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71)
2023(9642)
2022(8181)
2021(7858)
2020(6792)
2019(15546)
2018(15368)
2017(30233)
2016(16054)
2015(18124)
2014(17817)
2013(17260)
2012(15883)
2011(13997)
2010(13723)
2009(12497)
2008(12255)
2007(10460)
2006(8684)
2005(7288)
作者
(42082)
(35336)
(35273)
(33561)
(22734)
(17060)
(16159)
(13841)
(13480)
(12377)
(12311)
(11774)
(11066)
(10877)
(10806)
(10738)
(10554)
(10365)
(10278)
(10234)
(8630)
(8600)
(8329)
(8149)
(8069)
(7975)
(7582)
(7574)
(7103)
(6891)
学科
(70009)
经济(69934)
管理(50389)
(48985)
(42034)
企业(42034)
方法(41797)
数学(38352)
数学方法(37887)
(20859)
(15693)
(14858)
中国(14828)
财务(14819)
财务管理(14787)
企业财务(14238)
业经(12905)
(12561)
(11754)
贸易(11749)
(11449)
(10573)
农业(10534)
地方(10355)
(10244)
金融(10243)
技术(10101)
(9649)
银行(9640)
理论(9624)
机构
大学(224460)
学院(221717)
(94547)
管理(93378)
经济(92856)
理学(82333)
理学院(81621)
管理学(80166)
管理学院(79756)
研究(63919)
中国(50881)
(44822)
(44312)
财经(37201)
科学(36255)
(34196)
中心(32510)
(30464)
经济学(30381)
业大(30309)
(29781)
(29116)
财经大学(28334)
经济学院(27793)
北京(26996)
研究所(26216)
(25999)
师范(25727)
商学(25402)
商学院(25194)
基金
项目(155752)
科学(125501)
基金(118158)
研究(113289)
(101317)
国家(100529)
科学基金(89402)
社会(75015)
社会科(71398)
社会科学(71380)
基金项目(62325)
自然(58357)
(58352)
自然科(57119)
自然科学(57110)
自然科学基金(56131)
教育(53478)
资助(49533)
(49482)
编号(44334)
(36275)
成果(34852)
重点(34151)
(32689)
教育部(32311)
国家社会(32035)
人文(31243)
(31233)
科研(30648)
创新(30576)
期刊
(90343)
经济(90343)
研究(59227)
(36710)
中国(35277)
管理(33607)
学报(30548)
科学(29097)
(25357)
大学(25110)
学学(23816)
(21693)
金融(21693)
技术(20264)
财经(18963)
教育(18738)
农业(17308)
(16065)
经济研究(14694)
业经(14104)
统计(13320)
问题(12210)
(11819)
理论(11279)
技术经济(11242)
财会(10938)
决策(10819)
实践(10168)
(10168)
(10039)
共检索到3061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菁菁  朱瑞城  梁小敏  
双重股权结构造成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高度分离,虽保护了内部人对公司的控制权,却加剧了代理冲突,导致管理层有更大的动机进行“捂盘”行为。本文以2005-2019年在美上市中概股公司为样本,手工收集投票权数据开展实证研究,发现双重股权结构及两权分离程度对公司股价高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机构持股能够对此发挥显著的缓解作用,且这种作用源于机构投资者的监督效应、信息优势效应和卖空供给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诱发更高的投资水平、降低信息披露质量和股价信息含量,是双重股权结构导致股价高估的三个重要中介渠道。推动双重股权制度在我国的有序发展,应有针对性地强化对双重股权公司管理层的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同时积极发挥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和市场治理作用。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杨菁菁  程俊威  朱密  
使用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为样本检验双重股权结构对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双重股权结构会降低股利的支付概率与支付水平;在双重股权结构公司中,经营者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越高,股利支付概率和支付水平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双重股权结构公司将更多资金投资于研发活动,而研发投资与股利分配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科创板市场已允许具有双重股权结构的企业上市,但是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长期以来实行"半强制分红政策"以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在科创板实施该政策可能使得双重股权结构公司减少研发投入。因此,监管机构在制定与投资者利益保护相关的政策时,有必要审慎对待双重股权结构公司,使其处理好研发投入与投资者保护之间的关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威  冯璐  宋敏  李春涛  
股价高估指的是公司市场价值超出其内在价值的现象,但如何衡量内在价值一直存在争议。借鉴行为金融文献中锚定效应的概念,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性,本文提出了锚定比率(简称"RPR")这一新的股价高估指标。为了证实该指标的有效性,本文利用事后的股价崩盘风险进行了相关检验。结果表明:第一,锚定比率与股价崩盘风险正相关;第二,更少的分析师跟踪、更多的散户持股以及更高的股票流动性均会强化锚定比率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第三,在控制常用的股价高估指标、两类代理问题和管理层"捂盘"行为后,本文的结果依然成立;第四,利用崩盘事件,本文证实了锚定比率会加剧股价下跌的程度,且长期来看股价会保持"惯性"而非"反转"。本文的研究表明投资者做决策时对股价高点存在明显的锚定效应,丰富了锚定效应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运用。更重要的是,本文提出了一个可能更适合于中国资本市场的股价高估指标,该指标意味着资本市场定价机制的不完善是导致股价高估和频繁崩盘的重要原因,这对于改善资本市场定价效率、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关静怡  刘娥平  
为探明股价高估的市场时机如何影响上市公司对标的公司的业绩承诺水平偏好,以及标的公司业绩承诺是否能实现,本文以2010~2020年4月A股上市公司公告的签订了对赌协议的并购交易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股价高估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收购承诺增长率较高的标的公司,且在股份支付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有可能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创造高估的市场时机。但是标的公司业绩承诺增长率越高,实现情况却越差,在收购方委托代理问题严重的情况下,更容易受股价高估驱动而收购高承诺的标的公司,随后这些高承诺并购出现业绩违约的问题更加严重。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股价高估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丰富对赌协议的经济后果研究。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媛   毛慧娜  
企业IPO时可选择使用双重股权结构的上市制度为资本结构影响股权结构的研究提供了契机。以1991—2023年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企业为样本,本文从选择原因和选择结果双重视角,经过主回归和工具变量、子样本回归等多种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高杠杆企业更有可能选择以双重股权结构上市,这种趋势在短期债务占比高的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从选择结果看,基于债务的治理作用,高杠杆企业选择双重股权结构后更有助于保护外部股东利益、提升股东价值;进一步研究得知,内部股东可通过设定较高的投票权倍数减轻其承担的债务风险效应,但也减弱了债务治理效应,而持有较多现金流权则能够增强债务治理效应;企业成长性越高、行业竞争度越高、重资产越多时,高杠杆企业选择双重股权结构的债务治理效应越强。独特的研究视角同时对双重股权结构和资本结构研究具有增量贡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媛   毛慧娜  
企业IPO时可选择使用双重股权结构的上市制度为资本结构影响股权结构的研究提供了契机。以1991—2023年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企业为样本,本文从选择原因和选择结果双重视角,经过主回归和工具变量、子样本回归等多种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高杠杆企业更有可能选择以双重股权结构上市,这种趋势在短期债务占比高的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从选择结果看,基于债务的治理作用,高杠杆企业选择双重股权结构后更有助于保护外部股东利益、提升股东价值;进一步研究得知,内部股东可通过设定较高的投票权倍数减轻其承担的债务风险效应,但也减弱了债务治理效应,而持有较多现金流权则能够增强债务治理效应;企业成长性越高、行业竞争度越高、重资产越多时,高杠杆企业选择双重股权结构的债务治理效应越强。独特的研究视角同时对双重股权结构和资本结构研究具有增量贡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蓝紫文  李增泉  
文章从关系型合约的视角研究了公司选择双重股权结构的内在动因。在我国,企业的商业模式普遍具有关系型交易特征。与市场型交易不同,关系型交易依靠交易各方由关系专有性投资所建立起的信任关系来自我履约。文章分析认为,双重股权结构带来的多倍投票权与稳定控制权可以降低关系型合约的执行成本,保障关系型合约的长期稳定执行。文章以1997-2018年339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IPO年度数据为样本,发现公司具有越多的关系型合约,越可能采用双重股权结构。进一步分析表明,当公司所在地的市场化程度、人口流动率较低,或者社会资本紧密度较高时,这种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此外,在采用双重股权结构后,关系型合约公司会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来缓解双重股权结构所带来的代理问题。例如,公司会更大概率聘请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开展更多的投资者电话会议活动,设定更高的独立董事比例,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以吸引更多的分析师关注。上述结果表明,在关系型社会中,双重股权结构对保障公司关系型合约的执行具有独特优势。文章结论对于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更好地理解我国制度背景下的双重股权结构具有实践意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胡丹  杨金花  
双层股权结构有助于创始人及管理团队稳定公司控制权、激发其潜能和积极性,但也带来了诸如其他投资者保护不足、管理层谋取控制私利等潜在风险。考虑到我国采用双层股权结构的公司主要集中于赴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本文以2005-2020年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为样本,探究双层股权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及这种影响在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第一,双层股权结构显著提高了公司价值;第二,双层股权结构的价值增值效力是通过降低代理成本、缓解公司短视来发挥作用的;第三,从企业生命周期动态视角来看,在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采用双层股权结构能够提高公司价值,且对成长期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强,而衰退期企业采用双层股权结构不具有价值增值作用。充分发挥双层股权结构的价值增值效力、抑制其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要引导企业合理选择双层股权结构,同时做好退出机制的前瞻性设计,加强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督,强化对创始人及管理团队的激励约束。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任碧云  杨克成  
本文研究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增持行为的关系,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增持倾向显著正相关,大股东在股权质押后会倾向于通过增持股份来防范股价下跌风险进而实现自我保护目的,而大股东面临的较强财务约束使其无意愿和能力进行大幅增持,其增持行为具有较多象征意味。本文为大股东增持股份动机提出了新的解释,择时和自保的双重动机得到支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袁显平  边珍  董旭  
本文基于2010-2020年样本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持股、股权制衡与并购绩效的关系,以及股权制衡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并购绩效关系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并购绩效之间存在非线性U型关系,股权制衡与并购绩效之间亦存在非线性U型关系,且股权制衡能够显著调节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并购绩效的作用。研究同时发现,在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公司间,机构投资者对并购绩效的影响无明显差异,而股权制衡对并购绩效的作用仅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显著。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郭白滢  周任远  
在市场做空受限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对于正面公开信息的过度反应会导致股价的高估,其高估程度可能受到机构投资期限的影响。文章基于2004-2018年我国A股市场和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市场数据,对正面公开信息、机构投资期限与股票价格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在市场做空受限的情况下,正面公开信息使受短期机构投资者青睐的股票出现更严重的价格高估;(2)在市场处于牛市时,股价高估程度在机构投资期限上的差异显著,而在熊市时则不显著;(3)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短期机构投资者比长期机构投资者更倚重公开信息。这可作为股价高估程度因机构投资期限不同而存在差异的一个解释。文章丰富了机构投资者行为与市场稳定之间关系的研究,拓展了社会关系网络理论在投资者行为分析中的应用,为监管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市场稳定措施提供了理论与方法依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徐长生  马克  
在分析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对股票价格的作用效果时,应充分考虑股票市场状态的影响。当市场状态由熊市变为牛市时,投资者交易策略也由保守转为激进。此时,两融交易可能导致融资融券标的股票价格高估。本文使用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交易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验证了融资买入交易对两融标的股票价格上涨的推动作用,发现牛市开始之后融资交易规模的扩大是融资融券标的股票价格被高估的重要原因,牛市中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价格存在明显的高估。本文参考股票的现金流贴现估值模型,考察了样本股票在牛市开始前后基本面变动状况,发现无论当前盈利能力、成长趋势还是公司运营风险均无法解释牛市开始之后融资融券标的股票价格的高估,这表明基本面因素并不是两融标的股票价格被高估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徐长生  马克  
在分析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对股票价格的作用效果时,应充分考虑股票市场状态的影响。当市场状态由熊市变为牛市时,投资者交易策略也由保守转为激进。此时,两融交易可能导致融资融券标的股票价格高估。本文使用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交易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验证了融资买入交易对两融标的股票价格上涨的推动作用,发现牛市开始之后融资交易规模的扩大是融资融券标的股票价格被高估的重要原因,牛市中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价格存在明显的高估。本文参考股票的现金流贴现估值模型,考察了样本股票在牛市开始前后基本面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韩金红   曾晓   靳庆鲁  
VIE模式是中国企业上市融资的独特创造和现实选择,其对于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企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其特有的协议控制方式也会引发双层委托代理问题,进而影响企业的股价崩盘风险。基于此,本文首次以双层委托代理问题为切入点,实证检验VIE上市模式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发现:VIE模式上市会提高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双重股权结构这一机制设计可以缓解VIE模式对股价崩盘风险的负面影响,基于影响机制检验发现,VIE模式下引发的双层委托代理问题会降低企业的信息透明度,进而导致股价崩盘风险的增加。本文首次基于股价崩盘视角分析了VIE模式企业的上市效果,同时发现双重股权结构嵌入VIE模式可以发挥积极的公司治理作用,本文的研究丰富了VIE模式、双重股权结构的相关研究,同时可为我国科创版VIE模式上市政策的改革、VIE模式监管制度的完善及我国VIE模式企业的上市决策提供经验证据及决策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俭  徐俊梅  
上市家族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我国上市家族企业的股权结构相对于非家族企业更加复杂,由其引起的代理成本问题也更加复杂。本文以2004~2012年中小板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样本,对家族企业持股、股权制衡及代理成本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家族持股比例越高,股权代理成本越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股权制衡度越高,股权代理成本越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