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60)
- 2023(12340)
- 2022(10295)
- 2021(9847)
- 2020(8231)
- 2019(18885)
- 2018(18448)
- 2017(35289)
- 2016(18588)
- 2015(21097)
- 2014(20476)
- 2013(20234)
- 2012(18212)
- 2011(16281)
- 2010(15777)
- 2009(14532)
- 2008(13868)
- 2007(11739)
- 2006(10052)
- 2005(9030)
- 学科
- 济(78172)
- 经济(78054)
- 管理(57691)
- 业(53409)
- 企(43395)
- 企业(43395)
- 方法(37330)
- 数学(33808)
- 数学方法(33444)
- 中国(23684)
- 财(22471)
- 农(20914)
- 制(18312)
- 业经(16395)
- 贸(16071)
- 贸易(16063)
- 易(15797)
- 农业(13786)
- 务(13610)
- 财务(13565)
- 财务管理(13532)
- 体(12941)
- 企业财务(12879)
- 银(12662)
- 银行(12654)
- 融(12129)
- 金融(12126)
- 行(12110)
- 环境(12040)
- 学(11709)
- 机构
- 大学(260717)
- 学院(257248)
- 济(119359)
- 经济(117520)
- 管理(103816)
- 理学(90580)
- 理学院(89692)
- 管理学(88446)
- 管理学院(87926)
- 研究(85498)
- 中国(66823)
- 财(55173)
- 京(53151)
- 科学(46039)
- 财经(44547)
- 经(40970)
- 中心(39586)
- 所(39458)
- 经济学(39094)
- 研究所(35722)
- 经济学院(35248)
- 江(35059)
- 农(34546)
- 财经大学(33647)
- 业大(33533)
- 北京(33136)
- 院(31338)
- 范(30927)
- 师范(30655)
- 商学(28312)
- 基金
- 项目(178732)
- 科学(145001)
- 基金(136404)
- 研究(133087)
- 家(117596)
- 国家(116720)
- 科学基金(102491)
- 社会(90460)
- 社会科(86061)
- 社会科学(86045)
- 基金项目(71564)
- 省(65071)
- 自然(64141)
- 自然科(62735)
- 自然科学(62718)
- 自然科学基金(61647)
- 教育(61518)
- 划(55925)
- 资助(55273)
- 编号(51171)
- 部(42568)
- 成果(40901)
- 重点(39947)
- 国家社会(39615)
- 制(39101)
- 创(38072)
- 教育部(37836)
- 发(37421)
- 人文(36392)
- 创新(35770)
- 期刊
- 济(121562)
- 经济(121562)
- 研究(76800)
- 中国(49514)
- 财(43615)
- 管理(39427)
- 科学(34664)
- 学报(33762)
- 农(31067)
- 大学(28128)
- 学学(26615)
- 融(23443)
- 金融(23443)
- 财经(22938)
- 教育(22680)
- 技术(22509)
- 农业(21262)
- 经济研究(20517)
- 经(19752)
- 业经(17479)
- 问题(16378)
- 贸(14788)
- 世界(13527)
- 国际(12923)
- 技术经济(12424)
- 理论(12120)
- 统计(11837)
- 业(11743)
- 版(11054)
- 现代(10783)
共检索到373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的贵
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是廉价劳动力,“中国制造”的迅猛发展与这一比较优势的发挥是分不开的。但是固守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会导致比较优势陷阱,形成比较优势产业刚性;与此同时,劳动力成本的廉价性也是有限度的,劳动力成本终将不可避免地上升,因此,适时改变对廉价劳动力的路径依赖是我国制造业、尤其是沿海地区制造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关键词:
比较优势 廉价劳动力 中国制造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仲大军
当前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只追求效益效率而忽视普通劳动者的权益,这种忽视底层劳动者权利的社会现象必须纠正。否则,我们的社会就是一种畸形发展的社会。特别需要重视的是,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已是我国下一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中国经济已经从粗放经营阶段进入质量和技术阶段。衡量这一阶段的标准,不仅要看中国的企业如何,更要看中国的劳动队伍素质如何。因此,关注我国劳动力资源和劳动力素质质量的提高,已是我国战略性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廉价劳动力 劳动者权益 劳动力转型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吴敬贤 姚金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其中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但近年来我国人口红利正在日益减少。首先利用建国以来人口结构相关数据制作人口金字塔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预测,然后利用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和2004年~2015年相关统计数据,研究了劳动参与率、就业率以及劳动力工资、劳动力资本成本等问题,指出我国劳动力供给量正在且会继续下降,劳动力成本正在且会继续提高,由此带来人口红利日益减少。
关键词:
人口红利 劳动力供给量 劳动力成本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背景:最近,多家主流媒体接到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一些学生举报,称学校把他们跨省安排到广东企业的流水线进行与专业毫不相关的顶岗实习。在工厂,他们超时加班,甚至通宵上班,质疑被当成"廉价劳动力"。职业院校学生的实习乱象再次引起社会关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许经勇
在我国特定的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概念,同时又代表着一种身份。农民作为一种特殊社会身份,是与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联系在一起。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把农村人和城市人严格划分开来,把农民禁锢在农村社区范围内。目前我国进城的农民工数量(据2004年6月统计已突破1亿大关)已经超过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的总和(6000多万人)。但从身份意义上仍然属于农民。他们在现行的户籍制度下,仍然被认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炼 王新凤
实习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具有实践的合理性。教学计划内的实习活动具有教育属性,如果学生并非自觉自愿,学校强制与学分、毕业等环节挂钩,进行与本专业无关的简单重复劳动,就背离了教育活动的教育属性,再加上学生的权益得不到的基本保障,就会有沦为廉价劳动力的质疑。走出"廉价劳动力"的误区,需要高校严把实习出口,企业保障实习过程中的落实,政府和社会媒体发挥监管与监督责任,建立共同而又有区分的责权关系。
关键词:
大学生实习 廉价劳动力 争议误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弓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模式和劳动力供给情况发生变化,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使得劳动力要素成本上升较快带来的矛盾凸显。客观评估中国制造业劳动力要素成本情况,对完善劳动力市场化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国综合成本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0-2018年制造业劳动力要素相关数据,开展了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成本的比较研究,评估中国制造业劳动力要素成本竞争力情况,得出中国劳动力成本仍处于较低水平、劳动力生产率与发达国家有所差距、劳动力成本效率具备优势的结论,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推动制造业"降成本"工作、提升劳动效率、完善劳动力市场化配置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纪雯雯
过去30年,中国制造业凭借丰富的人口红利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快速发展,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上升挑战了这一优势并由此产生巨大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损害了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为此,本文综合利用宏观数据、微观数据以及第三方机构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一方面从人口结构变化和劳动力质量变化的角度分析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合理,另一方面从劳动者报酬、企业成本结构和制造业竞争优势三个角度综合分析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是否仍具有优势。研究结论: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具有合理性和持续性,并且在上升趋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晶 陈志龙
制造业合理有序的转移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加总得到的城市层面制造业数据和最低工资代表的劳动力成本数据,首次考察了最低工资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降低了城市制造业产值的份额、就业人数份额和规模以上企业数目份额,并推动制造业就近转移。同时,最低工资对制造业份额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资本密度越高和国有企业占比越多的地区制造业份额受影响越小。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最低工资标准的上升抑制新企业的设立,促进企业跨区域资本配置和推动企业退出。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影响效应,为制造业在区域间的分布和转移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借鉴。
关键词:
最低工资 制造业转移 SLX模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浩 郭也
本文利用2001-2010年的数据,计算了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及其变化,并与19个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报酬、小时劳动生产率都表现为日益增加的态势,单位劳动力成本整体表现为先下降、后逐渐增加的态势,2010年调整后的单位劳动力成本比2001年增加了17%;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不仅远远低于美、日、德、法、荷等发达国家,以及墨西哥、南非、俄罗斯等发展中大国、亚洲四小龙,也低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新兴发展中国家;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报酬、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增长速度快于亚洲四小龙、其他发展中大国、亚洲新兴发展中国家;中国单位劳动力成本目前已经超过了泰国、印尼等国家,在不久的将来,将超过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因此,政府要高度重视制造业的重要作用,防范"去工业化"倾向,提高劳动生产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建强 赵西亮
本文利用2002—2011年的制造业数据核算比较了我国与主要竞争国家的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发现我国单位劳动力成本已经高于印尼、泰国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具体地,我国东部地区单位劳动力成本2002年以后高于印尼,2007年超过中西部地区和泰国,2011年超过马来西亚;中西部地区单位劳动力成本2002年以后高于印尼,2009年超过泰国,2011年超过马来西亚,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小时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与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相比,我国已不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再加上近年来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中西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敏洁 徐常萍 唐磊
文章以中国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采用路径分析和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自助法,实证分析了制造业集聚对劳动力流动的多重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区域制造业集聚程度越高,空气污染越严重,工资和房价也越高,前者抑制劳动力流动,后两者促进劳动力流动,综合作用下,当前制造业集聚机制仍以向心力为主;智能制造提高了集聚下的环境效率、生产效率和企业空间盈利边界,强化了核心区域对劳动力流入的吸引,验证了“数字鸿沟”效应;改善欠发达地区空气污染和设施便利性问题成为发挥分散力,引导集聚走向分散的内在核心。
关键词:
制造业集聚 智能制造 区域福利 数字鸿沟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萍
新新贸易理论认为出口企业雇佣了更高技能的劳动者。本文利用员工学历构建高技能劳动力变量,采用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研究了高技能劳动力对出口决定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对中国制造业企业而言,高技能劳动力对出口决定具有负向影响,存在"高技能劳动力悖论",而分贸易方式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出口中加工贸易占比较高才是导致"高技能劳动力悖论"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高技能劳动力 出口 异质性 加工贸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正负效应分析
劳动力供给变化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制造业工资的地区趋同性与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产业内贸易对劳动力市场调整的影响分析——基于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的SAH检验
开放经济条件下进出口贸易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中国制造业劳动力转移刚性与产业区际转移——基于核心—边缘模型拓展的数值模拟和经验研究
运输成本、劳动力流动与制造业区域分布
“中国制造”还具有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吗?——基于动态评价模型的国际比较
劳动力成本对中国制造业GVC 分工地位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