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50)
- 2023(8281)
- 2022(7158)
- 2021(6913)
- 2020(5866)
- 2019(13341)
- 2018(13233)
- 2017(27043)
- 2016(14825)
- 2015(16768)
- 2014(16770)
- 2013(16747)
- 2012(16085)
- 2011(14728)
- 2010(15126)
- 2009(14504)
- 2008(14490)
- 2007(13185)
- 2006(12053)
- 2005(11197)
- 学科
- 济(57092)
- 经济(57012)
- 业(42520)
- 管理(41443)
- 企(32211)
- 企业(32211)
- 方法(25433)
- 数学(23002)
- 数学方法(22743)
- 中国(20636)
- 财(18444)
- 农(17522)
- 制(16454)
- 银(15293)
- 银行(15267)
- 行(14663)
- 贸(13782)
- 贸易(13772)
- 易(13538)
- 融(13242)
- 金融(13242)
- 策(11870)
- 业经(11582)
- 险(11218)
- 保险(11127)
- 农业(10866)
- 务(10537)
- 财务(10519)
- 财务管理(10485)
- 学(10466)
- 机构
- 大学(216769)
- 学院(214738)
- 济(93872)
- 经济(91820)
- 管理(79948)
- 研究(76531)
- 理学(66746)
- 理学院(66038)
- 中国(65095)
- 管理学(65038)
- 管理学院(64624)
- 财(51073)
- 京(46519)
- 科学(42890)
- 所(39608)
- 财经(38685)
- 经(35112)
- 研究所(35072)
- 农(34869)
- 中心(34859)
- 江(33320)
- 北京(30646)
- 经济学(29504)
- 财经大学(28841)
- 业大(28158)
- 农业(27542)
- 院(27441)
- 范(26648)
- 经济学院(26601)
- 州(26556)
- 基金
- 项目(128351)
- 科学(100347)
- 研究(95673)
- 基金(93468)
- 家(81013)
- 国家(80305)
- 科学基金(67372)
- 社会(60259)
- 社会科(57004)
- 社会科学(56988)
- 省(47547)
- 基金项目(47232)
- 教育(44142)
- 自然(42726)
- 自然科(41673)
- 自然科学(41656)
- 划(41643)
- 资助(41483)
- 自然科学基金(40947)
- 编号(38854)
- 成果(34481)
- 部(30323)
- 重点(28851)
- 课题(27757)
- 发(27501)
- 教育部(26131)
- 性(25975)
- 创(25823)
- 人文(24740)
- 科研(24538)
- 期刊
- 济(106742)
- 经济(106742)
- 研究(75543)
- 中国(43536)
- 财(37453)
- 融(34511)
- 金融(34511)
- 农(32339)
- 管理(30660)
- 学报(30508)
- 科学(28278)
- 大学(23861)
- 教育(22702)
- 学学(22305)
- 农业(21585)
- 财经(19710)
- 经济研究(17976)
- 经(16815)
- 技术(16698)
- 业经(16249)
- 问题(14279)
- 贸(14222)
- 国际(13081)
- 理论(12105)
- 业(11018)
- 世界(10912)
- 实践(10785)
- 践(10785)
- 现代(10147)
- 技术经济(10074)
共检索到345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朱民 陈卫东
本文通过历史案例分析表明 ,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经验告诉我们 ,反通货紧缩的宏观政策对短期经济状况的调整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采取单纯的总量政策和需求政策治理通货紧缩 ,从长期看有可能加剧宏观经济的不均衡。总量政策的使用要适度 ,经济调控政策要实现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的结合 ,要兼顾微观基础。外部冲击是恶化宏观经济形势的重要原因 ,因此 ,开放经济下的一般均衡分析是现今各国制定治理通货紧缩政策的基本理论依据。中国面临的通货紧缩有一定的特殊性 ,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经济转轨及体制变革、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微观行为的变化有关系 ,在现阶段 ,进行制度改革和建设更为重要
关键词:
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调控政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俊波
目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着通货紧缩的现象,我们应如何认识通货紧缩,它是怎样产生的?对经济生活究竟有什么影响?进而,又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对通货紧缩的认识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相反的经济现象。一般而言,通货膨胀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念斋
论文回顾了我国近几年来反通货紧缩货币政策的成效 ,剖析了影响货币政策成效的制约因素 ,并提出了减税、扩大政府支出、降息等政策主张。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成效 制约因素 降息 减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吕江林
我国当前出现的通货紧缩有多方面原因 ,其中前几年宏观政策调控有所不当也是一个原因。本文建立了一个动态总供给模型 ,通过这一模型 ,揭示了在我国当前阶段存在一个“通胀率平台” ,即 6%—7%左右的适度通货膨胀率 ,阐明了通货膨胀率对应的是GDP缺口 ,而不是GDP增长率缺口 ;从而在此基础上既剖析了我国当前通货紧缩的政策成因 ,也提出了关于我国宏观调控的正确操作方式的建议 :盯住适度通胀率这个目标通胀率 ,灵活、稳健地实行财政、货币政策的紧缩性或扩张性调节 ,使通胀率保持在目标通胀率附近小幅波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旭亮 高汝熹 祝春山
日本经济在 90年代的大多数年份处于通货紧缩状态 ,进入 2 1世纪后 ,日本的通货紧缩并未缓解 ,反而呈愈演愈烈之势。连一向对通货紧缩一词讳莫如深的日本官方在 2 0 0 1年 3月也不得不首次承认 ,日本经济陷入了“缓慢的通货紧缩”中。日本通货紧缩产生于泡沫经济破裂的历史背景下 ,其直接原因是不良债权问题恶化 ,以及不当的财政紧缩政策。日本政府对通货紧缩的治理 ,目前看来效果有限、不能称之为成功 :货币政策面临“流动性陷阱”的制约 ,根本原因是金融机构信贷紧缩导致的信用创造能力下降 ;财政政策面临两难窘境 ,紧缩财政使经济更加走向萧条 ,扩张财政则使财政面临崩溃 ;经济结构方面的改革 ,虽...
关键词:
日本通货紧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通货紧缩及对策研究课题组
Dr. Hu Angan and Dr. Xie Ping headed this research project . In the article , the author pointed out that the current deflation has caused negative effect on th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analyzing equ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of economic growth rate, unemployment rate and the inflation ra...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超 王聪
90年代中期国民经济实现“软着陆”后不久,我国发生日趋严重的通货紧缩和内需不足问题。这除受当时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影响外,主要原因还在于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某些失误。笔者认为,为尽快打破“通货紧缩──内需不足”的恶性循环,政府不能指望依靠单一经济政策来解决所有问题,而应该推行适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免收入政策、产业政策、对外贸易政策以及其他社会政策,并与必要的经济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对付通货紧缩和用于景气调整。只要这种政策体系设计优良,并得以有效落实,将有助于政府在较短的时期内实现改善国民的经济预期,刺激消费与投资,增加劳动就业,提高国民可支配收入等一些最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
关键词:
通货紧缩 宏观经济 积极财政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吴有昌
通货紧缩会对企业、银行及消费者的资产负债表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并且引发物价和收入进一步下降、未来不确定性增加的预期,从而减少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这种收缩性影响会超过通货紧缩本身所可能具有的扩张性影响(凯恩斯效应和庇古效应),使通货紧缩显示出自我强化的倾向。中国1995 年以来就出现了通货膨胀率下降和通货紧缩自我强化的倾向。这种自我强化的倾向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摆脱当前通货紧缩循环的关键在于执行广义的金融政策,通过完善金融体系来增加企业和消费者的资金可得性。
关键词:
通货紧缩 资产负债表效应 预期效应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伍旭川 蒋蛟龙
美国历史上三次特殊通货紧缩的治理在工具选择上并未有太多新意,但政策当局所采用的公开、透明以及渐进的方式,使公众对通货紧缩形成一致预期,最终使得在通货紧缩下并未出现大幅度的经济衰退。对于我国应对当前通货紧缩风险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通货紧缩 渐进 公开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肖耿
前日本大藏省财务次官(?)原英资教授最近在中国社科院的演讲中,将日本的经济问题归因于日本的二元经济结构:规模庞大,但效率低下的国内经济;规模小,但具国际竞争力的出口部门。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尹雪芬
1997年 9月,我国零售物价指数首次降到零值以下,随后其一路下滑,全国零售物价连续 30个月呈现负增长。与此相伴随,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我国经济周期已经运行到了谷底阶段,通货紧缩与经济发展相伴。如何将经济拉出通货紧缩的阴影,适时地调整财政、货币政策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通货紧缩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军泽 杨柳勇
本文通过对我国货币政策低效的原因进行分析,考察了当前制约货币政策选择的一些深层次因素,如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银行信贷渠道狭窄等,并就如何提高货币政策效率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通货紧缩 货币政策 利率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纯威
按照经济周期理论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历史状况进行实际测算,可以发现:开始于40年代末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开始于70年代末的库兹涅茨周期、开始于1991年的朱格拉周期以及开始于1996年10月的基钦周期都将于1999年结束,2000年中国经济将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也就是说,历时3年多的通货紧缩即将结束。各种经济变量和指标的好转可以有力地实证这一判断.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国强 王春雷
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宏观经济现象。表现为物价水平持续下跌 ,它既是一种货币现象 ,又是一种实体经济现象。通常发生在经济周期的经济收缩阶段。我们认为 ,中国已进入趋势性通货紧缩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导致物价水平持续下降 ,是导致出现通货紧缩的根本原因。当前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是 :应把治理通货紧缩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把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中长期的宏观调控政策。同时应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