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98)
2023(3407)
2022(2650)
2021(2371)
2020(1976)
2019(4382)
2018(3925)
2017(7968)
2016(3780)
2015(4211)
2014(4118)
2013(4106)
2012(3751)
2011(3375)
2010(3708)
2009(3880)
2008(2673)
2007(2334)
2006(2192)
2005(2117)
作者
(9588)
(7730)
(7519)
(7289)
(4817)
(3688)
(3562)
(3155)
(2848)
(2762)
(2581)
(2572)
(2569)
(2514)
(2383)
(2347)
(2254)
(2176)
(2135)
(2004)
(1952)
(1867)
(1862)
(1776)
(1760)
(1672)
(1658)
(1632)
(1619)
(1591)
学科
(24381)
金融(24381)
(20943)
银行(20943)
(20464)
(14392)
经济(14380)
中国(13157)
(12577)
中国金融(10834)
(10745)
企业(10745)
管理(10061)
(7082)
(6810)
地方(5603)
(5393)
财务(5381)
财务管理(5376)
企业财务(5220)
方法(4982)
数学(4499)
数学方法(4479)
业经(4422)
事业(4236)
(4075)
(3959)
(3868)
贸易(3860)
(3826)
机构
学院(49011)
大学(47801)
(24812)
经济(24313)
中国(20995)
管理(17260)
研究(16142)
理学(14283)
理学院(14188)
(14057)
管理学(14050)
管理学院(13976)
银行(13626)
(13287)
(13246)
金融(13045)
(12799)
财经(10417)
人民(10238)
中心(10229)
(9474)
国人(9409)
中国人(9365)
中国人民(9310)
(9246)
经济学(9020)
经济学院(8316)
财经大学(7992)
人民银行(7819)
(7185)
基金
项目(29822)
研究(24131)
科学(23566)
基金(21863)
(17861)
国家(17691)
社会(16292)
社会科(15716)
社会科学(15714)
科学基金(15539)
(11716)
基金项目(11176)
教育(10344)
编号(9856)
(9849)
(9261)
资助(9203)
自然(8294)
成果(8190)
自然科(8129)
自然科学(8128)
自然科学基金(7982)
(7439)
(7190)
(7135)
国家社会(7085)
金融(7056)
重点(6909)
课题(6755)
创新(6669)
期刊
(24934)
金融(24934)
(24878)
经济(24878)
研究(17709)
(10214)
中国(10027)
管理(6210)
(5934)
财经(5462)
学报(4714)
(4627)
中国金融(4551)
经济研究(4449)
科学(4442)
国际(4267)
大学(4185)
学学(4056)
理论(3623)
业经(3427)
(3304)
技术(3300)
实践(3277)
(3277)
教育(3201)
问题(3052)
农业(3038)
世界(2747)
农村(2676)
(2676)
共检索到846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赫国胜  白钦先  张荔  徐明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加根  夏潆焱  
2003年9月20至21日,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在西南财经大学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共同举办,现简要综述如下。 1.转型经济中的政府、市场与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教授认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杜朝运  郑瑜  
2009年6月27~28日,由中国国际金融学会、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和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主办,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承办的"世界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发展"论坛暨《国际金融研究》杂志理事单位年会在厦门大学举行。《国际金融研究》杂志16个理事单位的代表以及近70位国内外金融学者参加了论坛。本次论坛旨在为金融危机的探讨提供学术交流的机会。现将本次会议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以飨读者。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曾伟  
文章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作为基点,通过对西方相关经济学理论、政策主张和思潮的反思,探究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阐明这场危机发生的机理,并进一步分析和阐释西方国家为应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使我们能够更为科学地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这场危机本身以及在应对危机中所包含的经验教训,进而为推动我国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危机与经济学理论反思"课题组  刘迎秋  
新自由主义是一个复杂的理论和思想体系,既有左翼、右翼之分,又有广义、狭义之别,还呈经济理论、政策主张和社会思潮三种存在形态。新自由主义的兴衰均源于危机。以哈耶克和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狭义新自由主义对于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因此而证明了它的失败。反思当前这场危机与新自由主义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和认识其发生原因与机理,而且有助于我们从中汲取教训,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继续长期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黄奇帆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根源在于以华尔街为首的美欧金融体系违反了金融业3个基本原则:植根于工商产业,严格管控风险,杠杆率适度。我国金融体系要防止5个趋势:政策过度叠加,增加企业融资成本,"老大"意识蔓延,收入过高,服务意识不强。规避危机要力求4个平衡:贷款余额与GDP大体1∶1,证券市场市值与GDP大体1∶1,房地产总市值与GDP大体1∶1,国家主权债务加上社会保障支出与GDP大体1∶1。化解金融危机,不能依靠金融业自我循环,而要靠科技进步和发展实体经济。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胡雪萍  
美国长期奉行的过度消费模式是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诱因。这种过度消费模式的形成既有其传统习惯的原因,也有其理论渊源和政府政策的引导。反观中国的消费模式,尽管已经发生或正在经历转型,但总体来说还是一种谨慎型消费,正是这种谨慎型消费,成为了中国抵御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一道屏障。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应加快消费转型的步伐,大力促进适度消费,以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闰祎  
当前,全球新型多重复杂挑战交织叠加,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严重受阻,重振全球发展合作是有效应对发展挑战的关键。基于此,2022年12月2—3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联合主办了第三届“中国与国际发展”论坛。论坛以“应对多重挑战,重振全球发展合作,助力2030年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围绕国际发展合作前景与中外实践、气候变化、创新可持续发展融资和债务处理模式,以及儿童发展合作等议题进行对话。论坛期间,商务部研究院牵头发起“中国与国际发展智库联盟”。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冯海霞  
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经合组织)、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监会组织、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等国际组织普遍认为,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机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承训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制度,需要认真反思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及其深层原因,必须以美国为戒,彰显自己的特色。本文揭示金融在市场经济运行结构中的地位及其机理,深化认识资本虚拟化、经济泡沫化的规律性及其防范的思路,阐释着力维护金融主权等相关问题,提出中国金融整体创新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秦月星  
一、金融危机爆发的必然性(一)金融体系内在矛盾导致脆弱性。经济周期无法消除,金融危机时不时爆发,这是由金融体系内在矛盾决定的。金融危机源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则源于金融机构资金期限错配——资金来源的短期性和资金运用的长期性之间的矛盾、资金供给的顺周期性以及政府隐性担保带来的道德风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雨露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经济学界对主流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取得积极进展,主要包括把金融因素系统性地引入一般均衡模型框架、重视微观经济主体的异质性、关注宏观审慎管理以及探索新全球化理论。同时,有关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的研究也实现了新突破,政策外溢分析从单向维度向双向维度转变,政策外溢影响渠道的分析更加强调预期因素,关于政策协调方式和内容的研究不断扩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雨露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经济学界对主流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取得积极进展,主要包括把金融因素系统性地引入一般均衡模型框架、重视微观经济主体的异质性、关注宏观审慎管理以及探索新全球化理论。同时,有关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的研究也实现了新突破,政策外溢分析从单向维度向双向维度转变,政策外溢影响渠道的分析更加强调预期因素,关于政策协调方式和内容的研究不断扩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欧阳金琼  何平平  
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上存在诸多必须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覆盖率低、保障性水平低、接续性困难以及公平性不合理等方面。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供了契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