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34)
- 2023(5869)
- 2022(4832)
- 2021(4687)
- 2020(4056)
- 2019(9400)
- 2018(9562)
- 2017(18805)
- 2016(10093)
- 2015(11780)
- 2014(11865)
- 2013(11376)
- 2012(10380)
- 2011(9371)
- 2010(9796)
- 2009(9297)
- 2008(9349)
- 2007(8340)
- 2006(7540)
- 2005(6798)
- 学科
- 济(44744)
- 经济(44699)
- 业(28674)
- 管理(28668)
- 企(22656)
- 企业(22656)
- 方法(22254)
- 数学(19828)
- 数学方法(19253)
- 农(14072)
- 中国(10665)
- 农业(9213)
- 学(9047)
- 业经(8732)
- 理论(8634)
- 财(8309)
- 地方(8172)
- 制(7832)
- 贸(7445)
- 贸易(7439)
- 易(7220)
- 体(6300)
- 银(6150)
- 银行(6141)
- 策(6086)
- 技术(6049)
- 和(5982)
- 教学(5931)
- 融(5900)
- 金融(5897)
- 机构
- 大学(146866)
- 学院(146814)
- 管理(57096)
- 济(56112)
- 经济(54841)
- 理学(49364)
- 理学院(48869)
- 管理学(47479)
- 管理学院(47238)
- 研究(46258)
- 中国(35852)
- 京(30986)
- 科学(29521)
- 财(25458)
- 农(24349)
- 所(23494)
- 江(22351)
- 业大(22233)
- 中心(21644)
- 研究所(21164)
- 财经(20205)
- 范(19527)
- 北京(19428)
- 师范(19327)
- 农业(18904)
- 经(18239)
- 州(18109)
- 技术(16793)
- 院(16652)
- 经济学(16536)
- 基金
- 项目(96378)
- 科学(75724)
- 基金(69500)
- 研究(69282)
- 家(60318)
- 国家(59851)
- 科学基金(51809)
- 社会(43145)
- 社会科(40803)
- 社会科学(40791)
- 省(38537)
- 基金项目(35616)
- 自然(34266)
- 教育(33739)
- 自然科(33562)
- 自然科学(33558)
- 自然科学基金(32917)
- 划(32227)
- 资助(30566)
- 编号(28545)
- 成果(23736)
- 重点(21716)
- 部(20954)
- 课题(20292)
- 发(20101)
- 创(19898)
- 创新(18625)
- 科研(18320)
- 教育部(18154)
- 大学(18102)
共检索到2191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卫霞 马基彭
破产程序中民刑交叉问题的处理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一大难题。通过统计2020—2022年非法集资破产案件法院裁判的相关理由,发现当前我国还没有关于非法集资破产案件刑事程序与破产程序如何衔接的统一规定,以致司法实践中出现同案不同判、刑事受害人损失与破产债权人债权清偿范围计算结果差距较大、刑事退赔“空判”现象发生等问题。因此主张适用“民刑协同”模式:即除在特定条件下适用“先刑后民”外,应当民刑程序共同推进,并优先适用破产法统一清偿,通过平衡犯罪受害人与破产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加强司法管辖机关之间的沟通协调等,妥善解决破产程序中民刑交叉案件的程序与实体问题。
关键词:
非法集资 破产程序 民刑交叉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杨秋波
运用事件研究法和会计研究法对中国上市公司破产程序选择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被债权人申请破产的上市公司无一例外地选择重整或和解,但除了控制权完全转移及主业变更的破产公司即"借壳重整"效果较好外,其他重整方式效果并不理想。不具有重整能力滥用重整、重整效率本身低下、重整方案本身有问题是破产重整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效率 累积超额收益率 控制权 借壳重整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彭晋
保护公司、股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是我国《公司法》立法的主旨之一。但是这三方的利益常不一致,尤其是在公司破产或濒临破产时,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冲突尤为明显。股东作为公司的内部人员尤其是控股股东对公司拥有控制权;而债权人则处在公司外部,对公司的了解、控制程度都不能与股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常柳溪
数据资产的确权对于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推动破产程序顺利进行至关重要。从数据资产确权的再界定出发,分析国外数据资产确权的相关立法与实践以及中国数据资产确权法律现状,探索破产程序中数据资产确权的可行路径。研究发现,数据资产权属纠纷、现行法律制度在数据资产确权方面的缺失及系列争议是制约破产程序中数据资产确权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探讨了破产程序中数据资产所有权和控制权的模糊性、数据的转让性、价值评估的不一致性、市场价值的不确定性以及隐私权和数据保护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构建数据资产确权的法律与合同管理框架、制定数据资产转让的合规与技术防护策略、完善数据处理透明度及用户同意流程等建议。
关键词:
数据资产 破产程序 资产确权 数字化转型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银温泉
论破产程序之改进P·阿洪,O·哈特,J·穆尔一、前言目前,整个世界普遍对破产程序不满意。英、法、美都在积极考虑对破产程序进行改革;东欧国家必须为其新经济制定破产法,在法律选择伊始就费尽脑汁,眼下又对最初的某些选择甚感不满,而正在进行变动;俄罗斯最近实...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余江波
市场主体新陈代谢是市场经济中的客观规律,金融机构也不例外,但金融机构的涉众性、系统重要性、风险传导性使得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较普通企业更为复杂。为了公平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法院对行政机关的监督职能,形成稳定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预期,有必要在行政处置程序之外,保留由法院主持与推动的司法主导型金融机构破产程序。金融机构破产立法有统一立法与分散立法两种模式。考虑到金融机构破产程序与普通企业破产程序,以及各类型金融机构破产程序相互间共性突出,为减少规则制定的脱节与矛盾,建议采用统一立法模式,在《企业破产法》修订时,增设“金融机构破产”一章。金融机构破产机制设计应当保障法院享有最终决定权,公平保护利益相关人,并建立起与其他问题金融机构处置方式的协调衔接机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杨大春 陈正翼
本文基于"税收滞纳金是否可以在破产程序中优先受偿"的问题展开,通过引入"课税特区"理论,藉由量能课税与利益衡量的理念,明晰了破产程序中的税收滞纳金"协调并兼顾国家税收利益与普通债权人利益"的功能及其作为"税收利息"的法律性质,进而将税收滞纳金界定为"劣后债权",并形成"破产申请受理之前,税收滞纳金为普通破产债权;破产申请之后,税收滞纳金为劣后债权"的"前普后劣"的权利规范体系,以公平地保护普通债权人,以致在"保护债权人"这一利益点上实现破产法与税法的平衡与协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颜延 解应贵
本文分析了在企业破产的不同阶段,税务机关应如何实现国家税收债权的保护,认为在破产程序启动前,税务机关应当积极行使破产申请权,请求人民法院裁定部分长期停产、停业的欠税企业破产;在破产过程中,税务机关应当及时对应税行为征税,并请求人民法院将有关税款作为破产费用,从破产财产中随时拨付清偿,对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的,依法给予税收优惠待遇;在破产程序终结后,税务机关还可以对负有责任的出资人、担保人行使追索权,或者请求人民法院补充分配新发现的破产人财产。
关键词:
企业破产 税收债权 保护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颜延 解应贵
本文分析了在企业破产的不同阶段,税务机关应如何实现国家税收债权的保护,认为在破产程序启动前,税务机关应当积极行使破产申请权,请求人民法院裁定部分长期停产、停业的欠税企业破产;在破产过程中,税务机关应当及时对应税行为征税,并请求人民法院将有关税款作为破产费用,从破产财产中随时拨付清偿,对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的,依法给予税收优惠待遇;在破产程序终结后,税务机关还可以对负有责任的出资人、担保人行使追索权,或者请求人民法院补充分配新发现的破产人财产。
关键词:
企业破产 税收债权 保护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毛安艺
2004年3月,A企业与B银行签订了《社团贷款权利质押合同》,内容为:A企业以租赁取得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其在B银行《贷款合同》项下的债务提供权利质押担保,并进行了质押登记和备案,取得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登记表》及《流转土地明细》,详细记载了质押租赁土地的状况。2017年12月,某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冀
本文从债务重组中债转股与其他措施的对比分析,提炼债转股区别于传统债务重组的特殊法律属性,再将之纳入破产程序中进行考察,分析得出转股对象的选择,转股的价格和条件的约定,双向约束机制的设立和股权退出机制的安排等措施的有效实施可同时实现转股目的和金融功能恢复,亦同时论证和架设承载上述安排的基础性信息披露。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赵飞
我国《企业破产法》第十八条赋予管理人待履行合同的解除权,该规定仅在合同的类型上对解除权的行使进行了限制,并未对管理人行使权利应考量的因素或原则进行规定。但基于破产法的立法宗旨或价值追求,管理人在行使该权利时应在破产财产最大化原则下兼顾公平原则,并综合考量合同履行情况及解除的法律效果。同时,对于管理人决定继续履行或解除待履行合同所产生的债务性质认定,学理和司法实践中亦存有不同意见。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冀
本文从债务重组中债转股与其他措施的对比分析,提炼债转股区别于传统债务重组的特殊法律属性,再将之纳入破产程序中进行考察,分析得出转股对象的选择,转股的价格和条件的约定,双向约束机制的设立和股权退出机制的安排等措施的有效实施可同时实现转股目的和金融功能恢复,亦同时论证和架设承载上述安排的基础性信息披露。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松 王怡
税收立法不成熟致使我国现行税法与许多法律存在矛盾与冲突,对税收行政执法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羁绊,也对其他法律的实施带来一些麻烦,这是在新一轮税收立法中值得重视并加以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其中,企业破产法与税法的冲突引发较多争议并受到人们的关注。解决好相关问题,需确立处理税法与企业破产法关系的基本原则;《税收征管法》确立的税收优先权遭遇企业破产程序,需分层次处理好税收债权的滞纳金、相关收费、行政罚款等不同构成部分的偿还顺位问题;此外,还需要解决税收债权人的破产程序申请权、破产管理人的税收角色承担、破产财产处置税费承担模式等相关涉税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