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27)
2023(6391)
2022(5076)
2021(4523)
2020(3973)
2019(8719)
2018(8532)
2017(17197)
2016(9063)
2015(9905)
2014(9589)
2013(9799)
2012(8613)
2011(7237)
2010(7436)
2009(7395)
2008(7776)
2007(7095)
2006(6466)
2005(6249)
作者
(24311)
(20395)
(20113)
(19057)
(13088)
(9547)
(9105)
(7681)
(7436)
(7397)
(7068)
(6953)
(6748)
(6473)
(6286)
(6058)
(6053)
(5852)
(5772)
(5712)
(5007)
(4986)
(4984)
(4775)
(4635)
(4546)
(4533)
(4381)
(4028)
(3921)
学科
(68123)
(66632)
企业(66632)
管理(47772)
(43993)
经济(43937)
业经(23477)
(23476)
(22120)
税收(20675)
(20503)
方法(18147)
(18095)
财务(18092)
财务管理(18087)
企业财务(17133)
(16942)
技术(14007)
农业(13159)
(11942)
企业经济(11776)
数学(11152)
数学方法(11098)
(10793)
(10707)
经营(10551)
(10212)
技术管理(9743)
(9314)
理论(9212)
机构
学院(134188)
大学(125114)
(60531)
经济(59682)
管理(58922)
理学(50336)
理学院(50004)
管理学(49656)
管理学院(49410)
(35971)
研究(35086)
中国(31338)
财经(26753)
(24782)
(24102)
(22088)
(20313)
财经大学(19273)
科学(18454)
商学(18437)
商学院(18291)
经济学(17595)
(16990)
(16777)
业大(16442)
经济管理(16301)
经济学院(16042)
农业(15798)
中心(15748)
北京(15408)
基金
项目(79375)
科学(64874)
研究(61367)
基金(59410)
(49407)
国家(48883)
科学基金(45064)
社会(41331)
社会科(39354)
社会科学(39344)
(32350)
基金项目(31453)
自然(28035)
自然科(27475)
自然科学(27469)
自然科学基金(27081)
(26480)
教育(26065)
编号(24890)
(24611)
资助(23539)
(20846)
成果(18725)
(18583)
创新(18389)
(17286)
国家社会(17258)
(17231)
(17116)
重点(16863)
期刊
(73225)
经济(73225)
研究(43863)
(32464)
管理(27700)
中国(22055)
(20052)
(16324)
(15471)
业经(14497)
科学(14288)
农业(14009)
税务(13721)
技术(13710)
财经(13210)
学报(12992)
经济研究(11516)
(11359)
(11283)
金融(11283)
财会(10865)
大学(10715)
学学(10669)
(10168)
技术经济(9743)
问题(9099)
会计(8484)
现代(8194)
商业(7623)
世界(7456)
共检索到2078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笑霞   李明辉  
以初始产权性质为民营的上市公司为对象,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反向混改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反向混改程度与企业避税程度呈显著正向关系。这表明,国有资本入股民营企业,并不会导致其像国有企业一样承担过重的税负;相反,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企业避税,从而为股东带来利益。机制性检验表明,反向混改对避税的促进作用可能是由于国资能够对企业避税行为给予保护所导致。异质性检验表明,国资入股对反向混改企业避税活动的促进作用,在市场化水平较低、政府干预程度较强、税收监管强度较高以及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较差地区更为明显。这一研究,有助于从避税的角度了解反向混改的作用,并加深对股权结构与公司避税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解。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翟淑萍  范润  缪晴  
文章基于民营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逆向混改”视角,以2013—2020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国有股权参股对民营企业税收规避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股权参股能够显著降低民营企业税收规避程度,且这一作用在国有股权参与度高、参股国有股权具有本地属性的民营企业中更加明显;作用渠道的研究表明,国有股权参股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代理成本以及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抑制民营企业税收规避行为。此外,在税收征管强度低的地区,国有股权参股对抑制民营企业税收规避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说明国有股权参股能够发挥对税收征管不足的补充效应。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合理布局国有资本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营造公平税收环境、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依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翟淑萍  范润  缪晴  
文章基于民营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逆向混改”视角,以2013—2020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国有股权参股对民营企业税收规避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股权参股能够显著降低民营企业税收规避程度,且这一作用在国有股权参与度高、参股国有股权具有本地属性的民营企业中更加明显;作用渠道的研究表明,国有股权参股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代理成本以及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抑制民营企业税收规避行为。此外,在税收征管强度低的地区,国有股权参股对抑制民营企业税收规避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说明国有股权参股能够发挥对税收征管不足的补充效应。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合理布局国有资本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营造公平税收环境、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依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笑霞  李明辉  
“反向混改”不仅意味着民营企业股权结构的变化,而且可能产生资源效应和治理效应,从而影响企业经营活动。本文利用初始产权性质为民营企业的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7—2020年数据,以前十大股东中国有股东持股比例及其是否超过10%来度量反向混改,以微利或资产报酬率微增度量盈余管理倾向,进而考察反向混改对盈余管理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反向混改与盈余管理倾向之间呈显著正向关系。机制性检验表明,反向混改对盈余管理的促进作用可以部分地归结为政企关系的加强。异质性检验表明,反向混改对盈余管理的促进作用仅存在于市场化水平较低、政府干预程度较高、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较差地区,且主要来自于国有非金融类机构的入股。基于具体盈余管理手段的进一步检验表明,反向混改企业主要通过非经常性项目而不是应计盈余管理手段来向上操纵盈余。这一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性质的股权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有助于加深对反向混改后果的理解。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付朝干  李增福  
前期研究表明,腐败降低了企业避税成本,提高了企业避税程度。在中国,按照适用所得税税率以及日常经营所受到检查监督的差异,民营企业的避税策略可分为保守与激进两种类型,而后者通过寻租实现有效避税。文章以2009-2016年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保守避税企业作为对照组,利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十八大以来的腐败治理对激进避税民营企业避税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这类企业的避税程度在腐败治理后反而明显提高。对此,文章提出由于税收政策设置不完善,部分执法者通过提高执法强度来谋取私利。腐败治理会抑制这种行为,降低执法强度,引起激进避税民营企业的避税程度提高。在腐败治理的同时,增强税收执法者正直执法的物质或政治激励,可同时实现消除税收腐败与降低激进避税民营企业避税程度的双重目标。文章从税务领域证明了国家近期出台的注重政治上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新措施的正确、及时和有效,也为强化行政执法者不想腐的自觉提供了理论借鉴。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胜   阮靖恩   陈秀英  
民营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如何推动其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基于资源效应和治理效应视角,探讨国有资本参股这一“反向混改”形式对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发现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该实证结果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国有资本参股有利于缓解民营企业数字化人才匮乏和代理冲突问题,进而可赋能其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表明,中小规模民营企业、成长性较高的民营企业、行业集中度较高的民营企业及单一国有股东参股的民营企业,其国有资本参股的数字化激励效应更为显著。该结论为明晰国有资本参股民营企业共同推动数字化发展的联动机理、依托“反向混改”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提供了经验证据和路径参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窦炜   王世豪   石佳鑫  
民营企业在数字经济角逐中如何培育核心竞争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点。而“反向混改”不仅会导致民营企业股权结构发生变化,还具有资源供给效应和治理优化效应,进而影响民营企业的经营活动。本文基于手工搜集整理的2008—2021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反向混改”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并实证检验“反向混改”对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反向混改”显著促进了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相比于实践应用维度,上述影响在底层技术维度更显著。机制检验表明,“反向混改”通过研发联盟的资源共享和委派董事的监督治理机制为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提质增效。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投资类国有股和高科技属性国有股注资入股民营企业时以及地处民营经济发展水平较差地区的企业中,“反向混改”对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此外,“反向混改”还能通过促进数字化转型提升民营企业创新持续性和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曹晓丽  林海燕  
本文以2009~2013年沪深两市1240个民营企业数据作为样本,实证研究了避税活动对民营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的避税活动会降低企业的融资能力;避税程度越高,融资能力越低。同时,本文以网络负面报道作为声誉风险的代理变量,发现声誉风险越大,避税活动对融资能力的负面影响越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机制可以作为声誉机制的替代机制,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声誉风险对于避税活动对融资能力影响的调节作用减弱。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行  梁娟  建蕾  
近年来,包括民营企业家在内的社会知名人士取得境外居留权的行为成为媒体和公众热议的话题,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是:境外居留权是否会为企业的避税行为创造便利?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文章分析了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境外居留权对企业税收决策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一方面,境外居留权可能给企业实际控制人从事不合法或不合规的行为提供了"保护伞",这会使得该类企业更有可能从事避税活动;另一方面,实际控制人具有境外居留权的企业也有可能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其税收规避活动更易被发现,从而也有可能会更少地从事避税活动。实证结果显示,当民营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拥有境外居留权时,企业的避税程度显著降低了。这支持了第二种理论路...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贺  王曙光  
本文以沪深A股民营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柔性税收征管在民营企业避税行为中的治理作用进行实证检验,并从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两个层面刻画财政分权,进一步探究财政分权视角下柔性税收征管与民营企业避税行为间的关系。经实证检验发现:柔性税收征管显著抑制民营企业的避税行为;财政分权对民营企业避税行为具有异质性影响,具体为财政支出分权对民营企业避税行为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财政收入分权则显著加剧民营企业的避税行为;财政分权显著增强柔性税收征管对民营企业避税行为的抑制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牧扬  刘烨  李殊琦  
2011年11月16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出台对企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结合"营改增"在各行业和各区域实施的差异,研究宏观层面的税收制度对企业避税和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营改增"之后流转税税负下降的公司出于避税的目的,倾向于选择应计项目降低盈余水平,但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不确定;而"营改增"之后流转税税负上升的公司利用应计或真实盈余管理方式进行纳税筹划的行为不明显。这为税制对于私人部门行为的影响提供了实证证据。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艳  陈鸿叶  王得力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所有权性质的局限性,相较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更有动机进行寻租,以获取更多的经济资源。以2008—2018年A股上市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民营企业减少合理避税对其未来获得政府补助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地方经济表现下滑以及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民营企业会将减少合理避税作为一种寻租手段,以便能够在未来获得更多的政府补助,且民营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于抑制上述现象。本文揭示了在面临市场准入限制等困境下,民营企业仍选择减少合理避税背后的逻辑,有助于人们认识民营企业的纳税动机及经济后果,并为推动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理论和经验支持。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向元高  罗进辉  
本文利用2003—2018年民营企业家首次登上富豪榜为研究情景,实证检验了实际控制人上榜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本文发现,实际控制人上榜后,企业避税程度显著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上榜对公司避税水平的负向影响在实际控制人上榜名次靠前、多次上榜、控制企业数量少、无政治关联、负面媒体关注度高、地区税收征管强度高的公司中更明显。本文加深了对政治成本理论和民营企业避税行为的理解。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崔宇晴  
制造业民营企业和国有资本通过“逆向混改”可以将不同所有制资本进行整合,相互协同取长补短,同步实现民营企业的价值提升和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通过对制造业民营企业“逆向混改”协同问题的梳理发现,制造业民营企业存在管理结构不均衡、经营范围狭窄及融资能力不足的问题。文章结合实际案例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逆向混改”成败的关键,即资本双方在管理、经营和财务方面是否取得了有效的协同,并分析了“逆向混改”过程不同所有制经济之间有效协同的具体实现方式,最后就管理、经营和财务层面在协同实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为类似制造业民营企业“逆向混改”协同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黄辉   张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不少卡点瓶颈。民营企业面临经营上的融资约束大、股权质押比例高、债券违约风险大、业绩衰退明显、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文章以合力泰引入福建电子为例,基于博弈论分析了案例公司混改的动因,并通过分析引入国有资本后案例公司的各方面表现,总结了此次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资本混改的效果。研究发现,逆向混合所有制改革在该案例中成为民营企业纾困的重要路径。研究结论为今后类似问题的理论考察和实践评价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