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16)
- 2023(11800)
- 2022(9955)
- 2021(9215)
- 2020(7266)
- 2019(16621)
- 2018(16200)
- 2017(28948)
- 2016(15281)
- 2015(17466)
- 2014(17248)
- 2013(17174)
- 2012(16827)
- 2011(15924)
- 2010(15976)
- 2009(14719)
- 2008(14428)
- 2007(12542)
- 2006(11727)
- 2005(11190)
- 学科
- 济(90880)
- 经济(90810)
- 管理(35247)
- 业(32744)
- 中国(28972)
- 方法(27540)
- 地方(25798)
- 数学(24393)
- 数学方法(24268)
- 企(22938)
- 企业(22938)
- 农(20371)
- 学(17625)
- 业经(17361)
- 贸(16439)
- 贸易(16423)
- 地方经济(15949)
- 易(15842)
- 融(14230)
- 金融(14229)
- 农业(13931)
- 发(13855)
- 银(13565)
- 银行(13552)
- 制(13492)
- 行(13380)
- 财(13377)
- 环境(13202)
- 和(10951)
- 发展(10268)
- 机构
- 大学(230899)
- 学院(228588)
- 济(111985)
- 经济(110032)
- 研究(95207)
- 管理(78394)
- 中国(73425)
- 理学(65193)
- 理学院(64236)
- 管理学(63390)
- 管理学院(62936)
- 科学(53285)
- 京(51496)
- 所(48465)
- 财(48450)
- 研究所(43571)
- 中心(40894)
- 财经(37549)
- 经济学(37022)
- 农(35034)
- 经(34271)
- 北京(34202)
- 江(34161)
- 院(33990)
- 范(33937)
- 师范(33689)
- 经济学院(33060)
- 科学院(29118)
- 财经大学(27699)
- 业大(27683)
- 基金
- 项目(142541)
- 科学(113247)
- 研究(107232)
- 基金(104628)
- 家(91053)
- 国家(90338)
- 科学基金(76078)
- 社会(72402)
- 社会科(68807)
- 社会科学(68798)
- 基金项目(53971)
- 省(52533)
- 教育(48096)
- 划(45148)
- 自然(44575)
- 自然科(43492)
- 自然科学(43481)
- 资助(42773)
- 自然科学基金(42715)
- 编号(40919)
- 发(37617)
- 成果(34768)
- 重点(33171)
- 部(32902)
- 国家社会(31553)
- 发展(31367)
- 展(30884)
- 课题(30303)
- 中国(30110)
- 创(28831)
- 期刊
- 济(137139)
- 经济(137139)
- 研究(83158)
- 中国(54167)
- 财(34650)
- 农(33599)
- 科学(32770)
- 学报(32708)
- 管理(31941)
- 教育(26948)
- 融(26012)
- 金融(26012)
- 大学(25223)
- 经济研究(23969)
- 农业(23651)
- 学学(23255)
- 财经(20298)
- 技术(19409)
- 业经(19322)
- 问题(17943)
- 经(17866)
- 贸(16823)
- 世界(16143)
- 国际(15986)
- 业(13601)
- 技术经济(12707)
- 图书(11285)
- 资源(11216)
- 经济问题(11099)
- 统计(11090)
共检索到382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陆铭 李鹏飞 钟辉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区域经济在空间布局上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之前,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一系列支持内地发展的政策客观上推动了地区间平衡发展。改革开放之后,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沿海地区获得并发挥了出口导向型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但劳动力流动障碍却使得人口空间分布调整滞后于区域经济布局的调整。本文的理论和证据表明,地理因素仍然决定区域经济集聚的程度。由于对地理因素缺乏重视,2003年之后,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主要是将资源引导到地理劣势地区,这一政策虽然带来区域间人均GDP差距缩小,但也伴随着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下降,沿海地区生产成本上升,以及地理劣势地区投资回报下降且债务负担高企。在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需要重新审视区域发展与平衡的关系。本文认为,区域发展政策应该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让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按回报在地区间自由流动,同时,在政策导向上以地区间的人均收入均衡替代经济总量的均匀分布,最终开启"在发展中营造平衡"的区域发展新时代。
关键词:
收入差距 区域平衡 地理 比较优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文 程广明
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与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丰富发展相互共生、良性互动。回首过往,新中国70年改革和发展的伟大实践不断发展和丰富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不但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谱写出改天换地的壮丽史诗,走出了一条繁荣富强的现代化之路,而且也彰显了来自中国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探索涌现出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和丰硕成果。现在来看,新中国7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成功实践更加凸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成功。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于金富 任达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直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运用与发展。在长期的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根本立场与研究方法以及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创新观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进程,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齐秀琳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理论经济学科,其核心思想源自《资本论》,曾受苏联理论界的深刻影响,并随着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逐步形成现有的学科状态。政治经济学理论指导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并将继续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以改革开放40年来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为线索,系统梳理政治经济学学科的起源、演进、中国化等问题,并对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改革开放 发展史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洪远朋
习近平同志关于经济理论的论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习近平的经济思想分布在他的著作和论文中,体现在他的报告和讲话中,主要集中于他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以下简称十九大报告)中。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习近平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威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结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的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以及坚持道路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2019年6月15~16日,《资本论》中国化与新中国成立70周年高端论坛暨期刊发展研讨会在吉林财经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吉林财经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和《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爱涛 胡艳丽
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它所揭示的社会生产关系与政治经济发展规律,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其他学科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从我国国情出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有利于全面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经济动态发展的一般规律,深刻理解党的各项工作路线与政策的目标与意义,进而为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政治经济政策奠定良好的理论认知基础。逄锦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海良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基本方略所作的系统阐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其中,包含着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多方面的新的论述,也同时提出了多方面的新的课题。特别是对新时代新发展理念所作的多方面的新的论述,极大地拓展了新发展理念的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境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在谈到"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问题时,强调经济建设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顾海良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阐述,包含着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多方面的重要理论观点,特别是在新发展理念的新时代意蕴上作出多方面的新的论述,极大地拓展了新发展理念的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意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于洋
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在深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历史之源、现实之根的基础上,解读其重要原则的现代性内涵,从历史、现实和发展三个维度进行建构。在讲明其历史渊源的基础上,重视科技、知识两个发展要素,致力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公平与效率问题的解决,以在其现代化走向中顺时应势,应对这一过程中的诸多挑战。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开艳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需要构建一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分析研究新时代中国政治经济学不仅要关注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功能,更要强调其建构功能,更多着墨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体系。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具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和语境表述。西方经济学主要解决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政治经济学则是解决资源配置的关系问题,这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生产关系的理论框架主要是揭示经济运行与发展中的矛盾问题,新时代中国经济运行中最主要的经济关系是资源占有的公有化和资源配置的市场化。
关键词: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政治经济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蔡旺
不平衡是指横向发展面的失衡、失调。横向发展面主要体现在空间结构、产业结构、供需结构、领域结构、群类结构、文明结构等方面。不充分是指纵向发展面的缺乏、不足。纵向发展面主要体现在生产力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不平衡、不充分既互相作用又互相融合。不平衡发展主要体现在空间发展的不平衡、民生发展的不平衡、"五位一体"发展的不平衡、意识形态发展的不平衡等方面。不充分发展主要体现在生产力发展不充分、全面深化改革不充分、科技发展不充分等方面。为此,需采取创新发展、关注民生、调整结构、配置资源、测度效果作为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丘艳娟
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超越数量是我国政治经济学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依据,现实的人是高质量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数量转向质量的经济动力趋势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未来向度。数量性与政治经济学质量性的相互协调、数量性与政治经济学价值性的相互调适、数量性与政治经济学逻辑性的相互自洽,能够进一步明确超越数量与高质量的政治经济学的内在耦合机理。以质量理论为导向作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指导,以微观经济数量分析方法指导新时代微观经济质量的提高,以微观经济数量分析拓宽新时代经济研究领域,对推动新时代我国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周文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地区之间差异显著,区域发展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陆续形成了以地缘划分的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战略,即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同时实施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继续推进四大板块协调发展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黄河流域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形成了东西联动、陆海统筹、协同对外的区域发展新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