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13)
2023(8516)
2022(7110)
2021(6863)
2020(5645)
2019(12767)
2018(12436)
2017(22774)
2016(11883)
2015(13464)
2014(12606)
2013(12355)
2012(11607)
2011(10601)
2010(10638)
2009(9731)
2008(9565)
2007(8740)
2006(7632)
2005(6897)
作者
(31435)
(26138)
(26136)
(24735)
(16807)
(12406)
(11598)
(10027)
(9976)
(9209)
(8995)
(8629)
(8545)
(8401)
(8167)
(8019)
(7895)
(7482)
(7438)
(7127)
(6529)
(6181)
(6121)
(5918)
(5904)
(5838)
(5813)
(5708)
(5248)
(5074)
学科
(49250)
经济(49210)
(40659)
管理(39604)
(35665)
企业(35665)
方法(19898)
中国(18551)
数学(16929)
数学方法(16780)
技术(16583)
(12582)
贸易(12570)
(12387)
(12385)
技术管理(12330)
业经(11888)
(10854)
(10391)
(9380)
银行(9373)
(9162)
(9103)
(8927)
农业(8121)
理论(8061)
地方(8042)
(8028)
金融(8028)
(7341)
机构
大学(166888)
学院(165648)
(79504)
经济(78280)
管理(67435)
研究(59853)
理学(57658)
理学院(57050)
管理学(56484)
管理学院(56130)
中国(47440)
(35572)
(33474)
科学(31105)
(28065)
财经(26837)
中心(25890)
研究所(25434)
经济学(25102)
(24726)
(23782)
北京(23276)
经济学院(22425)
(21922)
(20778)
师范(20628)
财经大学(20079)
(19492)
商学(19281)
商学院(19095)
基金
项目(108818)
科学(89095)
研究(84197)
基金(81611)
(70386)
国家(69845)
科学基金(61156)
社会(56964)
社会科(54276)
社会科学(54267)
基金项目(42068)
(40158)
教育(39178)
自然(36638)
自然科(35954)
自然科学(35946)
自然科学基金(35411)
(34370)
资助(32431)
编号(31822)
(29312)
创新(26346)
成果(25997)
(25849)
国家社会(24873)
重点(24697)
(24144)
课题(23386)
教育部(23124)
中国(23080)
期刊
(88476)
经济(88476)
研究(54825)
中国(38661)
管理(30465)
(24920)
教育(22414)
科学(22103)
学报(18735)
(17895)
技术(16205)
(16093)
金融(16093)
大学(15710)
经济研究(15227)
学学(14318)
财经(14092)
农业(12595)
业经(12539)
(12421)
(11922)
国际(11326)
问题(10947)
世界(10603)
技术经济(10233)
科技(9882)
(8898)
论坛(8898)
(8833)
现代(7825)
共检索到2600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明  薛耀文  孟兆森  王学军  邓学成  
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实施正向工程,依靠自主创新,提高自主研究开发的能力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反向工程,依靠模仿创新,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反向工程战略已经不是单纯的反向工程的实施,而是立足于技术获取能力提高基础上的反向工程与正向工程的复合战略,尤其要注重技术获取后的技术创新。用反向工程促进正向工程,用正向工程带动反向工程,是实施反向工程战略的核心要旨,也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现实选择。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汪海波  
本文依据当代经济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总结,并从我国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出发,分析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位,提出构建体制基础和科技基础以及营造生态环境,是推行自主创新战略的基本措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炎  周文  席芙蓉  
文章从大型工业企业、中小和民营高科技企业、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产业化、国外投资的技术转移和扩散、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优化经济结构等六个方面,综合阐述了推动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的迫切性。进而,从以企业为主体、强化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建立健全国家技术交易体系这五个角度,分析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传荣  陈小红  
文章以江苏省为例,首先分析了其自主创新的现状,即自主创新条件、R&D投入强度、科技人员情况、创新平台建设;其次分析了江苏利用外资的现状;然后分析了外资对其自主创新能力产生的效应;最后提出了利用外资提高江苏自主创新能力的策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亚军  
基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目标,运用博弈论方法分析单纯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利弊,说明单纯地采用某一种战略都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采用模仿性创新战略在模仿中创新,在创新指导下进行模仿,并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以贯彻模仿性创新战略,以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綦鲁明  
当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但仍面临创新能力低,成果转化率低,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等问题。需要构建和完善国家、企业自主创新体系以及健全相关市场体系,构建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促进科技成果扩散、流动,知识产权保护和人才培养引进等配套政策措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克俊  
创新是高新科技园区的本质特征。我国高新区发展新阶段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赋予高新区的历史使命,是高新区"二次创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需要。本文在提出国家高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思路的基础上,指出了重要途径是整合创新资源,关键是培育创新型企业,重要抓手是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和战略工程,而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则是不可缺少的环境支撑。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东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润是对企业乃至国家自主创新最好的评价。但是,必须从利润总额中剔除非生产性利润,才能比较准确地衡量自主创新。非生产性利润包括垄断利润、商业欺诈利润、污染环境利润、压低工资利润等。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提供的资料,再利用一定的方法,可以对上述各项非生产性利润进行测算,由此进一步估算自主创新的规模。按此法估算,从2000~2006年,中国工业尽管非生产性利润增长非常快,但生产性利润增长更快,由此带动自主创新规模迅速增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韵江  刘立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中国路明集团自主创新战略形成及演化的复杂过程作了深入考察和分析,并构建了一个企业实现自主创新战略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整合框架。研究表明,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累积过程,具有战略层次的累积跃升特征,创新只有增强企业能力并实现共同演进才能称之为创新战略的形成;吸收能力的投资作为背景基础推动了创新的成功转型;在中国特定环境下,企业家远见与创新精神、历史压力与随机事件作为影响企业创新战略演化的两类最活跃的外部影响因子也不容忽视,企业家远见与创新精神对于企业创新战略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历史压力与随机事件在偶然性意义上会导致企业创新出现“锁定”和“突破”现象。最后,本...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戴川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是农村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支撑。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与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制约因素,最后,在借鉴国外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翠华  慕静  
文章分析了在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中,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提出增强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的体系由管理层面、机制层面、队伍层面、内部环境层面四部分构成。为保证高校自主创新体系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必要的支撑体系,从政府维度、法律维度、社会维度方面进行了阐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一鸣  王君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要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把大幅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放在突出地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既有外部环境因素,也受到内部条件制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强化创新激励机制,培育内部创新文化,整合利用外部技术资源;政府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通过规划促进技术链的整体突破,加大对共性技术的直接投入,促进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福全  陈宝明  彭春燕  
本文从创新基础能力、持续创新能力和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并从市场资源配置机制、市场需求激励政策、创新组织形式、创新文化氛围等角度分析了制约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