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51)
2023(9265)
2022(7927)
2021(7341)
2020(6093)
2019(13875)
2018(13727)
2017(26615)
2016(14435)
2015(16214)
2014(16297)
2013(15830)
2012(14705)
2011(13205)
2010(13781)
2009(13010)
2008(13179)
2007(12120)
2006(10978)
2005(10303)
作者
(40200)
(33731)
(33288)
(31999)
(21734)
(15906)
(15279)
(12795)
(12769)
(12360)
(11466)
(11221)
(10959)
(10941)
(10865)
(10416)
(10058)
(9815)
(9683)
(9633)
(8548)
(8221)
(8214)
(7679)
(7612)
(7551)
(7549)
(7428)
(6639)
(6533)
学科
(52325)
经济(52235)
管理(52181)
(48303)
(42255)
企业(42255)
(20430)
(20182)
方法(18427)
(15901)
中国(15618)
数学(15113)
数学方法(14837)
业经(13988)
(13663)
银行(13654)
(13155)
(13125)
(13077)
(12601)
财务(12563)
财务管理(12523)
(11964)
金融(11962)
企业财务(11930)
体制(11359)
(10635)
贸易(10626)
(10416)
地方(10254)
机构
学院(204940)
大学(203405)
(86720)
经济(84694)
管理(79777)
研究(69461)
理学(67050)
理学院(66352)
管理学(65416)
管理学院(64977)
中国(56978)
(48069)
(42801)
科学(37223)
财经(35715)
(33872)
(33516)
中心(32573)
(32228)
研究所(29614)
(28156)
北京(27252)
财经大学(26330)
(25930)
(25825)
经济学(25764)
业大(25307)
(25141)
师范(24906)
经济学院(22856)
基金
项目(126616)
科学(100641)
研究(97118)
基金(92153)
(78580)
国家(77893)
科学基金(67661)
社会(62020)
社会科(58834)
社会科学(58824)
(48580)
基金项目(47456)
教育(45238)
自然(42277)
自然科(41299)
自然科学(41291)
(40752)
自然科学基金(40601)
编号(39665)
资助(38155)
成果(34537)
(29809)
(29231)
课题(28686)
重点(28539)
(26833)
(26404)
(26339)
教育部(25684)
国家社会(25338)
期刊
(104099)
经济(104099)
研究(67427)
中国(45665)
(39794)
管理(34281)
(27517)
金融(27517)
(26530)
科学(25637)
学报(25392)
教育(23257)
大学(20984)
学学(19711)
技术(18675)
财经(18506)
农业(17150)
业经(16456)
经济研究(15931)
(15767)
问题(13059)
(11626)
国际(10553)
现代(10252)
理论(9906)
财会(9787)
会计(9476)
世界(9393)
(9392)
技术经济(9350)
共检索到331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长卿  
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是反洗钱监管的核心。本文在风险为本的监管原则下,构建金融机构与监管部门的博弈模型,研究发现:在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送成本为零或很小、监管部门不处罚漏报可疑交易报告行为或实施单一处罚标准时,反洗钱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失效;当合理设置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送成本,并区分可疑交易漏报情况实施分类处罚时,则可以实现监管目标。为此,应当提高可疑交易报告填报标准并加强审查,加强对金融机构漏报行为的处罚,并对金融机构未履行可疑交易报告义务而漏报、履行可疑交易报告义务但漏报两种情形采取差异化的处罚措施,引导金融机构提升可疑交易报告质量。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高增安  
反洗钱可疑交易行为报告制度的实施存在监管当局与被监管者的目标冲突、金融机构认识不一、报告的边际信息价值随报告数量增加而递减、制度安排缺乏成本效益性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制度假定忽略了金融机构与监管当局的合作矛盾,掩饰了看似合法的非法交易的存在,高估了金融机构对客户行为的控制能力和监管与披露对洗钱活动的抑制作用。要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确保金融机构与当局进行实质性合作。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静云  
及时、有效地识别可疑交易是金融机构切实履行反洗钱报告义务的前提。制定完善的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是金融机构预防和打击洗钱活动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实施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对于发挥反洗钱成效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金融机构过度依赖可疑交易客观标准、系统识别智能化程度不高、判断标准差异性较大等原因导致可疑交易报告海量报送、情报价值低的问题较为突出。因此,进一步完善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提高金融机构可疑交易分析和识别能力是当前反洗钱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汪加才  王申科  
反洗钱制度安排的一项核心内容是金融机构向反洗钱情报部门提交可疑交易报告。目前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告数量庞大而情报价值较低,这已成为制约反洗钱工作开展的主要障碍。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可疑交易报告质量现状的基础上给出了提升其质量的管理路径,具体包括完善报告制度、优化报告流程、实施风险管理、创新技术手段、拓展审计职能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万青  曾康  
由于空壳公司洗钱具有较强的欺骗性和隐蔽性,已经成为当前犯罪分子洗钱的惯用工具和隐蔽通道。本文通过对空壳公司洗钱的模式、特点以及对反洗钱工作的影响进行剖析,从反洗钱角度对加强空壳公司监管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婧  
本文针对我国反洗钱工作从初创阶段转入深入发展阶段后所面临的监管人员不足、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制约反洗钱工作有效性的突出矛盾,借鉴国际经验,从国情出发探讨在我国引入独立审计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晏银香  
近年来,我国在建立健全反洗钱机制,预防和打击洗钱等经济犯罪活动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基层央行作为我国反洗钱监管工作的前沿阵地,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可疑交易行为入手,分析基层央行在反洗钱监管工作实践中核实和查证可疑交易行为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而提出改进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婧  
证券业金融机构被纳入反洗钱监管体系后,如何根据其行业结构和资金交易特点有效地实施反洗钱监管成为当前我国反洗钱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在分析我国证券行业架构和交易特点的基础上,对现行证券业反洗钱制度展开剖析,揭示出其中的制度缺陷,并根据国际反洗钱监管经验和我国反洗钱监管实践,提出证券业反洗钱监管制度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国晓  李华伟  刘培红  
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反洗钱监管工作开始向"风险为本"模式转变,而当前全面推行的以"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监管工作面临着一些新困难。工作中的难点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缺乏可操作性强的制度规程体系。目前的法律法规、内控制度在反洗钱规范管理方面规定较多,而在风险管理方面着墨不够,尚未形成配套完善的适应"风险为本"监管模式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众  
2007年11月银行业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交易实现了"总对总"报送。为适应"总对总"的要求,各金融机构相继开发了反洗钱系统,实现了自动提取数据、自动报送,这对于完善反洗钱体系、提高工作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总对总"报送后,部分地区出现可疑交易报告数量激增的情况,笔者在某市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崔幸之  王卫红  
近几年来,人民银行及各金融机构逐步规范了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监测分析及报告行为,有力地打击了洗钱活动。但与此同时,可疑交易监测工作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诸如监测制度还有一定缺陷,监测业务难以有效处理,监测工作缺乏统一标准,以及监测报告的报送程序欠规范等问题。笔者认为,完善可疑交易监测制度体系,强化对可疑交易数据的分析,改进可疑交易监测工作标准,开发可疑交易报送程序系统,可进一步提升反洗钱可疑交易监测工作水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正德  
2016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修订了《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确立以合理怀疑为基础的可疑交易报告机制,由金融机构自主建立可疑交易报告标准,提高可疑交易报告有效性。金融机构建立可疑交易监测分析体系时,如何结合行业特点和自身业务实际,设计可疑交易监测分析指标,建立有效的监测分析体系,成为金融机构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正德  
2016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修订了《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确立以合理怀疑为基础的可疑交易报告机制,由金融机构自主建立可疑交易报告标准,提高可疑交易报告有效性。金融机构建立可疑交易监测分析体系时,如何结合行业特点和自身业务实际,设计可疑交易监测分析指标,建立有效的监测分析体系,成为金融机构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森  韩光林  
认识是人类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外在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人类对洗钱和反洗钱的认识,也要在掌握洗钱和反洗钱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从已有的相关文献看,业界对洗钱和反洗钱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与人类反洗钱实践水平密切相关。随着人们对洗钱危害、影响及后果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各国政府、国际组织采取的反洗钱措施也就越来越严密。本文重点对洗钱涵义和反洗钱监管制度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评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胜刚  何靖  
从国际上打击洗钱活动的经验来看,反洗钱法律和机制较健全的发达国家和国际反洗钱组织都将大额与可疑信息报告制度作为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重点措施之一。本文的目的是要从经济学理论的角度来探讨大额与可疑信息报告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首先从不对称信息的角度分析大额与可疑信息报告的必要性,然后分析金融机构与反洗钱主管机关在大额和可疑信息报告问题上的博弈关系,最后针对金融机构的理性选择行为提出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