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85)
- 2023(5359)
- 2022(4512)
- 2021(3926)
- 2020(3303)
- 2019(7369)
- 2018(7223)
- 2017(13583)
- 2016(6800)
- 2015(7817)
- 2014(8018)
- 2013(8148)
- 2012(7875)
- 2011(7429)
- 2010(7774)
- 2009(7361)
- 2008(7061)
- 2007(6628)
- 2006(6253)
- 2005(5819)
- 学科
- 济(57486)
- 经济(57463)
- 管理(20491)
- 贸(17911)
- 贸易(17902)
- 易(17313)
- 方法(17085)
- 地方(16226)
- 业(15178)
- 数学(14912)
- 数学方法(14832)
- 企(12208)
- 企业(12208)
- 地方经济(11812)
- 中国(9884)
- 业经(9053)
- 学(8503)
- 农(8354)
- 关系(7623)
- 环境(6683)
- 经济学(6629)
- 出(6593)
- 财(6329)
- 制(6192)
- 产业(5835)
- 融(5723)
- 金融(5723)
- 发(5553)
- 口(5507)
- 出口(5506)
- 机构
- 学院(115056)
- 大学(113254)
- 济(65237)
- 经济(64228)
- 研究(44488)
- 管理(39638)
- 理学(33215)
- 理学院(32857)
- 中国(32801)
- 管理学(32332)
- 管理学院(32126)
- 财(25803)
- 科学(23383)
- 京(22866)
- 所(22719)
- 经济学(22035)
- 财经(20593)
- 研究所(20273)
- 经济学院(19629)
- 中心(18627)
- 经(18473)
- 江(17737)
- 农(16021)
- 院(15993)
- 贸(15226)
- 北京(14849)
- 财经大学(14827)
- 科学院(14030)
- 州(13809)
- 业大(13465)
- 基金
- 项目(67373)
- 科学(52081)
- 研究(49645)
- 基金(48918)
- 家(42576)
- 国家(42316)
- 科学基金(34969)
- 社会(33863)
- 社会科(32315)
- 社会科学(32307)
- 省(25020)
- 基金项目(24534)
- 资助(21392)
- 教育(21354)
- 划(20818)
- 自然(20258)
- 自然科(19713)
- 自然科学(19703)
- 自然科学基金(19313)
- 编号(18700)
- 发(16608)
- 重点(15599)
- 部(15320)
- 济(15319)
- 经济(15189)
- 成果(15007)
- 国家社会(14906)
- 发展(13986)
- 展(13812)
- 中国(13572)
共检索到1888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鲍晓华
本文利用1997—2004年中国反倾销案例8位数税则号的涉案产品数据,考察了反倾销措施引起的指控对象国和非指控对象国的贸易模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反倾销行为贸易救济效果的证据。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反倾销措施对指控对象国的进口有明显的“贸易限制效应”;不仅征税案例,即使是无损害结案的反倾销指控仍然对指控对象国的进口贸易有重要影响,即反倾销具有“调查效应”;但是涉案产品可能在指控对象国和非指控对象国之间转移,这种“贸易转移效应”部分削弱了反倾销措施的保护效果;总体上看,反倾销仍然起到了救济本国产业的作用,因为无论是指控对象国还是非对象国的进口价格都会上升,从而控制了中国涉案产品的进口总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磊
在当前的国际贸易环境下,反倾销措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一种贸易救济手段。反倾销措施贸易救济效果的相关研究也成为了近期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反倾销立案调查的主要对象国。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深化、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了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角色转变。作为WTO的主要成员国,如何合理运用反倾销措施保护本国利益,维护贸易公平是历史赋予我们新的任务。本文使用中国海关总署的进出口数据,结合商务部公示的对外反倾销措施实施案例,对反倾销涉案国家和地区及涉案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贸易额,按照海关税则号整理后,对立案调查、征收反倾销税、无损害结案、撤销调查和价格承诺这几...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春顶
本文在理论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全面实证评估了我国对外反倾销措施的产业救济效果。通过选取1997~2007年全体、国有和外资企业加总的行业面板数据,搜集在此期间我国发起的所有对外反倾销案件,采用系统GMM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措施对于行业出口、产值、就业人数、利润、企业数目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救济作用。结果发现,中国对外反倾销的产业救济效果良好,尤其明显地提高了行业利润、产值、企业数、生产率以及就业人数,但对出口影响较微弱;同时效果主要体现在行业总体和私营企业上,对国有和外资企业基本无显著影响;比较而言,行业利润和生产率的救济效果最突出,其次是产值、就业和企业数目,出口基本无显著影响。由此政策上...
关键词:
反倾销 产业救济 贸易 效果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常明 何海燕
本文构建了反倾销措施实施效果评估的理论框架体系,提出了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从实证角度分析了我国反倾销措施对贸易、重要相关产业及上下游产业链的综合影响,为反倾销措施的效果评估提供了理论与实证依据。
关键词:
反倾销 实施效果 综合评估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宾建成
本文界定了中国首例进口反倾销措施的贸易救济效果分析与评估方法,根据海关统计数据,分析了反倾销措施对中国进口商品和国内产业的各种影响,多方面评估了进口反倾销措施的经济效果。
关键词:
新闻纸 进口反倾销 经济效果 评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苏振东 刘芳 严敏
本文选取1997年3月至2009年6月中国对外反倾销案例的贸易、投资和产业数据集,以构建微观面板数据模型定量评估反倾销措施通过影响涉案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涉案领域FDI最终作用于国内进口竞争性产业的实际救济效果。结果表明,虽然存在贸易转移效应和投资跨越效应,但反倾销措施对中国进口贸易仍然存在显著的救济作用;而对外实施反倾销措施也极易引发指控对象国的贸易报复,反过来限制中国相关产品的总体出口;总体而言,尽管存在上述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效应,但最终中国反倾销措施对国内进口竞争性产业确实产生了显著的正面救济效果。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国对外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制度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跃雪
从近年来频发的"两反"措施(反倾销、反补贴)实践可以看出,美国将不再限于利用反倾销措施限制我国出口以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而是进一步利用反补贴措施质疑和挑战我国相关经济、贸易政策和措施。其中双重救济问题是横亘在中美"两反"贸易救济纷争中悬而未决的问题,引发了实务界和学术界的热议。本文从"两反"措施频发的实践出发,在讨论双重救济的称谓和概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在市场经济国家和非市场经济国家双重救济形成的具体原因,并进一步就其解决对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苏振东 刘芳
本文选取1997.3~2009.6中国反倾销案例涉案产品以及国内相关进口竞争性产业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定量评估中国反倾销措施的经济救济效果。结果表明:虽然存在"贸易转移效应",但是中国反倾销措施仍然有效地抑制了对国外倾销产品的进口,即贸易救济效果显著;而强硬的反倾销措施为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即反倾销措施对国内进口竞争性产业具有显著的救济效果。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中国实施对外反倾销措施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反倾销 贸易救济 产业救济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冯宗宪 向洪金
本文首先对反倾销措施的贸易破坏效应、贸易转向效应、贸易偏转效应和贸易抑制效应的概念及基本含义进行了说明,并分别构建了两个Ber-trand寡占竞争模型对前三种贸易效应进行理论分析。通过理论推导及分析表明,反倾销措施具有负的贸易破坏效应、正的贸易转向效应和贸易偏转效应。然后利用2002~2007年欧美国家对华纺织品反倾销案例8位和10位税则号涉案产品的月度数据,考察了欧盟和美国对华反倾销过程中不同阶段贸易破坏效应、贸易转向效应和贸易偏转效应的存在和大小。结果表明,对华反倾销措施不仅导致了指控国从中国的涉案产品进口量减少,以及从韩国、印度等竞争国同类产品的进口量增加,而且促使中国涉案产品向第三方市...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仕辉 邓莹莹
在整理全球反倾销案件和数据的基础上,首次统计分析了1995~2008年全球前12个主要被诉国家的案件数、涉案金额、市场份额的分布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发现中国成为全球反倾销的首要目标国,反倾销针对的就是出口市场份额高、竞争力强的产品。其后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结果表明,肯定结案时存在显著的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但难以判断贸易效应是短期的;否定结案下也存在贸易震慑效应,但影响小于贸易破坏效应。最后考察不同结案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发现,肯定结案对申诉方提高产业竞争力有积极作用,但这种作用随时间递延而衰减。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朱玉荣
韩国是中国重要贸易伙伴国,是中国重要出口市场。中国对韩国出口额从2000年的112.92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911.65亿美元,增长8.07倍。然而中韩自1992年建交以来,贸易摩擦频发,主要表现为韩国对中国出口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严重影响了中国产品在韩国的市场份额。一、韩国对中国反倾销现状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向洪金 詹政 赖明勇
近年来,随着全球反倾销案例的快速上升,反倾销措施的产业救济效果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以实证居多,但理论分析比较鲜见。本文通过将国际贸易理论与寡占竞争理论相结合,构建了开放经济体系的寡占竞争模型。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进出口国的行业集中度、进口集中度、进出口国厂商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等因素影响反倾销措施的产业救济效果的内在机理。理论推导发现:本国进口竞争行业集中度、本国厂商间的产量推测弹性以及本国厂商对外国厂商的推测弹性都对反倾销措施的产业救济效果产生不利影响,而进口集中度会对反倾销措施的产业救济效果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玲 刘剑芸
本文从贸易竞争力的视角考察了我国反倾销的贸易救济效果。通过分析不同行业反倾销涉案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变化趋势,阐明了不同行业中反倾销不同裁决结果的贸易救济效果,进而为我国反倾销措施的合理使用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反倾销 贸易竞争力指数 贸易救济效果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苏振东 刘芳
本文选取1997年3月-2009年6月中国对外反倾销案例的涉案产品和国内相关进口竞争性产业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定量评估中国对外反倾销措施对进口竞争性产业的救济效果。结果表明,虽然反倾销措施对中国相关进口竞争性产业具有显著的救济作用,但是贸易转移效应和上下游产业继发性损害效应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上述产业救济效果。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国对相关国外进口品实施反倾销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向洪金
本文首先利用个案初步考察了国外对华反倾销措施的贸易限制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然后构建一个"两国三地"价格竞争模型对反倾销措施的这两种贸易效应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2002~2007年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案例10位海关协调税则(HST)代码涉案产品的数据,就国外对华反倾销措施在不同阶段的贸易限制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的主要结论有:美国对华反倾销措施导致我国涉案产品对美出口减少,具有负的贸易限制效应,同时使韩国、印度等竞争国同类产品对美出口增加,存在正的贸易转移效应。
关键词:
反倾销措施 贸易限制效应 贸易转移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