绿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作为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理念,应整合理论资源、建构价值体系,找寻绿色发展动力注入(创新驱动绿色转型)→质量维系(统筹协调生态治理)→公平实现(开放合作全民共享)的实践路径。只有探查我国在绿色发展推进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从制度顶层设计、生态文化培育、协同治理创新及完善考评体系等层面多措并举,才能为构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提供现实参照,让民众在生态文明的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龙丽波 李梁
新时代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任重道远,急需发挥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作用。当代生态环境问题整体性、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性提出了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整体性建构的理论和实践诉求。在整体性生态治理视阈下,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在内涵上是生态战略观、生态民本观、生态环保观、生态全球共建共享观的有机统一。在价值上具有重大的创造性理论贡献和多维性实践意义,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新时代的原创性成果,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基本遵循,是新时代经济发展转型的方向指引,是全球生态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键词:
习近平绿色发展理念 整体性 生态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