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48)
- 2023(10492)
- 2022(8864)
- 2021(8205)
- 2020(6474)
- 2019(14773)
- 2018(14393)
- 2017(27003)
- 2016(15043)
- 2015(16775)
- 2014(17077)
- 2013(16810)
- 2012(16164)
- 2011(14630)
- 2010(15330)
- 2009(14178)
- 2008(14432)
- 2007(13058)
- 2006(12154)
- 2005(11538)
- 学科
- 济(63147)
- 经济(63073)
- 管理(46651)
- 业(42621)
- 企(32909)
- 企业(32909)
- 财(27690)
- 中国(24133)
- 地方(23504)
- 农(21953)
- 方法(16904)
- 制(16514)
- 业经(15710)
- 农业(14536)
- 数学(14260)
- 财政(14000)
- 数学方法(13988)
- 银(13949)
- 银行(13935)
- 行(13413)
- 融(12478)
- 金融(12477)
- 务(12433)
- 财务(12391)
- 财务管理(12335)
- 学(12268)
- 地方经济(12095)
- 策(11886)
- 企业财务(11728)
- 发(11445)
- 机构
- 学院(208239)
- 大学(204518)
- 济(86627)
- 经济(84442)
- 研究(78258)
- 管理(75037)
- 中国(63731)
- 理学(61275)
- 理学院(60535)
- 管理学(59620)
- 管理学院(59206)
- 财(50203)
- 京(45352)
- 科学(45295)
- 所(40147)
- 江(37767)
- 中心(36726)
- 研究所(35131)
- 农(34405)
- 财经(34076)
- 范(30526)
- 经(30485)
- 师范(30284)
- 北京(29762)
- 州(29522)
- 省(28769)
- 院(28366)
- 业大(26486)
- 农业(26014)
- 经济学(25511)
- 基金
- 项目(123306)
- 研究(96658)
- 科学(96472)
- 基金(85492)
- 家(72836)
- 国家(72095)
- 科学基金(61329)
- 社会(59887)
- 社会科(56714)
- 社会科学(56706)
- 省(49809)
- 教育(44130)
- 基金项目(43383)
- 划(41318)
- 编号(41223)
- 自然(36568)
- 成果(36197)
- 自然科(35653)
- 自然科学(35644)
- 资助(35545)
- 自然科学基金(34959)
- 发(32453)
- 课题(30484)
- 重点(28179)
- 发展(26781)
- 部(26757)
- 展(26307)
- 性(25690)
- 创(25270)
- 年(25198)
共检索到3653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梁先其
1.调整库区农业结构,推进农业化进程,壮大基础税源。 按照国务院三峡工程开发性移民方针,依据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原则,走高效农业安置移民路子,改善库区农业基础条件,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壮大基础税源建设。 2.调整库区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增加主体税源。 加快淹没企业关闭破产和企业重组迁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邦耀 罗有贤 苏维词
分析了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生态农业启动型、新型工业催生型、政府协调引导型、旅游带动型、园区集聚型和城镇化带动型六种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对策。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县域经济 发展模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颜帮全
三峡库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二元经济结构典型,资金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本短缺,经济运行的体制成本高。实现三峡库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家应加大对库区的产业扶持力度,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优化投资环境,重视培育库区腹地经济增长级。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经济发展 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武光 罗仕伟
本文通过对三峡旅游文化的界定,明确了三峡旅游文化的内涵;分析旅游文化在库区旅游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说明了库区旅游经济与三峡旅游文化的关系。根据以上分析,进而提出了推动库区旅游经济的相应对策,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
三峡旅游文化 库区旅游经济 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远江
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了三峡库区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以及低碳经济之路面临的诸多压力与挑战。提出了三峡库区助推森林重庆、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发展 生态文明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熊兴 余兴厚 王宇昕
推动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新时代我国发展新变化的必然要求。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基于此,本文以三峡库区重庆段15个区县为例证,在测算各区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实证分析基本公共服务与县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一方面,三峡库区重庆段区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不断缩小,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另一方面,三峡库区基本公共服务与县域经济发展均在短期内存在路径依赖效应,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失配,其中县域经济发展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具有短期抑制作用,基本公共服务对经济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基本公共服务 县域经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春燕 薛鹏 刘邵权
经济发展可决定一个地区资源配置的空间分布和发展格局,探究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可为区域发展规划、发展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以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县域为评价单元,建立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值,将其划分为最高、较高、中等、较低和最低5个等级,进而运用多元变量回归分析探究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显著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该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总体趋势为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地形、区位及交通3者是造成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远离重庆主城区、海拔高、坡度大的山区,交通通达性已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因而,要缩小经济发展差距,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军 廖路明 杨钦锋
关于县级财政困难成因与对策的思考王军廖路明杨钦锋最近几年,各地在扶持县级财政经济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尽了很大的努力,县级财政收入状况确实也有了很大的好转,但由于财政支出更加迅猛的增长,整个县级财政形势愈加严峻,县级财政困难问题正在日益加剧,其中相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江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来明 刘畅
三峡库区的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三峡脆弱的生态环境为代价,必须在与自然和谐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从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内涵等出发,指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是搞好三峡库区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搞活库区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两者的交融。为此,进一步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使三峡库区生态旅游得到顺利发展。
关键词:
生态旅游 经济发展 对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徐素环
本文认为,发展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农产品加工业,是解决三峡库区产业“空虚化”问题、发展“三农”的必由之路。文章提出,三峡库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现阶段的产业选择要注意规划,加大原料基地建设力度,发展设施农业;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业,培植特色农业产业,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产业化领域;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生态工业园区;调整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方式,逐步实现产业发展的自力更生和自强不息;鼓励发展中小企业。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焰恒 叶谦吉
三峡库区山地农业的发展与三峡工程的命运休戚相关。本文在详细分析库区山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库区山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山地 可持续农业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肖远汉 龙文赞 杨昌斌
老区县级财政是地方财政的一个重要层次,是老区经济实力的综合反映。研究老区县级财政,认识其发展规律,对加快老区财政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县级财政及相关要素分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科 韩毅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的东中西三大部分,是全国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发展轴线。三峡库区位于长江上游,既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家级连片贫困地区。其如何抓住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既关系到国家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开放战略的实施和重庆市、湖北省城乡统筹发展,也关系到库区能否就此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从而实现经济腾飞。但由于库区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城镇化水平较低、要素聚集能力不足、移民安稳致富压力较大,而且特殊的地理区位决定了其产业发展面临高于一般地区的生态环保要求,对更好地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形成较大障碍。因此,应通过加强库区铁路、高速公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库区重要节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孝坤 李媛 成国积 翁才银
在明确乡村性内涵基础上,根据2001—2011年重庆统计年鉴数据,选取城镇化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从业人口比重、农业产值与非农业产值比、公路密度、万人卫生技术人员数等指标,采用加权和法建立乡村性综合指数模型,以此评价判断各县域的乡村性。结果表明:从2000—2010年,重庆三峡库区各县域的乡村性强度总体呈现逐渐减弱趋势;与此同时,县域乡村性水平在空间上呈"一圈"至"两翼"的梯度差异,即由西部"一圈"核心区—"一圈"外围区—库区中部县域—库区东部县域—库区东北县域渐次递增,而县域乡村性减弱强度沿"一圈"核心区向外扩延降低,即由重庆"一圈"核心区—核心区外围区—"一圈"外围区—库区中部县域—库区东部县域—库区东北县域逐渐减弱。最后,分析了重庆三峡库区县域乡村性时空演变的原因,并提出了县域发展方向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