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55)
2023(5553)
2022(4536)
2021(4440)
2020(3616)
2019(8453)
2018(8059)
2017(15222)
2016(7960)
2015(9347)
2014(9084)
2013(9181)
2012(8646)
2011(7958)
2010(7762)
2009(7279)
2008(7082)
2007(5837)
2006(5128)
2005(4826)
作者
(21370)
(17692)
(17674)
(16852)
(11325)
(8434)
(8093)
(6892)
(6781)
(6201)
(6090)
(5866)
(5843)
(5606)
(5506)
(5443)
(5303)
(5089)
(5034)
(4789)
(4579)
(4227)
(4166)
(4046)
(4029)
(3962)
(3818)
(3594)
(3593)
(3518)
学科
(36450)
经济(36415)
管理(16984)
方法(16899)
(15467)
数学(14308)
数学方法(14148)
中国(13988)
(12105)
(12100)
企业(12100)
贸易(12100)
(11964)
(8327)
(7474)
金融(7473)
业经(6964)
(6809)
关系(6703)
(6677)
(6652)
银行(6649)
(6602)
(6538)
(5874)
理论(5529)
(5501)
产业(5367)
(5189)
环境(5105)
机构
大学(118042)
学院(114348)
(58205)
经济(57454)
研究(46428)
管理(40064)
中国(36933)
理学(34000)
理学院(33571)
管理学(33216)
管理学院(32979)
(25685)
(24757)
科学(23948)
(22592)
研究所(20592)
经济学(20205)
财经(19976)
中心(19553)
(18594)
经济学院(18183)
北京(17215)
(16250)
(15847)
师范(15763)
财经大学(15117)
(14713)
(14106)
科学院(14036)
研究中心(13451)
基金
项目(73744)
科学(58982)
基金(56437)
研究(56011)
(49293)
国家(48939)
科学基金(41084)
社会(38894)
社会科(37088)
社会科学(37078)
基金项目(28234)
教育(25346)
资助(24034)
(23777)
自然(23573)
自然科(23076)
自然科学(23071)
自然科学基金(22712)
(21949)
编号(20854)
中国(18950)
(18550)
成果(18442)
国家社会(17819)
重点(16879)
(16468)
教育部(16417)
人文(15173)
(14966)
大学(14858)
期刊
(61562)
经济(61562)
研究(40723)
中国(23071)
(17129)
学报(16141)
科学(16032)
管理(16024)
(13721)
大学(13158)
教育(12792)
国际(12525)
(12282)
金融(12282)
学学(12157)
(12089)
经济研究(11794)
财经(10648)
农业(9949)
世界(9941)
(9401)
问题(8895)
技术(8330)
业经(7052)
(6785)
(5664)
贸易(5664)
技术经济(5367)
(5181)
论坛(5181)
共检索到180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孙绍勇  陈锡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侯景娟  
当前,中国梦已成为全国各界热议的话题之一。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为基本内涵的中国梦不是遥不可及的抽象概念,它与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和未来理想息息相关。中国梦既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梦想,同时也尊重个人的梦想和追求,是个体梦与国家梦的和谐统一,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从全球化的高度来看,中国梦不仅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也是全世界大多数民众都能切身感受到的世界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济世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仲梁  
统计传播由话语构成,其效果与统计话语的特质联系在一起。中国统计目前的话语体系是一种半官方半专业的话语体系,自说自话的色彩比较浓厚,离大众话语体系有相当的距离,离现实社会语境也有相当的距离,应强调用户和公众导向,破解话语惯性,实现统计话语从独白到对话的转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左敏  
山东是孔孟故乡、齐鲁文化的发祥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承弘扬,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纳入学校整体规划,体现到人才培养各个方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校园文化活动,以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滋养校园文化,使之成为师生文化共享、智慧共生、生命共长的精神家园。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怡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旅游作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基于共同体意识和自主性的统一构建出系统化的“反凝视”文化传播矩阵,从节庆、表演、民俗、影像四个维度呈现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民族节庆仪式体现了文化适应过程中的独立,自觉输出民族价值观和人生观;民族文艺表演通过沉浸式的感染与阐释,积极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民族民俗传习彰显了对民族文化景观的坚守与扩散,坚定维护民族文化特殊性;民族影像纪录呈现跨越时空的异域文化之旅,系统推进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符号。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媛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应进一步传播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从中汲取发展动力和智慧。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兴起与发展,文化传播媒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渠道、新模式,当前应抓住新机遇,积极改进传统文化的传播策略,提升其传播效率。为顺应这一现实需求,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于2021年出版了李丹丹所编《传统文化创新传播与文化软实力建设》一书。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张奎   王秀伟  
[目的/意义]生成式AI作为新兴媒介形态,对传统文化传播具有重塑媒介结构和社会情境的双重作用。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媒介呈现与风险治理,对于传统文化的智能媒介传播、中国特色数字文明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具有意义。[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参与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结合媒介学、符号学等理论,从媒介呈现、风险因素及风险治理三个维度探讨生成式AI在传统文化传播领域的应用。[结论/发现]生成式AI在媒介物质、媒介互动、媒介符号、媒介时间、媒介空间等方面对传统文化传播产生着复杂影响,存在着文化准确性、真实性及完整性不足,文化价值冲突与创造性降低,文化偏见与不平等,侵权与商业化过度等方面风险,这亟待监管机构、服务提供者、文化文物单位、使用者等多主体参与协同治理。[创新/价值]从生成式AI角度审视传统文化传播的理论逻辑,并提出风险因素及多方协同治理的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华  
目前,很多高校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取得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效果,但许多方面还有待改进和提高。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繁复浩大,而课时有限,所以课堂教学内容容易出现顾此失彼、以偏盖全的倾向。另一方面,学生未能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在今天对自身和社会的意义和价值。要提升传统文化课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教师应从史论结合、学科互通、中西比较、专题教学等方面努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阳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文件发布,其作为2021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对"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巩固脱贫""推进振兴"和"加快现代化"进行了解答。随着该文件的发布,全国乡村振兴工作开始了总动员。在全国人民共克时艰、努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逐渐受到关注,其与乡村振兴的联系逐渐被我国学者所发掘。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工作融入乡村振兴过程中,有利于促进二者的协同发展。由李红艳和齐健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齐鲁文化》一书,详细梳理了齐鲁文明的渊源、发展以及延续,同时结合齐鲁大地上的文化载体,向读者展现出齐鲁文化的魅力。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张宁  Miguel Baptista Nunes  李俊炀  
工业与信息化部提出要推进"VR+文化"重点产业的发展,推动现有的数字内容向虚拟现实内容移植。本文从"VR+文化"视角,探索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推动现有古籍文本向虚拟现实内容转移的现实意义,归纳出"VR+古籍"推动古籍阅读与传统文化传播的6个显著改变,即阅读载体从二维向三维立体形式转变,阅读内容从文本形式向富媒体形式转变,读者人群从单一群体向多群体用户转变,传统文化知识获取路径从单一感官向多感官转变,阅读深度从对结构化古籍文本的理解向横纵联合的方向改变,读者对古籍内容的记忆由浅入深、加深加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詹小美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建和传承的物质精神成果,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先在前提"。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充分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从继承入手将其发扬光大;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必须充分认识传统文化的糟粕,在批判的基础上实现其负面价值的现代转换。传统文化的意蕴和精髓在扬与弃的过程中必将得到充实与锤炼,传统文化的理念和思想必将因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获得新的生机与力量。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由兴波  石丽珍  
文摘在"吉林省图书馆联盟"体系中,传统文化公共播讲是重要的极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在"联盟"打造的吉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平台上,"吉林省传统文化公共播讲团"的活动实现了文化、科研资源的共建共享,又使高校文化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应用,同时图书馆的业务得以拓展,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出独特贡献。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曾润喜  杨喜喜  
[目的/意义]理清国外媒体涉华报道的话语生产过程、建构形象的方式策略,是中国走出形象传播困境的方式之一。[方法/过程]基于国外媒体新闻报道语料库,采用批判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从主题词分析、搭配词分析、话语韵三个层面出发,考察计划生育政策话语生产。[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计划生育政策的话语生产是新闻媒体与政治权力共同参与的结果。从政策变迁过程中的主题词选择,到搭配词的语义特征有意凸显,再到语篇中消极语境生成,国外媒体搭建"点-线-面"的话语框架,建构并传播相对负面的中国形象。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霞  
公民教育源于西方政治文化和教育理念,带有浓厚的西方色彩。在中国开展公民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中国公民,因而需要中国本土文化的参与。中国文化是伦理型文化,具有自身的伦理特性。依照中国文化的伦理精神,中国公民教育必须在个体层面强调道德修养,在家庭层面强调义务感,在社会层面强调公德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传统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刘海峰(厦门大学高教所博士生导师)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关系是一种潜在的、深层次的联系。比起经济和政治因素来,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制约影响较为迟缓且不明显,然而却是较为久远和深刻的。中国高等教育不仅仅是经济形态的产物,也无法仅用政治体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