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64)
2023(6797)
2022(5760)
2021(5641)
2020(4466)
2019(10615)
2018(9963)
2017(18817)
2016(10049)
2015(11139)
2014(11106)
2013(11016)
2012(10182)
2011(9279)
2010(8929)
2009(8179)
2008(8014)
2007(6339)
2006(5397)
2005(5013)
作者
(27654)
(23251)
(22949)
(22297)
(14711)
(11289)
(10616)
(8874)
(8798)
(8317)
(7899)
(7854)
(7512)
(7398)
(7390)
(7177)
(6953)
(6837)
(6746)
(6634)
(5865)
(5624)
(5566)
(5337)
(5287)
(5226)
(5152)
(4793)
(4649)
(4637)
学科
(40628)
经济(40593)
(26928)
管理(26652)
(22584)
企业(22584)
方法(19578)
数学(17394)
数学方法(17238)
(12340)
中国(11781)
(9583)
(9136)
(9126)
贸易(9121)
(8948)
(8670)
业经(8322)
(8144)
财务(8139)
财务管理(8120)
(7886)
金融(7886)
企业财务(7863)
(7532)
银行(7520)
(7221)
地方(6581)
理论(6378)
(6295)
机构
大学(140570)
学院(137948)
(61242)
经济(60195)
管理(51028)
研究(50591)
理学(44532)
理学院(43969)
管理学(43265)
管理学院(42988)
中国(39612)
(29618)
科学(29153)
(28336)
(25198)
财经(24028)
中心(23502)
研究所(22929)
(22256)
(22128)
经济学(20574)
业大(19005)
(18735)
经济学院(18665)
财经大学(18586)
(18230)
(18085)
师范(17992)
北京(17547)
农业(17506)
基金
项目(96100)
科学(77095)
基金(73060)
研究(68549)
(64477)
国家(63982)
科学基金(54783)
社会(46243)
社会科(44033)
社会科学(44023)
基金项目(38272)
自然(35278)
(35200)
自然科(34526)
自然科学(34517)
自然科学基金(33962)
教育(31858)
(31048)
资助(29826)
编号(25261)
(22685)
重点(22469)
成果(20895)
(20268)
国家社会(20195)
(20014)
教育部(19918)
(19455)
创新(19001)
科研(18858)
期刊
(62036)
经济(62036)
研究(44485)
中国(25803)
学报(23902)
(23374)
科学(21331)
(19288)
管理(18875)
(18371)
金融(18371)
大学(18088)
学学(17136)
教育(13154)
农业(12930)
财经(12681)
经济研究(12040)
(11063)
技术(9916)
业经(8945)
(8495)
问题(8106)
国际(7874)
(7061)
理论(6739)
世界(6707)
(6657)
商业(6226)
技术经济(6221)
实践(5905)
共检索到2064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姜默竹  李俊久  
1980年代是美国在传统的贸易政策之外日益重视用货币和金融手段敲打日本的时期。在这一阶段,美国主要借助日元美元委员会、广场协议、贝克-宫泽会谈、卢浮宫协议4个平台和机制,对日本采取双边谈判与多边协调并举、推动日本金融自由化与压迫日元升值并用的策略,在美日货币谈判的阶段性推进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与在国际商品市场上公然"对美说不"不同,日本在对美货币谈判中无一不是以妥协和让步收场。追根溯源,奥秘在于美国塑造并控制着日本活动于其中的安全结构、金融结构、知识结构和贸易结构。从结构性权力的视角反思1980年代的美日货币谈判,对于当下的中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柳欣  蒋欣  王洋  
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和M2/GDP的特殊表现引发了众多文献的讨论。本文阐释了货币流通速度在微观和宏观中的不同含义,分析和比较了中国、美国和日本的货币流通速度,指出中美货币流通速度的特征差别是两国不同增长方式的反映,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走向会伴随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日本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前车之鉴;宏观政策应当着力于实现"逆货币化"过程,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弘远  林雅铃  
本文探讨了1980年代新台币升值后,汇率变动对于台湾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由于台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出口的依赖度极高,因此,新台币对美元的大幅升值,给台湾经济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此冲击程度又为台湾当局当时所采取的各项举措如外汇监管、指定外汇银行议定汇价等,降低汇率波动的风险所消减。通过对不同时期台湾政府所采取的政策加以分析,本文研究显示,台湾政府初期对于汇率的管控以及后来采取的稳健缓进的升值策略,配合产业转型、产业升级政策,使得台湾经济能够持续成长。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宝  喻心  
"货币之谜"一直是一个困扰理论界的问题,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讨论。本文在吸收前人讨论成果的基础上,区别了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并认为M2不能很好地反映人们真实的货币需求,不同金融结构下M2的构成有很大的不同,因此M2/GDP也就不能用于具有不同金融结构国家之间的经济货币化比较,本文从人们所持有货币的形式出发,分析了不同货币形式对于人们货币需求的代表性,并利用一种能够代表真实货币需求的指标M*来重新分析我国的"货币之谜",认为我国之所以会出现高M2/GDP现象,主要是由于不同金融结构而导致的M2的结构性差异引起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徐高林  
90年代瑞士货币政策述评徐高林货币管理是当代世界各国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于1905年的瑞士国家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其中90年代以来新推出的“中期道路”政策颇具特色。一、瑞士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1.指导原则。瑞士央行货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金全  张都  
针对新常态下我国广义货币增长效应衰退的现象,本文从广义货币供给层次分解的角度出发,对我国不同经济阶段下广义货币供给的数字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且在其基础之上通过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测度了M2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广义货币供给结构调控的重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以次贷危机为分水岭,在其前后M2结构调控的重心分别为国外净资产部分与国内信贷部分。并且M2中不同构成项在调控经济增长方面具有明显不同的调控路径与力度差别。货币当局通过分部调控的货币政策工具能够有效针对经济中的特定方面进行重点监控与调整,从而引导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并更好的适应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的特点。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金全  张都  
针对新常态下我国广义货币增长效应衰退的现象,本文从广义货币供给层次分解的角度出发,对我国不同经济阶段下广义货币供给的数字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且在其基础之上通过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测度了M2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广义货币供给结构调控的重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以次贷危机为分水岭,在其前后M2结构调控的重心分别为国外净资产部分与国内信贷部分。并且M2中不同构成项在调控经济增长方面具有明显不同的调控路径与力度差别。货币当局通过分部调控的货币政策工具能够有效针对经济中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花秋玲  姜婷凤  
文章采用2002年1月到2013年4月的月度经济数据,利用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分别对我国和日本的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两个国家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得出我国与日本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途径以及传导的有效性。最后,依据实证结果,从金融市场的改革以及加强金融市场主体的风险意识两大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尹雷  刘珂  杨源源  
本文立足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基于资本配置效率视角深入探讨如何完善货币政策调控以有效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选取2000年第1季度至2016年第1季度的货币政策变量与资本配置效率数据,并构建LST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发现货币政策变动对我国资本配置效率存在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正负方向冲击的非对称性效应,并在不同经济周期呈现出异质性特征。据此,本文认为货币政策调控在考虑传统目标的同时,亦应兼顾资本配置效率的提升,以发挥货币政策配合供给侧改革的作用。具体而言,央行逆周期宏观调控时应根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术  郝曙光  于英  孙佳媚  
在新一轮的城市更新过程中,大量1980年代建造的普通民用建筑成为改造的对象和面临着拆除的危机。这类建筑建成时间不足30年,在建筑学上的成就并不显赫,但充分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这个伟大时代的社会发展过程。文章以"回望1980年代"为起点,从城市的视角结合城市更新过程中的改造实例剖析,希望未来的改造实践能保留人们对这一年代的记忆,并在城市中彼此孤立的单体之间建立起时空联系。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磊  卢毅聪  
本文以世界贸易组织(WTO)投资便利化谈判为例,借鉴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结构化权力理论,从生产结构、安全结构、金融结构和知识结构四个层面解构中国引领《投资便利化协定》相关议题并完成文本谈判的过程,认为其成功源于:在四种结构上均不存在劣势;在生产结构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并占据领先地位;安全结构、金融结构和知识结构等其他结构性权力对生产结构提供了有效支撑。文章还分析了《投资便利化协定》的进一步推进与WTO规则相衔接、平衡WTO成员各方利益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基于目前正在展开的服务贸易国内规制、电子商务、塑料污染与环境可持续塑料贸易三个议题,对中国设置、引领议题的路径进行论证,指出最优路径应以联合声明倡议这一方式为主导,针对生产结构优势明显、其他结构能够提供有效支撑的议题引领谈判。随着后疫情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国应以联合声明倡议的方式主动推进和引领诸边议题,设置更多优先惠及发展中成员的议题,同时适时动态调整谈判以保持灵活性,并最终实现谈判的目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倪东明  
作为具有价值尺度、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流通手段等职能的货币,其国际化程度的高低会影响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催生的日元国际化,其波浪式前进引人深思;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面临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日元国际化的缘由、发展、效果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启示深刻。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兰虹  杨雯  魏东云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货币政策有效性下降,央行在此基础上推出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实现经济结构性调整。随着我国法定数字货币进入试点阶段,其凭借相较于私人数字货币、第三方移动支付以及纸质法币的诸多优势,势必会从多个角度对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产生影响,同时还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结构性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央行对货币体系控制力下降、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受阻、资金流向不确定以及政策时滞危害增强等问题,未来应当进一步提升法定数字货币运行技术、完善法定数字货币前瞻条件触发机制、提高法定数字货币监管力度、扩大法定数字货币应用范围,以提高结构性货币政策实施效果。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胡坤  
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货币政策实践研究胡坤自70年代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西方货币政策理论和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实践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演变。就西方货币政策理论而言,重点已经由原先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和对菲利浦斯曲线关于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替代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军  
尽管全球经济疲软 ,美国还是在 1990— 1991年的经济衰退后连续第 9个年头保持经济增长 ,并且强劲的经济增长是与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低财政赤字并存的。美国经济之所以能长时间扩展 ,除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外 ,最主要的原因是 90年代以来美国实行了适宜的财政货币政策。分析美国 90年代财政货币政策的内容及特点 ,对于完善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