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34)
- 2023(13450)
- 2022(11231)
- 2021(10314)
- 2020(8322)
- 2019(19024)
- 2018(18365)
- 2017(34376)
- 2016(18479)
- 2015(21058)
- 2014(20582)
- 2013(20523)
- 2012(19857)
- 2011(18334)
- 2010(18545)
- 2009(17012)
- 2008(17045)
- 2007(15351)
- 2006(13939)
- 2005(13003)
- 学科
- 济(88464)
- 经济(88368)
- 业(47626)
- 管理(46221)
- 企(34099)
- 企业(34099)
- 方法(33202)
- 中国(31096)
- 数学(29335)
- 数学方法(29051)
- 农(26156)
- 地方(21958)
- 贸(21903)
- 贸易(21887)
- 易(21350)
- 业经(18721)
- 农业(18048)
- 财(17906)
- 学(16245)
- 制(15864)
- 银(14861)
- 银行(14829)
- 融(14723)
- 金融(14723)
- 行(14530)
- 发(14038)
- 出(13799)
- 环境(13667)
- 技术(12556)
- 地方经济(12239)
- 机构
- 大学(275930)
- 学院(273345)
- 济(124539)
- 经济(122383)
- 研究(105307)
- 管理(98231)
- 理学(83351)
- 理学院(82280)
- 管理学(80924)
- 中国(80854)
- 管理学院(80413)
- 科学(61910)
- 京(60848)
- 财(55409)
- 所(54066)
- 农(48921)
- 研究所(48889)
- 中心(46512)
- 财经(43505)
- 江(41967)
- 经济学(40638)
- 经(39801)
- 北京(39403)
- 业大(39316)
- 农业(38190)
- 范(38151)
- 师范(37766)
- 院(37468)
- 经济学院(36692)
- 州(32794)
- 基金
- 项目(177762)
- 科学(141154)
- 基金(131165)
- 研究(129967)
- 家(116383)
- 国家(115093)
- 科学基金(97060)
- 社会(86457)
- 社会科(82173)
- 社会科学(82156)
- 基金项目(67662)
- 省(66432)
- 自然(59567)
- 教育(58837)
- 自然科(58250)
- 自然科学(58231)
- 自然科学基金(57260)
- 划(57016)
- 资助(54352)
- 编号(49751)
- 发(43708)
- 成果(41483)
- 部(40603)
- 重点(40536)
- 国家社会(37931)
- 创(36574)
- 课题(35754)
- 发展(35620)
- 展(35073)
- 教育部(34949)
- 期刊
- 济(143307)
- 经济(143307)
- 研究(89748)
- 中国(64783)
- 农(46612)
- 学报(45436)
- 科学(42200)
- 财(39966)
- 管理(38752)
- 大学(35003)
- 学学(32672)
- 教育(32385)
- 农业(32257)
- 融(28590)
- 金融(28590)
- 经济研究(24353)
- 技术(22936)
- 财经(22643)
- 业经(21870)
- 经(19835)
- 贸(19555)
- 问题(19308)
- 业(18032)
- 国际(17774)
- 世界(16614)
- 技术经济(14088)
- 图书(13221)
- 统计(12945)
- 版(12853)
- 资源(12417)
共检索到4386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肖黎明 张诚
笔者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提高本国的劳动力素质,那么通过其所产生的微观溢出效应, 也即资源配置效应,就可以间接迫使发达国家在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直接投资时转移某些更为高端的生产过程,以此获得诸如国际生产分工地位提升、国民福利水平增加、技术引进目标实现及本国环境状况改善等宏观溢出效应,进而达到提高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对发展中国家产生正负效应之比的目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海军
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国际资本相对短缺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从需求角度来看,东欧国家和独联体各国因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转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美国受双赤字的困扰,对外资的需求和依赖进一步加深;欧洲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将吸引更多的直接投资;海湾战争之后,中东地区经济的恢复和重建也需要大量的资金。从供给角度来看,原来主要的几个资本输出国家和地区,由于种种原因,其资本输出的能力远不如从前。如美国因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已从资本净输出国变为资本净输入国;德国统一后不得不为“消化”东部而筹措和投入大量资金;日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增加内需,资金外流减...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潘素昆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流入发展中国家的FDI出现一些新的特点,FDI的波动性呈现出上升趋势。本文分析了呈现这一趋势的原因,并提出了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引资政策应该做出的调整。
关键词:
FDI 波动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夏申 张阳
跨国公司凭借其巨大规模与雄厚实力,已成为当代国际直接投资无可争辩的主体。如何吸引跨国公司前来投资,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制定利用外资政策和策略的中心课题。本文侧重探讨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决策机制,分析影响其决策的企业特定因素、区位因素和政策性因素,并比较其相对重要性。通过对跨国公司投资决定因素及其政策涵义的分析反观发展中国家应当采取的外资政策和策略,以便有针对性地创造条件去影响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从而更有效地吸引和利用外资。在国际直接投资迅猛发展而流向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相对比例却日趋下降的强烈反差下,在当前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之际,探讨上述问题显然是有现实意义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冯伟 浦正宁 徐康宁
劳动力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劳动力的两个层面,即单位劳动力成本和人力资本,实证研究了劳动力成本和劳动力质量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全国层面,还是在沿海和内陆地区,单位劳动力成本对外商直接投资均具有门槛效应,且沿海地区的门槛值要低于内陆地区,这意味着沿海地区在引资过程中更容易失去劳动力成本优势;人力资本对外商直接投资具有结构效应,即不同层级的人力资本对吸引外资会产生异质性的作用结果。针对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徐磊 刘怡
本文通过构建古诺模型,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吸收能力与跨国公司技术溢出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当东道国内资企业吸收能力低于门槛值时,技术溢出率会随着内资企业吸收能力的提升而递增,内资企业愿意支付更多费用获取技术溢出,而跨国公司降低为预防技术溢出而支付的费用;当东道国内资企业的吸收能力高于门槛值时,此时内资企业具有相对较高的技术水平,技术溢出率主要取决于内资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模仿两者之间的权衡。
关键词:
吸收能力 跨国公司 技术溢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发达国家服务业开始大规模向外转移,离岸服务外包是其转移的重要方式。本文考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自由化程度与吸引跨国公司离岸服务外包的内在相关性。通过26个主要接包国的面板数据研究证实,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自由度越高,其吸引离岸服务外包的能力也越强。本文的启示是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及与发达国家的接轨是提高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离岸服务外包 经济自由度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项松林 赵曙东 魏浩
本文利用中国1995~2009年的贸易数据,研究了农业剩余劳动力非农转移对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理论上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非农转移降低了制造业实际工资,为低效率的老产品出口企业提供了无形保护;老产品出口企业国际市场地位的巩固,削弱了潜在生产者进入市场的动机,减缓了研发和出口新产品的进程;这两方面共同作用导致中国出口增长以老产品集约边际为主。经验研究结果发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非农转移确实具有促进老产品出口增长的作用,不利于新产品出口扩大。然而,经济规模、贸易成本、人民币升值、区域经济一体化、外部冲击、语言相通性及政治体制等因素对新老产品出口机制的影响不完全相同,说明实现中国出口增长向以新产品...
关键词:
出口贸易 产品固化 结构转型 企业异质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曹阳 王波
在20世纪90年代时中国、东南亚四国都是跨国公司进行FDI的热土。而在亚洲金融危机后,两者在吸引直接投资中的表现却大相径庭:其中在东南亚国家中FDI流入量波幅巨大,并呈下降趋势;而中国的资金流入却持续攀升。我们发现在危机期间,跨国公司会选择在汇率稳定的国家进行直接投资,规避汇率风险,因而不同汇率制度安排是造成两地区资金流入差异的重要原因。危机后当各国恢复钉住汇率时,完善、规范的制度安排,低廉的交易成本是形成发展中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国际直接投资 汇率制度 交易成本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葛顺奇
本文根据东道国吸引外资的特征,设定三项指标,在非洲选择一组国家誉为领先者国家。这组国家各方面情况不尽相同,但近年来在吸引外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作者撇开领先者国家间的表面差异,探讨了东道国影响外国直接投资(FDI)的综合因素。在此基础上,总结和概括了发展中国家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方面应该注重的问题和政策选择。
关键词:
领先者国家 对外直接投资 跨国公司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毓萍 桑杰尔·拉尔
中国吸引外资的浪潮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忧虑,中国吸引外资是否会导致流入东南亚国家的外资逐渐减少。本文在假定外资的供应是有弹性的前提下,利用对外投资区位决定因素的模型和固定效应分析方法来检验中国吸引外资与东南亚经济体吸引外资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1986年至2001年间,中国吸引外资的增长实际上提高了邻国经济吸引外资的能力,而不是排挤了邻国外资的流入。
关键词:
吸引外资 中国 东南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鲁青
由于国际直接投资有利于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通过签署双边投资协定(BIT)来吸引FDI,但BIT在吸引FDI方面的有效性值得检验。本文基于47个发展中国家的双边投资协定和国际直接投资数据,利用STATA10.0计量软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BIT对发展中国家吸引FDI的影响,同时,为了更全面研究BIT对吸引FDI的影响,还考察了BIT与制度质量、单边投资自由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BIT有利于发展中国家FDI流入的增长,且与制度质量、单边投资自由化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成偕 乔桂明 卞牧星
中国目前存在外债和外汇储备双高的现象,这个现象是否具有合理性?外债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效应,以及对于不同类型国家经济效应的差别体现在何处?基于上述问题,本文从资本和劳动力两种视角,以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种不同国家类型出发,利用53个国家的相关数据进行经验研究。结论显示:外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资本积累具有负效应,但对于其劳动力增长则具有正效应;外债对于发达国家的资本积累具有正效应,但对于其劳动力增长则具有负效应。在上述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尝试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注重外债结构管理、完善资本输出途径和渐进开放资本账户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外债 资本 劳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