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12)
2023(14600)
2022(12591)
2021(11764)
2020(9938)
2019(22463)
2018(22089)
2017(43226)
2016(23150)
2015(25766)
2014(25402)
2013(25066)
2012(22563)
2011(20095)
2010(19925)
2009(19008)
2008(18749)
2007(16593)
2006(14597)
2005(13147)
作者
(65277)
(53637)
(53455)
(50754)
(34399)
(25653)
(24588)
(21048)
(20570)
(19337)
(18494)
(18047)
(17095)
(16850)
(16631)
(16463)
(16164)
(15903)
(15524)
(15280)
(13135)
(13063)
(13056)
(12274)
(12147)
(12118)
(12024)
(11867)
(10672)
(10433)
学科
(89486)
(89276)
经济(89157)
(86073)
企业(86073)
管理(82386)
方法(43846)
数学(34405)
数学方法(34047)
(30608)
业经(27812)
(24715)
(23566)
财务(23502)
财务管理(23470)
(23314)
中国(23288)
银行(23167)
企业财务(22283)
(21690)
(20410)
理论(19162)
技术(18293)
(17785)
(16981)
金融(16978)
(16449)
贸易(16435)
(16185)
(16019)
机构
学院(323603)
大学(321415)
管理(136289)
(127074)
经济(124209)
理学(116606)
理学院(115461)
管理学(113748)
管理学院(113156)
研究(97206)
中国(83980)
(67503)
(63601)
科学(58561)
财经(50753)
(48078)
(47053)
中心(46443)
(45985)
(45079)
业大(44437)
研究所(42564)
北京(42458)
(39745)
(38739)
师范(38413)
财经大学(37894)
经济学(37670)
商学(36968)
商学院(36588)
基金
项目(216511)
科学(171484)
研究(160498)
基金(158438)
(135645)
国家(134422)
科学基金(118230)
社会(101487)
社会科(96109)
社会科学(96084)
(84514)
基金项目(84186)
自然(77424)
自然科(75669)
自然科学(75653)
自然科学基金(74315)
教育(73211)
(70156)
编号(66539)
资助(65269)
成果(52608)
(47221)
重点(47135)
(46450)
(44418)
课题(44020)
创新(43093)
项目编号(42586)
科研(41376)
教育部(41303)
期刊
(140385)
经济(140385)
研究(97965)
中国(57517)
管理(53724)
(51767)
学报(45089)
(43741)
金融(43741)
科学(43486)
(39613)
大学(34605)
学学(32816)
教育(31610)
技术(28749)
农业(26087)
财经(25151)
业经(23899)
经济研究(21653)
(21275)
理论(17474)
问题(17067)
技术经济(17030)
财会(16320)
实践(16032)
(16032)
现代(15890)
图书(15096)
商业(14842)
科技(14822)
共检索到4797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玥  秦学志  
本文以银企信贷关系为例,考虑主观和客观双重违约风险因素,在多渠道融资模式下得到信贷各方共赢博弈决策模型,并给出博弈均衡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挖掘出双重信用风险影响下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源,给出解决方案。探索性地给出实现信贷系统共赢发展的有效策略集,并提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文学  康金莉  
从企业违约的内部成因出发,依据企业财务会计理论,构建了基于现金流量泰勒展开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并利用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一年期和多年期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预测准确率及稳健性,同时得到了经济上升周期过程中企业违约的渐进过程。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庭强  施添文  王磊  戴斌  
在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程度不断加深和银企间业务关联愈加密切的背景下,银企关联网络成为企业债券违约风险的主要传播渠道。本文运用文献分析和理论推演方式,剖析银企关联网络结构及其特征,并从流动性传导和信息传递两个视角探究企业债券违约风险的传染渠道与传染机制。研究发现:银企关联网络具有的多元异构特征、核心—外围特征以及小世界特征,是企业债券违约风险传染的内在条件;流动性渠道是企业债券违约风险传染的主要途径,信息传递渠道则拓宽了传染途径且形成了新的传染分支。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程瑾  殷杰  
最近几年来,银行贷款坏帐或呆账日益严重,鉴于此,银行业开始逐步将工作的重点转向调整信贷结构和降低不良贷款率,将贷款主要投向国有大型企业、经济发达地区、国家重点项目、效益良好的上市公司以及经济发达地区。与此同时,很多银行机构也认为大额客户规模大,是优质客户,抵御风险能力强,既能够增加业务量,提高市场份额,又可以降低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蒋书彬  
随着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风险监管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自身对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提高的内在需求,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度量和信用评级体系的建立成为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根据国外金融机构常用的风险度量KMV模型,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具体特征,对KMV模型进行改进,并利用动态违约距离估计最优违约距离,利用改进后的模型对141家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进行度量,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能够很好地区分违约特征,并以此建立的信用评级结果分布良好,能够较好地适用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度量要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白云芬  胡新华  叶中行  
本文在约化模型的框架内考虑了含交易对于违约风险的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在参照资产违约强度与利率相关、信用保护买卖双方违约强度受到参照资产违约影响的情形下,给出了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公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邓斌  张涤新  
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中,信用违约互换蕴含的道德风险使其成为危机发生和发展的助推器。本文通过构建信用违约互换交易的合约设计模型,研究该产品的作用以及控制其道德风险的最优合约设计。分析发现:交易双方资金成本差异决定了信用违约互换具有优化配置信用风险、提高银行收益和拓宽市场主体投资渠道等有利作用,但信用违约互换交易会降低银行监督信贷资产的努力水平,导致信用风险积聚和增加。通过引入不完全保护机制,我们给出了有效控制信用违约互换道德风险的最优合约。本文的研究结论为防范和控制信用衍生品隐含的道德风险提供了借鉴,有利于促进其发挥分散信用风险等积极作用。
[期刊] 征信  [作者] 葛欢  张留禄  
信用违约互换作为一种信用衍生产品通过转移信用风险为信用风险管理带来了深刻变化,其定价问题值得深入研究。通过对违约强度的建模给出两种违约模型——结构性模型、简约模型,结合信用评级制度发现了一个公司的违约强度与其所处的评级之间的关系,使用马尔科夫链建模该公司的信用等级转移状况证明其违约强度为马氏调节过程。该模型增加了模型参数,得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信用违约互换定价公式,并对金融危机下信用违约互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倩  T.Hartmannwendels  
在信用组合中,企业的违约是相互随机依赖的。除了来自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即因果传染;还有一种影响来自于企业间的直接相互关系,我们称其为信用违约传染。在目前,席卷全球的次贷风暴,就是一个信用风险传染的实例。到目前为止,人们尝试了从不同角度为违约传染建模,特别是从简约模型角度出发。本文从结构模型角度出发,为信用违约传染建模。并在此模型基础上,分析其对信用衍生品定价的影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肖汉  
2018年以来,违约频率呈现明显加快的势头,且近期负面信用事件频发并且集中于融资渠道相对狭窄的民营企业。在当前打破刚兑背景下,地方政府等隐性维稳诉求降低,导致问题更容易暴露。显然金融防风险、去杠杆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举措,但关键是如何有序推进。其中,尤其是要提防信用风险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和共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融资渠道缺口"引发的信用收缩效应对经济的冲击远比去年资金面紧张带来的影响更大。货币政策总体上是总量政策,无法也不能对冲当前的"融资渠道缺口"。因此,违约事件增多是金融防风险、去杠杆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也是需要承担的合理代价,当前需要防范融资渠道快速收缩引发的连锁效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肖汉  
中国证监会自2015年1月发布《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将公司债发行主体范围由仅限于境内外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扩大至所有公司制的市场主体,并建立了非公开发行制度,企业信用债市场大幅扩容,企业债也随之大规模增长。近两年,企业逐渐进入债务偿付期,年度到期债务规模逐步加大。然而,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高质量发展期,阶段性的经济下行压力也在加大,公司信用债违约事件时有爆发。据WIND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圣忠  庞春媛  李倩  
本文提出了一个由风险源、风险载体以及风险接收者等要素组成的供应链违约风险传染分析框架,分析了供应链违约风险的形成及传染机理,以资金、信息、人员、技术、契约等作为载体,系统总结了供应链违约风险传染的影响因素。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文忠桥  曾刚  王芳  郭卫文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涛  张亮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出台后,中国地方政府获得了自行发行地方债权利。由于多数省份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规模较大,地方债蕴含的信用违约风险不可忽视。基于各省份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历史数据,以及2015—2016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的发行规模,通过精确计算各省份财政担保比例,利用改进的信用风险评估KMV模型,评估了各省份地方债的预期违约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地方债的信用违约风险随时间推移将逐渐显性化。地方债的信用违约风险呈现区域差异化分布状态,中西部地区违约的省份数量会逐渐增多。地方债的预期违约率与其发行规模以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并不直接相关,与其财政担保比例高度相关;地方债的预期违约率与其期限关联性较强,与其发行利率相关性较弱。因此,监管部门应制定针对各省份债务情况的差异性地方债监管政策;应通过发行久期较长的地方债,对地方债违约风险进行分散化处理。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倩  王煦逸  
本文试图对几种有代表性的模型进行比较,来分析由于建模方式的不同,而导致的对信用期权定价和对冲的结果的不同。如果将违约风险传染考虑进去,类似德隆帝国崩溃的事件,或许就能避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