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40)
2023(5671)
2022(4841)
2021(4720)
2020(3700)
2019(8726)
2018(8173)
2017(16004)
2016(8684)
2015(9336)
2014(9159)
2013(8917)
2012(8595)
2011(7701)
2010(7941)
2009(7335)
2008(7204)
2007(6523)
2006(6009)
2005(5345)
作者
(23063)
(19349)
(19231)
(18520)
(12700)
(9279)
(8755)
(7389)
(7353)
(7211)
(6581)
(6434)
(6254)
(6214)
(6161)
(5918)
(5729)
(5678)
(5653)
(5527)
(4867)
(4796)
(4702)
(4424)
(4372)
(4353)
(4292)
(4216)
(3909)
(3866)
学科
(34535)
经济(34486)
(27819)
管理(25127)
(19071)
企业(19071)
(15766)
方法(11731)
(11629)
农业(11449)
地方(11182)
数学(10696)
中国(10614)
数学方法(10518)
(8149)
业经(7682)
(7614)
(7082)
贸易(7077)
(6881)
收入(6747)
(6623)
金融(6619)
(6438)
银行(6436)
(6268)
(6145)
及其(6140)
财务(6132)
财务管理(6121)
机构
学院(119621)
大学(117322)
(53493)
经济(52423)
管理(45735)
研究(43055)
理学(39124)
理学院(38668)
管理学(38075)
管理学院(37827)
中国(34081)
(27346)
(23940)
科学(23280)
(20954)
中心(20805)
财经(20528)
(18715)
(18687)
研究所(18650)
(18565)
(16813)
师范(16715)
经济学(16685)
(15658)
北京(15382)
财经大学(15151)
经济学院(15088)
(14987)
业大(14542)
基金
项目(77931)
科学(62204)
研究(61511)
基金(56829)
(48719)
国家(48226)
科学基金(41364)
社会(39911)
社会科(37742)
社会科学(37736)
(28960)
基金项目(28947)
教育(28303)
编号(25796)
(24890)
自然(24735)
自然科(24137)
自然科学(24130)
资助(23763)
自然科学基金(23718)
成果(22743)
(18376)
(18209)
课题(18018)
重点(17577)
(17149)
国家社会(16702)
教育部(16104)
(15957)
(15868)
期刊
(62235)
经济(62235)
研究(40187)
中国(24613)
(19922)
(19198)
(16806)
金融(16806)
管理(16465)
教育(15513)
科学(15003)
学报(14489)
农业(12808)
大学(12023)
学学(11350)
业经(10317)
财经(10255)
经济研究(9767)
技术(9233)
(8860)
问题(8045)
(7258)
世界(6644)
国际(6397)
(5990)
现代(5571)
(5476)
论坛(5476)
技术经济(5278)
经济问题(5223)
共检索到187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姜锡明  
贫困问题是始终困扰政府的一个难题,反贫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这方面我国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民族地区。本文以对新阶段政府对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的政策支持和西部开发式扶贫的效果以及当前反贫困过程中尚存的问题等几方面的分析为基础得出一些启示。
[期刊] 求索  [作者] 田先红  
农民家计模式与家庭贫困的形成有着密切关联。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家计模式呈现出家庭生命周期缺乏明显节点、家庭发展缺乏理性规划、代际分工不够明确和低积累、高消费等特征。农民贫困的性质主要是家庭劳动力市场化程度较低、劳动力潜能未能充分释放而形成的贫困。因此,对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而言,精准扶贫的重点应该是引入市场机制、充分释放农民家庭劳动力的潜能。国家可以通过专项帮扶、教育帮扶、基础设施建设和调整产业扶贫思路等措施来更好地实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脱贫目标。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史源渊  
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家庭因其落后的家计模式导致深度贫困,而消费的现代化滋生家庭信贷需求。信用社的信贷扶贫政策创新为农民贷款提供了便利,然而,贫困户因其实物经济的生产方式与信贷经济货币化特点不适配、不固定收入与信贷固定支出不适配、农民家庭低积累和信贷高额本息的体量不适配,导致部分贫困家庭因无法按期偿还本金,通过"利息养本金"的方式不断追加债务,陷入新贫困陷阱。对此,少数民族地区的反贫困工作应该通过激发家庭发展能力、教育农民观念而实现家庭积累;同时完善信用社贷款政策,控制农民因信贷致贫的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定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传统扶贫工作的不足,深刻总结全国各地扶贫创新经验,鲜明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贫困人口多、地区差异大的发展中大国开展扶贫工作"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关键问题,为新时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定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传统扶贫工作的不足,深刻总结全国各地扶贫创新经验,鲜明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贫困人口多、地区差异大的发展中大国开展扶贫工作"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关键问题,为新时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建  廖杉杉  
贫困问题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还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如果贫困问题处理得好,则国家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否则,国家可能会因为贫困问题而走向衰败,甚至是灭亡;基于此,重视贫困问题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受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民族地区已经成为我国贫困的重灾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本文在剖析财政金融政策反贫困理论基础上,以我国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地区的18个地级市1999-2012年的数据为例,实证民族地区财政金融政策的反贫困效应。理论分析表明:民族地区财政金融政策的反贫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许察金  廖明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卫柏  于晓媛  袁鹏举  
文章利用贵州省3个民族自治贫困县341户贫困农户调研数据,采用Probit计量分析模型和广义精确匹配方法研究产业扶贫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生计策略和收入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扶贫使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参与特色农产品种植、特色畜禽养殖生计模式的占比分别提升了13%和15%,但产业扶贫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外出从事非农务工和经商活动影响并不明显;与此同时,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显著提升了民族地区贫困农户的特色农产品种植收入、特色畜禽养殖收入和总收入水平,降低了外出从事非农务工活动收入,但产业扶贫对经商活动收入和贫困农户人均收入影响并不明显。因此,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在提升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增收能力,实现脱贫致富目标的效果较为明显,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在产业扶贫项目引导下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分配给特色农产品种植、特色畜禽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并降低外出从事非农务工活动的时间,实现民族地区贫困农户生计模式向特色农业生产转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柳思维  
王兆峰教授最新学术专著——《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研究》2011年12月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部把旅游经济学、民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结合起来研究,既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又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力作。我拜读了这部著作,深深为它研究视角与方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杜军林  
西部地区是中国自然条件最恶劣,少数民族人口最集中,贫困问题发生最广泛的地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地域位置的封闭性加上恶劣的生态条件决定了西部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具有强烈的区域个性,同时也决定了反贫困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工作没有可以照抄照搬的现成模式,必须结合当地的独特性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形成符合当地实际和市场经济要求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首先必须转变观念提高对民族地区反贫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其次是要调整扶贫策略;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保障其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础上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俞茹  吉学方  
文化多样性是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多样性的重要成因之一,同时多样性的文化资源亦为经济发展、反贫困策略研究提供不同的发展模式。文章以较高的理论清晰度和实证力度审视:如何准确界定少数民族地区多样性的贫困,如何合理利用少数民族多样性文化资源来提升反贫困效果的持久性。并提出反贫困实践路径:培育主动性反贫困的内生动力机制;培育文化价值发现能力、创新文化表现形式;理解并尊重多样性的财富理念;培育反贫困的社会动力机制及公众对贫困群体的文化关怀。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邢波  
本文选取西部十二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0052014年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结构优化对于区域反贫困的助推作用。研究发现,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其他因素均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银行金融中介尤其是中小银行在金融市场的地位越重要,则本区域中小企业所能发挥的反贫困作用就会越大。未来应进一步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入手,实现对本区域企业自身素质的整体提升,显著发挥区域内中小企业的反贫困效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邢波  
本文选取西部十二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005~2014年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结构优化对于区域反贫困的助推作用。研究发现,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其他因素均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银行金融中介尤其是中小银行在金融市场的地位越重要,则本区域中小企业所能发挥的反贫困作用就会越大。未来应进一步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入手,实现对本区域企业自身素质的整体提升,显著发挥区域内中小企业的反贫困效应。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永平  周丕东  黄海燕  刘希磊  
新时期民族地区农村反贫困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2020年我国全面小康社会战略目标能否实现。本文以贵州省为例,在分析新时期农村反贫困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不同对象实施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扶业与扶人并举、区域瞄准与人口瞄准相结合的扶贫开发总体思路,并从"两项制度"衔接、推进区域连片开发、完善"大扶贫"联动机制和扶贫资金投入与监管机制、健全贫困动态监测与绩效考评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推动新时期农村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措施。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新伟  
1978年以来,伴随着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与中国政府实施大规模的扶贫计划(1986年开始)的进行,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总量从2.5亿人下降到5800万人。虽然取得如此令人赞叹的成就,但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从8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绝对贫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