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56)
- 2023(7271)
- 2022(5711)
- 2021(5380)
- 2020(4406)
- 2019(10525)
- 2018(10036)
- 2017(19710)
- 2016(10386)
- 2015(11972)
- 2014(11549)
- 2013(11688)
- 2012(11115)
- 2011(10271)
- 2010(10006)
- 2009(9489)
- 2008(9339)
- 2007(7824)
- 2006(6776)
- 2005(6258)
- 学科
- 济(57240)
- 经济(57183)
- 方法(29751)
- 管理(28215)
- 业(27439)
- 数学(27025)
- 数学方法(26935)
- 企(21723)
- 企业(21723)
- 中国(16723)
- 贸(12918)
- 贸易(12912)
- 易(12635)
- 财(12351)
- 农(11938)
- 业经(10422)
- 制(9145)
- 融(8937)
- 金融(8937)
- 银(8587)
- 银行(8587)
- 行(8297)
- 学(8015)
- 农业(7987)
- 地方(7436)
- 环境(7274)
- 出(7102)
- 务(6883)
- 财务(6880)
- 财务管理(6867)
- 机构
- 大学(158742)
- 学院(153757)
- 济(81267)
- 经济(80313)
- 管理(60366)
- 研究(55285)
- 理学(52889)
- 理学院(52388)
- 管理学(51950)
- 管理学院(51654)
- 中国(44593)
- 财(35911)
- 京(32853)
- 财经(29630)
- 经济学(28829)
- 经(27490)
- 科学(27294)
- 经济学院(26177)
- 所(25970)
- 中心(24021)
- 研究所(23551)
- 财经大学(22588)
- 北京(21331)
- 院(19628)
- 江(19204)
- 范(18796)
- 师范(18702)
- 农(18658)
- 商学(18021)
- 商学院(17873)
- 基金
- 项目(101207)
- 科学(82870)
- 基金(79471)
- 研究(76617)
- 家(68022)
- 国家(67538)
- 科学基金(58907)
- 社会(54817)
- 社会科(52297)
- 社会科学(52288)
- 基金项目(40550)
- 教育(35271)
- 自然(34414)
- 省(33683)
- 自然科(33683)
- 自然科学(33673)
- 资助(33496)
- 自然科学基金(33179)
- 划(29799)
- 编号(27903)
- 部(25981)
- 国家社会(25064)
- 中国(23644)
- 教育部(23523)
- 成果(23472)
- 重点(22719)
- 人文(21978)
- 发(21814)
- 创(21194)
- 大学(20455)
共检索到2254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汤向俊 刘瑞明 马光辉
为什么在腐败的同时中国能够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不断加大的反腐败能否促进增长方式转型?研究发现,县处级以上领导和普通公务人员腐败对于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机制是理解中国增长之谜的关键,腐败虽然在短期内促进投资,有利于增长,但也逐渐成为中国增长方式转型的重大障碍,利用1988—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验证了这一思想。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应通过提升反腐败的力度,提高官员腐败的机会成本,抑制在投资领域的腐败;通过强力推进改革,取消和下放各类审批项目,减少寻租和设租机会,让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完善依法治国的方略,通过提供透明、可预测的司法产权保护,以削弱官员通过腐败提供的产权保护功能...
关键词:
反腐败 转型 增长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新兴 刘坤
科研腐败问题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在一个委托代理分析框架下,使用2001-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从经验层面考察了科研反腐力度对创新产出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事后惩戒力度(即科研反腐力度)对科研产出效率(即创新产出效率)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二者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在早期发展阶段,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事后惩戒力度的下降有利于提升科研产出效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事后惩戒力度的增加有利于提升科研产出效率。(2)事后惩戒力度对科研产出效率还有间接的影响,降低事后惩戒力度有利于提高科研经费配置对科研产出效率的贡献。本研究为理解科研经费资金的使用效率提供了有益的视角和初步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邓慧慧 刘宇佳
本文以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行动为政策冲击,基于各地区反腐力度差异构造准自然实验,使用DID模型评估反腐政策对营商环境的影响及传导路径。研究发现:(1)加强反腐力度有利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反腐有利于活跃地区创业进而优化营商环境,但要通过提升公众的公平信任感和满意度进而影响营商环境还需要更多的激励因素。(3)反腐舆论强度与营商环境之间存在正U形关系,加大反腐舆论有利于提升反腐行动给营商环境带来的正向影响。(4)"拍苍蝇"的反腐策略相对于"打老虎"来说更能增强企业和公众的反腐获得感,对营商环境体现出更积极的影响。因此,本文建议加强基层腐败治理,重视反腐舆论引导和应对,提高公众公平感知和政治信任,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关键词:
营商环境 反腐败 双重差分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黄溶冰 赵谦
本文以2002~2011年中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将审计监督作为调节变量,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和审计监督对反腐败成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财政分权与地区腐败水平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验证了财政分权对地区腐败具有抑制作用的假设;另一方面财政分权对地区腐败水平的影响受到审计监督的约束,作为一种权力制约机制,审计监督的处罚力度越大,越有可能增强财政分权对腐败的抑制作用,从而降低地区腐败水平。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审计监督 腐败 国家审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璇 刘贝贝 李春涛
反腐政策切断了高寻租企业获取稀缺资源的途径,通过寻求政府补贴以实现盈利的非正常模式不再可行,从而敦促企业家将精力更多地配置于生产环节,通过增加创新活动促进企业业绩的增长以实现盈利。本文利用2009—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反腐政策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反腐政策在短期内切断了企业获得大量政府补贴的途径,对企业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尤其对国有企业更为突出。然而,从较长时期看,反腐政策通过纠正企业的资源配置方式,促使企业积极地投入创新活动,从而提高了投资效率和资本支出。但是,由于反腐政策没有改变现存的融资环境,对中小企业创新行为的提升作用有限。因此,在推动反腐进程的同时,深化金融市场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才能扭转企业的短视行为,使其将更多的精力配置于创新活动,从而持续提高盈利水平。
关键词:
反腐政策 企业业绩 企业创新 双重差分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黄溶冰 赵谦
本文以2002~2011年中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将审计监督作为调节变量,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和审计监督对反腐败成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财政分权与地区腐败水平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验证了财政分权对地区腐败具有抑制作用的假设;另一方面财政分权对地区腐败水平的影响受到审计监督的约束,作为一种权力制约机制,审计监督的处罚力度越大,越有可能增强财政分权对腐败的抑制作用,从而降低地区腐败水平。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审计监督 腐败 国家审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殷红
本文以2015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724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公司特征与公司反腐败信息披露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司规模、产权性质、股权集中度、上市地点与公司反腐败信息披露水平显著相关;财务杠杆与公司反腐败信息披露水平不相关;相对于地方国有企业,中央企业披露了更多的反腐败信息。这一研究结论表明公共压力与强制性的披露要求是当前公司反腐败信息披露的两大动力,该结论为改善我国公司腐败治理水平和信息披露水平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
反腐败 信息披露 社会责任报告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西卜 王放 李哲
投资效率低下是央企代理问题的一个突出表现。本文以2003—2014年间央企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1)央企高管职业生涯关注激励对央企投资效率的影响;(2)国家层面的外部监督能否对激励形成替代,缓解非效率投资行为。本文研究发现:央企高管的职业生涯关注激励减弱时,投资效率降低;反腐风暴削弱了激励减弱时的投资过度,但加剧了投资不足。本文对央企高管激励减弱时投资过度与投资不足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为完善央企公司治理、平衡央企激励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投资效率 职业生涯关注 反腐 代理问题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刚
本文采用中国各省的经验数据,考察了腐败对中国各部门内部(城镇和农村)以及部门间(城乡间)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腐败对不同来源收入集中率的影响。中国的腐败显著地扩大了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居民的收入不平等,但其对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是不显著的;针对城镇部门的研究还发现,腐败主要是扩大了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居民间的工薪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不平等,它对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居民间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不平等只是具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本文的研究不仅对理解中国的收入不平等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学含义,而且对抑制和降低收入不平等也具有重要的政策性含义。
关键词:
腐败 收入不平等 基尼系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颖
东亚国家腐败环境中企业成长的悖论被称为"东亚难题"。本文利用世界银行2012年在中国调查的2848家企业数据,在使用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度量腐败基础上,就腐败影响企业的短期和长期成长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腐败对企业销售额增速和利润均在一定程度上有正面影响,且存在随企业规模增大,贿赂行为获得的经济收益存在逐渐上升的趋势;同时,企业贿赂存在最优规模,即随贿赂规模的上升,企业收益呈现倒U型变化过程。这在客观上形成了临界点前企业竞相俘获官员的隐性贿赂锦标赛。除规模外,企业贿赂官员的腐败现象也存在产业和所有制的差异,即不同产业、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贿赂官员的收益和动机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要净化市场环境,...
关键词:
腐败 企业成长 规模效应 产业特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隋小宁 焦帅鹏 王海军
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化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转型方向,通过数字化技术应用所形成的数字化转型可能成为推动企业OFDI新的竞争优势。为此,文章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OFDI决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数字化转型对企业OFDI决策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同时对OFDI规模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第二,从不同数字化转型成分来看,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和数字技术应用对OFDI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特质风险,促进了企业OFDI决策的可能性;第四,数字化转型对企业OFDI决策存在异质性特征,民营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和制造业企业等类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其OFDI决策影响更为显著;第五,利用工具变量法、改变核心解释变量衡量指标、增加滞后项、变更回归方法、时间分组等方式进行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文章丰富和拓展了数字化转型应用研究,为中国企业充分发挥数字化转型优势,推动“走出去”战略走深走实,确保海外投资供应链、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应千伟 刘劲松 张怡
本文以十八大反腐引发的地方高官落马事件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实证检验了反腐事件对当地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反腐事件对当地企业不存在普遍的、显著的负面影响。但反腐事件导致了国有企业尤其是地方国有企业、有政治关联或政治寻租的企业、高补贴企业和垄断企业的市场价值短期显著下降。而且地方市场化程度越低,反腐事件的负向影响则越显著。这说明反腐可能抑制企业寻租动机和对非市场化的行政资源分配的依赖,促进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和市场的深化改革。
关键词:
反腐 政治关联 企业价值 市场化程度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程瑶 张松林 黄性芳 林金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城市的便利性被普遍认为是吸引外来人口流入的重要因素。运用2008-2017年中国34个大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大城市便利性对其人口规模的影响,并检验其内在机制。研究表明:(1)吸引外来人口向大城市迁移的不是大城市便利性的提高,而是外来人口迁入后在大城市获得的便利性的提高;(2)样本回归结果显示,城市便利性与人口规模负相关,原因在于对人口高度集聚的大城市,城市便利性会提高以本地住房价格来反映的生活成本,由此造成外来人口对大城市便利度的获得性随着大城市便利度的提高而减小;(3)分东、中、西三大区域展开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城市便利性对人口规模的负面影响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城市便利性尚未表现出对人口规模的显著抑制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姚玉祥 吴普云
学术界关于城镇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基本上已经取得共识,然而关于城镇化如何影响社会收入分配却仍然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基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测算方法出发,构建了城镇化与社会收入分配两者关系的理论模型。理论分析表明,城镇化与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城镇化在初期阶段会扩大收入分配不平等,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在后期将有助于改善社会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对上述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在2015年以前显著恶化了收入分配状况,但从2015年开始则有助于缓和收入分配失衡。因此,中国现阶段应当持续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不断改善社会收入分配状况,努力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兼容。
关键词:
城镇化 收入分配 金融发展 经济开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江春 许立成
本文运用内生金融发展理论这一新的理论框架来理解中国的金融发展。我们利用中国1978年以来的数据,通过计量研究发现,产权改革、法治水平的提高以及金融的自由化,将有利于增加私人信贷,但对整体信贷量以及金融深化并无显著的作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不仅有利于提高私人信贷水平,而且对于整体信贷量的提高以及金融深化都有显著的作用。本文的结论是:构建合理的制度体系是中国金融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制度 产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