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5)
2023(680)
2022(624)
2021(614)
2020(547)
2019(1138)
2018(1144)
2017(1682)
2016(1214)
2015(1334)
2014(1336)
2013(1251)
2012(1179)
2011(1040)
2010(1049)
2009(990)
2008(1012)
2007(910)
2006(750)
2005(639)
作者
(4881)
(4282)
(4167)
(4061)
(3013)
(2184)
(1809)
(1787)
(1708)
(1677)
(1667)
(1635)
(1520)
(1477)
(1430)
(1396)
(1376)
(1331)
(1330)
(1225)
(1216)
(1092)
(1088)
(1046)
(1024)
(1020)
(1016)
(1008)
(1001)
(980)
学科
(2145)
(2130)
管理(2079)
(1873)
经济(1871)
(1804)
(1514)
(1357)
企业(1357)
(1127)
教育(1119)
农业(997)
水产(909)
(897)
体育(860)
方法(818)
动物(793)
人事(766)
人事管理(766)
动物学(705)
数学(655)
数学方法(643)
技术(629)
中国(597)
(509)
(506)
(490)
高等(488)
业经(486)
理论(468)
机构
学院(16795)
大学(16519)
(9472)
研究(8143)
农业(8131)
科学(7200)
业大(6153)
(5862)
研究所(5561)
农业大学(5200)
(4838)
中国(4732)
(4529)
(4408)
实验(4268)
实验室(4109)
重点(3945)
(3847)
管理(3500)
科学院(3461)
技术(3447)
(3393)
中心(3227)
(3174)
理学(3138)
经济(3065)
理学院(3025)
(2819)
管理学(2814)
管理学院(2789)
基金
项目(13432)
(9613)
国家(9533)
科学(9408)
基金(9007)
科学基金(6940)
研究(6440)
(6379)
自然(5951)
自然科(5819)
自然科学(5817)
自然科学基金(5722)
(5591)
基金项目(4797)
计划(4402)
科技(4357)
(3814)
资助(3733)
重点(3557)
专项(3296)
(3242)
教育(3172)
(2990)
农业(2950)
社会(2935)
科研(2869)
(2678)
社会科(2675)
社会科学(2673)
创新(2554)
期刊
(9390)
学报(8571)
农业(7091)
大学(5487)
学学(5434)
科学(5342)
中国(4704)
(3800)
(3690)
经济(3690)
业大(3517)
农业大学(3236)
研究(2698)
教育(2182)
中国农业(2046)
(1968)
自然(1682)
自然科(1505)
自然科学(1505)
管理(1452)
农业科学(1390)
西南(1275)
(1169)
林业(1083)
技术(1063)
(1060)
农学(1052)
华北(1052)
资源(1013)
科技(1008)
共检索到245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义东  周清明  何强  唐文邦  陈立云  
为确定反温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敏感部位,以反温敏核不育水稻Go543S为材料,在其育性敏感期,用9种不同深度的冷水串灌,对Go543S育性敏感部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穗尖距泥面3~21 cm的发育中的幼穗是真正感受温度变化而使育性发生改变的敏感部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明  刘烨  张海清  刘爱民  肖层林  唐荣  杨永标  蒋凌云  李雪雪  
以培矮64S、Y58S、广占63–2S、H638S为材料,R527为恢复系,在育性敏感期利用人工气候室以24、27、30、33、36℃5个温度连续处理6 d,以田间自然温度条件作对照(CK,平均温度29.8℃),研究温度对不育系幼穗生理生化特性和抽穗开花期异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培矮64S和Y58S在27℃处理时柱头总外露率最高,分别为86.81%、86.06%,广占63–2S和H638S在24℃处理时柱头总外露率最高,分别76.24%、81.76%;4个不育系的柱头活力系数均在24℃处理时表现最好,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柏斌  吴俊  庄文  姚栋萍  李莺歌  邓启云  
利用生产上常用的5个水稻光温敏不育系材料,在育性敏感期置于人工气候室内进行低温处理,分析低温对供试材料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耐冷性差异与生理指标变化之间的联系。低温设置为17.5℃、10 d,对照为21℃、10 d的可育温度,考察处理5,10 d以及返回大田生长5 d时的生理变化指标。结果表明,相比不耐冷的不育系,耐冷型不育系在低温处理前期SPAD值与对照相比变化不显著,SOD、POD活性略有增强,MDA含量、相对电导率有所增加;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SPAD值、Pn值、Tr值、SOD、POD活性均开始下降,但下降幅度较不耐冷的小,MDA含量、相对电导率的持续增加也要慢于不耐冷不育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铁军  陈雄辉  崔玉梅  罗方雄  张泽民  彭海峰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光温敏感度对两系杂交水稻的繁殖与制种有重要影响。为了定位影响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低温敏感度QTL,以冷繁结实率存在明显差异的2个温敏核不育水稻N38S和N727S为亲本构建的F_2群体为作图群体,利用人工气候箱的低温处理和SSR标记技术,结合Mapmaker 3.0及WinQTLCart 2.5软件分析,检测低温敏感度QTL位点。结果显示,共检测到3个低温敏感度QTL,其中QTL1位于水稻第1染色体的PSM12与RM583之间,QTL2和QTL3分别位于第4染色体的PSM194与RM273之间和RM273与PSM103之间,它们加性效应均为负值,对育性转换的贡献率分别为7%,16%,3%。基于分子标记的位置信息可知,3个QTL位点与已定位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相关基因不等位。综上,QTL1、QTL2和QTL3可能是新基因位点,N727S携带的等位基因起到提高繁种产量的作用,在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时,应选择N727S的标记类型。这3个低温敏感度QTLs的定位可能对于温敏核不育水稻进行易于转育繁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汉来  张自国  元生朝  李玉珍  张端品  
在14.5小时长光照下,利用人工气候箱对农垦58S和W6154S于幼穗分化不同时期分别进行不同温度处理。育性结果表明农垦58S的育性转换温度敏感期为颖花原基分化期至单核花粉期,W6154S的温敏期为雌雄蕊形成期至单核花粉期。农垦58S的温敏期较长,育性受低温影响后在高温下要较长时期才能恢复不育;W6154S育性易受低温影响,但温敏期较短,在高温下不育性恢复快。在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感温性鉴定中,建议在雌雄蕊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末期进行温度处理。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志全  
通过阐述太阳光照射时间长度几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提出生物生理生态光敏感特性鉴定指标应为光照时间.再根据日地关系,推算出光照时间的计算方法,并按此方法计算出湖南5个和海南3个代表站每月15日的光照时间.分析比较不同气候及光照度条件下光照时间与可照时间之间的数据差异,说明可照时间在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生态光敏感特性鉴定中的不足.最后还提出了一种有效估算不同光照度下人工模拟光照时间的试验方法,并探讨光照时间在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光敏感特性鉴定中的应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付爱斌  肖层林  谢树新  邱茂健  吴升高  
为了探索光温敏核不育系139S应用基础,利用自然生态条件下3年分期播种试验和人工气候室(箱)、冷水池鉴定,对温敏核不育系139S的温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为22.6~23.0 ℃.育性敏感期在幼穗分化第Ⅳ至Ⅵ期,其中以第Ⅴ至Ⅵ期最为敏感.在育性敏感期内,人工气候室以(20.0±2.0) ℃处理1 d,在自然条件下1 d日均温22.0~23.0 ℃,不育性不波动.在人工气候室以日均温23.5 ℃处理11 d,有10%的单株出现不育性波动,染色花粉率0.15%,自交结实率为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吕川根  邹江石  胡凝  姚克敏  
【目的】在两系法杂交稻制种中,对温敏型不育系育性转换的预测一般根据气象站发布的气温报告(150cm百叶箱温度)进行。本文以低温敏不育系培矮64S为研究材料,提出以直接测量植株育性敏感部位的温度或其周围气温来监测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的方法,比大气温度预测法更直接和准确。【方法】用不同类型温度及持续时间模拟低温敏不育系培矮64S的育性量化模型。【结果】以20cm高度处连续3d平均植株茎温或气温表示育性转换温度指标效果最好。以20cm连续3d平均茎温作为指标时,培矮64S的育性转换上限温度为22.8℃,最适可育温度为22.5℃,育性转换下限温度为21.7℃。以20cm连续3d平均气温为指标时,培矮64S...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危万虎  汪发启  张宙  赵文英  
利用1989~1995年27个光(温)敏核不育水稻不育系在湖北省仙桃市沙湖和浠水县自然条件下的分期播种试验资料,以及同期气候和实际光照时间观测资料,模拟了自然光长与天气条件,太阳赤纬的数字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不育系的不育度与光、温因子的关系,研究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光、温互作特性,提出了光温互作方程L=18.8997-0.1805T和光温互作系数,鉴定了几个核不育系的临界光、温指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俊英  李春海  牟同敏  
在武汉自然条件下,于2003年和2004年连续2 a观察810S、M102SI、D24、M23S和M61S 5个温敏核不育系稻蔸再生苗的花粉育性变化,结合观察期的温度变化进行育性稳定性、育性对温度的敏感时期以及育性转换临界温度的分析。结果表明,M23S和M102S的育性最稳定,810S和M102S的育性转换敏感期分别在其抽穗前的13~5 d和10~7 d,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分别为24.7℃和24.0℃;ID24、M23S和M61S的育性转换敏感期分别在其抽穗前的19~10 d2、4~8 d和16~0 d,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分别24.6℃、23.7℃和25.9℃。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邱振国  彭海峰  陈雄辉  万邦惠  
【目的】籼S是由常规稻籼黄占自然突变株选育而成的新型无花粉温敏核不育水稻,对籼S的不育特性遗传进行初步分析,为该品种的进一步研究和生产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应用经典遗传学分析方法,将籼S与多个常规稻进行杂交,调查杂交后代F1、正反交F1、F2、BCF1育性,并分析F2不育株禾蔸的不育特性。【结果】籼S在广州(23°08′N)自然条件下,5月上旬至10月下旬为稳定不育期,不育期较培矮64S长近2个月;籼S的温敏核不育性可以被不同类型常规稻品种恢复,且恢复度较高,说明控制其不育性的基因为隐性遗传;各正、反交花粉可育率及套袋自交结实率差异均不显著,表明籼S的不育性遗传与细胞质无关;绝大多数F2代群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牟同敏  李春海  
以温敏核不育水稻安农S 1为母本 ,以常规高产早籼稻品系 92 15 3为父本进行杂交 ,通过低温选择和人工气候箱鉴定 ,育成了育性转换临界温度 2 3~ 2 4℃的早籼型温敏核不育系M 10 3S。光周期长于 12 .5h ,日平均温度高于 2 4℃ ,可以用于制种 ,日平均温度低于 2 3℃ ,可以用于繁殖。光周期长于 13.5h ,日平均温度高于 2 3℃ ,可以用于制种。自然条件下不育起点温度为日均温 2 3~ 2 4℃ ,耐低温期为 3~ 4d。敏感期为抽穗前的 7~ 14d。播始历期为 5 3~ 79d ,主茎叶片数 10 .0~ 12 .6片。从播种到始穗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 ,...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君亮  肖层林  王伟平  向世鹏  陈詹  
为提供种子检验和休眠特性调控的依据,同时找到解除休眠的有效途径,对在湖南夏繁和海南春繁的培矮64S种子定期连续进行发芽率测定,并采用多种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休眠种子.结果表明培矮64S种子具有深度休眠特性,湖南夏繁和海南春繁的种子,休眠期(发芽率99%)分别约77d和105d.培两优288和培两优500种子的休眠期与培矮64S种子无明显差异.种子的休眠与吸水速率无关.休眠种子的-淀粉酶、+淀粉酶活性均低于解除休眠状态种子相对应的酶活性.高温(40,50℃),GA3,H2O2和强氯精处理种子,均有解除休眠的作用,其中以强氯精250倍液处理24...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国生  杨书化  李泽炳  万经猛  梅明华  
采用红光—远红光逆转效应、光温控制及等位性测验等方法,探讨了N58s及其转育的光温敏核不育系W6154s,W7415s,33001s和31111s的光敏及温敏特性。结果表明,光敏色素参与了N58s,31111s和33001s育性诱导过程,红光间断长暗期诱导可条件下,其育度显著降低,远红光能部分逆转红光的诱导效应。W7415s育性受光敏色素的调节,W6154s育性基本不受光敏色素调控。W6154s育性在较高温度(>27.12℃)下表现不育,在较低温度下表现可育,诱导完全不育的临界温度在27.12℃以上。W7415s,33001s,31111s和N58s育性主要受光周期调控,温度也存在一定的互作互...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自国  曾汉来  李玉珍  元生朝  张端品  
光敏核不育水稻(PGMR)的研究已经进入逐步推广应用阶段。但是,现有不育系中,育性过关的不育系繁殖困难;繁殖容易的不育系,由于在长日下的不育性受育性转换下限温度的制约,其制种多少有些风险〔’〕。过去对PGMR育性转换光温条件的统计分析[2,’〕,或将营养生长期的光温条件与育性诱导期的光温条件混在一起进行研究[’1。已有研究表明,温度影响PGMR育性的敏感时期,釉型不育系为雌雄蕊分化期至花粉内容充实期[s];而梗型不育系为雌雄蕊分化期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此结果尚未发表)。但营养生长期的光温条件对PGMR育性转换的光温条件是否有影响,尚未见正式报导。然而,各稻区间、同一地点不同种植季节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