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49)
2023(6638)
2022(5819)
2021(5351)
2020(4763)
2019(11120)
2018(10946)
2017(21454)
2016(12006)
2015(13876)
2014(14164)
2013(14237)
2012(13584)
2011(12324)
2010(12547)
2009(11960)
2008(12294)
2007(11486)
2006(9786)
2005(8785)
作者
(37256)
(31551)
(31412)
(30107)
(19860)
(15256)
(14409)
(12389)
(11654)
(11237)
(10610)
(10549)
(10047)
(9956)
(9889)
(9836)
(9806)
(9344)
(9135)
(9039)
(7871)
(7784)
(7674)
(7158)
(7085)
(7064)
(7009)
(6985)
(6420)
(6411)
学科
(54277)
经济(54214)
管理(34371)
(33170)
方法(28187)
(26557)
企业(26557)
数学(25070)
数学方法(24792)
(14568)
(14143)
中国(12956)
(11970)
(11005)
贸易(11002)
(10678)
业经(10091)
(10061)
地方(9886)
农业(9405)
(8670)
财务(8649)
财务管理(8619)
(8408)
银行(8381)
企业财务(8120)
(8003)
(7936)
(7920)
金融(7918)
机构
大学(185582)
学院(183262)
(76065)
经济(74417)
管理(68671)
研究(61163)
理学(59263)
理学院(58577)
管理学(57434)
管理学院(57092)
中国(46468)
科学(39055)
(38986)
(34892)
(34815)
(32324)
研究所(29406)
业大(29282)
中心(29159)
财经(28177)
(28165)
农业(27854)
(25491)
北京(24356)
经济学(24210)
(23990)
师范(23717)
(22164)
经济学院(22151)
(21254)
基金
项目(118918)
科学(92330)
基金(86094)
研究(84113)
(75494)
国家(74880)
科学基金(63119)
社会(52937)
社会科(50147)
社会科学(50127)
(46255)
基金项目(45740)
自然(41213)
自然科(40281)
自然科学(40266)
自然科学基金(39560)
教育(39355)
(39198)
资助(36206)
编号(34105)
成果(28138)
(26923)
重点(26852)
(25163)
(24067)
科研(23362)
课题(23207)
教育部(22851)
创新(22595)
大学(22523)
期刊
(81515)
经济(81515)
研究(51600)
中国(33709)
学报(32455)
(31153)
(28197)
科学(27958)
大学(23878)
管理(22964)
学学(22535)
农业(20745)
教育(17885)
(16181)
金融(16181)
技术(15808)
财经(14355)
经济研究(13256)
业经(12931)
(12393)
(11453)
问题(11426)
技术经济(10169)
统计(9906)
(9866)
(9730)
理论(9129)
图书(8841)
商业(8794)
(8722)
共检索到267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蓬勃  张成虎  
本文通过对反洗钱中的外部性效应进行分析,解释了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和反洗钱监管部门进行反洗钱时,未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原因在于没有足够的激励机制和缺乏反洗钱收益的合理产权分配方案。本文认为可利用庇古税和科斯定理的解决方案,通过对金融机构的反洗钱行为给予相应的补贴和让商业银行享有反洗钱的部分收益权,从而达到帕累托最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唐明琴  
本文认为,开展反洗钱工作需要付出巨大成本,金融机构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反洗钱义务主体,在反洗钱的过程中势必进行"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分析,因此,当局在为金融机构等反洗钱义务主体设定反洗钱义务和责任的同时,应当坚持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相匹配的原则,在设计金融机构反洗钱框架时必须考虑激励因素,使金融机构发现自己进行有效的反洗钱活动是最优选择。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速建  余胜峰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电子化的逐步实现,洗钱犯罪也日益严重和国际化。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一项估计,全球的“黑钱”累积已达1兆亿美元,全球每年的“洗钱”额占全球年GDP的2%-5%左右。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尤建新  曹颢  孙莹莹  
本文以数据挖掘技术在可疑金融交易识别中的应用现状为铺垫,探讨了聚类分析和范例推理技术在反洗钱中的应用。在分析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于可疑金融交易识别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可疑金融交易识别研究提出浅见,希望对我国的反洗钱信息系统的建设有所裨益。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丽  吴金龙  戴新勇  余利雄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证券行业独特的资金交易平台和便利的交易渠道越来越受到非法资金的青睐,被利用洗钱的风险也在逐渐增大。同时,由于我国缺乏成熟的证券业反洗钱工作经验,因此面临的挑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童文俊  
黄金珠宝行业作为特定非金融机构的洗钱风险不可忽视,与金融业相比,目前黄金珠宝业的反洗钱实践还相对欠缺。在对黄金珠宝业的洗钱风险进行剖析的基础上,该文对黄金珠宝业的反洗钱国际经验进行了分析,阐述了FATF组织的重要建议和指引,并根据我国黄金珠宝业反洗钱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在该行业开展反洗钱工作的步骤和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侯建强  王喜梅  
反洗钱工作中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理论实质是在公权运行中运用和保护个人信息,既要确保公权运行中所采集、共享和处理的个人信息能被限制在公共领域,为公共利益所用,同时要配套以立法、控制和救济机制防止在这一过程中个人信息被泄露和不当利用。本文通过全面解构反洗钱工作中的信息行为,运用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理论和立法原则,系统性地研究了在反洗钱工作中保护个人信息的原则和方法,对我国反洗钱工作中个人信息保护现状和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赵森  
在洗钱方式、手段、渠道多样化的今天,如何有效甄别出反洗钱可疑交易的线索,对于遏制洗钱犯罪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审计重要性分析在反洗钱可疑交易线索分析中的应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孟建华  
银行卡是一种特殊的支付结算工具。随着银行卡功能的发挥,其也逐渐成为洗钱犯罪的一种工具。银行卡业务中的反洗钱涉及中国银联、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等四个方面。中国银联作为中国的银行卡组织和跨行交易信息转接机构,应组织协调银行卡业务相关机构的反洗钱, 建立适应银行卡业务特点的反洗钱机制和措施,配合反洗钱主管部门对银行卡业务机构进行监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柏雪冬  
本文结合我国反洗钱现状和有关法律法规,对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反洗钱主体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反洗钱监督管理机制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刘永生  牟巍  赵志刚  李伟馨  韩兵  
本文通过实际案例对大数据分析在商业银行反洗钱内部审计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并就商业银行在反洗钱内部审计中的困境展开探索。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蒋南  李国强  武霞  
一、引言反洗钱情报是指为实现预防打击洗钱犯罪目标,反洗钱主管部门采取相关措施,督促反洗钱义务机构向反洗钱主管部门或侦查机关报送洗钱犯罪或上游犯罪的线索。反洗钱情报线索被司法机关立案或判决,体现了反洗钱情报的价值,反洗钱情报成案率或判决率越高,反洗钱情报有效性就越高。目前,反洗钱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明显涉嫌洗钱犯罪、恐怖融资犯罪、严重危害国家安全或者影响社会稳定等紧急情形的可疑行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猛  赵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步与全球经济体系的融合,利用博彩业进行洗钱的违法活动日益猖獗。博彩业洗钱问题关系到我国金融利益与社会稳定,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该文在分析博彩业洗钱资金外流渠道及其危害性的基础上,针对博彩业洗钱问题提出构建以《反洗钱法》为核心的反洗钱法律体系、督促金融机构切实履行反洗钱职责、加强国际协作等具体措施。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张家界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王君  胡家忍  
本文认为彩票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开展反洗钱须"特事特办"符合相关法规;在现有制度框架下解决特殊行业预防洗钱问题力度是不够的,反洗钱需要完善制订相关规章,发挥内因和客体应有的作用;彩票业存在或有洗钱路径,务必出台应对解集,把彩票管理中心等引入预防洗钱犯罪队伍行业,建立规范有效的监督管理模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正德  
2016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修订了《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确立以合理怀疑为基础的可疑交易报告机制,由金融机构自主建立可疑交易报告标准,提高可疑交易报告有效性。金融机构建立可疑交易监测分析体系时,如何结合行业特点和自身业务实际,设计可疑交易监测分析指标,建立有效的监测分析体系,成为金融机构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