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22)
- 2023(13853)
- 2022(11761)
- 2021(11116)
- 2020(9547)
- 2019(21683)
- 2018(21340)
- 2017(41453)
- 2016(21846)
- 2015(24561)
- 2014(23672)
- 2013(23008)
- 2012(20731)
- 2011(18417)
- 2010(18319)
- 2009(16985)
- 2008(16640)
- 2007(14525)
- 2006(12388)
- 2005(10850)
- 学科
- 济(87384)
- 经济(87256)
- 管理(76822)
- 业(75824)
- 企(66942)
- 企业(66942)
- 方法(45129)
- 数学(40239)
- 数学方法(39821)
- 财(31185)
- 制(23211)
- 中国(22170)
- 农(21062)
- 务(21023)
- 财务(20973)
- 财务管理(20924)
- 企业财务(20047)
- 业经(19893)
- 技术(19130)
- 体(16679)
- 贸(15233)
- 贸易(15223)
- 银(14972)
- 银行(14958)
- 易(14815)
- 融(14674)
- 金融(14671)
- 体制(14317)
- 行(14156)
- 农业(14051)
- 机构
- 大学(297358)
- 学院(295826)
- 济(128276)
- 经济(126032)
- 管理(125393)
- 理学(109364)
- 理学院(108390)
- 管理学(106903)
- 管理学院(106313)
- 研究(87344)
- 中国(71176)
- 财(64074)
- 京(59032)
- 财经(50735)
- 科学(47260)
- 经(46396)
- 江(43188)
- 中心(42778)
- 经济学(40368)
- 所(39501)
- 财经大学(38230)
- 业大(38195)
- 农(37279)
- 经济学院(36446)
- 北京(36324)
- 商学(35071)
- 研究所(35045)
- 商学院(34770)
- 范(34073)
- 师范(33752)
- 基金
- 项目(202160)
- 科学(164125)
- 基金(151965)
- 研究(151076)
- 家(129339)
- 国家(128277)
- 科学基金(114664)
- 社会(100850)
- 社会科(95972)
- 社会科学(95952)
- 基金项目(80572)
- 省(77936)
- 自然(73030)
- 自然科(71468)
- 自然科学(71454)
- 教育(71099)
- 自然科学基金(70261)
- 划(65094)
- 资助(61215)
- 编号(59251)
- 创(47440)
- 成果(47117)
- 部(46739)
- 重点(44640)
- 创新(43567)
- 制(43457)
- 国家社会(42515)
- 教育部(41948)
- 发(41424)
- 人文(41210)
- 期刊
- 济(132960)
- 经济(132960)
- 研究(86734)
- 中国(56748)
- 财(53994)
- 管理(49601)
- 科学(37171)
- 学报(36818)
- 农(32332)
- 融(31926)
- 金融(31926)
- 大学(30897)
- 学学(29121)
- 教育(28941)
- 技术(27346)
- 财经(25899)
- 经(22084)
- 经济研究(21673)
- 农业(21275)
- 业经(21073)
- 问题(17041)
- 财会(15541)
- 技术经济(15156)
- 会计(14460)
- 理论(14314)
- 贸(14128)
- 策(14120)
- 统计(14042)
- 科技(14011)
- 商业(13612)
共检索到4336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虹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上敌意收购越来越多,使得上市公司开始或者已经采取反收购条款来应对来势汹汹的"门口的野蛮人"。这种反收购条款对于上市公司创新有何种影响?国内学者尚未研究。本文以2010~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研究反收购条款对上市公司创新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交错董事会制度为代表的反收购条款提升了上市公司的创新表现,具体表现为设置交错董事会的上市公司有更高的研发支出,同时单位研发支出带来更多的专利申请数量,并且该结论具有很强的稳健性。进一步分析发现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法律环境越好,面临的外部信息环境越透明,交错董事会制度引致的创新表现更加突出。该结论对于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条款制定提供了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明亮 张国红
随着资本市场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控制权市场活力逐渐被激发和释放,上市公司被接管的威胁越来越严重。作为维护公司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重要工具,交错董事会条款会降低公司被接管后对利益相关者带来的风险。在此背景下,从交错董事会条款的视角实证检验了交错董事会条款对上市公司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设置交错董事会条款能有效缓解投资不足,且在股权集中度较低、董事会规模较大的情形下,交错董事会条款对投资不足的缓解作用更加明显;在管理层持股的情形下,交错董事会条款更有利于抑制过度投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徐明亮 袁天荣
随着控制权市场的激活,上市公司反收购意识越来越强,在公司章程中设置反收购条款的现象越来越多。然而关于反收购条款的经济后果,国内研究较少。本文以交错董事会条款为例,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10—2015年数据,采用倾向匹配得分法,实证研究了交错董事会条款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制度环境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交错董事会条款能够显著提升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2)在投资者法律保护水平较高、政府干预程度较低以及市场化进程较快的地区,交错董事会条款提升投资效率的作用更加明显。上述结论表明,交错董事会条款作为上市公司自主制定的章程条款,发挥了有效的章程自治功能,而外部制度环境的改善有助于加强交错董事会条款对投资效率的治理效应。这也为监管部门合理引导上市公司制定反收购条款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宋增基 宁家耀 张宗益
以中国证券市场2005年公布的指标股为研究样本,以2000~2005年为数据采集区间,用董事会会议频率表示董事会行为,实证分析了董事会行为的决定因素、董事会行为与前期、当期和后期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行为与其独立性密切相关,独立性越强的董事会会导致较高强度的董事会行为,而外部董事的声誉激励制度和机构投资制度对董事会行为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董事会行为与前期公司经营业绩显著负相关,与当期、下期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董事会行为是一种事后的"灭火装置",而不是事前治理的措施;市场对积极的董事会行为评价较高。
关键词:
董事会 会议频率 经营绩效 公司治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小青 李婷 吕靓欣
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创新成为破解体制弊端、结构性矛盾和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以2011—2014年我国创业板高科技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WLS多元回归技术,深入探究了董事会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并考察了董事会领导权结构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董事会人力资本是技术创新能力的助推剂,领导权结构调节了这种关系。在企业的初创期,由董事长兼任CEO的集中型领导有利于强化董事会人力资本对技术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文章对我国科技创业董事会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能力关系的研究成果起到了丰富的作用,为创新驱动背景下科技创业企业优化董事会成员配置、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提供实践支持。
关键词:
董事会人力资本 技术创新能力 领导权结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小青 李婷 吕靓欣
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创新成为破解体制弊端、结构性矛盾和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以2011—2014年我国创业板高科技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WLS多元回归技术,深入探究了董事会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并考察了董事会领导权结构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董事会人力资本是技术创新能力的助推剂,领导权结构调节了这种关系。在企业的初创期,由董事长兼任CEO的集中型领导有利于强化董事会人力资本对技术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文章对我国科技创业董事会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能力关系的研究成果起到了丰富的作用,为创新驱动背
关键词:
董事会人力资本 技术创新能力 领导权结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郝云宏 周翼翔
在董事会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中,以往文献大都先验地把董事会结构作为外生变量来处理,并认为二者之间是一种静态关系。本文以我国1999—2008年间沪、深两市50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中控制住内生性问题的影响后发现:在当期,董事会独立性对公司绩效无明显的促进效应,不过绩效对董事会独立性却呈现出显著的反馈效应;董事会独立性与绩效之间存在着跨期联系,独立董事比重的提升虽不必然导致绩效的提高,但绩效的提高却导致了董事会独立性的下降;董事会独立性的增加对绩效的影响从短期来看有负面的倾向,从长期来看表现的是正面性;无论是长期还是在短期,董事会规模与绩效均无显著关联。
关键词:
董事会结构 公司治理 绩效 内生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建 张文隆 刘琴 李小青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银行业带来巨大挑战和压力,化解这样的挑战和压力的方式之一是开展众所周知的银行创新,以此推动我国商业银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提升竞争力。作为公司治理机制核心的董事会治理,是如何影响银行创新呢?本文以我国16家上市银行为样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市银行适度控制董事会规模、采取长期激励、控制薪酬激励水平等措施,能够显著提高上市银行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董事会治理 上市银行 银行创新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斌 宋春霞 孟慧祥
国有控股公司董事会建设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文章基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非执行董事这一视角,对国有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效率进行检验。研究发现:随着国有大股东所派出的大股东非执行董事在董事会中的超额席位的增高,不仅削弱了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多元性,而且增强了大股东与大股东非执行董事间的利他主义倾向,提高了代理成本,最终导致董事会对经理层监督效率的降低。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石晓飞 牛伟娜 白云鹏
董事会成员的异质性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女性董事更是这个热点中焦点。基于女性董事监督效用的视角,本研究以2008年至2014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在理论分析女性董事的人力资本、责任感和保守性分别与董事会行为强度、勤勉度和沟通度关系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女性董事参与度对董事会监督效用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存在女性董事董事会的董事会会议频数更高,独立董事出勤率更好,更加倾向于选择沟通更好的现场会议形式,并且监督效应更显著。这样的结论符合女性董事可以提高董事会监督积极性的假说,表明董事会性别异质性确实有助于提高董事会的监督效用。
关键词:
董事会 女性董事 监督效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向艺 汤业国
结构合理且运作良好的董事会应当以公司的长远发展为主旨,更加偏好于公司成长的科学决策。因此,对于技术创新这类长期投资,中小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治理也起到较为显著的作用。本文运用2007~2010年中国中小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对董事会结构与技术创新水平的关联性进行实证检验得出,董事会规模与技术创新投入与产出均具有显著的倒U型关系,董事会独立性、两职合一与技术创新产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中小上市公司应保持合理董事会规模,在董事会多样化与决策效率之间找寻平衡点,同时加强董事会独立性,并强化独立董事监督的积极性。
关键词:
董事会结构 技术创新绩效 中小上市公司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白俊 邱善运 刘园园
央企董事会试点是完善央企内部治理结构,规范其对国有上市公司股东权利履行的重要举措。本文以2003—2015年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创新的视角实证检验了央企董事会试点的实施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央企董事会试点显著促进了国有上市公司创新水平的提高;具体而言,董事会试点对央企治理结构的优化缓解了政府干预问题,通过降低政策性负担、释放创新资源促进了国有上市公司创新水平的提升。且这一正向作用在央企持股比例较低、市场化水平较落后、金字塔层级更高以及竞争性国有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上述结论不仅丰富了控股股东治理效应的相关研究,也为央企董事会试点实施的积极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从而对深化国有企业的治理改革具有重要政策含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力 潘青
本文以职业经理人出任总经理的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非执行董事比例、独立董事比例对管理人员在职消费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经验证据表明,管理人员的在职消费与公司董事会构成中的非执行董事比例和独立董事比例负相关;在职消费对公司业绩具有负面的影响。
关键词:
董事会结构 在职消费 公司绩效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嵇尚洲
2005年底开始的央企董事会试点,推动了央企重大决策从总经理办公会向董事会转移。本文以2008年以前实施董事会试点的17家央企为研究对象,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母公司实施董事会试点后,下属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的变化。对比非试点央企,发现实施试点后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数量显著增加,聘请会计师等专业背景独董显著增加,董事会对管理层股权激励力度显著增加,央企母公司治理结构逐步完善对控股子公司董事会产生了积极影响。
关键词:
双层董事会 独立性 专业性 双重差分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明亮 袁天荣 许汝俊
随着控制权市场的激活,上市公司设置反收购条款的现象越来越多,反收购条款会给公司带来什么经济后果,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特别是交错董事会与公司绩效有什么关系?制度环境对两者的关系又有何影响?国内学者尚未研究。本文利用手工搜集的数据,对上述问题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交错董事会制度提升了公司绩效,而良好的制度环境能够促进交错董事会对公司绩效的正面影响。当投资保护法律水平越高、政府干预程度越低、市场化水平越高的情况下,交错董事会提升公司绩效的作用越明显。上述现象表明,交错董事会制度作为上市公司自主制定的章程条款,发挥了有效的章程自治功能,而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能够起到推动作用。这也为监管部门引导上市公司制定章程自治条款提供了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产品市场竞争、董事会异质性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来自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CEO过度自信、董事会特征和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来自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董事会人力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沪深两市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制度环境、独立董事与长期借款融资——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董事会结构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基于能力视角的经验证据
董事会特征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董事会特征与会计稳健性——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董事会特征与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独立董事的高管背景与“独立性”——基于董事会投票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