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51)
2023(16237)
2022(13622)
2021(12844)
2020(10641)
2019(24802)
2018(24294)
2017(45800)
2016(24292)
2015(27544)
2014(27146)
2013(26550)
2012(24608)
2011(22307)
2010(22345)
2009(20187)
2008(19654)
2007(16909)
2006(14857)
2005(13363)
作者
(68278)
(57085)
(56705)
(53748)
(36283)
(27159)
(25867)
(22277)
(21766)
(20130)
(19503)
(19216)
(18113)
(18008)
(17651)
(17630)
(16837)
(16406)
(16364)
(16304)
(14233)
(13943)
(13820)
(13063)
(12787)
(12766)
(12526)
(12388)
(11483)
(11245)
学科
(108513)
经济(108407)
管理(64417)
(63599)
(50458)
企业(50458)
方法(47861)
数学(42415)
数学方法(41733)
中国(33191)
(28645)
(27502)
贸易(27481)
(26695)
地方(25123)
(22938)
业经(22878)
农业(19077)
(18375)
(17883)
(16648)
金融(16647)
(16610)
银行(16592)
(16103)
环境(16053)
理论(15934)
技术(15881)
(15167)
(15010)
机构
学院(340716)
大学(339866)
(149381)
经济(146735)
管理(131106)
研究(120094)
理学(112903)
理学院(111678)
管理学(109471)
管理学院(108848)
中国(92024)
(72841)
科学(70826)
(65065)
(59442)
中心(54666)
研究所(54027)
(54001)
财经(51747)
(49411)
业大(48350)
(47334)
经济学(46573)
北京(46529)
(44477)
师范(44023)
(43729)
农业(42068)
经济学院(41942)
(39455)
基金
项目(231034)
科学(183474)
基金(169521)
研究(168852)
(148983)
国家(147516)
科学基金(126664)
社会(109097)
社会科(103695)
社会科学(103671)
(88563)
基金项目(87926)
自然(80969)
自然科(79196)
自然科学(79176)
教育(78269)
自然科学基金(77761)
(75173)
资助(71072)
编号(67154)
(53736)
成果(53590)
重点(52338)
(51776)
(48600)
课题(46827)
国家社会(46418)
创新(45433)
教育部(44819)
科研(44286)
期刊
(161193)
经济(161193)
研究(101885)
中国(70200)
学报(50920)
管理(50895)
(49754)
科学(48800)
(48474)
大学(40078)
教育(38020)
学学(37517)
农业(34844)
技术(32557)
(32020)
金融(32020)
经济研究(27942)
业经(26362)
财经(25241)
(22284)
(21883)
问题(21809)
国际(19977)
(19957)
统计(18449)
世界(18025)
技术经济(17172)
(16631)
图书(15664)
商业(15498)
共检索到5165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亮  吴浜源  
本文基于1980~2011年间的跨国数据,对发达国家贸易条件与贸易收支之间经验性的S曲线假说在发展中国家是否适用进行了检验。然后,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和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对贸易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统计关联性上,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存在S曲线效应;在实证经验上,贸易条件恶化会导致贸易收支盈余在短暂的下降之后再上升。本文的实证结论与S曲线假说是吻合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长期以来中国贸易条件不断恶化与贸易收支顺差持续扩大并存的现象。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戴翔  
本文借鉴BKK(1994)和Abdelhak S.Senhadji(1998)的分析思路,对中国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动态关系进行经验分析,结果却表明,用于描述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动态关系的经验性规律的"S"曲线并不适用于中国。本文认为,导致"S"曲线在中国失效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快速而全面地融入以全球生产网络为载体、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成为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价值增值地"和"出口平台",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相互"作用效应已明显减弱。而在两种商品模型中,贸易条件就等于实际汇率,所以本文的研究结论从另一层面说明:汇率不是中国持续性贸易顺差的原因,试图通过人民币升值不是解决中国贸易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亮  吴浜源  
本文基于49个发展中国家1991-2011年的平行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贸易条件变动的通货膨胀效应,并进一步利用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下该效应传递的门槛特征。结果表明:贸易条件恶化会推高通货膨胀,贸易条件改善则有利于降低通货膨胀。并且,当对外开放程度和外汇储备规模超过门槛水平、汇率波动幅度低于门槛水平时,上述贸易条件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才能实现。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何为  
发展中国家不断恶化的贸易条件,造成其福利损失,收入减少,抑制了经济的发展。本文从产品、技术力量、市场控制力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汇率政策四个方面,阐述了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和权利分配差异,并对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春平  施凤丹  
发展中国家在贸易量迅速扩大的同时,也经历着产业内贸易的形态变迁,不同形态的产业内贸易引起的调整成本可能不同。本文通过对1996-2005年18个制成品产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相对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引起的劳动力市场调整成本较大,同时调整成本也因不同产业而有所不同。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少军  侯慧芳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中贸易条件的改善,不仅关系到本国贸易利益的多少,而且关系到本国的产业升级前景。为此,本文以WIOD数据库为基础,利用发展中国家1995—2014年的跨国面板数据,探究了GVC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影响机制,主要的发现如下。第一,随着GVC嵌入度的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将不断恶化。第二,分别从出口渠道与进口渠道来看,GVC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价格指数下降和进口价格指数上升,形成了"高进低出"的贸易条件模式。第三,对比分析两种渠道,GVC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恶化作用可能更多的是通过出口渠道来实现的。第四,GVC嵌入度对贸易条件的作用受到GVC分工位置的影响,随着GVC嵌入度的提高,居于GVC下游地位的发展中国家所能得到的贸易利益更加微薄,表现为贸易条件逐渐恶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建刚  魏蔚  
考察了价格贸易条件对亚洲7国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和菲律宾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都促进了本国的经济增长。而价格贸易条件对价格水平的影响却呈现出差异性,随着价格贸易条件的改善,菲律宾和土耳其(1)的价格水平呈现出下降趋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巴基斯坦的国内物价水平反而会上升。VEC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当受到价格贸易条件变动冲击时,中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和菲律宾的经济虽然会一时偏离长期均衡状态,但通过误差修正过程影响人均实际GDP,其经济仍将恢复均衡。而印度和马来西亚变量间长期均衡关系对人均实际GDP的影响并不显著。针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分析,当价格贸易条件变动造成经济不均衡时,通过误差修正过程调整物价,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经济会重新恢复均衡状态,但变量间长期均衡关系并不能对中国、菲律宾和土耳其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浜源  王亮  
传统理论认为,贸易条件的改善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本文基于25个发展中国家1980-2011年的平行面板数据,对贸易条件变动如何影响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贸易条件的恶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这与传统理论相悖;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的提高,这种促进作用逐渐减弱。此外,贸易条件的频繁剧烈变动不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钻石  张娟  
本文把环境污染引入福利函数,动态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国际贸易通过国际间专业化分工,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形成新的鞍点均衡路径。发展中国家开放条件下的EKC与传统的EKC性质相似,环境污染也是随着经济增长先增后减。利用国际面板数据对开放条件下的EKC形状进行回归检验,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的EKC形状可以近似为倒U型,而发达国家的EKC形状是不确定的;国际贸易会加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但是会降低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鲁晓东  张晋  
汇率与国际收支的短期动态关系一直是理论和经验研究争论的热点问题。本文从"S曲线"假说的经验性规律出发,分别从贸易总量和双边贸易的角度研究了人民币汇率短期波动与中国国际收支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在总量层面上,"S曲线"假说并不适用于中国,但是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额和双边实际有效汇率较好地支持了"S曲线"假说。另外,统计推导和经验研究都表明,"S曲线"假说对于贸易伙伴在中国贸易总额中的份额、贸易收支波动性和双边汇率波动性均具有较强的敏感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熊德平  徐建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江维  
文章以新的视角研究服务贸易的动态发展,首先借鉴新增长理论中的研究与开发模型——将资源分配到两个生产部门——讨论内生要素动态变化的分析方法,针对资源在对外贸易的货物生产以及服务生产这两个最终产品部门之间的分配建立模型,分析了在不同的现有服务贸易规模影响状态下,服务贸易的动态变化以及其他变量对其运动情况的影响。其次结合模型,对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准确了解服务贸易的规模报酬状况,是分析市场发展战略的关键;中国的服务贸易正呈现出规模报酬递增的状态,但仍表现为劳动和资本密集型的特征。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胡羽珊   张鹏龙  
如何加强和推进南南合作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以1980—2020年53个发展中国家为样本,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探究贸易条件冲击对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虽然同属于支出法GDP核算体系,但生产端GDP与支出端GDP在核算发展中国家经济活动时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条件不同;第二,支出端GDP核算方法与宏观调控政策可以更好地解释贸易条件冲击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可将解释程度从已有文献的10%提升至40%;第三,发展中国家多采用加剧经济周期的宏观调控政策,无法起到熨平周期的作用,因为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持汇率稳定双重目标不能同时实现。本文从核算方法视角解释了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之间存在分歧的原因,为加强南南合作以期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翟雅琴  
本文以中国1993~2014年的省域面板数据为样本建立了动态面板模型,同时使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SYS-GMM)研究了中国对外开放(包括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对金融发展(包括金融规模及金融效率)的具体影响。结论显示:(1)贸易开放对金融规模有显著促进作用,这种影响与开放程度有关。但贸易开放对金融效率却呈现出负向影响。(2)金融开放对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比较显著,但伴随开放程度的提升,其对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减弱。这可能与金融开放的加速导致金融资源出现扭曲配置有关。总体而言,我国金融效率的提升相对滞后于开放程度的扩大,隐性的金融保护可能会降低金融效率。因此配套性改革措施的推进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力  
战略贸易论是80年代产生的一种最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学说。这一学说以现实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为前提,主张国家采取所谓的“战略性贸易政策”,以改善市场运行的结果,实现本国经济福利最大化。战略贸易论产生之后,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主张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应该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以保护本国民族工业,赢得国际竞争优势。本文则认为,所谓战略性贸易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