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19)
- 2023(11515)
- 2022(9521)
- 2021(8813)
- 2020(7003)
- 2019(16022)
- 2018(15606)
- 2017(29264)
- 2016(15919)
- 2015(17477)
- 2014(17579)
- 2013(17230)
- 2012(16245)
- 2011(14871)
- 2010(15397)
- 2009(14610)
- 2008(13868)
- 2007(12395)
- 2006(11372)
- 2005(10950)
- 学科
- 济(71190)
- 经济(71119)
- 业(43739)
- 管理(41125)
- 企(35263)
- 企业(35263)
- 中国(29036)
- 融(27427)
- 金融(27427)
- 银(25727)
- 银行(25705)
- 行(25033)
- 地方(23411)
- 方法(22429)
- 农(19978)
- 制(19947)
- 财(19317)
- 数学(19182)
- 数学方法(19014)
- 业经(18292)
- 农业(13711)
- 学(13690)
- 体(13537)
- 贸(12492)
- 贸易(12474)
- 易(12057)
- 地方经济(12018)
- 发(11710)
- 务(11562)
- 财务(11533)
- 机构
- 学院(224601)
- 大学(221656)
- 济(97499)
- 经济(95419)
- 研究(85806)
- 管理(79109)
- 中国(70936)
- 理学(66214)
- 理学院(65361)
- 管理学(64295)
- 管理学院(63854)
- 科学(50480)
- 财(48625)
- 京(48428)
- 所(44475)
- 研究所(39927)
- 农(39832)
- 中心(39406)
- 财经(36765)
- 江(36058)
- 经(33318)
- 北京(31590)
- 范(31220)
- 经济学(31093)
- 业大(30886)
- 师范(30848)
- 院(30840)
- 农业(30571)
- 州(29483)
- 经济学院(27856)
- 基金
- 项目(141447)
- 科学(111186)
- 研究(105526)
- 基金(100543)
- 家(87798)
- 国家(86972)
- 科学基金(73705)
- 社会(67346)
- 社会科(64084)
- 社会科学(64070)
- 省(56891)
- 基金项目(52105)
- 教育(47797)
- 划(47310)
- 自然(45305)
- 自然科(44244)
- 自然科学(44232)
- 自然科学基金(43470)
- 编号(41911)
- 资助(41511)
- 发(36846)
- 成果(35162)
- 重点(33033)
- 课题(31228)
- 部(30821)
- 创(29944)
- 发展(29841)
- 展(29338)
- 性(28856)
- 国家社会(28079)
- 期刊
- 济(116895)
- 经济(116895)
- 研究(76982)
- 中国(54218)
- 融(40376)
- 金融(40376)
- 农(38040)
- 财(36940)
- 学报(34647)
- 科学(32237)
- 管理(31931)
- 教育(28962)
- 大学(26542)
- 学学(24976)
- 农业(24841)
- 业经(19783)
- 经济研究(19388)
- 财经(19138)
- 技术(19023)
- 经(16564)
- 问题(15260)
- 业(12983)
- 贸(11526)
- 商业(10921)
- 国际(10773)
- 世界(10720)
- 技术经济(10581)
- 理论(10431)
- 现代(10219)
- 发(10109)
共检索到370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欧明刚
自从今年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集体学习中提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也成为金融部门行动的方向,相应的落实措施也接连而出。仔细研读当时的新闻稿,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基本前提,以提升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黄益平
现在经常提一个词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金融改革在新时代的最新要求。金融改革已经进行了40年,主要涉及六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什么造成了中国当前的金融改革局面?中国金融改革40年,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市场化改革。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40年的改革,就是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这是改革的大方向,但在金融领域存在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既然是市场化的改革,为什么我们还是看到非常普遍的政府对金融体系的各种干预和监管?第二,为什么在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夏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这是中央首次在顶层设计层面提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直指金融业深层次问题,突出了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金融工作的科学指引和行动纲领。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领域资源供给体系中的主体,金融总资产比重达80%以上,但金融服务的供给长期存在一些结构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姚余栋 王赓宇
发展养老金融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其直接回应了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涉及国家宏观经济金融体系的发展;其次,养老基金投资本身就是证券投资基金业的重要构成部分。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来看,发展养老金融需要有多种模式和产品的有效供给;还需要贯彻创新理念,需要政府和市场的通力合作;养老金融需要被纳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系统工程中。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孙国峰
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单靠金融"量"的扩张已无法满足实体经济多层次、多元化、多类型的金融需求,难以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且"量"的过度扩张还会导致经济结构不平衡加剧、催生经济金融泡沫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推进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无效、低效金融供给,增加有效、高效金融供给,改善金融结构,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高金融供给满足实体经济金融需求的能力,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经济金融持续健康发展。具体而言包括五大任务:稳总量、调结构、防空转、控风险、补基础。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孙国峰
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单靠金融"量"的扩张已无法满足实体经济多层次、多元化、多类型的金融需求,难以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且"量"的过度扩张还会导致经济结构不平衡加剧、催生经济金融泡沫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推进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无效、低效金融供给,增加有效、高效金融供给,改善金融结构,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高金融供给满足实体经济金融需求的能力,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经济金融持续健康发展。具体而言包括五大任务:稳总量、调结构、防空转、控风险、补基础。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沈黎怡 陆岷峰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缺陷是导致社会资金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引发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重要根源。融资渠道单一、重担保,银行等金融机构业务重心难以下沉,信贷审批门槛高、流程复杂,设置风险溢价及中间费用过高,风险判别机制精准性有待提升等问题使资金供应模式固化,与小微企业"短、小、频、快"的需求特性相背离,对小微企业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为提升小微金融可得性,须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小微企业资金有效供给,实行基准风险定价、科学定价,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深化小微企业信贷管理体制,建立多元化的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体系,促进金融市场供需平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钟钢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换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支持,同时也为金融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作为我国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为供给侧改革做好综合金融服务,是应尽的使命和职责,同时,开行也将伴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开展,取得支持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唐文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供给端制度层面不断地突破旧的计划经济经营模式,每一步都极大地激发出民间资本、海外资本的投资热情,经济的腾飞无不体现着供给端的改革所释放出的巨大制度红利。因此,应借鉴改革开放中供给端改革的思想和经验,对准国民经济中有效需求旺盛但由于各种供给端政策或制度约束而导致有效供给不足的领域进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唐文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供给端制度层面不断地突破旧的计划经济经营模式,每一步都极大地激发出民间资本、海外资本的投资热情,经济的腾飞无不体现着供给端的改革所释放出的巨大制度红利。因此,应借鉴改革开放中供给端改革的思想和经验,对准国民经济中有效需求旺盛但由于各种供给端政策或制度约束而导致有效供给不足的领域进
关键词:
结构性改革 财政 财政金融 发力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玉德 张昉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制度先行,推动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加快建设现代化金融体系。优化调整融资结构关键在于资本市场制度创新,为实体经济特别是积极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便捷、更低成本的融资服务。优化调整金融机构体系的重点是推动银行体系制度创新,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优化调整金融市场体系离不开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优化调整金融产品体系需积极营造有序、创新的制度环境,引导金融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龙海明 吴迪
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提出金融发展推动我国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路径。利用我国2008-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相关路径进行探究和论证,结果表明:金融规模推动产业层次提升的资本驱动路径的有效性边际递减,金融结构引导产业科技水平提高的创新引领路径的有效性并不显著,金融效率促进产业高效化发展的管理优化路径的有效性逐渐提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权飞过 王晓芳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经济环境,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研究了金融创新选择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影响。笔者利用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了金融创新、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金融创新对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及推动经济增长并无显著作用;利用银行博弈均衡模型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发现,只有进行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及降低项目监督成本的金融创新才能够有效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提高资金供给效率,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增长,进而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厉以宁
第一个问题,任何片面地主张刺激需求或者刺激供给都具有短期效应。我们知道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讲,调需求是必要的,调供给也是必要的。但如果只强调其中一个方面,或者调供给,或者调需求,那就会造成后遗症,对经济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在这里首先要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货币政策制定究竟根据什么?你根据什么来制定货币政策?这是关系到整个金融的一件大事情。我们不妨先做个历史的回顾,经济学中最早的是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通行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王娟 王思瑶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不断激化,各国供需发展失调,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停滞甚至消殆状态。中国供需关系正面临着严峻的结构性失衡,呈现产能过剩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为从根源上探索影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金融因素,研究调查了京津冀地区2 082名农行职员对供给侧结构性影响因素的评价,结果显示金融服务质量和低碳金融是影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因素,探讨其如何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提供建议。
关键词: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金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