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37)
2023(5364)
2022(4805)
2021(4283)
2020(3952)
2019(9359)
2018(9255)
2017(18589)
2016(10202)
2015(11801)
2014(12035)
2013(12204)
2012(11458)
2011(10421)
2010(10552)
2009(10116)
2008(10338)
2007(9580)
2006(7997)
2005(7182)
作者
(30858)
(26140)
(25996)
(24912)
(16386)
(12471)
(12098)
(10252)
(9538)
(9302)
(8728)
(8667)
(8400)
(8157)
(8134)
(8098)
(8097)
(7688)
(7592)
(7482)
(6591)
(6338)
(6310)
(5919)
(5913)
(5866)
(5822)
(5726)
(5257)
(5222)
学科
(45863)
经济(45825)
(31706)
管理(29909)
(26205)
企业(26205)
方法(24503)
数学(21846)
数学方法(21679)
(13301)
(12236)
(10041)
中国(9888)
(9568)
(9479)
贸易(9479)
(9191)
业经(8728)
(8624)
财务(8603)
财务管理(8579)
企业财务(8101)
地方(8076)
农业(7962)
(7393)
(7197)
理论(6470)
(6219)
银行(6199)
环境(6061)
机构
大学(155836)
学院(154797)
(64382)
经济(63042)
管理(60155)
理学(52127)
理学院(51554)
管理学(50742)
管理学院(50438)
研究(49591)
中国(37295)
(32418)
科学(31120)
(29534)
(28020)
(25952)
业大(24175)
财经(23843)
研究所(23609)
中心(23418)
(23341)
农业(22382)
(21536)
北京(20384)
经济学(20098)
(19985)
师范(19796)
经济学院(18396)
(18388)
财经大学(17557)
基金
项目(100069)
科学(77855)
研究(72354)
基金(72121)
(62526)
国家(62009)
科学基金(52519)
社会(45258)
社会科(42773)
社会科学(42755)
(39338)
基金项目(38524)
自然(34138)
教育(33751)
(33310)
自然科(33290)
自然科学(33277)
自然科学基金(32713)
编号(30294)
资助(29820)
成果(24703)
(22721)
重点(22613)
(21384)
(20544)
课题(20239)
科研(19625)
教育部(19343)
创新(19142)
大学(18933)
期刊
(68356)
经济(68356)
研究(42135)
中国(26487)
(25087)
学报(24860)
(24439)
科学(21943)
管理(19325)
大学(18200)
学学(17167)
农业(16138)
教育(14143)
技术(13218)
(12259)
金融(12259)
财经(11997)
业经(11701)
经济研究(11249)
(10199)
问题(9696)
(9294)
技术经济(8558)
商业(8314)
(7918)
(7873)
理论(7867)
统计(7847)
财会(7549)
图书(7255)
共检索到219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春林  朱圆  
反收购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成为董事会滥用控制权维持自身支配地位的有力工具,也可以成为维护公司和股东利益的重要武器。应否赋予董事会反收购决定权不仅要权衡反收购制度自身的利弊,也要考虑全球竞争的态势。在外资并购日益频繁的今天,赋予董事会以适当的反收购决定权,将有助于增强国内企业抵抗外资收购的能力。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金泉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针对上市公司的收购与兼并活动将进入到活跃的阶段。在市场经济成熟的西方国家,发展起来了许多反收购方法,由于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存在差异,这些反收购方法,有的适用于我国,有的并不适用。本文对常用的反收购方法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作了较全面的分析。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枫  
公司收购与反收购战略的博弈理论分析周枫博弈论是研究机智、理性的决策者之间冲突及合作的学问。目前博弈论已广泛应用于经济学领域,并成为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把收购公司及其收购对象———目标公司两个经济行为主体看作博弈参加者,运用博弈论研究收购...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玉罡  石芳  
本文选取A股民营上市公司2007~2011年的面板数据,对章程中设置反收购条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反收购条款对并购的影响存在一个作用区间:当并购交易规模达到10%以上时,反收购条款能显著降低目标公司被并购的可能性,这时错列董事会条款将发挥主要的反收购作用;当交易规模低于10%时,反收购条款对并购概率没有显著影响,这时累积投票制能显著促进并购的发生。与国外的研究结果类似,反收购条款对目标公司价值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反收购条款的主要作用表现为对管理层的保护。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晓  
公司反收购是现代公司控制权争夺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虽然有争议,但如果给予必要的法律约束,它对解决优化资源配置问题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反收购措施起源于美国,美国历史上围绕收购与反收购的案例构成了美国反收购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反收购实践展示了多种可能性,其中引人注目的是股东权利计划,又称“毒丸计划”,它已为我国的盛大网络公司对新浪公司的收购所采用,但在法理上股东权利计划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和解释。本文主要针对美国公司反收购实践中的毒丸计划进行研究,从而论证毒丸计划在法律上的有效性。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赵金龙  李岩  
毒丸反收购措施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利益重置过程,涉及主体包括:目标公司的董事、短期股东、长期股东、收购公司股东以及利益相关者。当董事主导毒丸反收购措施的积极意义大于消极意义的时候,我国公司法就应当予以引进。董事主导毒丸反收购措施具有合理性,值得我国公司法体制改革借鉴。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冀希  
近年来,有关上市公司收购与反收购争议的案例越来越多,部分反收购措施的合法合规性以及法律效力不明确,加剧了上市公司、董事、股东和外部收购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审视反收购措施法律效力的关键在于厘清法律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的边界,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树立股东权益至上的理念,从实质上考量反收购措施的目的和效果,激发反收购措施的积极作用并限制其消极作用,引导上市公司依法合规抵御敌意收购,减少因反收购条款效力不明而导致的权益纠纷。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芬芬  
2015年以来,"宝万之争"受广泛热议,引发了市场对敌意收购、杠杆收购、反收购等现象的高度关注。近些年,我国上市公司收购与反收购日益活跃,上市公司收购对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上市公司经营效率、对管理层进行监督、改善公司治理具有积极作用,但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梳理收购与反收购活动中七类主要表现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境外经验,在遵循收购价值评判中立的原则下,围绕全部和诚实的信息公开、加强对反收购行为加以原则性规制等方面展开思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伟华  姚艺  王春燕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敌意收购事件的频发,许多上市公司在公司章程中设置了反收购条款,本文以2007-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PSM-DID的准自然实验法,实证检验了公司章程中设置反收购条款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设置反收购条款对公司价值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设置反收购条款显著增加了第二类代理成本,但对第一类代理成本和研发投入无显著影响。因此,在我国大股东控股占主导的背景下,设置反收购条款维护了控股股东利益,使得实际控制人掏空上市公司的动机更强,不利于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本文的研究为上市公司科学合理地设置反收购条款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对监管机构加强上市公司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亦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唐万明  
收购方对目标企业实施兼并收购有诸多原因。无论出于何种目的,收购方都希望并购能为股东创造价值,而不是损毁价值。然而,KPMG一项调查统计显示:创造股东价值的并购占17%,30%的并购对股东价值没有明显影响,53%的并购损害了股东价值。因此,准确评估目标公司并购价值、避免并购陷阱是任何收购方必须面临的第一轮挑战,来自并购整合的挑战则在其后了。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侯昊鹏  
油田服务业的企业收购可分为资本扩张型和技术扩张型两类,我国当前呈二者并存局面。以前者为主要目标时,主要从业绩和财务指标层面分析并购对象企业的价值;如果是后者,更多地是作专业层面的评判,作为收购目标的不仅仅是专业技术本身,还包括被收购企业的科技人才资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子尧  
随着私募股权基金的跨国并购案例逐年增加,私募股权收购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已成为近年来相关学术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以新桥投资集团收购深发展作为私募股权基金收购的典型案例,考察其并购过程和收购后的整合过程,以随机前沿分析结合面板数据模型检验深发展被收购后公司价值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深发展在被新桥投资控股的5年时间内,利润效率得到较快提升,这是通过改善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来实现的,但由于新桥投资追求财务报表数据的快速改善,存在某些短期利益行为,对深发展的长期利益造成一定程度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明亮  张国红  
随着资本市场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控制权市场活力逐渐被激发和释放,上市公司被接管的威胁越来越严重。作为维护公司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重要工具,交错董事会条款会降低公司被接管后对利益相关者带来的风险。在此背景下,从交错董事会条款的视角实证检验了交错董事会条款对上市公司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设置交错董事会条款能有效缓解投资不足,且在股权集中度较低、董事会规模较大的情形下,交错董事会条款对投资不足的缓解作用更加明显;在管理层持股的情形下,交错董事会条款更有利于抑制过度投资。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蔡庆丰  林少勤  林海涵  吴冠琛  
我国资本市场的机构举牌和敌意收购日益活跃,但企业反收购防御的实践与监管却才刚刚起步,学术研究更是滞后于市场实践。本文以2007-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手工搜集的反收购条款数据,探究反收购强度对企业研发与长期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反收购条款对研发投入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创新绩效也会更好。机制检验发现,反收购条款通过降低“管理层短视”,进而对研发创新形成正向激励。异质性检验发现,反收购条款对企业创新的提升作用在高科技行业、高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行业以及高管理层能力企业中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较高的反收购强度对企业将创新产出转化为企业价值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首次手工收集企业各类型反收购条款并构建反收购强度指标,将其与企业创新和企业价值结合起来,并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丰富了我国反收购条款对企业经济影响方面的研究。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晨  
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甚完善己阻碍了我国证券收购市场的发展。反过来,收购市场发展缓慢也不利于法人结构中竞争机制的形成,客观上对不合理的法人结构起到屏蔽作用。即便公司因收购而“易主”,随之而来的大多是新一轮更为严重的公司保护主义。这种恶性循环的形成,立法跟不上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