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22)
- 2023(11837)
- 2022(10173)
- 2021(9460)
- 2020(7625)
- 2019(17234)
- 2018(16987)
- 2017(31873)
- 2016(17412)
- 2015(19144)
- 2014(19201)
- 2013(18449)
- 2012(17168)
- 2011(15171)
- 2010(16221)
- 2009(15308)
- 2008(15119)
- 2007(14088)
- 2006(12722)
- 2005(11858)
- 学科
- 管理(65400)
- 业(61680)
- 济(59594)
- 经济(59496)
- 企(55463)
- 企业(55463)
- 财(23550)
- 制(20864)
- 方法(20031)
- 中国(19783)
- 技术(18874)
- 农(18709)
- 业经(17705)
- 数学(15025)
- 策(14845)
- 数学方法(14781)
- 务(14658)
- 财务(14616)
- 财务管理(14535)
- 企业财务(13829)
- 体(13757)
- 银(13307)
- 银行(13299)
- 技术管理(12757)
- 行(12709)
- 划(12564)
- 地方(12400)
- 理论(12313)
- 审计(12253)
- 融(11716)
- 机构
- 学院(242258)
- 大学(237424)
- 济(98653)
- 经济(96262)
- 管理(95085)
- 理学(80056)
- 理学院(79285)
- 管理学(78282)
- 管理学院(77771)
- 研究(76986)
- 中国(62332)
- 财(54708)
- 京(50042)
- 江(41175)
- 科学(41131)
- 财经(40885)
- 所(36993)
- 经(36706)
- 中心(36316)
- 州(32359)
- 研究所(31735)
- 北京(31228)
- 范(30270)
- 师范(30042)
- 农(30008)
- 财经大学(29828)
- 经济学(29036)
- 院(28609)
- 业大(27679)
- 商学(26654)
- 基金
- 项目(147450)
- 科学(118041)
- 研究(117918)
- 基金(104979)
- 家(88250)
- 国家(87372)
- 科学基金(76890)
- 社会(75168)
- 社会科(71198)
- 社会科学(71180)
- 省(59466)
- 教育(55355)
- 基金项目(54438)
- 编号(49542)
- 划(48229)
- 自然(46224)
- 自然科(45091)
- 自然科学(45082)
- 自然科学基金(44329)
- 成果(42951)
- 资助(41422)
- 创(36346)
- 课题(35978)
- 制(34901)
- 部(33146)
- 重点(33135)
- 创新(32952)
- 性(31909)
- 发(31641)
- 项目编号(31049)
- 期刊
- 济(122227)
- 经济(122227)
- 研究(80611)
- 中国(61184)
- 财(46824)
- 管理(41441)
- 教育(34669)
- 农(28945)
- 科学(28410)
- 融(27861)
- 金融(27861)
- 学报(27102)
- 技术(22996)
- 大学(22713)
- 学学(20873)
- 财经(20561)
- 业经(20317)
- 农业(18750)
- 经济研究(18724)
- 经(17680)
- 问题(14752)
- 财会(13551)
- 会计(12716)
- 坛(12703)
- 论坛(12703)
- 贸(12698)
- 科技(12507)
- 现代(12177)
- 技术经济(12112)
- 职业(11229)
共检索到3930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杏芬
坚决反对腐败,是我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反腐败审计的视角,回顾并评述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分析了目前反腐败审计效率较低、腐败事件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在于:相关法律法规之间、三大审计主体之间,尤其是政府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和最新的内部控制审计之间缺乏有效协同和配套机制。因此,必须构建政府审计与民间的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和内部审计协同的反腐败审计治理机制。
关键词:
反腐败 审计治理 机制创新 对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宗彦 胡杨 宋夏云
国家审计是廉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独特的腐败治理作用。研究基于扎根理论对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反腐败与反洗钱工作组”的经验交流文本展开质性分析,构建了国家审计参与腐败治理的结构化模型。研究发现,各国对审计腐败治理的授权普遍内嵌于最高审计机关战略规划、项目规划及资源规划中,不同国家在审计腐败治理实现路径上具有趋同性,腐败治理制度建设与协同机制建设是国家审计腐败治理的两项基础性工作。国家审计腐败治理既可通过嵌入传统审计业务实现,也可通过专门审计项目实施,国家审计腐败治理的目标可分为功能性与价值性两个层次。研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腐败治理实践经验对结构化模型做了进一步阐释,为新时代我国国家审计提升腐败治理效能提供了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岩柏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提出,反洗钱是反腐败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将反洗钱纳入了反腐败工作的范畴。我国《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也将反洗钱作为反腐败工作的重点之一。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反洗钱与反腐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胜蓝 马慧
本文考察中国反腐败如何影响审计定价。结果表明相比没有政治关联的公司,具有政治关联的公司在2012年之后支付的审计费用提高了38%。反腐败提高了与财务报告质量和经营不确定性相关的审计风险是其影响审计定价的重要渠道。横截面测试结果表明当反腐败的地区影响力较大、审计师议价能力较强时,反腐败对审计定价的影响更大。而且,在2012年之后政治关联公司的审计质量有所提高。本文结论有助于理解反腐败对不同市场参与者的影响。
关键词:
反腐败 审计风险 审计定价 政治关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亮雄 孙湘湘 王贤彬
鼓励创业和反腐倡廉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紧抓的两项任务,也是中国进入新时代新征程的重要工作。反腐倡廉是否对创业具有促进效应,成为亟需回答的理论问题。本文以副省级官员落马表征反腐败冲击,基于2000—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反腐败对地区创业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本文发现,反腐败能显著促进地区创业活动,增加创业数量。这一结果是稳健的,采用不同的被解释变量、不同的估计方法以及考虑安慰剂检验等,结果依然存在。究其机制,反腐败通过显著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效率、市场化程度和市场信心三大影响渠道促进创业。同时,十八大后反腐败促进地区创业活动效应大于十八大前。本文的发现意味着,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提升,有望成为中国创业创新和经济增长的机制保障。
关键词:
反腐败 高官落马 创业 影响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聂辉华 李琛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行业进入管制的混合寡头模型,研究政府在不同制度环境下的最优反腐败政策。我们发现:(1)当腐败成本很低且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较小时,政府最优政策是治标(打击腐败但保留进入管制);(2)当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非常大时,不论腐败成本高低,政府最优政策都是治本(去除管制);(3)当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较大且腐败成本较低,或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较小且腐败成本较高时,保持现状是最优选择;(4)治标政策导致社会总产量最低、价格最高,治本政策导致社会总产量最高、价格最低,保持现状政策的结果处于两者之间。本文结论对于当前反腐败政策和简政放权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
关键词:
腐败 进入管制 反腐败 混合寡头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聂辉华 李琛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行业进入管制的混合寡头模型,研究政府在不同制度环境下的最优反腐败政策。我们发现:(1)当腐败成本很低且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较小时,政府最优政策是治标(打击腐败但保留进入管制);(2)当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非常大时,不论腐败成本高低,政府最优政策都是治本(去除管制);(3)当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较大且腐败成本较低,或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较小且腐败成本较高时,保持现状是最优选择;(4)治标政策导致社会总产量最低、价格最高,治本政策导致社会总产量最高、价格最低,保持现状政策的结果处于两者之间。本文结论对
关键词:
腐败 进入管制 反腐败 混合寡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靳思昌
反腐败政策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执行中出现了"政策走样"、选择性执行、变相执行等现象,降低了反腐败政策的执行能力,影响了反腐败政策的治理效果,阻碍了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本文提出,应加强反腐败政策执行跟踪审计,使反腐败政策更加有效地运转,提高反腐败政策执行能力,从而将反腐败政策治理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转化为治理效能,达到反腐败政策设计的初衷,进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关键词:
反腐败政策 跟踪审计 国家治理能力
[期刊] 征信
[作者]
史志颖 李新功
利用2004—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反腐败力度、环境规制与工业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研究发现反腐败和环境规制的力度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即在国家层面和东部地区加强反腐败与环境规制力度,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正效应。同时,在国家层面及东部地区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呈现出"U"形特征,即出现了先抑制后促进的趋势,在中西部地区却没有呈现同样的"U"形特征。建议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严格执行环境规制政策,完善相关机制,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加快地区经济发展。
关键词:
反腐败 环境规制 技术创新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沈富荣
事实证明,财产申报制度在治理腐败中的运用并不成功,而我国《信托法》生效以后,推行强制信托有了法律上的可行性。文章认为,通过借鉴国外已经实施的强制信托的经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逐步建立我国强制信托,是一种有效的经济监控制度,对治理腐败具有标本兼治的作用。
关键词:
强制信托 财产申报制度 反腐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党力 杨瑞龙 杨继东
本文以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央强烈反腐败为背景,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讨论了反腐败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寻求政治关联和提高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两个互为替代的手段。反腐败由于增加了企业谋求政治关联的相对成本,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激励。在反腐败政策出台以后,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的研发支出显著增加,反腐败促进了企业创新。进一步研究表明,反腐败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会随着企业性质的不同而变化。对于国有企业,反腐败只能促进其高管有从政经历的企业的创新:对于非国有企业,反腐败对企业创新具有更普遍的正向影响。同时,反腐败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具有省级层面的异质性,反腐败越强的省份,有政治关联的企业的创新水平增幅越大。本文从政治...
关键词:
反腐败 政治关联 企业创新 双重差分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南旭光 罗慧英
金融反腐败的机制设计应该从金融监管政策入手,因为在金融监管及执法过程中存在着监管腐败问题。在金融监管执法活动中,构建具有腐败倾向特征的监管执法者对金融机构或其从业人员的违法行为监督执法的这样一个模型:在实施具有恰当的惩罚激励措施的自认制度时,一个福利最大化的政府可以防范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合谋腐败的发生,可以通过降低官僚作风、保持较少的监督执法官员、降低监管寻租以增加社会福利,为弱化或消除金融腐败带来良好的治理效应。
关键词:
金融反腐败 金融监管 金融执法 自认机制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谷兴荣
论文分析了医药消费中导致腐败的体制缺陷因素,包括管理机构设置与职能划分上的缺陷;管理体制权力集中,等级森严,缺乏制衡与竞争机制等。讨论了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与监管问题,包括医患的知识信息严重不对称;治疗方案选择弹性大;选择的主动权在医生不在消费者;医院与平民患者的社会地位差别悬殊;因医疗知识特殊导致监督难度大。最后讨论了医药消费中腐败现象的治理思路。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王沛 刘竞涛
在我国反腐败工作全面推进之际,审计制度在监督和制约权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第一个全球性反腐治腐国际公约,是联合国全面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就审计制度如何打击腐败犯罪有详细的规定。借鉴《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立法宗旨和相应内容对我国审计制度的完善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