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40)
- 2023(8239)
- 2022(7074)
- 2021(6462)
- 2020(5176)
- 2019(11722)
- 2018(11562)
- 2017(20659)
- 2016(11866)
- 2015(13579)
- 2014(13703)
- 2013(13376)
- 2012(13232)
- 2011(12179)
- 2010(12823)
- 2009(11607)
- 2008(11603)
- 2007(10947)
- 2006(10130)
- 2005(9342)
- 学科
- 济(50759)
- 经济(50602)
- 管理(27318)
- 业(26742)
- 企(20673)
- 企业(20673)
- 中国(20268)
- 地方(17759)
- 农(16804)
- 业经(14403)
- 方法(14218)
- 理论(13095)
- 教育(12611)
- 学(11252)
- 制(11089)
- 农业(11069)
- 和(10174)
- 发(10125)
- 地方经济(10010)
- 融(9496)
- 金融(9495)
- 数学(9494)
- 银(9453)
- 银行(9431)
- 数学方法(9265)
- 行(9217)
- 财(9023)
- 教学(8143)
- 贸(8029)
- 贸易(8017)
- 机构
- 学院(170181)
- 大学(169668)
- 研究(67886)
- 济(63297)
- 经济(61377)
- 管理(55996)
- 中国(49153)
- 理学(45706)
- 理学院(44992)
- 管理学(43934)
- 管理学院(43605)
- 科学(41611)
- 京(39469)
- 所(35629)
- 研究所(31690)
- 农(31496)
- 财(30336)
- 江(29916)
- 中心(29817)
- 范(29112)
- 师范(28830)
- 北京(26232)
- 院(24349)
- 州(24315)
- 农业(24083)
- 业大(24012)
- 省(22984)
- 师范大学(22898)
- 技术(22476)
- 财经(22364)
- 基金
- 项目(101788)
- 研究(80046)
- 科学(78351)
- 基金(67282)
- 家(58050)
- 国家(57372)
- 社会(48470)
- 科学基金(47592)
- 社会科(44494)
- 社会科学(44478)
- 省(43044)
- 教育(39539)
- 划(35636)
- 编号(35333)
- 基金项目(34549)
- 成果(31073)
- 自然(28017)
- 发(27958)
- 资助(27830)
- 自然科(27349)
- 自然科学(27341)
- 课题(27169)
- 自然科学基金(26815)
- 重点(23902)
- 发展(22624)
- 年(22554)
- 展(22215)
- 部(21772)
- 创(21068)
- 项目编号(20380)
共检索到2952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宇佳
社会科学博士是支撑社会科学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基础。英国向来重视社会科学的发展,注重培养相当规模的高素质社会科学人才。英国社会科学博士生具有充足的发展空间与可观的人才储备,核心能力尚佳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招录、指导、发展、支持等环节,英国社会科学博士生培养存在入学机会扩大与部分群体参与不足、导师教育理念固化与就业需求变化不符、心理压力增大与学校人文关怀不足、获得学位时间延长与资助年限不够的矛盾。英国经济和社会研究委员会从愿景、环境、能力与保障层层递进,搭建以愿景目标为引领,以环境构建为基础,以能力锻造为核心,以系统支持为保障的社会科学博士生培养改革框架。以英国社会科学博士生培养改革经验为鉴,我国社会科学博士生培养应不断提升其质量,灵活调整其资助方式,并全面舒解其心理问题。
关键词:
英国 社会科学博士生 博士生培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莉 青颖
本文以1999年-2013年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作为研究对象,从学科分布、机构分布、指导教师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优博"的数量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息息相关;"优博"的各学科表现与学位授予规模并不完全直接相关;"优博"数量与学科水平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部分一级学科甚至表现为高度相关;高等学校是"优博"的绝对主体;博士生导师的学术影响对"优博"的数量有直接影响。因此,为提高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培养质量,建议如下:提升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教育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提升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水平;重视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生培养;提升导师学术水...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曹淑江
作者通过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结合自己指导研究生的实践感悟,认为在社会科学类专业博士生培养中,应该强化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教学,引导博士生处理好理论学习、方法训练与做研究、发表论文之间的关系,帮助和鼓励博士生学习、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要补充博士生的数学知识,加强定量研究方法的训练。指出博士生要养成适合社会科学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认真钻研。
关键词:
社会科学 博士生 培养 研究生教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周新城 任兵
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积极探索培养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生的道路周新城任兵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其学科设置覆盖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五大学科门类,现有博士点39个、硕士点76个,博士点中的全国重点学...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俊芳 于倩倩
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国硕博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等相关网站公开信息,对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学科60位博士的学术生产力、学术影响力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博士研究生经博士生学习期间系统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学术发展力大幅提升,产出了一批拥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不同类型高校、学科博士学术生产力、学术影响力等存在差异。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包水梅 蒋悦 张国旭
以英国ESRC大联盟DTP中的博士生培养为例,分析英国基于项目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具体实践,发现其基本模式是多机构联合组成博士生培养共同体,以能解决复杂综合性问题的学术或行业精英为培养目标,招生录取基于公开竞争、同步申请与定向资助,培养过程依托前沿性科研项目并彰显学生发展需求。该模式具有典型的综合性问题导向、跨学科性、协同性、实践性、强激励性特征,但也面临培养规模有限、机构间竞争加剧、项目运行管理僵化等局限。我国可借鉴英国经验,基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设置博士教育专项。其中,打破学科和组织壁垒实施协同式培养、推动博士生创新能力评价范式由同行转向跨界,是落实博士生项目制培养模式的关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平
博士生培养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博士生培养目标而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系统性的特定培养程式。这种特定培养程式是一个拥有众多构成要素并依照一定方式联系起来的系统,主要包括:生源选拔、课程学习与考核、博士学位论文指导、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等。本论文围绕"博士生培养模式"这个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樊丽明
我国自2008年起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博士学位授予国。根据《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2011年招收博士生6.56万人,在学博士生达27.13万人,分别是2000年的2.61倍和4.03倍;同期经济学博士生招生数2562人,在校生数11098人,分别为2000年的1.35倍和2.38倍。在博士生规模空前庞大的同时,如何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教育界着力研究解决的重点问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荣武
会计学是当今世界的热门专业,会计教育与会计研究水平决定着会计学科的发展,而博士生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会计教育与会计研究水平。自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1939年颁发全球第一个会计学博士学位以来,经过积极探索、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付飞亮
介绍了曹顺庆先生在比较文学博士生的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曹顺庆老师以重视基础、中西打通为教学原则,采取的培养方式包括引导博士生阅读中华文化元典,背诵古代文论名篇;使用双语教学,采用英文原版教材;精心设置课程,实现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当代文论强烈对撞;鼓励博士生参加各种学术实践;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指导确立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及研究内容;重视研究生德育与身心健康教育。
关键词:
比较文学 博士生 培养方式 曹顺庆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新文
统计分析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术型博士生的毕业、学位授予及论著发表数据,从知识产出的结果评价基础医学博士生培养模式。结果显示五年制和八年制直博生发表的论著水平更高、博士生质量更好。认为基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应以直博生培养模式为主,放宽转硕时限,允许八年制直博生转硕。
关键词:
学位授予 研究生教育 科学博士 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静 高虹
论述了博士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的关系,强调在严格目标管理的同时必须加强过程管理,并阐述了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及其作用,以及如何实施各培养环节的过程管理。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凌云
对"美国五年后的社会科学博士"调查的发起原因、调查结果和政策建议进行阐述,并指出其对我国博士生培养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
博士生 职业生涯 培养过程 评价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覃丽君 谭菲
美国工程教育学博士生培养以工程教育学为学科基础,遵循工程学与教育学跨学科交叉与融合的逻辑,其实质是技术与人文这两种价值取向的交融。在实践中,跨学科的逻辑表征在工程教育学博士生培养的缘起、目标与招生要求、课程设置及师资队伍等方面。研究认为,工程教育学博士生培养是美国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创新,我国可借鉴相关的做法,通过深化工程人才跨学科培养理念、组建跨学科培养组织等方式创新工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助力我国"新工科"建设。
关键词:
工程教育学 研究生培养 跨学科逻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务农
消除"唯论文"是当前学术治理领域破除"五唯"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清华大学明确不再将博士在学期间发表论文作为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该规定出台后通过网络媒体广泛传播,引起了广泛讨论。本研究旨在对清华大学新规网络传播中的不同解码进行分析,以剖析新规的潜在影响,规避新规执行的风险,推动后续学术治理的实效性。研究发现,简单地消除博士生发文要求将会引起一系列新的学术治理困境,而要超越这些困境则需要从以下四方面综合施治:政策引导与高校自主相结合,考虑不同学科、水平高校的具体特点;从论文治理回归科研治理,处理好发表论文与学术研究的关系;从数字依赖到数据改进,用更好的数据评价科研产出;从局部手术到生态治理,系统性优化博士生学习和成长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