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82)
2023(7142)
2022(5936)
2021(5321)
2020(4217)
2019(9704)
2018(9591)
2017(17847)
2016(9636)
2015(10826)
2014(10954)
2013(10996)
2012(10650)
2011(10039)
2010(10335)
2009(9596)
2008(9508)
2007(8499)
2006(7917)
2005(7442)
作者
(29647)
(24696)
(24656)
(23116)
(15793)
(11812)
(11210)
(9735)
(9504)
(9079)
(8495)
(8325)
(8173)
(8056)
(7852)
(7376)
(7255)
(7181)
(7178)
(7025)
(6437)
(6145)
(5989)
(5663)
(5587)
(5580)
(5524)
(5479)
(5089)
(4843)
学科
(49834)
经济(49785)
管理(27875)
(26693)
(20285)
企业(20285)
地方(18186)
中国(17753)
方法(14199)
(13825)
业经(12033)
数学(11882)
数学方法(11801)
地方经济(10515)
(10443)
农业(9828)
(8944)
金融(8944)
(8906)
(8787)
(8781)
银行(8772)
(8766)
(8616)
环境(8578)
(8160)
资源(8013)
(7695)
贸易(7683)
技术(7483)
机构
学院(142666)
大学(140979)
(59721)
经济(58362)
研究(55299)
管理(52366)
理学(43645)
中国(43131)
理学院(43057)
管理学(42327)
管理学院(42062)
科学(33486)
(31922)
(29123)
(27593)
研究所(26032)
(25038)
中心(24466)
(23503)
(21465)
师范(21281)
北京(21165)
财经(20851)
(19835)
业大(19663)
(19509)
农业(19198)
(18829)
(18338)
经济学(17528)
基金
项目(89053)
科学(70010)
研究(66705)
基金(62333)
(54285)
国家(53739)
科学基金(45509)
社会(42250)
社会科(40030)
社会科学(40020)
(36011)
基金项目(32621)
(29917)
教育(29894)
自然(28100)
编号(27448)
自然科(27283)
自然科学(27276)
自然科学基金(26791)
(25690)
资助(25342)
成果(22742)
发展(20815)
(20438)
重点(20356)
课题(19923)
(19231)
(18338)
国家社会(17113)
创新(17081)
期刊
(77695)
经济(77695)
研究(47215)
中国(38619)
(24445)
学报(21627)
管理(21392)
科学(20980)
(19946)
教育(19372)
农业(16930)
(16477)
金融(16477)
大学(15979)
学学(14525)
业经(14337)
技术(12775)
经济研究(12008)
财经(10276)
问题(9825)
图书(9393)
资源(9102)
(8954)
(8912)
商业(7645)
(7583)
世界(7295)
(7262)
论坛(7262)
技术经济(7154)
共检索到2408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玉龙  
本文考察了在证监会的IPO资源配置政策执行过程中,发审委的校友关系可能产生的影响。文中识别了证监会的三项IPO资源配置政策:一是产业调节政策;二是区域平衡政策;三是地区诚信政策。实证研究表明,证监会的IPO资源配置与上述政策相一致。具体而言,对于国家产业发展不予支持的企业,位于中部地区的企业,以及来自上市公司违规行为高发地区的企业,申请IPO时通过发审委审核的概率更低。但是,倘若发审委委员与拟上市企业的高管有校友关系,则可以削弱证监会IPO资源配置政策对上述企业过会的不利影响,提高此类企业的审核通过率。在拓展性分析中,本文发现,不同类型的发审委委员所能影响的政策类型亦有差异,且相对于审计师和律师,政府官员类发审委委员对政策的扭曲更为严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杜兴强  赖少娟  杜颖洁  
立足于中国资本市场证券发行审核管制改革的制度背景及由此衍生的"潜规则",本文手工搜集了2006~2010年期间拟IPO公司所具有的"发审委联系"的数据,实证研究了IPO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相关的两个关键问题:(1)发审委联系是否显著增加了拟IPO公司过会的概率?(2)与没有发审委联系的公司相比,发审委联系的公司IPO后相对于IPO前的业绩是否显著地更差?研究结果表明,发审委联系的确显著增加了拟IPO公司的过会概率,且过会概率与发审委联系强度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公司IPO后相对于IPO前的业绩变化与发审委联系及其强度显著负相关。本文的研究结果对证监会进一步改革IPO发审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徐蕾  尹翔硕  
传统理论认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市场竞争加强,垄断程度会越来越低,因此当市场处于开放的状态下,贸易被认为能够帮助纠正垄断定价带来的资源配置扭曲。然而数据显示,行业间和地区间的成本加成异质性随着时间增长在不断扩大,贸易使垄断力量差异变大。由于行业进入壁垒不同,贸易对竞争程度不同的行业影响不同,进入壁垒低的行业由于更易于参与贸易,成本加成相比于进入壁垒高的行业进一步降低,这也预示着各行业间的成本加成差别将会变大,资源配置扭曲的程度加深。本文试图建立一个包含不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模型,说明开放部分行业的贸易政策会导致福利损失,而市场进入壁垒的消除能纠正不对称贸易自由化造成的资源配置扭曲。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继明  程世勇  
我国目前地价的双向垄断一方面表现为地方政府对农地转用的行政性征收和政府单方面定价,另一方面表现为地方政府对城市建设用地供给的独家垄断。这种双向地价垄断,不仅使征地范围无限扩大,征地补偿标准远低于被征土地价值,使农民土地权益受到严重侵害,并导致土地资源巨大浪费,而且造成城市房地产资产泡沫,导致农地与非农地价格比例失衡。新土地制度改革要根据公益性用地和非公益性用地的划分安排土地所有制结构,在符合土地规划的前提下,实行同地、同权、同价,使土地制度的安排既有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又有助于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同时有助于规范政府行为,有效遏制土地腐败。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翁健英  
文章基于中国证监会的证券发审制度变革,搜集了2004—2008年期间IPO公司的审计费用、会计师事务所等经验数据,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的"寻租"行为,以及由此导致的IPO审计收费溢价问题。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发审委员所属的会计师事务所的确存在显著的IPO审计收费溢价现象;将IPO公司区分为国有和民营两类后,民营IPO公司和国有IPO公司都的确为发审委员所属的会计师事务所支付了显著的溢价审计费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虹剑  王必哲  李科  
基于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双重视角,运用Hsieh和Klenow(2009)的改进模型,依据工业企业数据库,测算湖南省2000—2007年能源行业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资源配置扭曲情况。结果发现,政府对能源行业的补贴导致了产品市场的扭曲;要素市场扭曲成因较为复杂,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扭曲成因完全不同;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的产品市场扭曲相差不大,资本要素扭曲大于国有企业,劳动要素扭曲小于国有企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甲   牛彪  
企业资源配置优化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选取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及对应的股权结构数据,实证分析共同机构投资者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共同机构投资者有助于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发挥优化效应;作用路径分析显示,共同机构投资者通过改善公司治理、优化投资效率和缓解融资约束路径,进而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共同机构投资者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化效应在国有企业、低市场化地区和高行业监管环境下更加显著。因此,提出利用共同机构投资者的资源优势和治理优势,推进企业创新资源配置,实现企业间协同联动、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甲   牛彪  
企业资源配置优化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选取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及对应的股权结构数据,实证分析共同机构投资者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共同机构投资者有助于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发挥优化效应;作用路径分析显示,共同机构投资者通过改善公司治理、优化投资效率和缓解融资约束路径,进而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共同机构投资者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化效应在国有企业、低市场化地区和高行业监管环境下更加显著。因此,提出利用共同机构投资者的资源优势和治理优势,推进企业创新资源配置,实现企业间协同联动、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运森  郑登津  李路  
中国IPO监管的"核准制"使得证监会发行与审核委员会拥有企业上市的决定权,在发审委委员名单公开的"准自然实验"契机下,本文立足于民营企业与发审委委员的社会关系来研究中介机构发审委社会关系与上市资格、IPO抑价程度以及上市后表现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中介机构发审委社会关系显著提高了民营企业的上市成功率,但主要由会计师事务所关系的作用带来,对于公司聘任过去在发审委任职而产生的社会关系检验则发现这种社会关系具有时效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拥有会计师事务所发审委社会关系的民营企业在IPO短期抑价幅度及发行当年的业绩与成长性都要高于没有关系的企业,但是在未来两年拥有会计师事务所发审委社会关系的公司的业绩和成...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曹亚军  
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从企业加成率分布的视角实证考察了要素市场扭曲对行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显著提高了企业加成率分布的泰尔指数,不利于中国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并且上述影响在长期更为显著;分位数检验表明,要素市场扭曲降低了低加成率企业的定价能力,同时提高了高加成率企业的加成率水平,从而提高了制造业企业加成率分布的离散程度。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制造业企业间加成率差异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广义边际,集约边际的作用有限;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加成率分布的作用还依赖于企业所在地区的国有化水平、地区分布以及行业要素密集度状况,其显著加大了低国有化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企业之间的加成率差异,恶化了这些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而对技术密集型行业中企业加成率分布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邵宜航  步晓宁  张天华  
从部门间资源配置的视角解释全要素生产率已经成为增长与发展研究的主要议题之一。本文沿用Hsieh and Klenow(2009)的思路,进一步结合中国实际,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1998—2007年的资源配置状况进行了再测算。分析显示,这期间中国工业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呈现先改善后恶化的态势,其中企业规模对资源配置扭曲的影响最为显著,大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逐渐改善,而小型企业间的资源配置效率则逐渐恶化,二者的综合效应则使得中国工业企业间总体资源配置扭曲程度从2005—2007年呈现恶化趋势。此外,总体而论,金融市场等导致的扭曲损失大概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两到三倍,但2005年后,对大、中规模企业而言...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简泽  
近年来,在中国制造业部门的各个产业里,不同企业之间的生产率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而且,企业的规模分布与生产率分布只有微弱的关联。在这篇文章里,我们讨论了市场扭曲与产业内不同企业之间生产率差异的内在联系。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几个代表性产业里,市场不完全引起的产业内跨企业的资源配置扭曲解释了企业间基本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差异和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实质性部分,并导致了总量层面40%以上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进一步,我们还发现,地区市场分割和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是造成产品和要素市场扭曲的重要原因,而企业所有制和政府补贴对跨企业的资源配置没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继东  罗路宝  
本文通过整理中央和省级政府"十一五"、"十二五"两个五年规划提及的重点产业,使用2007—2014年工业土地出让微观数据,检验了重点产业政策对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的影响。结果发现:(1)重点产业政策容易引发资源空间配置扭曲。在空间分布上,重点产业政策导致相关产业的地理熵指数增加21%。(2)地区间竞争是导致重点产业政策引发资源空间配置扭曲的重要原因。地区竞争越激烈,地方保护主义越强,空间扭曲越严重,且重点产业政策引发的资源空间配置扭曲存在显著的政治周期性。(3)资源空间配置扭曲是导致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提高市场化程度、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减弱政府竞争的影响,进而减弱重点产业政策对资源空间配置的扭曲。这些结果说明,在中国特定的体制下,在实行某种产业政策的时候,需要考虑地方政府间竞争对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
[期刊] 改革  [作者] 郭丽虹  刘凤君  
发审委关联对资本配置产生的影响已引发广泛关注,但对其影响资本配置决策的机制的关注还明显不足。以2007年9月24日至2017年8月31日的IPO申请为对象,研究了IPO企业通过其聘任的或其保荐机构聘任的会计师事务所与发审委形成的关联影响发审委决策的机制。研究发现:发审委关联的存在提高了IPO企业报告的历史业绩;报告业绩和发审委关联都能独立地提高审核通过率;而上述情形主要发生在民营企业。这意味着报告业绩并未完全成为发审委关联影响发审委决策的媒介,申请企业在利用业绩粉饰配合审核权限以达到上市目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彬  卢荻  田龙鹏  
本文使用2004—2009年中国非上市工业企业数据库,分析了商业信用资源再配置效应背后企业追逐利润的经营逻辑。研究表明我国企业间商业信用的资源再配置效应明显,银行信贷资源通过直接或间接贸易方式被转移到下游企业。其中,私营企业既是信贷资源"漏损"角色的主要扮演者,也是"三角债"的主要缔结者。为进一步探究商业信用是主动提供还是恶意拖欠,通过分析商业信用的期限结构发现,约33%,的企业的商业信用期限超过60天,有扭曲现象。把总样本分为"按期收回"和"逾期收回"回归发现,在"逾期收回"样本中,商业信用的资源再配置效应带有"强制性"特征,而且面临被恶意拖欠货款的多是中小企业和经营风险较大的私营企业。因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