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57)
2023(13542)
2022(11623)
2021(11149)
2020(9067)
2019(21069)
2018(20807)
2017(39580)
2016(21314)
2015(24244)
2014(24169)
2013(23728)
2012(21868)
2011(20085)
2010(19905)
2009(18361)
2008(17688)
2007(15210)
2006(13493)
2005(11643)
作者
(60349)
(50367)
(49763)
(47723)
(31886)
(23895)
(22574)
(19787)
(19116)
(17783)
(17168)
(16928)
(15844)
(15692)
(15400)
(15334)
(14738)
(14604)
(14237)
(14152)
(12436)
(12279)
(11938)
(11382)
(11179)
(11175)
(11081)
(10859)
(10059)
(9970)
学科
(89345)
经济(89248)
(57553)
管理(57373)
(43920)
企业(43920)
方法(40283)
数学(35453)
数学方法(35122)
(33558)
中国(26313)
农业(22078)
业经(21428)
(20919)
(17955)
(17218)
贸易(17209)
地方(17186)
(17129)
(16806)
环境(13718)
(13278)
(13257)
银行(13224)
(12923)
(12718)
(12717)
金融(12716)
理论(12596)
技术(12141)
机构
大学(306065)
学院(302810)
(126845)
经济(124285)
管理(121813)
理学(106301)
研究(106177)
理学院(105135)
管理学(103420)
管理学院(102869)
中国(79732)
(65511)
科学(63660)
(54979)
(52014)
(50218)
研究所(47662)
中心(47582)
财经(44779)
业大(44404)
北京(41908)
(41213)
(41032)
(41017)
师范(40728)
经济学(38650)
(38543)
农业(38170)
经济学院(34868)
(33644)
基金
项目(211479)
科学(167146)
研究(157576)
基金(155640)
(135259)
国家(134120)
科学基金(114862)
社会(101315)
社会科(95742)
社会科学(95717)
基金项目(82380)
(79103)
自然(72598)
自然科(70887)
自然科学(70873)
教育(70862)
自然科学基金(69593)
(67458)
资助(63706)
编号(63683)
成果(52293)
(48055)
重点(46826)
(45224)
课题(43423)
(43348)
国家社会(42418)
教育部(41449)
创新(40460)
科研(40095)
期刊
(138334)
经济(138334)
研究(91527)
中国(56412)
(50659)
学报(46919)
科学(45272)
管理(42155)
(38720)
大学(36365)
农业(34845)
学学(34100)
教育(32272)
(25998)
金融(25998)
技术(23871)
业经(23324)
经济研究(21889)
财经(21295)
问题(18213)
(18170)
(16009)
图书(15715)
(14671)
理论(14622)
世界(14431)
科技(14387)
技术经济(14309)
(14028)
资源(13698)
共检索到438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沈费伟  刘祖云  李永明  
本文以知识图谱和文献统计的方法对2004—2014年十大学术期刊的乡村治理研究成果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当前乡村治理研究存在着欠缺统一的学术规范,导致重复性、非学术性研究偏多;研究类型存在结构性失衡,不能形成真正的学术平台;变量统计研究明显短缺,研究尚处于较低阶段;学科方法论研究被严重忽略,难以构建起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在未来的村治研究中,必须不断强化问题意识和方法论意识,通过注重本土化理论建构和拥有全球视野相结合,从而实现乡村治理研究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沈费伟  刘祖云  李永明  
本文以知识图谱和文献统计的方法对2004—2014年十大学术期刊的乡村治理研究成果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当前乡村治理研究存在着欠缺统一的学术规范,导致重复性、非学术性研究偏多;研究类型存在结构性失衡,不能形成真正的学术平台;变量统计研究明显短缺,研究尚处于较低阶段;学科方法论研究被严重忽略,难以构建起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在未来的村治研究中,必须不断强化问题意识和方法论意识,通过注重本土化理论建构和拥有全球视野相结合,从而实现乡村治理研究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莉  林琼  李晓雪  文传浩  
文章从乡村生态、生产、生活这“三生”环境治理出发,构建乡村“三生”环境治理投入-产出绩效评估体系,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00—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DEA模型定量测算了中国省域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效率,并进一步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乡村“三生”生态环境治理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乡村“三生”环境治理绩效效率均值在波动中有所下降,从2000年的2.743降低到2019年的2.247,上海的乡村“三生”环境效率均值最高(12.066),最低的是山西(0.790),总体呈现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格局。计量结果显示,政府财政支农水平、农村人力资本、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农村信息化水平与乡村“三生”环境治理效率正相关,工业化水平则与乡村“三生”环境治理效率负相关。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庆捷  牛乙钦  
贫困治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基层工作的核心,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是贫困治理的重要手段。全国乡村出现了形式多样的产业扶贫模式。依据产业经营主体的所有制性质和土地利用方式两项标准,可以划分出"村营市场主体""、企业承包制"和"企业示范经营制"三类产业扶贫模式。考察扶贫模式绩效,应考虑三个评价标准,即收入增加、对政府扶贫资金依赖性和贫困户参与生产程度。案例研究显示,"村营市场主体模式"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公益性,但对村干部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企业承包制"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企业示范经营模式"形式灵活,有利于激发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但二者都面临企业、村集体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基于案例分析提炼出产业模式和扶贫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为定量绩效评估提供了理论准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卓  郭占锋  左停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乡人口流动的加剧,作为乡村治理潜在人才的"乡村精英"也随之流失,这给乡村治理带来了诸多困境,引发了众多学者的关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与梳理,总结出乡村精英与乡村治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同时,归纳出乡村精英和乡村治理研究的"国家政权建设视角""底层群体视角"和"历史变迁视角";在分析方法层面,总结了历史比较分析、典型个案分析和统计调查分析三种路径,并结合当前社会转型和新型城镇化的社会背景,指出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的现实意义,其未来的研究走向为乡村社会如何实现多元化治理和乡村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卓  郭占锋  左停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乡人口流动的加剧,作为乡村治理潜在人才的"乡村精英"也随之流失,这给乡村治理带来了诸多困境,引发了众多学者的关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与梳理,总结出乡村精英与乡村治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同时,归纳出乡村精英和乡村治理研究的"国家政权建设视角""底层群体视角"和"历史变迁视角";在分析方法层面,总结了历史比较分析、典型个案分析和统计调查分析三种路径,并结合当前社会转型和新型城镇化的社会背景,指出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的现实意义,其未来的研究走向为乡村社会如何实现多元化治理和乡村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景明  
通过与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 ,我国乡村旅游研究在内容、层次、方法和理念等方面都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差距。虽然我国乡村旅游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 ,但整体上研究水平不高 ,许多方面都有待深入。本文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高丽  李红波  张小林  
乡村生活空间是乡村发展的缩影,透视了乡村地域的人地关系。随着城乡融合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之新型城镇化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包括乡村生活空间在内的乡村空间发生整体性重构,乡村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此过程中,乡村生活空间如何映射和影响乡村发展,是值得多角度探讨的话题。论文在梳理历史文献的基础上,认为乡村生活空间是承载乡村居民日常生活行为的场所空间,是乡村居民居住、休闲、社交、消费以及公共服务活动的多层次地域综合体,也是乡村社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学界对乡村生活空间的研究自20世纪20年代至今约百年,论文按照中国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将乡村生活空间研究历程分为4个阶段:1949年前的探索时期、改革开放前的停滞时期、改革开放后的复兴时期、21世纪以来的快速发展时期。但相比于国外乡村生活空间的研究和国内城市生活空间的研究,国内乡村生活研究内容偏向实证,缺乏全面的深度总结和理论构建。新时期中国乡村生活空间的研究应该构建完整的研究框架体系,分别从基础理论、研究主体和多元化研究视角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探索展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秧分  黄修杰  王丽娟  
[目的]在全国上下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研究制定一套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各地诊断乡村发展问题、监测乡村振兴进展、支撑完善乡村振兴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引入多功能农业与乡村理论,从功能视角尝试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与25个二级指标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并采取熵值法评价了2015年全国分省尺度的乡村振兴水平。[结果](1)各地乡村振兴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市最高,达0.924,山西省最低,为0.635。分区域来看,东部乡村振兴水平明显领先于西部、东北与中部地区。(2)乡村振兴水平较高的地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评价得分普遍较高,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优势则不明显,这与产业兴旺评价指标侧重农业及其延伸产业、发达地区依托发展非农产业来实现乡村振兴、乡村经济发展并不必然带来乡风文明的同步发展有着显著关联。(3)乡村振兴评价结果总体上符合各省市的实际情况,表明基于功能视角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可行的,但受数据可获得性影响,该指标体系对非农产业发展等指标的考虑尚显不足,文化娱乐设施的可及性等个别指标还可以进一步斟酌完善。[结论]考虑乡村振兴的多重功能目标及其公共产品属性,以及广东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评价结果相对落后的客观事实,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通过规划引领、地域分工、价值显化、政府投入等多重手段,根本上提升农村竞争力与吸引力,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蔺雪春  
中国农民组织问题必须基于中国历史境域来考察和认识。对山东省东部、中部、西部五个新型农民组织个案的评估说明,发展新型农民组织能够增进乡村治理的民主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学界、政界应以包容开放的姿态,信任、欢迎和鼓励新型农民组织的发展。应处理好新型农民组织与"村两委"及上级组织的关系,妥善对待新型农民组织的性质界定、自主成长及权威影响问题。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贺雪峰  董磊明  
本文通过对构成乡村治理基本结构三方面的要素,村庄基本秩序状况及其维系机制、村干部的角色与动力机制以及乡村关系状况的考察,区分出四种可能的乡村治理类型:原生秩序型、次生秩序型、乡村合谋型和无序型,然后讨论了乡村治理类型的区域分布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实证研究的方向。本文的主要贡献是,通过分解乡村治理的结构,为抽象的乡村治理制度研究具体化、为可以实证展开的经验研究提供了可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培刚  庞荣  
本文通过考察美国阿拉斯加州具有多元文化与充权色彩的乡村治理方案、加拿大纽布朗斯维克省充满实验性质的"新乡村地区治理模式"以及欧盟研究中心对欧洲乡村治理经验的比较,归纳出中国当前乡村治理所要强调的落实地方分权、尊重多元文化、增加地方居民参与基层政策决策机制以及凝聚力与动员乡村社区资本等建议。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库来西·依布拉音  杨令平  樊莲花  
学校布局调整督导评估是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抓手。我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在长达20年的实践中,初步形成了一套由教育督导机构牵头实施、以县域为基本单元、自下而上逐级填报、定期公示结果的督导评估框架体系,但还存在着督导评估价值取向有待明晰、督导主体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督导评估数据质量管理亟须改进、督导评估结果运用效能尚需提高等问题。展望未来,该项工作应创新督导评估理念、提升利益相关者的认知水平,扩充督导评估主体、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队伍,优化督导评估方法、构建互联共通监测平台,善用督导评估结果、健全持续改进保障机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忍  陈燕纯  
以地理学主要中文期刊近40年来刊发的有关乡村研究的文献为分析对象,采用Citespace软件文献计量分析及文献归纳方法,对中国乡村地理学研究主要热点进行识别和阶段性划分,并梳理其主要热点的研究进展。结果发现,伴随20世纪80年代的乡镇工业和21世纪初以乡村旅游业兴起的乡村两次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国家乡村发展和建设的战略和政策不断调整,乡村地理学的研究热点演化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1)1978-2000年,主要聚焦于乡村城市化、城乡关系、乡村聚落、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等研究,为国家和地区的农业与农村发展做出了基础性和战略性贡献。(2)2000-2008年,开始转向以乡村旅游、农村居民点、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空心村等研究热点话题,中国乡村地理学发展改变了"重城轻乡"的学科格局,逐渐走向繁荣。(3)2008年至今,研究热点转向多元化,涉及乡村转型、乡村重构、乡村性、空间重构、乡村社区、乡村治理等,研究主题逐渐接轨于国际乡村地理学。未来中国乡村地理学的研究应以建设乡村地理学学科基础理论和方法体系为核心目标,服务于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积极关注乡村发展、转型、分化、重构与治理等核心话题,深化乡村多元空间价值理论研究,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乡村地理学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彦随  龙花楼  张小林  乔家君  
本文回顾了中国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学科的简要发展历程,分析了本学科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其在区域农业与农村发展决策实践中的应用。通过比较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进一步讨论了适应新时期国家战略需求的中国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创新研究的主要任务和科学命题。中国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归纳为研究成果、新方法与新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其中新近研究成果主要包括:①农业与乡村地理学综合研究;②农村空心化与空心村整治;③新农村建设综合研究;④区域农业与乡村发展研究;⑤研究成果的系统化与国际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