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52)
2023(2533)
2022(2244)
2021(1977)
2020(1695)
2019(4125)
2018(4053)
2017(8835)
2016(4663)
2015(4887)
2014(5035)
2013(5130)
2012(5120)
2011(4467)
2010(4563)
2009(4180)
2008(4096)
2007(3616)
2006(3249)
2005(3053)
作者
(13152)
(11237)
(10923)
(10709)
(7055)
(5315)
(4956)
(4265)
(4236)
(3969)
(3950)
(3712)
(3671)
(3667)
(3620)
(3556)
(3321)
(3272)
(3054)
(3012)
(3001)
(2746)
(2674)
(2574)
(2529)
(2522)
(2490)
(2340)
(2264)
(2192)
学科
(27537)
经济(27527)
方法(12638)
(12438)
数学(11893)
数学方法(11824)
管理(11558)
(9281)
企业(9281)
地方(7477)
(6904)
中国(6437)
(5831)
地方经济(5331)
结构(5253)
(4888)
(4862)
产业(4314)
农业(4159)
(4157)
税收(4042)
(4020)
(3992)
贸易(3990)
(3932)
金融(3932)
业经(3881)
(3865)
(3791)
银行(3780)
机构
大学(67445)
学院(66872)
(34499)
经济(34034)
管理(24634)
研究(24459)
理学(21286)
理学院(21049)
管理学(20698)
管理学院(20577)
中国(19189)
(16193)
科学(13795)
(13762)
财经(12772)
(12306)
经济学(12239)
(11635)
经济学院(11219)
研究所(11091)
中心(10812)
(10507)
(10112)
财经大学(9510)
业大(8870)
(8865)
北京(8642)
农业(8130)
(7927)
师范(7818)
基金
项目(43803)
科学(35252)
基金(33695)
研究(30611)
(29358)
国家(29175)
科学基金(25202)
社会(21687)
社会科(20756)
社会科学(20752)
基金项目(17445)
(16475)
自然(15711)
自然科(15355)
自然科学(15353)
自然科学基金(15120)
资助(14703)
教育(14131)
(13669)
编号(10599)
(10495)
重点(10370)
(10106)
国家社会(9616)
教育部(9151)
成果(8808)
人文(8761)
(8503)
科研(8283)
发展(8273)
期刊
(36284)
经济(36284)
研究(22926)
(12859)
中国(11407)
学报(10294)
科学(9669)
管理(9564)
(8803)
大学(7944)
(7877)
金融(7877)
学学(7702)
经济研究(7141)
财经(6906)
(6037)
农业(5682)
技术(5319)
问题(5193)
业经(4825)
统计(4578)
(4068)
技术经济(4054)
(3863)
教育(3697)
决策(3624)
国际(3340)
世界(3339)
商业(3314)
经济问题(3223)
共检索到1020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魏杰  
从经济理论上看,如果一个国家同时出现通胀、增长速度下滑、结构失衡,将是非常麻烦的。我国2011年就恰恰遇到了通胀、增长速度下滑、结构失衡同时叠加出现的压力。因此,我们如何寻到反通胀、保增长、调结构的"平衡点",就成了今年宏观上的重大问题。本文就"平衡点"作了分析,提出了宏观经济政策有效组合、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结构和深化改革的应对举措。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晶  
尽管稳增长、控通胀与调结构三者相互纠结、较难取舍,但仍应该有一个顺序。笔者认为控通胀应放在第一位,其次是调结构,最后是稳增长上半年经济增长基本符合政策调控预期经济增长方面:今年上半年总体增长平稳,基本符合政策调控预期。其中,第一季度经济增速9.7%,第二季度9.5%,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辛树人  
2012年,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经济总体上实现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但"经济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的矛盾局面始终贯穿其中,"稳增长"和"控物价"同时成为宏观调控政策要面对的目标。如果对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之间的关系把握不当,就可能会由于判断失误而影响政策选择。面对国内外经济的不确定性,需要从政策上把握好"稳增长"与"防通胀"双重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蔡昉  
在2008年两会期间,《金融时报》的记者向温家宝总理提问:中国是否打算放缓经济的增长,甚至冒增加失业的风险,去应对通货膨胀压力?温总理的回答是,我们必须在经济发展和抑制通货膨胀之间找出一个平衡点,及时、灵活地采取对策,并且把握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亚平  王春贤  
在实践中,通胀稳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问题更多的是由中央银行根据具体经济形势灵活把握通胀预期的作用通胀预期是公众对未来通货膨胀变动方向和幅度的事前估计和判断,公众通胀预期的稳定对于通胀水平进而经济运行有着重要意义。如果人们普遍存在通胀预期,消费者就愿意用较高的价格购买产品和服务,因为他们担心价格还会继续上涨;劳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董峰  李睿鉴  姜馨  
今年7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开始强调,"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建  
一、宏观经济变化趋势分析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运行轨迹,已经发生了三次转变:2003年~2006年为高增长、低通胀阶段,这期间的经济增长率平均达11%,而CPI年上涨率平均仅为2.1%,这是第一阶段;2007年,经济增长率为11.9%,通胀率上升到4.8%,开始出现高增长、高通胀的趋势
[期刊] 改革  [作者] 汤鹏主  范云峰  
基于国际经验,把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概括为五种类型。对我国1978~2011年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可能导致产生通货膨胀的压力、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没有稳定的"促进"或"促退"关系,以及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应对通货膨胀压力,应从实行稳定货币量的货币政策,稳定社会通胀预期,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保护好中、低收入阶层,控制和消除资产泡沫等方面着手。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万光彩  
该文基于现实宏观经济运行中"增长与通胀的交替",论述总供求分析框架的理论演进。传统总供求模型解决了总需求曲线移动而导致的经济波动问题,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求模型则解决了总供给曲线左上方移动而导致的"滞胀"问题,但无法阐释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缩长之谜"。因此,论文指出应该基于中国的"典型化事实",进一步拓展总供求分析框架,从而为加强和改善中国的宏观调控构建理论基础。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达  施玉婵  
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建筑企业的负税及利润发生了变化。文章通过测算"营改增"后不同税率下建筑企业负税和利润的平衡点,分析了"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以期为建筑企业快速适应"营改增"政策,促进企业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彭鹏翔  
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之间应纳增值税额和实现的毛利额分别都相等的“两等平衡点”上,含税销售额为含税购进额的1.638倍。因此,小规模纳税人在一般的进销差价幅度下,税负比一般纳税人重;而这又是零售物价居高不下和小工商企业普遍偷逃税的诱因之一。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燕生  
全球性通胀压力与衰退风险短期内不会消失当前,全球经济很可能进入了一个"低增长、高通胀"的新阶段。对于全球增长,有两个重大因素正在发生变化:一是IT革命和创新浪潮在2000年下半年发生调整之后,支撑美国消费和房地产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超  
中国当前面临诸多约束,保增长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平衡与协同是必然选择和现实路径。具体的政策思路是,把生产的升级和需求的激活作为重点,以需求激活带动生产激活和以生产升级带动消费扩张,要素与服务供给要提升质量,尽快实现需求扩大、生产升级与供给支持的互动与协同。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沈越  
当前席卷全球的危机可分为次贷,金融和经济危机三个阶段,在前两个阶段对中国影响较小,当危机波及到实体经济时才对中国产生实质性影响。前些年发达经济体的金融泡沫通过进口需求虚增拉动了中国的出口,外汇储备猛增迫使中国购买大量美元资产,资本回流又助推了美国的金融泡沫,同时出口剧增也拉动了中国经济趋热。2007年中国自身的调整与2008年9月危机全面爆发成为中国经济下滑的内外原因。应对危机在短期主要得依靠扩大投资来弥补出口的下降,且应主要依靠积极的财政政策而非宽松的货币政策;中期则应依靠调整"两高一低"的经济结构;在长期中还应依靠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全面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