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35)
- 2023(12188)
- 2022(10248)
- 2021(9425)
- 2020(7506)
- 2019(17283)
- 2018(16584)
- 2017(31588)
- 2016(16535)
- 2015(18834)
- 2014(18456)
- 2013(18548)
- 2012(17356)
- 2011(15825)
- 2010(15980)
- 2009(14947)
- 2008(14780)
- 2007(12998)
- 2006(11791)
- 2005(10981)
- 学科
- 济(82577)
- 经济(82499)
- 业(50182)
- 管理(48041)
- 企(39161)
- 企业(39161)
- 方法(29307)
- 中国(28077)
- 数学(25698)
- 数学方法(25533)
- 农(22497)
- 地方(21651)
- 业经(17943)
- 贸(17775)
- 贸易(17760)
- 财(17705)
- 易(17313)
- 农业(15215)
- 融(14028)
- 金融(14028)
- 银(13989)
- 银行(13972)
- 制(13812)
- 行(13571)
- 发(13329)
- 学(13276)
- 地方经济(12912)
- 环境(12588)
- 技术(11429)
- 和(11049)
- 机构
- 学院(239774)
- 大学(238798)
- 济(113143)
- 经济(111319)
- 研究(90949)
- 管理(89394)
- 理学(75808)
- 理学院(74935)
- 管理学(73984)
- 管理学院(73523)
- 中国(70683)
- 京(52083)
- 财(50187)
- 科学(50073)
- 所(45351)
- 研究所(40859)
- 中心(39846)
- 财经(39268)
- 经济学(36145)
- 经(35836)
- 农(35528)
- 江(35245)
- 北京(34300)
- 范(32913)
- 师范(32648)
- 院(32503)
- 经济学院(32470)
- 业大(29559)
- 财经大学(29008)
- 州(28318)
- 基金
- 项目(153496)
- 科学(122894)
- 研究(116737)
- 基金(113044)
- 家(98511)
- 国家(97333)
- 科学基金(83050)
- 社会(78109)
- 社会科(74259)
- 社会科学(74247)
- 基金项目(57649)
- 省(57492)
- 教育(52730)
- 自然(49517)
- 划(48851)
- 自然科(48368)
- 自然科学(48357)
- 自然科学基金(47547)
- 资助(46740)
- 编号(45675)
- 发(39228)
- 成果(37647)
- 部(35483)
- 重点(35008)
- 国家社会(33820)
- 发展(32713)
- 课题(32695)
- 创(32355)
- 展(32177)
- 教育部(31092)
- 期刊
- 济(131253)
- 经济(131253)
- 研究(80801)
- 中国(53641)
- 财(38327)
- 管理(36196)
- 农(34109)
- 科学(32775)
- 学报(31897)
- 教育(28144)
- 融(25866)
- 金融(25866)
- 大学(25252)
- 农业(23901)
- 学学(23501)
- 经济研究(23290)
- 技术(21360)
- 业经(21033)
- 财经(19994)
- 经(17513)
- 问题(17112)
- 贸(16449)
- 国际(15589)
- 世界(15519)
- 业(13953)
- 技术经济(12588)
- 商业(11498)
- 统计(10727)
- 坛(10652)
- 论坛(10652)
共检索到383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红霞 张哲 杨昊昌
本文解析了全球价值链的演进及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梳理了贸易增加值核算和跨境贸易成本估算的研究进展,采用HS-6分类体系下的零部件贸易额和跨境贸易便利度指标,衡量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增值能力及跨境成本。研究发现,便利的营商环境和低跨境贸易成本是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基本前提;加快技术创新、提升商业与运输领域服务效率、改进制度设计质量是摆脱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低端地位必行的发展路径;期望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经济相对后进国家,优先参与区域价值链分工不失为合理选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少军 刘志彪
本文首先对全球价值链理论关于产业升级乐观论和悲观论的两种前景进行了回顾,并着重从空间关联维度剖析了该理论的不足。其次,本文对全球城市网络理论的命令控制和联系服务的两个分支进行了梳理,并侧重从产业关联维度挖掘了该理论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本文梳理了全球价值链理论和全球城市网络理论的交叉融合,并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状况和升级使命审视了两种理论在交融过程中所忽视的问题。本文最后指出,突破两种理论关于升级路径探究相对单一的不足后,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构建国内价值链和国内城市网络、发展先进生产者服务业来推进产城互动、协同升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少军 刘志彪
本文首先对全球价值链理论关于产业升级乐观论和悲观论的两种前景进行了回顾,并着重从空间关联维度剖析了该理论的不足。其次,本文对全球城市网络理论的命令控制和联系服务的两个分支进行了梳理,并侧重从产业关联维度挖掘了该理论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本文梳理了全球价值链理论和全球城市网络理论的交叉融合,并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状况和升级使命审视了两种理论在交融过程中所忽视的问题。本文最后指出,突破两种理论关于升级路径探究相对单一的不足后,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构建国内价值链和国内城市网络、发展先进生产者服务业来推进产城互动、协同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方杰炜 施炳展
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对外开放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结合发展中国家在区域贸易协定框架内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约束的现实,本文利用2005—2015年26个发展中国家与64个伙伴国(地区)的区域贸易协定数据和价值链分工数据,实证考察了知识产权保护对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结果表明,签订并实施涵盖知识产权保护条款的区域贸易协定有效促进了发展中国家全球价值链分工水平,这主要通过降低被模仿风险、降低合约成本并提升创新能力实现。此外,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区域贸易协定存在第三国溢出效应,可以强化发展中国家与非缔约国的价值链关联。进一步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更大程度地促进了发展中国家参与知识密集型行业的价值链分工,从而优化了发展中国家价值链嵌入结构,促进价值链升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玮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借用全球价值链及其治理理论来分析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问题。本文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价值链理论、产业升级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的详细梳理,系统总结了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发展脉络,以及当前全球化生产组织体系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进程带来的机遇与阻力。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通过融合"技术能力"和"技术——经济范式"变革的演化视角,简要评述了目前全球价值链理论分析方法上存在的局限,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展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玮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借用全球价值链及其治理理论来分析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问题。本文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价值链理论、产业升级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的详细梳理,系统总结了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发展脉络,以及当前全球化生产组织体系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进程带来的机遇与阻力。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通过融合"技术能力"和"技术——经济范式"变革的演化视角,简要评述了目前全球价值链理论分析方法上存在的局限,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展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唐海燕 张会清
对40个发展中国家的实证研究发现,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于价值链提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但主要来源于高层次分工合作的贡献,并且这一作用的发挥要以人力资本、服务质量以及制度环境等支持性条件的满足为前提。中国在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过程中,价值链位置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交通服务质量的改进和偏向于高层次分工的政策引导起到关键作用,在人力资本和制度环境上还有进一步改善的潜力。
关键词:
产品内国际分工 发展中国家 价值链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丘兆逸
发达国家利用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主导地位,采用碳规制迫使发展中国家参与总量减排,从而对后者全球价值链升级产生重要影响。从理论上而言,发达国家碳规制降低了发展中国家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动力和能力。采用27个发展中国家和中国9个制造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证实,碳规制阻碍了发展中国家及其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升级,导致全球价值链中部坍陷。为应对发达国家碳规制对发展中国家全球价值链升级的阻碍,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积极争取发达国家的援助;对中国而言,应把推动碳规制约束下沿线发展中国家全球价值链升级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切入点。
关键词:
碳规制 发展中国家 全球价值链 升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洺 骆品亮
全球价值链(GVC)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分工演化的必然结果,双向直接投资(FDI)对GVC的形成和重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从GVC增加值、GVC参与度、GVC生产长度和GVC位置4个维度来描述GVC重构。之后基于国别层面数据检验了双向直接投资对GVC重构的影响,主要发现为: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母国GVC参与度的提高和GVC链条的延长均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但外商直接投资(IFDI)并未对东道国GVC链条的延伸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最后针对国别异质性的检验发现:OFDI显著提升了发达国家的GVC位置,但对发展中国家GVC的影响并不显著;相反,IFDI对发展中国家GVC参与度的提高和GVC链条的延伸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本文研究结果对发展中国家在GVC重构中实现产业链升级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丘兆逸
发达国家利用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主导地位,采用碳规制迫使发展中国家参与总量减排,从而对后者全球价值链升级产生重要影响。从理论上而言,发达国家碳规制降低了发展中国家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动力和能力。采用27个发展中国家和中国9个制造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证实,碳规制阻碍了发展中国家及其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升级,导致全球价值链中部坍陷。为应对发达国家碳规制对发展中国家全球价值链升级的阻碍,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积极争取发达国家的援助;对中国而言,应把推动碳规制约束下沿线发展中国家全球价值链升级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切
关键词:
碳规制 发展中国家 全球价值链 升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军 梁东黎
全球价值链下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产业升级是最近二十多年来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尝试使用异质性企业模型对其进行理论分析。研究证明,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技术进步除了要从"干中学效应"中获取以外,更重要的还应该从国内市场需求对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的引致功能中获得,实现从"干中学效应"到"母市场效应"的转变。对各参数在转变过程中的具体作用的详细分析表明,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的上升使得发达国家企业对中间产品重新"发包","干中学效应"下降,这有可能引致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创新,而国际和国内贸易成本的上升却有可能使发展中国家的产业一直维持在低端。以上分析为全球价值链下我国摆脱产业升级的困境指出了方向。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市场规模 产业升级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黄灿 林桂军
本文作者使用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测算了19952011年22个发展中国家的GVC分工地位指数,发现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呈"下降—上升—下降"的演化趋势,且GVC分工地位排名前列的发展中国家多为某些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利用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发展中国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因素,发现研发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和自然资源丰裕度与制造业整体GVC分工地位显著正相关,制度通过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分工地位提升;行业层面回归显示研发投入和FDI对发展中国家电子及光电行业分工地位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
关键词:
GVC分工地位 影响因素 发展中国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延红 吴石磊 牛银舟
发展中国家农业位于全球农业价值链"微笑曲线"的谷底,从事附加值较低的提供原材料、初级加工等生产环节,长期遭受利益分配不平等待遇。文章通过测算41个代表性国家2000—2016年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发现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均落后于发达国家,且差距逐渐扩大。为了研究制约发展中国家农业价值链的影响因素,利用33个发展中国家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垂直专业化抑制发展中国家全球农业价值链分工地位,贸易开放度、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则起到强化作用。
关键词:
全球农业价值链 分工地位 出口技术复杂度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黄灿 林桂军
本文作者使用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测算了1995~2011年22个发展中国家的GVC分工地位指数,发现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呈"下降—上升—下降"的演化趋势,且GVC分工地位排名前列的发展中国家多为某些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利用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发展中国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因素,发现研发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和自然资源丰裕度与制造业整体GVC分工地位显著正相关,制度通过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分工地位提升;行业层面回归显示研发投入和FDI对发展中国家电子及光电行业分工地位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
关键词:
GVC分工地位 影响因素 发展中国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杰 刘志彪
从需求因素视角入手,探析全球价值链的形成机制以及相关国家竞争力的来源,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认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以及俘获型"结构封锁"价值链治理关系形成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层次需求市场的控制能力和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交互作用机制分析,本文解析了由于对需求控制能力的不同所导致的四种国家发展模式,并以四国(地区)为例深入探析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结构封锁"关系的形成机制及其主要手段。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本土企业如何利用本土市场需求结构空间的转换与逐步高度化,突破发达国家俘获型"结构封锁型"价值链治理关系"陷阱"的策略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