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91)
- 2023(5640)
- 2022(4998)
- 2021(4496)
- 2020(4080)
- 2019(9580)
- 2018(9506)
- 2017(18381)
- 2016(10311)
- 2015(11907)
- 2014(12121)
- 2013(12230)
- 2012(11605)
- 2011(10566)
- 2010(10702)
- 2009(9971)
- 2008(10200)
- 2007(9431)
- 2006(7938)
- 2005(7076)
- 学科
- 济(44504)
- 经济(44465)
- 管理(26566)
- 业(26536)
- 方法(23290)
- 数学(21019)
- 数学方法(20844)
- 企(20621)
- 企业(20621)
- 农(12483)
- 学(11450)
- 财(11311)
- 中国(10487)
- 贸(8738)
- 贸易(8737)
- 地方(8653)
- 易(8456)
- 农业(8137)
- 业经(8001)
- 制(7775)
- 和(7070)
- 务(6929)
- 财务(6916)
- 财务管理(6895)
- 企业财务(6484)
- 银(6442)
- 银行(6415)
- 环境(6331)
- 行(6084)
- 理论(6045)
- 机构
- 大学(155940)
- 学院(154626)
- 济(62187)
- 经济(60774)
- 管理(57055)
- 研究(54060)
- 理学(49130)
- 理学院(48525)
- 管理学(47552)
- 管理学院(47268)
- 中国(40391)
- 科学(35940)
- 京(32974)
- 农(31868)
- 所(29153)
- 财(28263)
- 研究所(26829)
- 业大(26238)
- 农业(25554)
- 中心(25445)
- 江(24106)
- 财经(22661)
- 范(20749)
- 北京(20644)
- 师范(20502)
- 经(20464)
- 经济学(19368)
- 院(19178)
- 州(18684)
- 经济学院(17749)
- 基金
- 项目(102973)
- 科学(79680)
- 基金(73869)
- 研究(71958)
- 家(65691)
- 国家(65184)
- 科学基金(54138)
- 社会(43713)
- 社会科(41331)
- 社会科学(41315)
- 省(40744)
- 基金项目(39661)
- 自然(36388)
- 自然科(35483)
- 自然科学(35469)
- 划(35045)
- 自然科学基金(34829)
- 教育(33634)
- 资助(30539)
- 编号(29650)
- 成果(24323)
- 重点(24095)
- 部(23001)
- 发(22444)
- 创(20834)
- 科研(20629)
- 课题(20549)
- 计划(20430)
- 创新(19546)
- 教育部(18999)
共检索到2222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田媛 牟希东 汪学杰 顾党恩 胡隐昌 罗建仁
描述了双须骨舌鱼(Osteoglossum bicirrhosum)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并对其核型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试验鱼的观察、测量、解剖和拍照,得到如下结果:双须骨舌鱼为侧扁体型;口上位,口裂大;侧线发达,侧线鳞数35~36;鳍式分别为D43-46,P7,V6,A50-54,C12;体长分别是体高、头长、尾柄长和尾部长的5.34倍、5.23倍、97.62倍和1.82倍,头长分别是吻长、眼径和眼间距的3.95倍、6.04倍和2.96倍,体高是体宽的2.05倍;无雌雄异型现象。胃发达呈U型,幽门盲囊短且粗;鳔1室,与体腔等长且位于体腔上部紧贴脊椎骨。雌、雄性双须骨舌鱼性腺均为单侧性腺,成熟雌...
关键词:
双须骨舌鱼 形态结构 核型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春英 刘良国 杨品红 王文彬 陈英丽
以采自湖南省吉首市峒河的吉首光唇鱼(Acrossocheilus jishouensis)为材料,对其形态学特征和染色体组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可数性状和可量比例性状上,吉首光唇鱼与光唇鱼属其它鱼类区别不大,其鉴别特征主要有:幼鱼体表两侧具6条清晰垂直条纹和一纵条纹,成鱼条纹逐渐模糊甚至消失;下唇两侧瓣间隙极小;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柔软不加粗,后缘光滑;背鳍及臀鳍鳍条间膜具清晰的黑色条纹;肠道短而简单,仅两道弯曲。说明吉首光唇鱼为一有效物种。染色体标本制作采用PHA和秋水仙素腹腔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研究结果表明,吉首光唇鱼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50,核型公式为2N=14M+16SM+12S...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邹雄 庄平 章龙珍 刘鉴毅 闫文罡 高荣兵
对捕捞自琼海海域的560 ind体重0.3~551.3 g、体长2.3~24.7 cm的野生点篮子鱼外部形态、可量可比性状、可数性状和内部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形态特征参数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体呈椭圆形,侧扁;侧线完全,位高,与背缘平行,向后延伸至尾鳍基部;体侧有许多橙黄色斑,背鳍、胸鳍和腹鳍黄色,臀鳍、尾鳍浅灰褐色;背鳍末端下方有一圆斑,为该鱼明显特征。(2)属Y型胃,幽门部肌肉发达,具有4~6个指状粗大的幽门盲囊;消化道、肠道长度分别为体长的2.53±0.36、2.17±0.28倍,肠道长Li与体长Lb的关系式为Li=2.693 1Lb0.903 4(R2=0.879 4)。(3)...
关键词:
点篮子鱼 形态特征 内部结构 相关性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海山 叶乐 陈治 杨超杰 胡清雨
为揭示饥饿对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幼鱼形态性状的影响,建立其饥饿状态的判别标准,运用图像分析技术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眼斑双锯鱼饥饿和非饥饿群体之间形态特征的差异。实验设置饥饿和非饥饿(对照组)2个组,处理7 d后测量体质量并拍照。用图像分析技术对2个群体眼斑双锯鱼幼鱼的14个形态性状进行准确测定,采用t检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和判别分析4种统计方法分析饥饿对眼斑双锯鱼形态性状的影响。t检验结果显示,除了尾柄高,其余形态参数在饥饿组和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多个形态比值参数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用形态性状或形态性状比值均可将试验鱼分为两大类(饥饿组和对照组);对直接测量获得的形态性状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只获得1个主成分,主要反映整体形态的变化,而对形态比值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共获得4个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个群体的幼鱼形态上的差别主要是由头部形态、鳍相对位置和尾柄部位差异引起。分别运用形态性状及形态比值数据进行判别分析构建了典则判别函数方程,验证证实使用经形态比值数据建立的判别函数可信度高于使用未经处理的形态性状数据建立的方程。研究结果证实,饥饿影响了眼斑双锯鱼的形态性状,可利用判别方程对眼斑双锯鱼的饥饿状态进行评估,研究结果可为眼斑双锯鱼的生态调查和人工养殖提供技术支持。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周康奇 潘贤辉 刘奕 牟希东 郑曙明 胡隐昌 宋红梅 杨叶欣
为探究卵黄蛋白受体(Vitellogenin receptor,Vtgr)在双须骨舌鱼性腺发育的作用及组织表达规律,本研究运用RACE技术首次克隆获得双须骨舌鱼vtgr cDNA全序列,该序列全长为2 841 bp,开放阅读框(ORF)为2 556bp,编码氨基酸851个,5’端非编码区26 bp,3’端非编码区258 bp。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vtgr蛋白分子质量为93.6 ku,等电点为4.78,含有8个低密度脂蛋白受体A结构域(LDLa),5个低密度脂蛋白受体YWTD结构域(LY),2个类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EGF),1个钙结合类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EGF-CA),1个跨度为23个氨基酸的跨膜结构域,属于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vldlr),是亲水性跨膜蛋白。多序列比对分析表明,双须骨舌鱼vtgr高度保守,与美丽硬仆骨舌鱼(Scleropages formosus)相似度最高为95.96%。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与美丽硬仆骨舌鱼聚为一支,与鲽形目、鲤形目、鲑形目亲缘性较远。qRT-PCR结果分析发现,双须骨舌鱼vtgr在雌雄鱼的8个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卵巢和精巢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鳃、肝、脾、心脏、头肾、脑等组织(P<0.05)。此外,vtgr在雌雄鱼性腺发育Ⅱ、Ⅲ和Ⅳ期表达分析表明,在卵巢中vtgr相对表达量依次递减,且Ⅱ期显著高于Ⅲ和Ⅳ期(P0.05),但Ⅱ和Ⅲ期表达量显著低于卵巢(P<0.05)。研究表明,vtgr基因编码区序列有较高保守性。Vtgr在双须骨舌鱼前期卵巢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吕耀平
对瓯江野生唇(Hem ibarbus labeo)1龄幼鱼与2龄成鱼21个形态特征参数测量分析后发现:不考虑体长的影响,相比1龄幼鱼,2龄成鱼的头宽、胸鳍长及尾鳍长这3个参数存在较大的变异(P<0.05)。分别分析1龄幼鱼与2龄成鱼形态特征参数与体长的相关关系,发现1龄幼鱼与体长显著相关的参数有12个,而2龄成鱼与体长显著相关的参数只有8个(P<0.01);进而控制体长的影响,分别分析这12个参数之间的偏相关关系,可以发现,相比2龄鱼,1龄鱼的各参数间存在更多的偏相关性。综合参数间的相关性,可以发现无论对于1龄幼鱼还是2龄成鱼,头长、头高、眼间距、尾柄长、体重、背鳍长这6个参数不仅与体长存在...
关键词:
唇 身体形态特征参数 相关性 变异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周剑光 蒋艳琳 张林 王昱斌 张涛 阿达可白克·可尔江 郭焱 杨天燕
为了解江鳕(Lota lota)细胞遗传学数据信息,采用PHA和秋水仙素腹腔注射、肾细胞空气干燥制片法,测定江鳕染色体核型,并观察江鳕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江鳕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48,核型公式为12m+18sm+14st+4t,染色体总臂数NF=78,未发现随体、次缢痕和异型性染色体。染色体相对最大长度为6.83±0.31,最小为2.06±0.17。江鳕主要形态特征为体圆长形,后部侧扁,颏部正中具颏须1枚,侧线后部侧中位且常不完全,背鳍两个,腹鳍喉位;其鳍式为背鳍D.i~iii-10~13,i~ii-65~92,胸鳍P.i-16~17,腹鳍V.0-7,臀鳍A.0-64~84;鳔一室,脊椎骨总数为58~67,左侧第一鳃弓外侧鳃耙数8~12。通过与鳕科其他鱼类染色体核型比较结合形态学特征分析,推断江鳕在进化上属于较为特化的类群。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永乐 朱新平 刘毅辉 李志文 胡世明 许建强
丝足鲈(Osphronemus goramy),英文名为Giantgouramy,分类上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长丝鲈科(Osphronemidae),原产于东南亚诸国,为东南亚的养殖对象。1998年,我所从越南引进该种鱼,见图1。由于其生长快,食性杂,易饲养,在国内已逐渐成为一个新的养殖对象。其体型奇特,尾鳍鲜红,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因该种鱼引进我国时间不长,有关的研究很少。为了推广养殖该种鱼,有必要全面了解该鱼的形态特征以及其核型。因此本文对于丝足鲈的形态特征及核型进行了详细观察及研究。
关键词:
丝足鲈 形态特征 核型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且鲁 刘奕 宋红梅 汪学杰 刘超 牟希东 胡隐昌 罗建仁
利用MISA软件对双须骨舌鱼(OSteOglOSSuM bIcIrrhOSuM)性腺转录组测序获得的188 461条unIgene进行SSr检测,结果在11 917个unIgene中共检测到SSr位点12 578个,其中包含2个及以上SSr位点的unIgene有633个。SSr的发生频率为6.32%,平均分布距离为9 949 bp。在筛选到的SSr位点中,优势重复基序为二核苷酸、三核苷酸和四核苷酸,其中二核苷酸重复基序数量最多,占总数的50.52%。重复基元类型共216种,其中数量最多的类型为二核苷酸重复Ac/gt,占总数的20.66%。从所有筛选出的SSr位点中随机选取50个位点并运用prI...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汪学杰 田媛 刘奕 牟希东 刘超 胡隐昌 罗建仁
通过组织学研究方法,分别对双须骨舌鱼Ⅱ~Ⅴ期的卵巢及Ⅱ~Ⅵ期精巢的形态结构、特征及生殖细胞变化进行描述。结果显示,Ⅱ时相卵母细胞的细胞核较大,约为细胞体积的一半;Ⅲ时相卵母细胞出现卵黄斑及卵黄颗粒;Ⅳ时相卵母细胞中卵黄迅速积累且细胞膜出现褶皱;Ⅴ时相卵母细胞膜表面的褶皱消失。雄性双须骨舌鱼精巢发育的Ⅱ期,只含有初级精母细胞。Ⅲ期精巢分布有初级和次级精母细胞,精小管形成且小管中充满精细胞;Ⅳ期精巢主要含有初级和次级精母细胞以及精原细胞,精小管中出现空腔;Ⅴ期精巢中包含次级精母细胞、精原细胞和精子细胞,精小管中的空腔增大;Ⅵ期精巢则显示出高度血管化和结缔组织增多等特点。本研究将为双须骨舌鱼人工繁殖...
关键词:
双须骨舌鱼 性腺发育 卵巢 精巢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且鲁 刘奕 宋红梅 汪学杰 刘超 牟希东 胡隐昌 罗建仁
为探究双须骨舌鱼抗缪勒氏管激素基因amh的作用和表达模式,本研究通过RaCE技术克隆了双须骨舌鱼amh基因全长C DNa序列,发现存在amh1、amh2两个亚型(GEN BaNk登录号kU378662、kU378663)。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双须骨舌鱼amh1基因的C DNa全长2277 Bp,编码623个氨基酸,amh2基因C DNa全长2181 Bp,编码355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amh基因保守性较低,双须骨舌鱼与同科的美丽硬仆骨舌鱼相似度最高,为85.64%,与不同科鱼类的相似度均低于42%。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该基因与骨舌鱼目聚为一支,与鲱形目、鲤形目等较低等的硬骨鱼类亲缘关系较近,...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叶欣 刘奕 刘超 宋红梅 汪学杰 牟希东
利用核糖体DNA序列探讨了骨舌鱼科(Osteoglossidae)高阶元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测定了现存的7种骨舌鱼核糖体基因,获得了巨骨舌鱼(Arapaima gigas)、尼罗异耳骨舌鱼(Heterotis niloticus)、双须骨舌鱼(Osteoglossum bicirrhosum)、费氏骨舌鱼(O. ferreirai)、美丽硬仆骨舌鱼(Scleropages formosus)、乔氏硬仆骨舌鱼(S. jardinii)和硬仆骨舌鱼(S. leichardti)的rDNA全序列,长度分别为11714 bp、8957 bp、12057 bp、11556bp、10377bp、10724bp和10725bp,GC碱基含量为63.78%~66.13%。采用邻接法和贝叶斯推论法分别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除ITS1外, 18S、ITS2、28S和18S+ITS1+5.8S+ITS2+28S联合序列建树均与传统的分类相符合,研究结果阐明了骨舌鱼科亚科、属和种间的分类关系,核糖体DNA可作为骨舌鱼科的分子标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彭绿春 于恒隽 余娜 瞿素萍 张艺萍 解玮佳 李世峰 丁鲲
为探明铁线莲核型特征与种间的亲缘关系,以10种(品种)铁线莲组培苗幼嫩根尖为材料,应用常规压片法分析染色体特征,并进行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核型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除1个栽培种‘杰克曼’的染色体数为14外,其余9个种的染色体数2n=16,染色体基数为8;10种铁线莲核型特征参数种间存在的差异,可作为铁线莲属植物分类和亲缘关系判定的依据。以核型似近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在核型似近系数为0.818 1时,10种铁线莲聚为3类;在核型似近系数为0.893 9时,10种铁线莲聚为4类。
关键词:
铁线莲 核型特征 核型似近系数 聚类分析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邵锋 陈新军 李纲 钱卫国
应用4种数理统计方法,采用19个形态比例性状,对东黄海鲐鱼(包括日本鲐的五岛西部种群和东海西部种群,澳洲鲐)3个群体形态差异进行研究。差异系数(C.D)检验证实,日本鲐的五岛西部与东海西部2个种群形态上尚未达到亚种差异水平。均数差异系数表明,日本鲐的五岛西部和东海西部种群间比例性状差异显著有FL/BL,SPL1/BL,ED/BL,D2-4/BL,D2-5/BL,D3-5/BL,D4-7/BL,D6-7/BL等8个参数(P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何丽 陈再忠 李伟纯
观察并详细记录了血鹦鹉的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1)血鹦鹉体高与体长的比为0.617,十分接近黄金分割点0.618;(2)胃U形,肝脏发达。以头肾细胞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本,首次报道了血鹦鹉的核型,研究表明血鹦鹉的染色体数量是2n=48,核型公式为是4sm+44stt,NF=52。
关键词:
血鹦鹉 形态特征 核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