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5)
2023(1455)
2022(1308)
2021(1334)
2020(1096)
2019(2584)
2018(2513)
2017(4718)
2016(2377)
2015(2682)
2014(2650)
2013(2576)
2012(2390)
2011(2115)
2010(2322)
2009(2019)
2008(2178)
2007(2076)
2006(1793)
2005(1673)
作者
(7272)
(5966)
(5738)
(5641)
(3914)
(2759)
(2595)
(2288)
(2288)
(2133)
(2045)
(2017)
(1969)
(1962)
(1917)
(1855)
(1808)
(1736)
(1733)
(1627)
(1508)
(1478)
(1400)
(1361)
(1352)
(1343)
(1321)
(1279)
(1224)
(1191)
学科
管理(11402)
(10682)
企业(10682)
(10470)
(9916)
经济(9904)
(4875)
方法(4666)
(4106)
银行(4098)
(3989)
(3633)
业经(3614)
(3582)
数学(3578)
数学方法(3550)
体制(3419)
(3370)
金融(3370)
人事(3226)
人事管理(3226)
(2713)
(2546)
(2531)
贸易(2530)
(2509)
财务(2508)
财务管理(2505)
(2493)
企业财务(2433)
机构
大学(35928)
学院(35614)
(15714)
管理(15565)
经济(15413)
理学(13231)
理学院(13110)
管理学(12996)
管理学院(12922)
研究(10802)
中国(10010)
(8263)
(7330)
财经(6624)
(6115)
科学(6073)
(5434)
(5249)
中心(5193)
财经大学(5078)
经济学(4807)
业大(4770)
(4723)
研究所(4692)
商学(4603)
商学院(4565)
北京(4447)
经济学院(4359)
(4188)
(4064)
基金
项目(23121)
科学(18753)
基金(17897)
研究(15936)
(15575)
国家(15481)
科学基金(13852)
社会(10628)
社会科(10213)
社会科学(10213)
自然(9521)
基金项目(9486)
自然科(9353)
自然科学(9352)
自然科学基金(9197)
(8460)
资助(7409)
教育(7288)
(7188)
编号(5787)
(5375)
重点(4995)
(4932)
成果(4792)
教育部(4764)
创新(4626)
人文(4572)
科研(4547)
国家社会(4529)
(4526)
期刊
(15729)
经济(15729)
研究(9757)
(7105)
管理(6788)
中国(6332)
(5674)
金融(5674)
学报(5431)
科学(4958)
大学(4265)
学学(4206)
(3749)
财经(3607)
(3085)
技术(2535)
农业(2492)
经济研究(2484)
业经(2317)
理论(2203)
问题(2056)
(2030)
实践(1970)
(1970)
财会(1964)
国际(1858)
(1784)
现代(1779)
经济管理(1716)
技术经济(1705)
共检索到530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彦超  赵婷婷  纪宇  
《反垄断法》作为匡正市场秩序的竞争政策,为市场竞争发挥外部公司治理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反垄断法》实施后,市场竞争强度的变化对企业高管薪酬激励的有效性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2006—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反垄断法》对高管薪酬激励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垄断法》实施后,与垄断势力低的企业相比,垄断势力高的企业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显著提高;进一步检验发现,《反垄断法》的实施降低了处理组企业的市场势力,提高了其会计信息质量;而且《反垄断法》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提升作用主要在非国有、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行业进入壁垒高的企业中显著存在;《反垄断法》的实施还改变了企业的货币薪酬水平和股权薪酬水平。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谢琴  
以2010—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电力类企业和电器类企业为代表研究对象,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垄断性行业和竞争性行业企业的股权集中度、高管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对其公司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其影响关系在竞争性行业企业中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而在竞争性行业企业中并未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高管薪酬在垄断性行业企业中与当期绩效显著正相关,而在竞争性行业企业中却呈现出并不显著的弱相关关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景丽  程支中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增值目标往往优于资本增值目标,因而需要从一个新的视角去关注和审视垄断型企业高管的薪酬激励问题。基于企业战略框架下构建的企业高管薪酬激励机制,有助于支撑垄断型企业战略的实现,当前垄断型企业高管薪酬激励存在的最大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是其薪酬激励与企业战略的不匹配。文章以企业战略视角为研究基点,分析垄断型企业高管薪酬激励战略框架的构建和变革趋势。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世尧  
根据沪、深股市2006—2011年电力、煤炭、纺织业、服装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面板估计方法比较我国垄断行业与竞争行业高管薪酬激励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垄断行业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不相关,而竞争行业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正相关;垄断行业的公司业绩与高管持股比例无显著相关性,而竞争行业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正相关。因此,垄断行业国有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政治激励高于薪酬激励,企业运行市场化程度依然不高,还需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步伐。此外,研究也证明通过股权制衡可以抑制控股股东的"侵占"行为和大股东之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程支中  郑景丽  
我国垄断型企业高管薪酬激励制度经过多年的改革历程,取得了一些新进展,但总体来说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需要在更大程度对其资源重新分配,势必涉及到利益的调整。文章针对垄断型企业高管薪酬激励制度改革的新进展和垄断型企业高管薪酬激励的基本特征,结合当前环境条件提出了破解垄断型企业高管薪酬激励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慧  
垄断产业改革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点。垄断产业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进行整体的框架设计。本文从竞争、产权、激励的融合视角研究我国垄断产业改革的目标模式,涵盖了产业、企业和政府三个层面。笔者认为应从市场结构改革、民营化改革以及政府规制改革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以达到理想的改革目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晓晔  
从自然垄断到开放竞争 网络是电信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它通过成本很高的管道或者线路向社会提供产品或者服务。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从经济的合理性出发,与网络相关的行业应当由一个企业垄断经营,这样的行业被称为自然垄断行业。世界各国对自然垄断行业基本采取两种做法:一种是允许私人垄断经营,但对垄断企业实行国家管制,例如1982年之前,美国的电信业是由AT&T公司一家垄断经营,在价格方面受美国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聂嫄芳  
数字平台竞争中独家交易行为日渐受到关注和重视,成为反垄断规制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独家交易的概念极为广泛,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界定。按照市场结构,独家交易可以分为上下游垄断性、上游寡占主导型、上下游竞争垄断型和下游寡占主导型四种类型,不同类型有不同的特征。数字平台中的独家交易属于下游寡占主导型独角交易,因在实施主体、表现形式、意思表示等方面与其他的独家交易类型不同,同时还因我国《反垄断法》第17条适用存疑、经济分析模式争议较大、适用原则演变中的争议以及数字经济下独家交易的特性等因素加大了认定难度,使得对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独家交易认定陷入了困境。通过对阿里"二选一"、腾讯音乐构筑独家版权两个案例的分析,在数字经济反垄断中认定独家交易违法性需要从实施主体地位、市场锁定份额、持续时间和进入壁垒程度四个方面予以细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路文成   魏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但对于平台经济而言,传统反垄断方法难以有效监管平台企业垄断行为。将可竞争市场理论与平台市场理论相结合,可以得到可竞争平台市场的模型。本文利用该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没有进入壁垒的可竞争平台市场中,在位平台会放弃垄断定价,主动让渡一部分垄断利润以实现与潜在进入平台的“和平共处”,此时的市场结构是竞争有效的。但由于在位企业具有先行优势以及网络效应优势,潜在进入平台的竞争威胁依然不足以使得在位企业制定竞争性价格。因此,要通过数据要素可携带权、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等方式降低市场壁垒,进而实现平台市场的可竞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晓晔  
近期,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对参与2001-2006年国际卡特尔联盟的六家生产液晶面板跨国公司进行了处罚,提高了中国反垄断法的效力和威慑力。本文认为,价格卡特尔是反垄断法的重中之重,中国反垄断法对各类企业有一体适用的效力。这个案件的查处有助于中国反垄断法的完善,提高中国反垄断法的地位和权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国华  张青  
随着我国衍生品市场改革的逐步深化,期货业的反垄断问题被提上日程。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国期货业的垄断表现,以此作为本项研究的逻辑起点。期货业反垄断与竞争政策的实施,必须落实到专门的执法机构来负责,这就是反垄断实施主体的构建,因此本文第二部分重点研究如何构建高效的期货业反垄断实施主体。接下来把期货业分为交易所与期货经纪两个子行业,分别系统性研究如何实施反垄断与竞争政策。最后,期货业的反垄断进程必须注重行业规模经济的发挥,为此,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如何推动行业整合,提升中国期货业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汉东  
我国《反垄断法》实施6年多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在委党组领导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反垄断执法,先后调查处理了一系列重大的反垄断案件,及时制止了垄断行为,有力维护了市场竞争秩序,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效保障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几年来的有力执法逐步树立了执法权威,宣传了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杨利华  刘嘉楠  
数字经济时代的个人信息不断衍生经济价值,成为竞争的焦点。个人信息竞争主要表现为个人信息数据化的过程竞争和结果竞争,进而演化为数据竞争,并由数据壁垒引发诸多垄断问题,故应将个人信息竞争纳入反垄断治理的范畴。个人信息竞争的反垄断治理应当首先厘清竞争领域中的个人信息,并从个人信息数据化形成的数据资产角度确认个人数据、企业数据和公共数据的多层次产权属性及归属,进而明晰反垄断法规制个人信息的范围和边界。在个人信息数据化形成数据资产后的结果竞争中,为规制利用个人信息实施的垄断行为,应当构建以个人信息保护为核心的非价格竞争分析范式,将个人信息保护水平作为市场力量认定、竞争损害评估和消费者福利分析的要素,综合分析垄断行为的竞争影响。在以获取个人信息资源为目标导向的过程竞争中,为消除数据壁垒,可适用必要设施原则,平衡数据权利保护与个人信息交易,明确数据作为必要设施的条件和数据免费访问的范围,实现数据开放与共享。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宗宪  李悦  李祥发  
本文通过ALI指数对我国反垄断政策竞争效应进行量化评价:我国反垄断法指数得分较高,但投入不足,专业人员欠缺,政策执行力不强,对市场竞争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由此得出提高我国反垄断政策的竞争效应,应增加专业人士的数量,增加专业培训交流,提高资金投入,发挥反垄断委员会协调职能,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增强联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