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56)
- 2023(15470)
- 2022(13603)
- 2021(12908)
- 2020(11046)
- 2019(25746)
- 2018(25654)
- 2017(50145)
- 2016(27640)
- 2015(31756)
- 2014(32273)
- 2013(32186)
- 2012(29955)
- 2011(27001)
- 2010(27305)
- 2009(25318)
- 2008(25200)
- 2007(22883)
- 2006(20204)
- 2005(17976)
- 学科
- 济(115816)
- 经济(115691)
- 业(79002)
- 管理(74767)
- 企(57866)
- 企业(57866)
- 方法(52921)
- 农(49940)
- 数学(45588)
- 数学方法(45057)
- 农业(32937)
- 中国(29763)
- 财(28427)
- 业经(27644)
- 学(25572)
- 贸(24377)
- 贸易(24371)
- 地方(23845)
- 易(23751)
- 制(21976)
- 理论(18689)
- 和(17567)
- 银(17046)
- 银行(16993)
- 务(16748)
- 财务(16674)
- 财务管理(16625)
- 技术(16618)
- 环境(16565)
- 行(16156)
- 机构
- 大学(401695)
- 学院(401254)
- 济(159921)
- 管理(156867)
- 经济(156243)
- 理学(135390)
- 研究(134930)
- 理学院(133822)
- 管理学(131454)
- 管理学院(130728)
- 中国(101895)
- 京(86214)
- 科学(85645)
- 农(81959)
- 财(71880)
- 所(69842)
- 业大(65721)
- 农业(63506)
- 研究所(63347)
- 中心(62684)
- 江(61019)
- 财经(57154)
- 范(55593)
- 师范(55164)
- 北京(54615)
- 经(51837)
- 州(49006)
- 院(47438)
- 经济学(47109)
- 师范大学(44267)
- 基金
- 项目(267872)
- 科学(208943)
- 研究(197125)
- 基金(192126)
- 家(166885)
- 国家(165377)
- 科学基金(140560)
- 社会(122036)
- 社会科(115134)
- 社会科学(115098)
- 省(105782)
- 基金项目(102821)
- 自然(91264)
- 教育(90298)
- 自然科(89017)
- 自然科学(88993)
- 划(88478)
- 自然科学基金(87391)
- 编号(82865)
- 资助(79158)
- 成果(68060)
- 重点(59775)
- 部(59529)
- 发(57738)
- 课题(56449)
- 创(54594)
- 科研(51070)
- 创新(50879)
- 教育部(50394)
- 大学(49831)
- 期刊
- 济(180577)
- 经济(180577)
- 研究(118833)
- 农(80233)
- 中国(77577)
- 学报(66364)
- 科学(60260)
- 财(54322)
- 农业(54242)
- 管理(52529)
- 大学(49952)
- 教育(47388)
- 学学(46840)
- 融(36741)
- 金融(36741)
- 技术(34217)
- 业经(33533)
- 财经(27395)
- 业(26808)
- 经济研究(26441)
- 问题(25672)
- 经(23268)
- 图书(22016)
- 版(21104)
- 技术经济(20131)
- 理论(19766)
- 科技(18814)
- 贸(18389)
- 资源(18173)
- 实践(18015)
共检索到5960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符平 唐有财
儿童对教育的认知关系到其代际流动和自身发展。本研究发现,农民工输出地儿童尽管成长在有着打工传统的社区环境中,但"打工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有限,他们中对打工持否定意见的较为普遍,相反却崇尚读书的价值,对学校文化表现出亲和的倾向,这在群体意义上否定了既有相关研究的观点和结论。这一发现有助于洞察农民及农民工地位再生产的机制,同时也可以解释农村儿童失学和弃学现象的真正原因。所以,对农民工输出地的儿童而言,无论其未来的社会流动结果表现如何,"反打工·亲学校文化"将是他们抗拒底层再生产、通过教育实现代际向上流动的一股力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欧
由于近年来农民工打工地和输出地的巨大发展,对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流动的考察需要从传统制造业扩展至新兴服务业,从打工地扩展至输出地。本文采用城乡多点调查法收集经验材料,考察城乡发展对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打工地城市经济的"脱实向虚"转型创造了大量时间安排更自由灵活、收入更高的平台服务业工作,吸引新生代农民工加速从传统行业流入,但此类工作的弹性专制劳动体制削弱了工作的稳定性,城市的限制型公共服务供给进一步增加了工作流动性。与此同时,农民工输出地由政府强力推动的脱贫攻坚提供了大量廉价且家庭友好型的工作机会,并大幅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吸引新生代女工留守、陪读和本地化就业,强化了新生代农民工以男性为主导的性别化工作流动模式。因此,尽管近年来城乡发展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流向变化,却没有促进其技能发展和向上流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欧
由于近年来农民工打工地和输出地的巨大发展,对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流动的考察需要从传统制造业扩展至新兴服务业,从打工地扩展至输出地。本文采用城乡多点调查法收集经验材料,考察城乡发展对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打工地城市经济的"脱实向虚"转型创造了大量时间安排更自由灵活、收入更高的平台服务业工作,吸引新生代农民工加速从传统行业流入,但此类工作的弹性专制劳动体制削弱了工作的稳定性,城市的限制型公共服务供给进一步增加了工作流动性。与此同时,农民工输出地由政府强力推动的脱贫攻坚提供了大量廉价且家庭友好型的工作机会,并大幅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吸引新生代女工留守、陪读和本地化就业,强化了新生代农民工以男性为主导的性别化工作流动模式。因此,尽管近年来城乡发展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流向变化,却没有促进其技能发展和向上流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欧
新生代农民工“离土出村”之后,其家庭再生产安排深刻影响乡村发展。基于打工地和输出地的城乡多点研究发现,由于打工城市的排斥,新生代农民工将家庭再生产嵌入乡村社会,形成代际联系紧密的直系留守家庭,通过拓展留守家庭经营、为下一代加盖房屋等促进了乡村发展。然而,近年来农民工输出地的县域城镇化提供了新的家庭再生产空间,很大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庭再生产发生上移,家庭劳动力和家庭经济资源从乡村抽离,造成留守家庭规模锐减、经营萎缩、盖房停滞等乡村空心化现象。与此同时,大量新生代大龄单身男工因难以实现家庭化而陷入家庭再生产残缺,与留守家庭的联系逐渐疏离,不愿参与留守家庭经营和房屋营建,导致农地抛荒、房屋破败、照护危机等乡村发展困境。本研究有助于修正新生代农民工“离土出村”造成乡村空心化的线性变革观点,突显家庭再生产分析对理解其与乡村发展的复杂关系的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欧
新生代农民工“离土出村”之后,其家庭再生产安排深刻影响乡村发展。基于打工地和输出地的城乡多点研究发现,由于打工城市的排斥,新生代农民工将家庭再生产嵌入乡村社会,形成代际联系紧密的直系留守家庭,通过拓展留守家庭经营、为下一代加盖房屋等促进了乡村发展。然而,近年来农民工输出地的县域城镇化提供了新的家庭再生产空间,很大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庭再生产发生上移,家庭劳动力和家庭经济资源从乡村抽离,造成留守家庭规模锐减、经营萎缩、盖房停滞等乡村空心化现象。与此同时,大量新生代大龄单身男工因难以实现家庭化而陷入家庭再生产残缺,与留守家庭的联系逐渐疏离,不愿参与留守家庭经营和房屋营建,导致农地抛荒、房屋破败、照护危机等乡村发展困境。本研究有助于修正新生代农民工“离土出村”造成乡村空心化的线性变革观点,突显家庭再生产分析对理解其与乡村发展的复杂关系的重要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胡枫 史宇鹏
本文试图从农民工汇款用途的视角来研究外出务工对输出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大部分农民工汇款会用于消费性用途,但仍有部分汇款被用于投资性用途,从而有利于输出地的经济发展。其中,已婚和年龄较大者所寄回的汇款更倾向用于家庭成员的教育健康,而文化程度较高和外出务工经历较长者所寄回的汇款则更可能用于创业投资。此外,留守家庭的经济状况以及输出地投资环境对汇款的创业投资决策也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冯俏彬 才进
2008年下半年以来,席卷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区的农民工退保潮再一次引起了全社会对于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关注。本文从农民工输入、输出地的角度,选取四个典型城市,运用对比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测算了输入地与输出地之间因政策差异所导致的农民工养老待遇差异以及由此对地方财政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 输入地 输出地 养老保险制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申晓梅 刘涛
本文以四川省几个主要劳务输出地返乡务工农民就业意愿调研所反映的数据和情况作为研究的基本依据,分析并归纳出此次四川省失业返乡农民工的构成特征,以及伴随农民工返乡而日益凸显的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结合四川省在解决返乡民工就业问题上所面临的特殊困难和机遇,提出了以灾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来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新思路或路径。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失业返乡 农民工 就业意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苏群 周春芳
本文利用2004年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在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定性描述的基础上,对农民工收入决定的人力资本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培训情况、打工时间及其它因素,如性别、婚姻状况等,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比较显著。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收入 农民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胡枫 李善同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规模的不断增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2007年5城市农民工调研数据来考察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外出务工,尤其是远距离外出务工,会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下降。而当留守家庭的子女数量较多时,留守女童所受到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不过,与其他类似研究不同的是,我们还发现父母外出打工所寄回的汇款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种负面影响,而且这种正面作用对于初中及以上学习阶段的留守儿童来说较为显著。另外,留守儿童监护人是否为其父亲或母亲对留守儿童教育并没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农民工汇款 留守儿童教育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牛廷立 庄天慧 张国培
农民工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终年在外的农民工回到农村时,不仅带回了打工的收入,更带回了先进的文化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流出地的村民更加关注信息社会动态、科技文化知识学习和子女教育培养,促进了当地农民生育观念、赡养观念、婚丧习俗的转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杜金丹 陆素菊
新成长劳动力就业状况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出现的短时间内高频次变换工作的所谓"旅游式打工"现状,运用劳动力流动的相关理论,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在对这一群体的流动就业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提出促进他们有序流动的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有序流动 旅游式打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学榕 杨奇明 李德洗 赵哲
本文利用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农民工收入的代际流动性,并考察教育和外出务工对农民工代际间收入流动性的可能影响。基于对数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农民工收入的代际弹性在0.261至0.292之间。利用TS2SLS方法进行估计,则会使农民工代际收入弹性提高40.48%,达到0.406。按照子辈受教育程度和是否外出务工对样本进行分组,进一步探讨教育和外出务工对农民工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整体上看,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外出就业均能够显著降低农民工代际收入的传递系数,进而提高农民工收入的代际流动性。提高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程度以及促进新一代农民工外出就业应能够显著改善低收入家庭子辈农民工的收入状况,促进农村地区代际收入流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吕利丹
数据分析表明:农村留守儿童进入高中学龄阶段后,教育机会急剧下降。受父母外出流动影响,高中学龄农村留守儿童终止学业后很快就外出打工,身份过早地从"农村留守儿童"转换为"新生代农民工",很有可能对其未来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为了对高中学龄农村留守儿童终止学业的影响做深入研究,文章利用"2011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通过构造以平均月收入对数为因变量的6个线性回归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留守经历、外出年龄等自变量与当前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回归结果证明:留守经历、外出时间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都有显著影响。根据研究得到的留守经历与收入之间的互动关系,还可以对该年龄段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机会急剧下降现象做出新的解释。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范锡文
纯粹理性对任何经济主体都是一种经济假说。由于农民工所处的特殊环境,其自利行为是否理性的争论一直在继续。事实上,农民工在现有资源约束条件下的经济行为不仅是理性的,而且表现为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发展理性的演进特征。
关键词:
农民工 自利行为 理性 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