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59)
- 2023(3923)
- 2022(3171)
- 2021(3166)
- 2020(2592)
- 2019(6157)
- 2018(5852)
- 2017(10752)
- 2016(5595)
- 2015(6661)
- 2014(6251)
- 2013(6405)
- 2012(6070)
- 2011(5843)
- 2010(5488)
- 2009(5214)
- 2008(4970)
- 2007(4096)
- 2006(3646)
- 2005(3407)
- 学科
- 济(29463)
- 经济(29438)
- 方法(13670)
- 管理(13014)
- 数学(12909)
- 数学方法(12875)
- 业(11909)
- 中国(11499)
- 贸(8856)
- 贸易(8851)
- 易(8767)
- 企(8444)
- 企业(8444)
- 农(6370)
- 财(5420)
- 关系(5340)
- 制(5184)
- 出(5103)
- 银(4984)
- 银行(4977)
- 行(4906)
- 融(4690)
- 金融(4690)
- 业经(4312)
- 环境(4305)
- 口(4205)
- 出口(4204)
- 出口贸易(4204)
- 发(4200)
- 学(3999)
- 机构
- 大学(86369)
- 学院(82408)
- 济(47520)
- 经济(47081)
- 研究(36131)
- 管理(29699)
- 中国(29164)
- 理学(25605)
- 理学院(25310)
- 管理学(25128)
- 管理学院(24969)
- 财(19023)
- 京(18948)
- 科学(18464)
- 所(17816)
- 经济学(17132)
- 研究所(16427)
- 财经(15792)
- 经济学院(15483)
- 中心(14923)
- 经(14844)
- 北京(12804)
- 院(12670)
- 财经大学(12100)
- 农(11927)
- 科学院(11661)
- 研究中心(10714)
- 社会(10314)
- 范(9914)
- 师范(9855)
- 基金
- 项目(55342)
- 科学(44945)
- 基金(44501)
- 研究(40386)
- 家(39588)
- 国家(39370)
- 科学基金(33089)
- 社会(29446)
- 社会科(28149)
- 社会科学(28145)
- 基金项目(22329)
- 自然(19459)
- 资助(19096)
- 自然科(19083)
- 自然科学(19076)
- 自然科学基金(18808)
- 教育(17768)
- 省(16391)
- 中国(15979)
- 划(15685)
- 部(14713)
- 国家社会(14357)
- 编号(13367)
- 教育部(12912)
- 重点(12814)
- 发(12072)
- 重大(11549)
- 人文(11495)
- 成果(11328)
- 创(11232)
共检索到126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少军
国际体系作为行为体的互动所形成的整体结构,是中国实施对外政策的环境与舞台。在国际体系中,身份是决定中国的利益、立场和实现利益之途径的一个基本因素。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强调自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随着国力的增强,在当今正日益被视为一个"大国"。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大国参与国际互动有迥异的机制与结果,因此中国面对着双重身份的困境。要破解这一困境,中国一方面需要从主观上认清自己的真实身份和不同互动机制的影响,另一方面则需要恰当解决客观上两种机制并存所带来的困扰。在对外关系中,中国需要应对国际体系所内含的权力政治、国际制度与观念建构等主要影响机制,适宜地开展实力外交、制度外交和公共外交。中国只有利用体系的系统...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柯子刊
林少华既是一名翻译家,又是一名作家。两种身份之间的互动频繁默契,其翻译与创作共用一套思维方式,文学观、文学翻译观、文学创作和翻译实践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一套循环系统。文学观、文学创作在先,对翻译观、翻译实践产生深刻影响,翻译实践影响文学创作的主题倾向,文学创作再进一步巩固并强化文学观,文学观继而影响翻译观,如此循环反复。
关键词:
林少华 翻译家 作家 翻译观 文学观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吕炜
本文从总揽全局的高度探讨一些有时空跨度的重大问题,包括近10年来财政运行中的问题与矛盾分析、财政矛盾产生的体制性分析、战略机遇期财政在改革发展中需要承担的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财政自身发展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四个方面。文章认为,经济中的诸多矛盾正呈现向财政集中的趋势;财政矛盾成为考察经济运行状况的一个窗口,其解决也必须着眼于体制;未来财政运行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战略机遇期改革与发展目标的实现;财政职能总体上将进一步扩展。
关键词:
战略机遇期 财政矛盾 财政改革 财政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于学军
文章应用“人口机会窗口”理论,从人口转变的角度分析了“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战略机遇期的概念。文章认为,快速的人口转变将把中国带入人口负担最轻的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由于特殊的国情,特别是庞大的就业人口压力和老年人口负担,中国发挥“人口机会窗口”效应面临诸多的挑战。文章在介绍了东亚各国是如何借助“人口机会窗口”效应实现经济起飞的经验后指出,人口转变所带来的战略机遇期只是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要将潜在的机遇转换为现实的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必须辅之以及时而有效的发展战略调整。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黎
根据传统的金融理论,银行如同时持有借款企业的债权和股权,即拥有债权人和股权人的双重身份,在进行决策时会更为理性,也更有利于对企业进行监管。但现实情况是不管各国的法规如何制定,发放贷款仍是国际银行业的主要业务。文章分析了银行不愿持股的原因,银行持股的弊端,以及法律的规定如何促进了银行业务的专门化。
关键词:
银行持股 监管 法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熊发礼 张瑛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最大动力,而推动城镇化建设,核心是推进人的市民化。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在顶层设计、具体规划、户籍政策、土地流转政策等方面都有具体落实或正处于试点阶段,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利益也在更大程度上得到维护,但一些核心制约因素依然存在。本文依据帕累托最优原则,站在农耕文化及精神需求层面的视角,认为消除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各种担忧的办法是在不影响其农民身份和利益的同时,给予其市民待遇,即给予进城农民工双重身份待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宁 谢平
在传统拍卖理论下研究信息不对称情况,一方如何通过机制设计获取另一方的信息,以获取更多的交易剩余或者达成更高的交易效率。传统拍卖中一个基本假设是一方为买方,另一方为卖方,且双方身份不会发生变化。与传统拍卖不同,双重身份拍卖中,当满足一定条件,拍卖参与人可以从对方购买商品,或者将自己持有的商品卖给对方。双重身份拍卖中,参与人获得交易剩余的可能性更大,因而,其报价行为表现的与传统拍卖存在一定差异。理论分析显示:在一方出价,另一方做出买或卖的选择情况下,如果对方对自己估值了解的信息越少,自己将获得更多的收益。在一级密封价格拍卖中,其出价比传统一级密封价格拍卖更低。蒙特卡洛模拟结果显示,在多人出价的竞价交易中,与均匀报价相比,线性报价情况下,成交价格更低,成交效率更高。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毛志宏 于跃
论会计人员的双重身份毛志宏,于跃长期以来,中国会计人员一直被认为“既是从事企事业生产经营的管理人员,又是代表国家对企业实施经济监督的工作人员”,即所谓的双重身份。会计人员的这种双重身份是否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按照会计人员双...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仁伟
必须深刻理解党中央对今后20年左右是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世界经济政治力量结构的巨大变化是战略机遇期的外部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国家制度建设是战略机遇期的基础和动力。战略危机和转机的并存与转化是把握战略机遇的关键。错失战略机遇期将导致极大的历史代价。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茉楠
未来十年,全球资源能源格局将呈现三大新趋势:需求增长趋势性放缓、新供给的结构性变化,以及消费增长重心转移,这些变化对中国而言将是实施全球资源能源战略的重要战略机遇期。1.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再工业化"周期带来机遇。全球经济增长和结构因素将持续影响全球资源能源需求的变化。一方面,发达国家债台高筑、消费萎缩、人口老龄化,以及总体增长低迷的趋势不会改变,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和人均消耗量也将趋势性下降;另一方面,未来十年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叶荷
中国仍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但与过去30年相比,战略机遇期已经从本质上有所不同。今后的战略机遇期将伴随着更多的风险与不确定性,战略机遇能否实现将更多取决于中国改造国际经济环境的能力。中国必须深刻认识国际经济关系中一些主要因素的变化,以新的判断、新的思路应对不一样的战略机遇期。
关键词:
国际经济关系 变化 战略机遇期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友梅
中国审计发展的大趋势是怎样的?这是很多中国审计工作者及很多外国同行非常关心的问题。文章审视我国审计的发展机遇,提出2011—2020年是我国政府审计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而且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国政府审计在审计体制、审计分工、工作思路、审计重点等方面将有战略性的突破。
关键词:
中国政府审计 战略机遇期 审计发展机遇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丁工
随着全球各国前途相通、命运相联程度的日益加深,需要各国协同合作解决的跨国性、世界性问题大幅增多,中国战略机遇期已由突出"随势"和"用势"向强调"谋势"和"造势"演化。当前,战略机遇期已经不单是中国独享自用的有利时机,还是为增进人类共同利益贡献智慧、力量、方案的特殊阶段。中国若想更好地维系、善用战略机遇期,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与合作共赢的新思路来应对风险、化解挑战,就成为中国思考对外战略路径模式的必然选择。因此,中国应牢牢把握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条贯穿始终的主线,努力将维系和延续中国战略机遇期同全球人民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蕴岭
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将处在一个与之前不一样的战略机遇期,中国本身也成为战略期环境的重要变量。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矛盾转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崛起与发达国家要维护其主导地位之间的矛盾。中国的快速崛起改变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权力关系,使其会遭到多种力量的制约和遏制。中国要消除这种紧张状态,关键在于能否与相关国家建立起互信关系和制度化合作机制,使军事互动能够在相互不感到威胁的框架内进行。未来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国际产业链的调整是一个不同角色、不同力量、不同因素的互动进程。中国要练好内功,在深化改革与加快开放上有大的进展,取得成效,就能在变化的环境中取得新的竞争优势,从而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铺垫新的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