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64)
2023(13214)
2022(11607)
2021(11034)
2020(9080)
2019(20956)
2018(20673)
2017(39902)
2016(21839)
2015(24486)
2014(24274)
2013(23602)
2012(21752)
2011(19232)
2010(19913)
2009(18161)
2008(17321)
2007(14951)
2006(13315)
2005(11766)
作者
(60709)
(50355)
(49466)
(47554)
(32245)
(23917)
(22754)
(19621)
(19005)
(18027)
(17181)
(16704)
(15863)
(15771)
(15557)
(15322)
(15006)
(14906)
(14306)
(14194)
(12474)
(12369)
(12060)
(11470)
(11180)
(11130)
(11121)
(11114)
(10054)
(9856)
学科
(80057)
经济(79956)
管理(64320)
(62092)
(52723)
企业(52723)
方法(36721)
数学(30846)
数学方法(30427)
(23532)
(22888)
中国(22643)
业经(18839)
(17293)
地方(16562)
(15832)
农业(15204)
(15003)
贸易(14991)
(14595)
(14454)
财务(14381)
理论(14345)
技术(14334)
财务管理(14310)
(13871)
企业财务(13613)
(13566)
环境(13056)
(12420)
机构
大学(299271)
学院(298989)
管理(122824)
(116884)
经济(114153)
理学(106537)
理学院(105411)
管理学(103753)
管理学院(103214)
研究(98180)
中国(73368)
(64128)
科学(59879)
(56194)
(48372)
中心(44826)
(44663)
财经(44630)
(43804)
研究所(43592)
业大(42694)
(40649)
北京(40324)
(39991)
师范(39682)
(36264)
(35512)
农业(34587)
经济学(33461)
财经大学(33212)
基金
项目(205704)
科学(162182)
研究(154698)
基金(148550)
(128657)
国家(127246)
科学基金(109652)
社会(96196)
社会科(91023)
社会科学(90996)
(80043)
基金项目(78782)
教育(71135)
自然(70941)
自然科(69186)
自然科学(69170)
自然科学基金(67922)
(67208)
编号(64637)
资助(60952)
成果(53356)
(45727)
重点(45457)
课题(44210)
(43209)
(43036)
项目编号(40274)
创新(39990)
教育部(39537)
科研(38846)
期刊
(128319)
经济(128319)
研究(90806)
中国(59955)
管理(44543)
学报(44217)
(42575)
科学(41592)
(40822)
教育(37026)
大学(34105)
学学(31895)
农业(28766)
(25668)
金融(25668)
技术(25408)
业经(21267)
财经(20826)
经济研究(20319)
(17659)
图书(16485)
问题(16301)
理论(14878)
科技(14763)
(14364)
实践(13825)
(13825)
技术经济(13817)
现代(13764)
(13533)
共检索到4402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靳思昌  
反腐败政策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执行中出现了"政策走样"、选择性执行、变相执行等现象,降低了反腐败政策的执行能力,影响了反腐败政策的治理效果,阻碍了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本文提出,应加强反腐败政策执行跟踪审计,使反腐败政策更加有效地运转,提高反腐败政策执行能力,从而将反腐败政策治理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转化为治理效能,达到反腐败政策设计的初衷,进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宗彦  胡杨  宋夏云  
国家审计是廉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独特的腐败治理作用。研究基于扎根理论对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反腐败与反洗钱工作组”的经验交流文本展开质性分析,构建了国家审计参与腐败治理的结构化模型。研究发现,各国对审计腐败治理的授权普遍内嵌于最高审计机关战略规划、项目规划及资源规划中,不同国家在审计腐败治理实现路径上具有趋同性,腐败治理制度建设与协同机制建设是国家审计腐败治理的两项基础性工作。国家审计腐败治理既可通过嵌入传统审计业务实现,也可通过专门审计项目实施,国家审计腐败治理的目标可分为功能性与价值性两个层次。研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腐败治理实践经验对结构化模型做了进一步阐释,为新时代我国国家审计提升腐败治理效能提供了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胜蓝  马慧  
本文考察中国反腐败如何影响审计定价。结果表明相比没有政治关联的公司,具有政治关联的公司在2012年之后支付的审计费用提高了38%。反腐败提高了与财务报告质量和经营不确定性相关的审计风险是其影响审计定价的重要渠道。横截面测试结果表明当反腐败的地区影响力较大、审计师议价能力较强时,反腐败对审计定价的影响更大。而且,在2012年之后政治关联公司的审计质量有所提高。本文结论有助于理解反腐败对不同市场参与者的影响。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丽红  张龙平  朱海燕  
本文以2002—201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国家审计人员投入或被审计单位数增加1%,下一年各省贪污贿赂立案数分别下降1959%和422%,该结论说明国家审计投入越大,腐败治理越有效果。国家审计违规金额纠正率或审计报告信息被批示采用率提高1%,则下一年各省贪污贿赂立案数分别下降244%和166%,该结论说明国家审计问责力度越强,腐败治理越有效果。法律制度环境的完善有助于增强国家审计投入和审计问责与腐败治理之间的关系。本文的发现为我国监管部门完善腐败治理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也为我国加大国家审计投入,增强国家审计问责力度,实现国家审计全覆盖提供了有力的证...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汉文  张笛  韩洪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即自我革命。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当代中国的国家审计,承担着反腐败,尤其是经济领域反腐的时代重任。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本文围绕自我革命的重要方面是反腐败、反腐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审计这一基本逻辑线索,剖释国家审计在反腐过程中推进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提升的基本路径,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优化国家审计反腐治腐效能的相关建议,以期助益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聂辉华  李琛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行业进入管制的混合寡头模型,研究政府在不同制度环境下的最优反腐败政策。我们发现:(1)当腐败成本很低且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较小时,政府最优政策是治标(打击腐败但保留进入管制);(2)当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非常大时,不论腐败成本高低,政府最优政策都是治本(去除管制);(3)当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较大且腐败成本较低,或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较小且腐败成本较高时,保持现状是最优选择;(4)治标政策导致社会总产量最低、价格最高,治本政策导致社会总产量最高、价格最低,保持现状政策的结果处于两者之间。本文结论对于当前反腐败政策和简政放权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聂辉华  李琛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行业进入管制的混合寡头模型,研究政府在不同制度环境下的最优反腐败政策。我们发现:(1)当腐败成本很低且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较小时,政府最优政策是治标(打击腐败但保留进入管制);(2)当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非常大时,不论腐败成本高低,政府最优政策都是治本(去除管制);(3)当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较大且腐败成本较低,或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较小且腐败成本较高时,保持现状是最优选择;(4)治标政策导致社会总产量最低、价格最高,治本政策导致社会总产量最高、价格最低,保持现状政策的结果处于两者之间。本文结论对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杏芬  
坚决反对腐败,是我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反腐败审计的视角,回顾并评述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分析了目前反腐败审计效率较低、腐败事件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在于:相关法律法规之间、三大审计主体之间,尤其是政府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和最新的内部控制审计之间缺乏有效协同和配套机制。因此,必须构建政府审计与民间的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内部审计协同的反腐败审计治理机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靳思昌  
"腐败黑数"居高不下诱发了自制能力差的党政领导干部不断加入腐败队伍。而降低"腐败黑数"的关键是提高腐败案件的发现率。本文在分析国家审计腐败发现机制不健全的内在机理基础上,提出完善国家审计的腐败发现机制,增强对腐败的发现力,以降低"腐败黑数",实现对党政领导干部腐败标本兼治与综合治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解冰  康均心  
反腐败刑事政策制定中应将民意作为一个考量因素,最大限度地体现社会伦理和公众认同,以唤醒群众的普遍觉悟和获取最广泛的积极参与配合。本文在分析了当前反腐败的民意困境及反腐败工作中的民意功能和作用基础上,提出反腐败刑事政策制定中的民意考量。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靳思昌  
公共政策是实现国家治理的主要工具。通过分析公共政策执行跟踪审计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内在机理,发现对公共政策执行跟踪审计是完善国家治理的重要途径,而且国家治理目标的实现要求国家审计开展公共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靳思昌  
公共政策是实现国家治理的主要工具。通过分析公共政策执行跟踪审计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内在机理,发现对公共政策执行跟踪审计是完善国家治理的重要途径,而且国家治理目标的实现要求国家审计开展公共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审计。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会金  
现阶段,我国政府审计与纪检监察任务繁重、力量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有鉴于二者在腐败治理的目标、职能、对象与内容存有重合,因而,在反腐视角下实现二者协同治理将成为可能。本文以"腐败治理"为背景,以"协同学"理论为切入点,分析了政府审计与纪检监察有关于腐败监督的法定权责,探索了政府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运作的可行性,基于战略、管理与操作等层面构建了政府审计与纪检监察的协同治理模型,并借此提出了科学建立政府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模式的措施,旨在为腐败协同治理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提供全新的动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健忠  高明华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企业家能力指数(CCEIBNU),探究企业家能力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结合当前反腐败的背景,深入研究反腐败对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创新的影响,并进行实证检验,得出如下结论:(1)企业家能力的提升对企业创新有积极作用。非国有企业中企业家能力和企业创新显著正相关,但在国有企业中只有企业家关系网络能力与企业创新正相关。(2)反腐败增加了企业家寻租的成本和难度,企业家能力会更多地配置到生产领域,促进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因此,反腐败会强化企业家能力对创新的促进作用。(3)进一步对企业分类研究发现,反腐败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创新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会加强非国有企业的企业家能力对企业创新的正效应,对于国有企业来讲,反腐败加强了企业家人力资本对企业创新的积极影响,而企业家关系网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不再显著。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健忠  高明华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企业家能力指数(CCEIBNU),探究企业家能力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结合当前反腐败的背景,深入研究反腐败对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创新的影响,并进行实证检验,得出如下结论:(1)企业家能力的提升对企业创新有积极作用。非国有企业中企业家能力和企业创新显著正相关,但在国有企业中只有企业家关系网络能力与企业创新正相关。(2)反腐败增加了企业家寻租的成本和难度,企业家能力会更多地配置到生产领域,促进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因此,反腐败会强化企业家能力对创新的促进作用。(3)进一步对企业分类研究发现,反腐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