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30)
2023(11499)
2022(10189)
2021(9538)
2020(7980)
2019(18393)
2018(18577)
2017(35383)
2016(19686)
2015(22242)
2014(22403)
2013(21859)
2012(19968)
2011(17932)
2010(17748)
2009(16005)
2008(15344)
2007(13307)
2006(11463)
2005(9775)
作者
(57924)
(47807)
(47542)
(45168)
(30369)
(22909)
(21654)
(19058)
(18271)
(16962)
(16501)
(16022)
(15225)
(14992)
(14687)
(14666)
(14617)
(14310)
(13634)
(13503)
(12043)
(11710)
(11527)
(10894)
(10720)
(10700)
(10585)
(10398)
(9615)
(9524)
学科
(73088)
经济(73000)
管理(54181)
(49979)
(41393)
企业(41393)
方法(35190)
数学(30396)
数学方法(30050)
(20306)
(18870)
中国(18838)
(17610)
业经(16294)
地方(15142)
理论(14078)
(13848)
农业(13385)
(12331)
(12236)
贸易(12231)
环境(11889)
(11827)
教育(11774)
技术(11759)
(11068)
财务(10996)
财务管理(10976)
(10851)
银行(10797)
机构
大学(274578)
学院(272917)
管理(108839)
(101079)
经济(98675)
理学(94951)
理学院(93843)
管理学(92101)
管理学院(91619)
研究(91395)
中国(65452)
科学(60355)
(59059)
(49554)
(46443)
业大(45630)
(44927)
研究所(42885)
中心(40997)
(39428)
农业(39195)
(37203)
北京(36892)
师范(36758)
财经(36503)
(33449)
(33210)
(31827)
技术(31395)
师范大学(29699)
基金
项目(194773)
科学(151666)
研究(140784)
基金(139352)
(122647)
国家(121612)
科学基金(103480)
社会(85547)
社会科(80883)
社会科学(80859)
(77543)
基金项目(74950)
自然(69090)
自然科(67437)
自然科学(67419)
自然科学基金(66181)
(65471)
教育(65037)
编号(58182)
资助(57097)
成果(47280)
重点(43565)
(42082)
(41054)
(40470)
课题(40359)
创新(37664)
科研(37494)
计划(36292)
大学(35868)
期刊
(108044)
经济(108044)
研究(76994)
中国(51590)
学报(48949)
(44334)
科学(43056)
管理(38306)
大学(36118)
教育(34490)
学学(33926)
(32666)
农业(31068)
技术(23796)
(19197)
金融(19197)
业经(18397)
财经(16769)
经济研究(16628)
图书(16241)
(15494)
科技(14336)
(14178)
问题(14024)
(13660)
理论(13518)
业大(13312)
实践(12601)
(12601)
技术经济(12544)
共检索到3869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汪水平  王文娟  谭支良  
综述了反刍动物体内氨与尿素代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氨在胃肠道的来源和去路,讨论了尿素循环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介绍了研究氨的产生、吸收与尿素循环的方法,探讨了调控尿素循环的途径。综合分析认为,尿素循环利用是反刍动物机体内源氮重吸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减少氨吸收和氨基酸分解代谢来减少日粮氮转化成尿素,或者提高肝脏中合成的尿素及再循环至胃肠道的尿素转化成微生物蛋白质的效率,可提高日粮氮素的利用效率。因此,开展尿素循环规律的研究,以建立实用日粮条件下含氮化合物的整体代谢模型,对调控反刍动物体内氮素营养至关重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钟荣珍  谭支良  
氮素是反刍动物的必需营养元素之一,蛋白质代谢实质上是氮素代谢。准确研究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氮素代谢会更真实的反映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在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同时减少氮素排放对环境的污染,也有助于完善反刍动物整体蛋白质周转体系,同时对于动物饲养标准的修订、饲料原料营养参数的准确性和合理配制日粮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文章综述了微生物氮素循环机制、微生物氮合成量的测定方法、氮素循环模型和影响微生物氮素循环的主要因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娟  汪水平  谭支良  
瘤胃内氮代谢过程主要包括蛋白质降解和微生物蛋白质合成。蛋白质在瘤胃内的降解由瘤胃微生物来完成,蛋白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瘤胃及其内容物的特性均影响蛋白质降解。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是限制瘤胃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效率能准确地表示微生物对可利用能量的利用率,而瘤胃氮利用率能准确地表示微生物捕获可利用氮的效率,两者互补,可全面显示微生物对养分的利用效率。细菌细胞对氮的分配随发酵速度而变化,故以微生物氨基酸氮的质量作为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效率或氮利用率的衡量标准可能较微生物氮更准确。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潘世秀  孟秀祥  冯金朝  周宜君  徐宏发  
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利用及选择是动物生态学的重要概念和研究领域。由于小型林间独栖反刍动物(small and solitary forest ruminant,SSFR)具有相对孤居、行踪隐蔽、警惕性高及栖息地郁闭度大而难以被目击等特点,对SSFR栖息地利用和选择的研究难度较大,文献报道相对较少。文章概述了SSFR栖息地的一般生态特征对其栖息地利用的影响,阐述了不同尺度水平的SSFR栖息地选择的研究现状,结合其他有蹄类动物的相关研究,论述了关于SSFR家域、觅食地和卧息地选择的研究进展,简要探讨了栖息地片断化对SSFR栖息地选择的影响,强调了多尺度研究SSFR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参6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洁  徐晓锋  
瘤胃菌群与反刍动物机体具有紧密的共生关系,稳定的菌群结构对动物机体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及动物机体自身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调节瘤胃菌群的结构,可使机体代谢、免疫等机能发生改变。但幼龄反刍动物瘤胃菌群的构建呈现出复杂的变化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随着反刍动物日龄的增加其瘤胃菌群会逐渐趋向于一个动态平衡的局面。本文旨在综述幼龄反刍动物瘤胃菌群构建过程中,母体、日粮及环境等对其的影响,为生产实践中幼龄反刍动物的饲养管理和瘤胃菌群的调控提供参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淑慧  周凌云  孙鹏  张养东  
综述了国外以斜发沸石及合成沸石(4A沸石)作为饲料添加剂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参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在提高免疫力、减缓饲粮霉菌毒性、疾病预防和改善生产环境等方面的应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智安  牛骁麟  李飞  李发弟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inal acidosis, SARA)是高产反刍动物较为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尽管饲喂水平与饲养管理条件相同,但动物个体患SARA风险有高有低。因此,解析反刍动物瘤胃变异性机制,筛选相应生物标志物对保障动物高效生产及增加其使用年限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动物咀嚼行为、挑食行为和瘤胃上皮吸收能力来阐述引起SARA严重程度差异的原因,并且综述目前关于衡量SARA风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为生产中识别SARA风险及挖掘相应的标志物提供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颜琼娴  谭支良  
综述了磷在反刍动物体内代谢及平衡调节过程,同时对内源磷排泄量和磷真消化率的主要评定方法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文娟  汪水平  左福元  
对反刍动物淀粉消化与葡萄糖吸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讨论了限制小肠消化淀粉的因素及影响小肠葡萄糖吸收的因素,探讨了淀粉消化位点对整体能量效率的影响。分析认为,淀粉在小肠消化的能量效率较瘤胃发酵高。评价淀粉在小肠的利用效率,不能只考虑瘤胃淀粉发酵造成的潜在能量损失,还需要评定小肠葡萄糖吸收对代谢葡萄糖的贡献和大肠淀粉发酵的能量损失及对反刍动物健康的影响。因此,精确预测流入小肠并能完全消化吸收的淀粉数量,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改善至关重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勇志  石滨海  沈杰  周金林  王云飞  
伊氏锥虫在我国地理分布广泛,寄生于马、驴、骡、黄牛、水牛、骆驼和犬等家畜体内,感染后发病急,死亡快,危害很大,多年来,许多研究人员致力于研制防治伊氏锥虫病的疫苗,由于伊氏锥虫的抗原变异频繁,所以未能成功.我们曾对伊氏锥虫安徽株在动物体内抗原变异程序作了观察,发现有一定规律.因此我们对伊氏锥虫新疆株在兔中的抗原变异程序进行观察,用昆明系小白鼠95只,新西兰兔4只进行试验,先用来源于新疆骆驼株体内经过单虫克隆的虫株,接种兔2只,接种量为10~6条/只,每3d 采兔血一次分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丛智慧  谭支良  
综述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数量、酶活性、瘤胃发酵特性、饲料消化率和生产性能等方面的影响作用以及与其他饲料添加剂的互作效应,并就其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钟荣珍  孙海霞  刘华伟  王敏玲  周道玮  
胃肠道线虫感染是限制反刍动物生产性能提高的重要问题。目前,国内外利用化学药物防控胃肠道寄生虫感染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牛羊很快会产生抗药性,而且药物残留通过畜产品损害人类健康,所以,昂贵的新药开发费用和食品安全问题促使研究寻求新的驱虫方法。研究表明,单宁含量高的植物具有显著的抗虫作用,摄食单宁含量高的植物可以降低牛羊粪便虫卵数、体内成虫数和成虫繁殖力。基于大量研究,综述牛羊胃肠道线虫感染对宿主物质代谢的影响、高单宁植物的抗虫效果以及植物单宁抗虫机理的推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何瑞国  王玉莲  姚艳平  王胜林  
筛选出5 种无机化合物作为载体或溶解度调控剂与铜(Cu)硒(Se)和钴(Co)三种微量元素添加剂均匀混合后,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溶解,经模型制成一定重量、圆形或椭圆的光滑丸子,经过体外模拟瘤胃条件的溶解试验后,从口投入安装瘤胃瘘管的三只山羊瘤胃中。然后从瘘管取瘤胃内容物测定微量元素释放量和挥发性脂肪酸(VFA)以及采血测定微量元素。试验结果,在体外模拟条件下,Cu、Co、Se 释放速度分别为7.33、0.33 和0.21m g/kg;瘤胃内容物中Cu、Co、Se 释放速度分别为11.36、0.73 和0.14m g/kg,比投丸前分别提高2.58、3.85 和2.44 倍;瘤胃内容物乙酸、丙酸和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穆小民  沈黎明  吴显荣  
本文对高等植物体内γ-氨基丁酸代谢的酶学研究进展,特别是参与酶谷氨酸脱羧酶、γ-氨基丁酸转氨酶和琥珀酸半醛脱氨酶的分布、分离提纯和酶的性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海燕  徐芳森  王运华  
近年来 ,人们对植物营养的遗传背景有了不断深入的了解 ,特别是磷营养。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开展得较早 ,而且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已深入到分子水平 ,其中关于植物磷转运子的报道特别多。笔者对其结构、功能及表达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