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60)
2023(12039)
2022(10612)
2021(9891)
2020(8358)
2019(19264)
2018(18949)
2017(37178)
2016(20109)
2015(22356)
2014(22239)
2013(22145)
2012(20293)
2011(18221)
2010(18051)
2009(16404)
2008(15744)
2007(13579)
2006(11592)
2005(10039)
作者
(57429)
(47698)
(47225)
(45187)
(30381)
(22879)
(21456)
(18746)
(18075)
(17032)
(16386)
(15977)
(15019)
(14828)
(14729)
(14591)
(14321)
(14073)
(13610)
(13541)
(11864)
(11532)
(11467)
(10732)
(10612)
(10547)
(10435)
(10410)
(9606)
(9409)
学科
(80320)
经济(80223)
管理(58626)
(56026)
(46646)
企业(46646)
方法(42008)
数学(37052)
数学方法(36701)
(20943)
中国(20200)
(20135)
(17879)
业经(16800)
地方(15471)
(13920)
(13917)
贸易(13912)
财务(13861)
财务管理(13834)
农业(13743)
(13471)
(13468)
理论(13363)
技术(13308)
企业财务(13251)
(12799)
环境(12035)
(11542)
金融(11541)
机构
大学(285810)
学院(281496)
管理(115615)
(110642)
经济(108286)
理学(101633)
理学院(100537)
管理学(98858)
管理学院(98350)
研究(91259)
中国(65681)
(59907)
科学(57928)
(50792)
(44782)
(44536)
业大(43289)
财经(41971)
中心(41295)
研究所(41187)
(38943)
(38433)
北京(37410)
(37026)
师范(36679)
农业(35036)
经济学(33615)
(33349)
(31975)
财经大学(31725)
基金
项目(201582)
科学(159280)
基金(147975)
研究(146328)
(128788)
国家(127760)
科学基金(110536)
社会(92429)
社会科(87653)
社会科学(87631)
基金项目(79130)
(77739)
自然(72997)
自然科(71321)
自然科学(71305)
自然科学基金(70048)
教育(67276)
(65936)
资助(61390)
编号(58820)
成果(47388)
(44983)
重点(44471)
(41952)
(41697)
课题(39841)
科研(39220)
创新(39074)
教育部(38858)
大学(38030)
期刊
(111858)
经济(111858)
研究(81038)
中国(48572)
学报(46461)
科学(42270)
管理(40362)
(39118)
(37290)
大学(35152)
学学(33032)
教育(31277)
农业(27498)
技术(23056)
(22338)
金融(22338)
财经(20371)
经济研究(18229)
业经(18101)
(17175)
图书(15489)
问题(14768)
科技(14472)
理论(14403)
(13904)
技术经济(13364)
实践(13324)
(13324)
(12886)
现代(12149)
共检索到3921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卢阳旭  赵延东  
公众参与是现代科技公共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关科研人员对公众参与科学的态度的研究数量不多,且结论不一致。本研究基于负责任研究与创新的理论框架,通过对一项全国科研人员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深入考察科研人员的反思性如何影响其对公众参与科学的态度。研究发现,科研人员对于公众参与科学普遍持积极态度,并认为应用研究比基础研究更需要公众参与。科研人员的科技风险反思性和科学家责任反思性都能提高其对公众参与科学的支持度,但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两种反思性的人才更可能支持负责任研究与创新所倡导的"溯源式"的公众参与。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魏冠凤  何静  
教学科研人员是同时承担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核心成员,其激励问题一直为学界和高校管理层所关注。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科研人员特点,实证分析了教学科研人员现有激励制度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教学科研人员努力工作的动力,更多来自于工作本身产生的激励,相对而言,校方的奖励制度激励效果较差;在学校所实施的激励制度中,职称晋升制度优于报酬制度,科研奖励制度优于教学奖励制度;职称越高、年龄越大,内在激励机制的激励效果越强,外在激励机制的激励效果越弱。最后,本文对完善教学科研人员激励机制给出了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凯华   赵彬彬   张超  
科学研判长历史周期下科研人员的跨国流动规律、流动格局及其影响机制,对深入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基于1920~2020年232个国家和地区近8100万篇科学文献数据,刻画和描述科研人员百年间跨国流动规律与格局,并提出势差效应以解释其背后的演进机制。实证结果发现:(1)随着科研人员跨国流动强度周期性波动上升,小世界网络特征、“中心—外围”结构和空间动态集聚效应愈发明显,形成了向开放式流动格局演变、人才回流和环流趋势不断加强的跨国流动格局;(2)知识势差和经济势差对科研人员跨国流动规模具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网络位势差对科研人员跨国流动具有促进作用且其效应受到东道国(母国)网络位势的正向调节,3类势差效应表现出明显的流动周期、流动类型和流动格局异质性;(3)基于中国情境的分析表明,知识势差促进了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科研人员的双向流动,经济势差促进了我国科研人员回流,而网络位势差促进了国外科研人员流入和我国科研人员回流。研究结论为我国研判科研人员跨国流动规律、构筑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和强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提供了启发与参考。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武  
采用在线问卷调查的方法,从用户接受的角度对促进或阻碍科研人员接受OA知识库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影响科研人员对OA知识库的"后印本使用意愿"的因素有四个,按其重要性分别是职业发展期望、操作努力期望、使用焦虑和政策导向;而影响"预印本使用意愿"的因素则有五个,按其重要性分别是使用焦虑、长期保存期望、职业发展期望、政策导向和技术优势期望。这些影响因素对科研人员的"后印本使用意愿"和"预印本使用意愿"的作用在不同程度上均受到包括性别在内的人口统计变量的干扰。图3。表3。参考文献24。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袁顺波  
科研人员是自存储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力量与关键因素,科研人员是否愿意持续将研究成果提交给自存储平台从根本上影响自存储资源建设成效。文章以期望确认模型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系统用户持续使用理论为基础,结合自存储特点,构建科研人员持续自存储行为的理论模型,据此开展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满意度、期望确认程度、自存储理念、自存储绩效、平台质量、促成因素以及感知风险等对科研人员的持续自存储行为产生显著影响。文章提出构建多元化协同发展机制、加强自存储资源质量控制、建立政策保障机制与版权管理机制等发展策略。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顺利   张雪宁   苏新宁  
[目的/意义]解析科研人员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中信息茧房成因要素及作用路径,探讨科研人员信息茧房形成机理,引导科研人员合理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科研。[方法/过程]首先,从相关文献及专家访谈中识别出科研人员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中信息茧房成因要素;然后,使用ISM模型方法对成因要素进行层级划分,结合相关研究提出假设并构建信息茧房成因要素模型;最后,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构建模型及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结果/结论]信息素养、信息过滤技术和信息推荐技术均对信息选择偏好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信息素养对信息同质化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信息过滤技术和信息推荐技术对信息同质化影响不显著。信息选择偏好、信息同质化和信息过载对信息茧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信息过载在信息选择偏好对信息茧房形成和信息同质化对信息茧房形成中起中介作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袁顺波  
从科研人员作为OA期刊利用者的身份入手,以理性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理论及任务/技术匹配模型为基础,构建了科研人员的OA期刊利用行为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感知任务/OA期刊匹配度、感知利用风险、感知资源有用性、社群影响和促进条件等变量对科研人员的OA期刊利用行为意向有着显著影响。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申东阳  伍玉  韩毅  
[目的 /意义]为从整体上评价科研人员研究成果水平,借鉴期刊评价的首次被引速度指数构建科研人员首次被引速度指数,期望能克服借鉴算法中区分灵敏度小、排除h指数后文献价值和不能反映文献被引速度分布情况等缺陷。[方法 /过程]在分析期刊评价首次被引速度指数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科研人员评价的基本要求和数据限制,采用能够体现科研人员成果文献被引速度分布的加权平均数替代h指数,并考虑未被引文献对首次被引速度的影响,构建科研人员首次被引速度指数的改进算法。以我国图书情报与文献学领域12名科研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 /结论]结果表明,以新计算方法所得的科研人员首次被引速度指数相较于直接引用期刊评...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宾  袁顺波  
科研人员是自存储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力量与关键因素,科研人员是否愿意持续将研究成果提交给自存储平台从根本上影响自存储资源建设成效。文章以期望确认模型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系统用户持续使用理论为基础,结合自存储特点,构建科研人员持续自存储行为的理论模型,据此开展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满意度、期望确认程度、自存储理念、自存储绩效、平台质量、促成因素以及感知风险等对科研人员的持续自存储行为产生显著影响。文章提出构建多元化协同发展机制、加强自存储资源质量控制、建立政策保障机制与版权管理机制等发展策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飞  东丽  
为了研究水稻科研人员选择育种方向的微观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对相关人员个体访谈,收集了相关数据资料,并对访谈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单位层次的影响因素是单位科研方向、研发环境、研发实力、领导重视及经济收入;个人层次的影响因素是科研人员兴趣、重视程度、期望、主观规范、受教育程度、专业基础及成长所属稻区;水稻特性层次的影响因素是育种资源、稻作生态型、杂种优势及不育系稳定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靖飞  
根据对江苏省9家基层农科所的33位育种科研人员的调查资料,建立Tobit模型分析了科研人员个人特征对其育种行为的影响。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年龄、从事育种工作年限、性别、是否担任行政职务等个人特征都对育种科研人员的科研时间投入具有显著影响。基层农科所在其内部开展的育种机构市场化方向的改革尝试,使其提早适应了种子产业市场化改革,没有带来更大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平  薛静  周海川  
基于创新理论的知识能力观点,实证研究了科研人员的知识获取能力对其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科研人员的科技文献知识获取能力、学术交流强度、科研合作强度对其创新能力具有正向影响。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陈翀   王嘉怡   高欣妍   宣羽菲  
[目的/意义]对科研人员学术专长的细粒度描述,有助于精准地利用他们的知识解决特定问题,改进科研人员画像、专家发现等应用。[方法/过程]首先提出专长描述的维度、标识词粒度和属性度量问题,将学术专长描述建模为构建个体知识图谱;其次探讨学术专长描述和领域知识图谱之间的关系;最后选取特定领域的代表性个体,在知识实体层面进行细粒度定性定量描述,测试模型的可行性。[结果/结论]科研人员的学术专长并不等同于研究兴趣,而是包括熟悉的问题域、擅长的方法等多个维度。应当选择有适当概念粒度的知识实体作专长标识词。各专长维度可以在个体内部及群体范畴进行属性的度量。在此提出的学术专长描述模型兼顾定性定量特征,具有结构上的灵活性;在专长维度和属性上细化以往学术画像研究中对科研人员学术特征的表达;从个体知识和领域知识互补的角度有助于扩展知识组织理论研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盼军   戚湧   李星  
在高校科研体制创新改革的背景下,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成为推动高校科研创新的重要引擎。“三法”的全面修订将高校科研人员的角色重新定位为:知识生产者、成果权利人、成果转化者和利益分享者这四个角色。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高校科研人员的角色关系模型并予以检验。研究表明,知识生产者和成果权利人、利益分享者和成果转化者角色之间相互影响,知识生产者对成果转化者、利益分享者对成果权利人的角色有正向显著影响,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柯平  李廷翰  
科研人员心理契约研究与知识转移研究具有明显的理论契合点。通过已有问卷搜集、专家访谈、开放问卷的方式编制问卷,向27个农业、建筑、水产科研院所科研人员进行发放,回收有效问卷332份,经过统计分析与结构方程建模,证明单位对个人和个人对单位的心理契约规范维度、情感维度、发展维度均对知识获取、知识沟通、知识应用起正向影响作用,并通过上述3个主动维度,正向影响知识接受,最后正向影响知识同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