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75)
2023(4459)
2022(3767)
2021(3309)
2020(2871)
2019(6352)
2018(6262)
2017(11137)
2016(6223)
2015(7181)
2014(7008)
2013(7179)
2012(6820)
2011(6262)
2010(6401)
2009(5824)
2008(5686)
2007(5344)
2006(4862)
2005(4574)
作者
(24443)
(20395)
(20208)
(19130)
(13107)
(10069)
(9183)
(8039)
(7882)
(7391)
(7125)
(6938)
(6911)
(6876)
(6696)
(6424)
(6282)
(6232)
(6184)
(6168)
(5455)
(5394)
(5228)
(4717)
(4678)
(4669)
(4639)
(4460)
(4411)
(4370)
学科
(26205)
经济(26173)
(20679)
管理(20235)
(17591)
企业(17591)
方法(13953)
数学(12159)
数学方法(11896)
技术(11762)
(9482)
技术管理(6380)
中国(6137)
(5906)
(5713)
业经(4903)
(4471)
理论(4363)
(4320)
农业(4318)
贸易(4318)
(4223)
环境(3970)
(3736)
(3582)
金融(3581)
(3517)
银行(3481)
(3369)
(3335)
机构
大学(102279)
学院(99625)
研究(41207)
(36852)
经济(35967)
管理(33605)
科学(30701)
中国(28868)
理学(28671)
(28644)
理学院(28238)
管理学(27340)
管理学院(27196)
(24229)
(23524)
农业(23429)
研究所(22428)
业大(22193)
中心(17935)
(16379)
(15812)
技术(15339)
(15255)
(14944)
农业大学(14822)
北京(14727)
(14246)
(13540)
科学院(13481)
实验(12921)
基金
项目(71485)
科学(54257)
基金(51588)
(49519)
国家(49204)
研究(42576)
科学基金(39909)
自然(29545)
自然科(28911)
自然科学(28893)
(28782)
自然科学基金(28382)
基金项目(26066)
社会(25342)
(25240)
社会科(24146)
社会科学(24137)
资助(22936)
教育(19628)
计划(17439)
重点(17090)
科技(16783)
(15405)
(15111)
(15042)
创新(14697)
编号(14690)
科研(14510)
(13945)
专项(12888)
期刊
(37781)
经济(37781)
学报(28672)
研究(26833)
(25425)
中国(23473)
科学(22400)
大学(20020)
学学(19164)
农业(17780)
管理(14422)
技术(11700)
(11516)
(9793)
教育(9435)
业大(9216)
农业大学(7900)
科技(7697)
统计(7294)
技术经济(7171)
(6822)
经济研究(6528)
(6520)
金融(6520)
(6418)
财经(6258)
决策(5619)
林业(5607)
(5470)
图书(5409)
共检索到1535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广涛  杨志辉  朱杰华  赵冬梅  韩彦卿  
【目的】利用双重PCR技术快速检测马铃薯环腐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sepedonicus)和黑胫病菌(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a)。【方法】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马铃薯环腐病菌pCS1质粒上纤维素酶A基因序列,对比近缘种及马铃薯上几种重要病原菌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CMS1/CMS2,将设计的引物与已发表的PCR检测马铃薯黑胫病菌特异性引物ECA1f/ECA2r结合,经过条件优化后,建立了双重PCR体系。【结果】利用引物CMS1/CMS2扩增出了1条913 bp的马铃薯环腐病菌特异性条带。检测灵敏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凤柳  张海颖  于秀梅  赵伟全  刘大群  
【目的】马铃薯疮痂病菌具有明显的组成多样性,通过筛选不同疮痂病菌的通用探针引物,建立针对该类病原菌的定性检测方法。【方法】以目前中国存在的不同致病种的代表菌株CPS-1(Streptomyces scabies)、CPS-2(S.galilaeus)、CPS-3(S.acidiscabies)、CPS-4(S.turgidiscabies)为材料,根据NCBI GenBank中已登记的疮痂病菌特有毒素合成基因簇中的基因txtA、txtB、txtC(P450)、txtD(nos)等序列设计引物,对不同菌株的基因组扩增,选择特异性和稳定性较高的引物作为探针引物,经温度梯度筛选优化反应体系后建立成熟...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萍花  方敦煌  吴祖建  
通过筛选特异性引物,优化多重PCR体系中的Mg2+、d NTP Mixture、Taq DNA聚合酶浓度,退火温度等反应条件,建立了多重PCR同时检测4种病菌(烟草黑胫病菌、根黑腐病菌、猝倒病菌和立枯病菌)的技术体系,得到265、364、400和541 bp共4条特异性条带,对应的病菌分别为猝倒病菌、黑胫病菌、根黑腐病菌、立枯病菌.该检测体系的灵敏度可达10-2ng·μL-1基因组DNA.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文军  朱水芳  夏明星  陈红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缪云琴  孟然然  唐唯  杨仙  李灿辉  
晚疫病是云南省马铃薯第一大病害,近年在云南省种植区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从1998年发现晚疫病菌的2种交配型以来,有性生殖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文章以2010年来自云南省马铃薯主产区的86个晚疫病菌菌株为材料,以对峙培养检测法检测结果为准,比较分析了CAPs标记和A2特异性DNA片段扩增方法的准确性。研究证实了2种分子标记检测方法均可以准确检测出晚疫病菌A1和A2交配型,但不能区分A2和A1A2交配型。A2交配型占总菌株的82.56%,在云南省所有马铃薯主产区都存在,已成为云南省晚疫病菌群体中的优势交配类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莹莹  林菁菁  焦玉霞  施朴才  李正跃  桂富荣  黄琼  
利用NCM-ELISA方法对来自云南省3个县(市)50个样本的马铃薯种薯青枯病菌的带菌量进行检测,检查是否具有青枯病潜在感染。结果表明:寻甸的24个样品中11个带菌;宣威的17个样品中10个带菌;来自昭通的所有样品都不带菌。其中马铃薯主栽地区的主栽品种的青枯病潜在感染量较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旭东  陆辰晨  沈浩  吴翠萍  张海峰  王源超  郑小波  
[目的]应用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建立基于颜色判定的简便、快速和灵敏的大豆茎褐腐病菌[Phialophora gregata f.sp.sojae(PGS)]检测方法。[方法]利用LAMP技术,以ITS为靶序列,设计了4条特异性的LAMP引物和2条环引物,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检测大豆茎褐腐病菌的LAMP体系。[结果]整个检测过程仅需1 h就可通过肉眼直接目测试验结果。在等温条件下(64℃)进行核酸扩增反应1 h,在扩增前加入染料HNB(羟基萘酚蓝)作为反应指示剂,根据HNB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PGS的存在与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代玉立  甘林  滕振勇  杨静民  祁月月  石妞妞  陈福如  杨秀娟  
【目的】由大斑突脐蠕孢(Exserohilum turcicum)和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 maydis)引起的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是玉米生产上重要的叶部真菌病害,本研究旨在建立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为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的交配型田间分布和有性生殖研究提供技术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玉米大斑病菌(登录号MAT1-1:GU997138和MAT1-2:GU997137)和小斑病菌(登录号MAT1-1:X68399和MAT1-2:X68398)交配型基因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2种病原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特异性引物,采用单因素法对引物的退火温度以及扩增程序中延伸时间和循环数等重要参数进行优化,建立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并对2种病原菌的交配型多重PCR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检验。同时,对田间采集的129株玉米大斑病菌和194株玉米小斑病菌单孢菌株的交配型进行多重PCR检测,以明确建立的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的适用性。【结果】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和设计的交配型特异引物StMAT01-2F/R、StMAT02-3F/R、ChMAT01-3F/R和ChMAT02-2F/R可分别扩增出MAT1-1、MAT1-2型菌株大小为816、132 bp(大病斑菌)与490、136 bp(小病斑菌)的特异性目的条带。25μL多重PCR扩增体系:2×Multiplex PCR Mix 12.5μL,引物各10 pmol,DNA模板100 ng,退火温度为57.2℃(大病斑菌)和55.0℃(小斑病菌),35个循环。该多重PCR对玉米大斑病菌MAT1-1、MAT1-2型单孢菌株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0.1、0.01 ng基因组DNA,而对玉米小斑病菌MAT1-1、MAT1-2交配型的检测灵敏度均为0.1 ng基因组DNA。该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对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特异性很强,能够很好地区分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相应的近缘种和14株其他真菌菌株。不同地理来源的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检测结果表明,该多重PCR能够准确地检出129株玉米大斑病菌和194株玉米小斑病菌的交配型,且检测结果与随机抽取的菌株杂交验证结果完全吻合。【结论】构建的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出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的交配型,为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的交配型田间分布和监测及有性生殖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方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尹全  宋君  刘勇  刘红雨  黄小琴  
根据GenBank中根肿病菌的保守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该引物能从供试的根肿病菌根组织中特异性扩增出一条498bp的预期条带。采用改良土壤DNA提取方法对人工配制病土中根肿病菌休眠孢子DNA提取,通过检测不同稀释度和不同孢子量的DNA检测结果证明,该检测方法能检测出土壤根肿病菌含量大于104个孢子/g孢子浓度的带菌土壤,且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简便、有效的特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欣  崔秀明  刘迪秋  孙恬  郭爱玲  陈军  
为了建立一种准确、快速检测三七根腐病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基于尖孢镰刀菌脂肪酸ω-羟化酶基因设计了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特异性引物对Fo-QF和Fo-QR,制备了该基因的重组质粒标准品,建立了尖孢镰刀菌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从三七种植区采集到14个具有根腐病、黑斑病典型症状的三七病株及三七种植土壤样品,并提取了这些样品的总DNA,运用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脂肪酸ω-羟化酶基因只以尖孢镰刀菌DNA为模板扩增出特异的PCR产物。此外,该方法灵敏度高,检测模板浓度可低至0. 35 pg/μL。构建的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Ct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熔解曲线的吸收峰单一,扩增效率好。利用该定量检测体系,能从几种不同的三七病株中快速检测出携带尖孢镰刀菌的根腐病病株,从而达到准确诊断的目的。本方法不仅能明确三七种植土壤以及三七病株中尖孢镰刀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并且可以为三七土壤处理、根腐病的早期诊断和动态监测以及带病三七种子、种苗的快速分子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小芳  张海燕  王永吉  魏兰芳  姬广海  
【目的】魔芋软腐病是魔芋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细菌性病害,严重威胁着魔芋产量。【方法】本实验拟利用血清学技术建立快速检测魔芋细菌性软腐病菌的方法。【结果】采用棋盘滴定法确定抗原和抗血清的最适工作浓度分别为106CFU/m L和1∶10000;病原菌检测灵敏度为103CFU/m L;抗血清与其它细菌标准菌株的交叉反应结果均呈阴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将该方法检测了24份魔芋种球、病土和带病植株,检出率高达91.67%。【结论】该技术可以有效的检测魔芋软腐病原菌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朱致翔  时浩杰  雷飞斌  张传清  
由茶麋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引起的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干腐病是山核桃栽培过程中的主要病害,该病菌表现明显的"潜伏侵染"特性。研究山核桃树体中干腐病菌的定量检测技术对山核桃干腐病的预测预报及科学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茶麋子葡萄座腔菌的eF1α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普通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扩增发现引物eFrt-F1/r1对山核桃干腐病病菌的特异性及扩增效率较高,可稳定扩增出230 Bp的目标条带。应用此特异性引物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干腐病病菌检测方法能够定量检测出山核桃植株样品...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河  宋光桃  何末军  郝艳  周国英  
为建立油茶Camellia oleifera根腐病菌层生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的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快速检测体系,扩增层生镰刀菌核糖体DNA基因间隔序列(ITS)区并测定其序列,比较该序列与GenBank中近似种的ITS序列差异,设计了特异性引物GF1和GR2,利用该对引物与ITS1和ITS4进行巢式PCR扩增检测层生镰刀菌。结果显示,巢式PCR对层生镰刀菌的检测灵敏度可达100ag基因组DNA,比常规扩增方法提高了1万倍。利用设计的GF1/GR2特异性引物与ITS区通用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可灵敏地扩增出油茶根腐病菌层生镰刀菌DNA。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胥婧  沈秀萍  邵秀玲  胡白石  许志刚  
根据风信子黄腐病菌(Xanthom onas hyacinthi,XHA)的fimA基因,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JAAN/JARA,目的片段为226 bp,用来检测样本中有无目标细菌。用XHA全菌体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建立了检测风信子黄腐病菌的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技术。用上述两种方法对风信子黄腐病菌和人工接种发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可以准确、灵敏地检测风信子黄腐病菌及带菌样品,方法简单、快速、实用,可以在口岸检疫中推广使用,以减少风信子黄腐病菌进入中国的风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虎虎  徐幸莲  
【目的】建立在鸡肉生产一线具有较强操作性,并可同时检测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的三重PCR方法。【方法】利用该3种致病菌的特异性基因invA、HlyA、rfbE设计3对引物,在确定方法特异性和抗干扰能力的基础上,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对反应灵敏度进行测定,模拟并检测在鸡肉中常见腐败菌和鸡肉基质对检测方法的干扰影响作用下,在前增菌程序的辅助下该方法的实际样品检测灵敏度。【结果】该方法特异性和抗干扰能力强,3种致病菌测序结果的同源性分别达到100%、99%和99%,反应体系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1℃,灵敏度试验中3种致病菌同时检出的检测线达到103CFU/mL,单重的灵敏度达到101CFU...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