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24)
2023(1993)
2022(1654)
2021(1473)
2020(1264)
2019(2703)
2018(2675)
2017(5044)
2016(2688)
2015(2961)
2014(2874)
2013(2905)
2012(2672)
2011(2588)
2010(2758)
2009(2922)
2008(3039)
2007(2994)
2006(2758)
2005(2487)
作者
(8091)
(6564)
(6474)
(6314)
(4237)
(3106)
(3008)
(2608)
(2475)
(2451)
(2380)
(2191)
(2183)
(2171)
(2053)
(1967)
(1954)
(1904)
(1820)
(1788)
(1763)
(1636)
(1619)
(1575)
(1522)
(1495)
(1420)
(1342)
(1314)
(1284)
学科
(11358)
经济(11343)
管理(9601)
(8798)
(8679)
企业(8679)
理论(4253)
(4244)
教育(4106)
(3959)
方法(3748)
中国(3383)
业经(3195)
(2921)
(2920)
财务(2912)
财务管理(2906)
(2797)
企业财务(2782)
数学(2171)
数学方法(2123)
(2108)
(2104)
(2094)
(2043)
银行(2043)
(1949)
金融(1948)
(1869)
贸易(1868)
机构
大学(48801)
学院(46365)
(16853)
经济(16475)
管理(14541)
研究(14374)
理学(12070)
理学院(11818)
管理学(11592)
管理学院(11477)
(10538)
中国(10459)
(9972)
(9846)
师范(9833)
科学(8375)
师范大学(8121)
财经(7846)
(7598)
(7265)
教育(6972)
(6942)
北京(6876)
研究所(6369)
(6315)
经济学(5812)
中心(5700)
财经大学(5665)
(5370)
经济学院(5014)
基金
项目(24022)
研究(20355)
科学(19011)
基金(17001)
(13944)
国家(13753)
社会(13494)
社会科(12494)
社会科学(12488)
科学基金(11586)
教育(10277)
成果(8886)
(8796)
编号(8688)
基金项目(8315)
(7905)
资助(6610)
课题(6421)
自然(5995)
自然科(5819)
自然科学(5818)
(5791)
(5766)
项目编号(5733)
自然科学基金(5728)
(5601)
重点(5537)
国家社会(5351)
教育部(5345)
人文(5218)
期刊
(23219)
经济(23219)
研究(17998)
教育(10956)
(9964)
中国(9367)
学报(7530)
科学(6108)
管理(6029)
大学(5903)
财经(5755)
学学(5203)
(4965)
图书(3728)
(3658)
(3613)
金融(3613)
经济研究(3434)
技术(3272)
问题(3186)
业经(3167)
书馆(3087)
图书馆(3087)
(2749)
(2731)
(2523)
论坛(2523)
社会(2412)
财会(2266)
财经大学(2160)
共检索到75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华  
儿童拥有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前者是基础与前提,后者是派生与条件保障。当儿童的内在价值被剥夺、强行转化为满足成人和社会需要的工具,就导致形形色色的工具主义儿童价值论。血缘功利主义、宗法等级主义、阶级等级主义、市场功利主义是迄今为止这种价值论的主要表现形态。它通过形成根深蒂固的"儿童偏见",致使儿童被虐待和忽视。超越工具主义,根除偏见文化,让儿童人格尊严成为社会首要善,让每一个儿童获得解放,是儿童价值论的愿景。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白倩  于伟  
儿童哲学强烈的工具主义取向使儿童哲学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面临诸多质疑。马修斯的儿童哲学有助于改变这一局面。马修斯一方面揭示了儿童概念中的主观偏见,另一方面用"思想实验"在儿童与哲学间建立起联系。他通过儿童在哲学上的天赋、力量和价值,向人们传达出儿童有能力、也有权力与成人一起去改变世界。这种观点超越了工具理性的局限。它强调儿童哲学本身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把儿童哲学从儿童哲学课程、哲学探究方法中解放出来。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艳珍  
本文认为,观念决定价值,市场经济观念是东南沿海经济快速发展的催化剂。黑龙江省和浙江省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两省在市场经济观念方面存在差距。“东北现象”的成因主要在于观念上的落后,“等、靠、要”的思维定式使东北坐失发展良机;在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上的错误观念使很多人才“孔雀东南飞”,失去了人才优势;急于求成、“抓大放小”的思想使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处于无序状态,影响了东北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晏智杰  
劳动价值论是西方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项伟大成果 ,在革命中曾经发挥过巨大的动员和教育作用 ;但是在经济建设时期 ,该理论的历史局限性逐渐显露出来 :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相脱节 ,对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即市场价格的决定和变动缺乏解说力 ,甚至还会导致对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模式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路线的抵触和否定。应当重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的经济学价值学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冉亚辉  易连云  
儿童中心论下的教育在追求教育民主的同时,降低了教育的严谨和效率。儿童中心论是西方个体本位论在教育上的体现,适应于经济水平较为发达的西方社会,它在实践中有着与此类社会相适应的道德法律体系的支撑。在中国实践儿童中心论,则可能导致个体本位论的教育与社会本位论的道德法律体系相冲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国友  李椿  
萌发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劳动价值论之争,实际上是对传统劳动价值论的宣战,为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发展迎来了春天。随着历史条件的显著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条件的充分发展,劳动价值论开始了一元与多元的争论。新劳动价值一元论则是在继承劳动创造价值这一本原的创新,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而多元论则试图夸大物化劳动的条件作用,片面强调效率,弱化公平,推崇市场至上。十多年的论争昭示世人:理论自身发展的逻辑就是不断被后人超越。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唐敏  
一、坚持唯物辩证的态度。彻底否定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无异于彻底否定社会主义事业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基础,是极其错误的、有害的;从本本主义出发,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同样是极其错误的、有害的。一切从实践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是正确的态度。因为实践是理论的唯一源泉,是检验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理论为实践服务,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坚持这一基本的唯物辩证法立场。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淑艳  吴倬  
当前择业观教育存在价值观教育和择业技术教育的关系问题。择业观教育中,价值观教育是新时期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核心内容,其中包括人生观教育、荣辱观教育、人才观教育、自我实现观教育等内容。择业技术教育只有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基础上,才能促使大学生真正形成正确的择业思想,并指导实践。本文对人生观、荣辱观、人才观、自我实现观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价值论的反思。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义成  
作者针对理论界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是劳动价值一元论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是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的“二元互补”。为此,作者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引证分析指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从价值的生成即单纯的生产过程中考察得出的结论,若加入市场和竞争的因素,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还包含有效用价值论思想。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玉勋  
广义价值论理论的核心命题“商品交换的比较利益率相等原则”,是一个未得到证明的命题,以该命题构建起来的广义价值论存在四个问题第一,比较利益率相等原则不适用于固定分工体系,也不适用于混合分工体系;第二,可变分工体系只是尚未完成的分工状态;第三,按照比较利益率相等确定的交换比例依赖于产量和交换数量;第四,比较利益率相等原则不适用于多部门商品交换。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宝元  许葵  常筱  
本文本着马克思"历史的与逻辑的相统一"的方法论,基于学术文献综述及历史脉络梳理,超越工业化历史背景及物本视域局限的劳动价值论,直面回应后工业化社会来临面对的现实挑战,提出工作价值论。并在"大历史—大逻辑"框架下特别以人本主义的视角,系统论证并强调了工作对于工作者主体的直接内在价值及人本激励意义。最后前瞻性地就有关工作价值可测度性问题的基本方向、总体思路及技术路线做了初步探索。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宝元  许葵  常筱  
本文本着马克思"历史的与逻辑的相统一"的方法论,基于学术文献综述及历史脉络梳理,超越工业化历史背景及物本视域局限的劳动价值论,直面回应后工业化社会来临面对的现实挑战,提出工作价值论。并在"大历史—大逻辑"框架下特别以人本主义的视角,系统论证并强调了工作对于工作者主体的直接内在价值及人本激励意义。最后前瞻性地就有关工作价值可测度性问题的基本方向、总体思路及技术路线做了初步探索。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胡莹  
数字技术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积累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数字资本作为一种支配性力量,推动了资本积累。数字化信息网络生产系统具有更强的将劳资双方及消费者整合在资方控制下进行"合作"的能力。劳动主体通过劳动过程创造了劳动产品的价值,劳动过程、劳动主体和劳动产品是价值创造的三要素。从劳动过程来看,数字劳动的出现丰富了劳动的内涵和外延;从劳动主体来看,"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所产生的"产消合一"者成为价值创造的主体之一;从劳动产品来看,创新性活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和原有数字化生产资料旧价值的转移共同构成了无形数字商品的总价值。面对数字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价值问题,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仍然具有科学性和现实阐释力。与此同时,数字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劳动价值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有必要对劳动的内涵、价值创造的主体及商品价值衡量等问题作出新的思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胡莹  
数字技术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积累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数字资本作为一种支配性力量,推动了资本积累。数字化信息网络生产系统具有更强的将劳资双方及消费者整合在资方控制下进行"合作"的能力。劳动主体通过劳动过程创造了劳动产品的价值,劳动过程、劳动主体和劳动产品是价值创造的三要素。从劳动过程来看,数字劳动的出现丰富了劳动的内涵和外延;从劳动主体来看,"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所产生的"产消合一"者成为价值创造的主体之一;从劳动产品来看,创新性活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和原有数字化生产资料旧价值的转移共同构成了无形数字商品的总价值。面对数字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价值问题,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仍然具有科学性和现实阐释力。与此同时,数字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劳动价值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有必要对劳动的内涵、价值创造的主体及商品价值衡量等问题作出新的思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武巧珍  
传统政治经济学误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商品价值决定的原理 ,当作马克思主义完整意义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商品价值决定的理论实际上只是抽象劳动价值论。马克思还在劳动对人自由发展的更广泛意义上考察了劳动价值问题。要使劳动价值论适应社会主义条件下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研究的需要 ,必须超越狭义的抽象劳动价值论 ,确立广义的劳动价值论 ,确立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新内涵和新内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