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3)
2023(583)
2022(461)
2021(472)
2020(396)
2019(1002)
2018(968)
2017(1902)
2016(1017)
2015(1173)
2014(1173)
2013(1139)
2012(975)
2011(815)
2010(816)
2009(750)
2008(683)
2007(569)
2006(430)
2005(274)
作者
(2466)
(1960)
(1957)
(1832)
(1257)
(929)
(915)
(864)
(708)
(690)
(665)
(643)
(597)
(580)
(573)
(572)
(570)
(565)
(555)
(534)
(487)
(482)
(457)
(437)
(424)
(419)
(413)
(405)
(402)
(381)
学科
管理(4720)
(4015)
(3964)
企业(3964)
(3328)
经济(3321)
方法(2009)
(1650)
数学(1635)
数学方法(1615)
(1455)
财务(1450)
财务管理(1447)
企业财务(1391)
业经(910)
理论(878)
人事(752)
人事管理(752)
(732)
(723)
经营(710)
(672)
决策(634)
(607)
(598)
供销(595)
(595)
中国(594)
计划(563)
技术(555)
机构
学院(13148)
大学(12879)
管理(6582)
理学(5775)
理学院(5737)
管理学(5677)
管理学院(5654)
(4920)
经济(4818)
研究(2791)
(2464)
(2419)
中国(2271)
财经(2001)
(1844)
商学(1742)
商学院(1724)
(1638)
业大(1602)
经济管理(1558)
财经大学(1552)
科学(1519)
中心(1498)
(1438)
理工(1381)
(1372)
师范(1363)
北京(1361)
经济学(1350)
技术(1297)
基金
项目(9275)
科学(7462)
研究(6936)
基金(6918)
(5741)
国家(5688)
科学基金(5280)
社会(4471)
社会科(4201)
社会科学(4201)
基金项目(3803)
(3660)
自然(3549)
教育(3476)
自然科(3469)
自然科学(3467)
自然科学基金(3416)
(2975)
编号(2905)
资助(2829)
成果(2233)
(2130)
(1998)
人文(1971)
教育部(1951)
项目编号(1930)
重点(1923)
课题(1891)
(1846)
创新(1820)
期刊
(4831)
经济(4831)
研究(3002)
管理(2559)
(2467)
中国(1841)
科学(1438)
技术(1361)
学报(1197)
财会(1170)
教育(1125)
大学(1025)
学学(978)
财经(921)
会计(912)
业经(865)
通讯(840)
会通(833)
(804)
(779)
经济研究(707)
现代(689)
(669)
金融(669)
商业(656)
科技(593)
问题(587)
理论(582)
技术经济(574)
(546)
共检索到167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姚凯  丁棠丽  
技术改变了工作方式。如今,许多企业将钉钉、飞书、企业微信等线上办公系统纳入日常管理中,要求员工“随时保持在线”。这极大地打破了工作和生活的边界,给员工的工作和家庭造成了负面影响。作为一种心理补偿机制,员工也会在工作中使用互联网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摸鱼。摸鱼现象在企业中很普遍,近日,36氪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轻人职场摸鱼报告》显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林伟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林伟  
专业自保公司是一种创新型风险管理方式,在全球发展迅速,我国亦发展潜力巨大。在我国发展保险强国的规划下,专业自保公司的发展是我国保险行业完善和转型的重要创新方式,对我国保险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对我国保险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专业自保公司处于起步阶段,需补充和完善这方面的监管理论。美国是最早发展专业自保公司的国家,也是这方面监管理论最全面的国家,很多国家相关法规都是参照美国这方面的理论。这些理论包括保险属性定义理论、独立实体理论、经济家庭理论、资产负债表监管方法、第三方业务测试方法、实质重于形式理论。论文对这些监管理论的涵义做了详细阐述。这些监管理论对我国专业自保公司的监管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论文进一步对我国专业自保公司的监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晨霞  蔺石柱  张爱琳  
本文对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因特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项目管理的集成化、信息化提供了可能。通过对因特网在项目管理中作用的研究,分析了因特网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云  李延喜  宋金波  马壮  
本文基于债务契约理论研究不同企业生命周期下企业盈余管理及方式问题,运用现金流量法把中国上市公司划分为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并选取2001-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企业生命周期、资本结构对盈余管理及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成熟期,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负债结构更高;负债水平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盈余管理,随着生命周期的延伸,负债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增强;生命周期直接影响企业盈余管理,相对成熟期,成长期和衰退期都正向影响应计与真实盈余;生命周期对债务水平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产生调节作用,相对于成熟期,随着负债的增加成长期企业倾向减少应计盈余,但衰退期企业会增加更为隐蔽,成本更高的真实盈余管理方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文竹  徐文忠  董升荣  
在国家启动"2011计划"的背景下,通过梳理高校科研管理方式,查找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的短板,基于服务创新,着力转变高校科研管理方式。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更新服务理念与服务方式,理清学校特色的科研管理脉络,树立知识管理的理念,树立知识产权意识,树立科研成果应用与转化的意识,不断更新科研管理观念,适时转变科研管理方式,打造优质高效的科研管理团队,不断推进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改革。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杨新荣  唐云飞  
本文从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X、Y、Z理论入手,阐述了几种主要的人性预设理论的逻辑关联及其演进的逻辑进程,探讨了X、Y、Z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中的应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多蕾  刘永泽  
以2010—2014年深圳中小板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政治关联视角,研究我国民营企业是否存在盈余管理方式选择偏好。结果表明,民营上市公司政治关联强度越大,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低。这说明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盈余管理方式选择偏好,即在无政治关联情况下,民营企业实施应计盈余管理受到较多约束,因此具有真实盈余管理选择偏好;而在有政治关联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实施应计盈余管理受到较少约束,因此具有应计盈余管理选择偏好。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蔡春  李明  和辉  
IPO盈余管理问题一直是资本市场研究的热点议题之一,本文考察了IPO企业的盈余管理方式及其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不同盈余管理方式对发行定价的作用。研究发现,IPO企业不仅实施了应计盈余管理,而且实施了真实盈余管理;IPO企业对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是在发行价最大化原则下权衡的结果,当公司面临的法律保护水平较低、处于管制行业、审计师为非国际"四大"时,选择真实盈余管理更有利于提高股票发行价。此外,本文发现不同盈余管理方式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应计盈余管理主要影响公司的短期业绩,而真实盈余管理将会对公司的长期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丁方飞  陈智宇  李苏  乔紫薇  
利用同时在内地和香港上市的"A+H"股公司2017年率先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制度背景,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PSM)与双重差分回归(DID)相结合的方法检验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盈余管理动机的影响。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提高了真实盈余管理与未来盈余的相关性,表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增强了真实盈余管理传递未来盈余信息的非机会主义动机。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一效应主要存在于审计质量较低、内部控制较弱的公司中;而且当关键审计事项描述段涉及应收账款减值和坏账准备、应对段涉及估值专家工作、公司净营运资产较低时,这一效应更显著。这表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可能通过改善审计质量和内部控制水平、限制应计盈余管理空间而增强真实盈余管理的非机会主义动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于静静  蒋守芬  赵曙明  
文章在对山东省30多家企业337名员工的调研数据分析基础上,对雇佣关系情境下冲突管理方式与员工建言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合作型的冲突管理方式、竞争型的冲突管理方式均对员工建言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心理安全感在合作型的冲突管理方式与员工建言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权力距离对心理安全感与建言行为起负向调节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光国  莫冬燕  
资产减值政策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2006年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已执行两年,在这一背景下,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政策进行盈余管理方式是否发生变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根据沪深市场上市公司2005—2008年的财务报告中关于资产减值的信息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得出新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方面的变化给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的资产减值政策的确在非流动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方面遏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但是上市公司却更多转向通过流动资产的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来进行盈余管理。因此,新的资产减值政策是否真正地遏制了盈余管理行为值得我们思考和进一步研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增福  郑友环  
2007年我国对企业所得税率进行了大幅调整。文章研究了在所得税率变动之际,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结果显示,预期税率变动的公司均有显著的盈余管理,但预期税率变动方向不同,盈余管理的方式也不同:预期税率上升的公司,主要进行真实活动操控的向上盈余管理;预期税率下降的公司,主要进行应计项目操控的向下盈余管理。这些研究结果丰富了避税动因的盈余管理的研究文献,也对税收政策的改革及政府对企业的监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路军伟  韩菲  石昕  
薪酬激励是缓解代理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可能引发高管的盈余管理行为。不同盈余管理方式各有特点,在薪酬激励下高管对不同盈余管理方式可能存在偏好,管理层持股可能会影响高管在薪酬激励下的盈余管理偏好。研究发现:(1)薪酬激励强度越大,高管越偏好采用操控性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但薪酬激励会显著抑制高管利用非经常性损益实施盈余管理的行为;(2)管理层持股增强了薪酬激励下高管采用操控性应计盈余管理的偏好,弱化了高管采用真实盈余管理的偏好,但管理层持股不会改变薪酬激励下高管抑制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偏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