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38)
2023(5391)
2022(3763)
2021(3539)
2020(2611)
2019(5916)
2018(6125)
2017(9945)
2016(6813)
2015(7872)
2014(8298)
2013(6931)
2012(6044)
2011(5558)
2010(5792)
2009(4906)
2008(4738)
2007(4454)
2006(4235)
2005(4130)
作者
(16010)
(13130)
(13087)
(12739)
(8306)
(6187)
(6156)
(5383)
(5032)
(4841)
(4448)
(4374)
(4264)
(4215)
(4197)
(4135)
(4100)
(3983)
(3923)
(3785)
(3593)
(3302)
(3195)
(3181)
(3028)
(3012)
(3010)
(2884)
(2716)
(2660)
学科
教育(19213)
(17374)
经济(17358)
中国(14632)
管理(11230)
(10076)
理论(7309)
(7299)
(7101)
(6992)
企业(6992)
发展(6681)
教学(6561)
(6559)
(5896)
业经(5706)
农业(4849)
地方(4465)
方法(3912)
研究(3893)
技术(3868)
(3668)
(3626)
产业(3608)
(3475)
学校(3432)
思想(3403)
改革(3335)
政治(3298)
高等(3231)
机构
大学(86375)
学院(81532)
研究(33266)
教育(28970)
(24510)
(23878)
师范(23785)
经济(23685)
管理(22162)
(20559)
师范大学(19772)
科学(19054)
理学(18641)
理学院(18283)
管理学(17716)
中国(17650)
管理学院(17520)
(16331)
研究所(14868)
(14657)
北京(13945)
职业(13578)
技术(13520)
中心(13467)
(11963)
(11668)
(11335)
教育学(11139)
(11080)
业大(9698)
基金
项目(50250)
研究(45847)
科学(41248)
基金(32144)
教育(29944)
(26931)
社会(26626)
国家(26528)
社会科(24801)
社会科学(24796)
编号(21936)
科学基金(21918)
(21293)
成果(21098)
(20040)
课题(19083)
(16439)
基金项目(15769)
规划(13993)
重点(13276)
(12867)
项目编号(12812)
(12693)
(12561)
(12095)
资助(11826)
教育部(11669)
(11383)
研究成果(11262)
自然(11261)
期刊
教育(49576)
研究(37077)
(29218)
经济(29218)
中国(28195)
职业(12316)
技术(11720)
(11269)
学报(10936)
科学(9931)
大学(9842)
(8551)
技术教育(8249)
职业技术(8249)
职业技术教育(8249)
管理(8081)
农业(7767)
学学(7267)
(6082)
论坛(6082)
(5974)
高等(5603)
(5517)
金融(5517)
成人(5109)
成人教育(5109)
业经(5034)
发展(4974)
(4974)
高等教育(4948)
共检索到1378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华桦  
社会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出现了以角色化取代社会化的倾向,忽视了学生承担社会角色的多样性,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天平  孙孝花  
美国家长对学校教育管理的参与经历了从参与学校教育到参与学校管理、从消极被动参与到积极主动参与、从一元管理主体到多元管理主体、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局外人"向"局内人"角色演变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前,家长参与侧重于学校的教学业务性活动,80年代以后,随着美国基础教育的深刻变革,家长参与逐步深入到学校的决策层面,其角色由"局外人"转为"局内人"。作为集决策者、合作者和公共教育购买者于一身的家长,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学校决策,积极承担管理责任、履行服务义务,从而形成了富有美国特色的民主开放型的家校合作的教育管理文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迪特里希·本纳  彭韬  
本文论述了有关公共学校教育目的的三个概念。第一个概念“教养”为教育系统赋予了一种传授和保障基本教养的功能;第二个概念“素养”来源于英文“literacy”一词,最初也属于基本教养的范围,后来被用于心理测量学;第三个概念“能力”体现出一种从传统的投入导向向能力测量的产出导向的转变。这些概念都受到争议,各有侧重,它们都无法全面定义教育系统中的教学实践。传统的教养概念未能形成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素养概念虽然被用于心理测量,但尚未与实际教学形成联系;能力概念必须与教养理论和教学内容相联系才有意义,能力测量不仅要测量学生达到的水平,也要考察相应的教学质量。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弗兰西斯·费雷拉  张永胜  肖俊洪  
普及小学教育已取得显著进步,但是全球仍有大约13.1亿小学适龄儿童以及初中学龄儿童辍学。普及小学教育的成功给中学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各国政府正在努力满足对中学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虽然各国正面临着中学教育需求的增长,但是普及小学教育在一些国家并未取得真正的成效。统计数据表明,3,120万孩子未完成小学教育就辍学,还有3,220万孩子留级。本文阐述了满足教育发展需求所带来的挑战,同时把英联邦学习共同体所提出的学习模式作为应对这种挑战的一种解决方案。许多国家都已成功引进开放学校教育。本文拟概述英联邦学习共同体在开放学校教育领域所做的工作,以及这些工作如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尤其是...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托马斯·波克维茨  阚维  
长期以来,在美国学校教育中高扬的"世界主义"(cosmopolitanism)原则,即超越传统民族国家忠诚归属界限,带有普世价值的全球公民意识,被认为是推动社会和个人进步的重要思想,进入学校课程系统,贯穿于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理性与合理性精神、时间概念的转变和进步主义思想的推动,使得世界主义在美国公立学校教育中长久不衰。它以改造儿童的方式推动社会变革,对人文学科,特别是教育学、心理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世界主义又是一个主张包容、却推行社会排斥的系统,主要体现在:它通过问题解决、赋权原则、自由解放、言论开放和选择权利等手段,引导儿童的成长;但又对学校教育中的学生进行分类,以换喻、分类等方式,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唐晓杰  
一、功能与效应 “教育干什么”是教育功能问题,但它又包含着三个层面的问题:“教育应该干什么”、“教育能够干什么”、“教育实际干了什么”。由于没有区分三个层面的问题,人们常将功能、价值、作用、用途、效应或目的、目标并用,从而造成了概念上的混乱。笔者认为上述三个问题是不同的,应该区分开来。“教育应该干什么”是指对教育的价值追求,体现为教育目的、目标或期望,这个问题的回答必须诉诸规范或理想;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邹维  
学校教育时间是学校整个生活中时间安排的总和,是一种社会时间,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一种变化中的学校教育时间,不同的时期对其产生了不同影响,提出了不同要求。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应该试图摆脱工业社会的工业模式对学校教育时间的影响,根据时代要求和学校时间的特点,分析出基本价值取向,从而指导学校教育时间的合理重构,这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黄玉峰  
学校各科教育都可渗透传统文化,但需"全息的浸润"。至于主阵地语文课,则应注意保持传统文化的整体性,可引导学生在博览基础上进行人物专题研究,以求"知人论世",择善而从,同时对本国文化保持温情与敬意。如此便可远离那些让学生思想贫乏、人格矮化、使人变得奴化愚昧或仅是为了牟利的"伪传统文化教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袁征  杨可  
"理性"的讲法可以表达多个概念,"非理性"的讲法也可以表达多个概念,研究理性或非理性教育首先要搞清这些概念。批评理性主义教育讲得最多的是"灵感"、"感情"和"意志"等问题。事实上,有些灵感有益,有些灵感有害。感情和意志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非理性的。稍微认真的分析可以使我们对理性主义教育有一些新的认识。用非理性的方法进行教育会遇到很多困难,兼用理性和非理性的方法进行教育则会遇到更多困难。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郑杰  
本文对当前学校教育的三个方面提出了疑问:1.教育对象;2.教育评价;3.教育手段。首先,教师身份的最终确定取决于教师对学生身份的认识,如果将学生视为人,而不是资源和工具,那么,教师该如何寻找到自己的新身份?其次,如果学生有权评价教师,那么教师将不仅要提高考分、掌控纪律,而更应令学生满意。再次,教育中使用的"政治"和"行政"。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武升  
教育既传承和创新着文化,本身又具有文化内涵,是文化的一部分。学校教育的文化内涵是教育在历史发展中不断积淀、丰富而成的。学校教育的文化内涵包括物质的文化内涵、精神的文化内涵、主体的文化内涵、制度的文化内涵和课堂教学的文化内涵等。提升学校教育的文化内涵需要教育从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变为内涵型发展方式,真正实现由教育家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改革办学评估标准和方法,把学校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教育改革与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斌辉  
童年的概念是历史和社会的建构。幸福的童年对人的成长、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学校是建构童年生活的重要场所,但在今天,由于学校教育目的和功能一定程度上被异化,导致对儿童的过度教育和规训教育,削弱了儿童的童年幸福体验。本文指出,学校教育必须回归教育的原点并确立儿童立场,帮助孩子度过一个完整的幸福童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进  
大学教师与学校教育环境的建设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高等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高校必须凭借自己的综合实力和良好的社会形像来适应社会多方面的需要。加强学校教育环境的建设是增强高校内在实力、树立良好社会形像的重要工作。多年来,各高等学校都十分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德胜  
性别公正有三个基本维度,即性别平等、尊重差异和自由选择。从实然看,学校通过显性和隐性课程、教师行为等多种维度再现、建构着社会文化中的性别不公正。在性别问题上,社会文化与学校文化是同构性质的两个循环。性别公正价值的追求,需要从两个循环同时开始。学校作为自觉的文化机构,应该首先从自己这一小循环开始,通过多种努力追求性别公正的实现,并由此撬动社会文化这一大循环的变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春花  
学校是培养人的专门场所,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是学校的当然之责。相对家庭或社会而言,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方面,学校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要承担所有教育学生的责任。教育不是一种无所不能的力量,学校教育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般神奇。无论是内在于人的素质,还是关乎人与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的作用都是有限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