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24)
- 2023(11998)
- 2022(10132)
- 2021(9026)
- 2020(7546)
- 2019(16781)
- 2018(16609)
- 2017(32131)
- 2016(17424)
- 2015(19625)
- 2014(19962)
- 2013(19408)
- 2012(18382)
- 2011(16974)
- 2010(17474)
- 2009(16600)
- 2008(16105)
- 2007(14996)
- 2006(13679)
- 2005(12675)
- 学科
- 济(91259)
- 经济(91156)
- 管理(56131)
- 业(48954)
- 企(40763)
- 企业(40763)
- 方法(27025)
- 地方(23281)
- 数学(23129)
- 数学方法(22891)
- 中国(22032)
- 农(21309)
- 财(20780)
- 制(20231)
- 业经(19965)
- 学(16362)
- 地方经济(15408)
- 体(15345)
- 银(13870)
- 银行(13853)
- 融(13666)
- 金融(13659)
- 产业(13563)
- 农业(13527)
- 行(13387)
- 策(13136)
- 环境(12903)
- 贸(12411)
- 贸易(12404)
- 易(11956)
- 机构
- 学院(259240)
- 大学(255972)
- 济(120590)
- 经济(118120)
- 管理(96329)
- 研究(92640)
- 理学(81054)
- 理学院(80218)
- 管理学(79077)
- 管理学院(78577)
- 中国(70874)
- 财(57929)
- 京(53374)
- 科学(50862)
- 所(46215)
- 财经(44002)
- 江(42277)
- 中心(41526)
- 研究所(41001)
- 经(39513)
- 经济学(38224)
- 农(37828)
- 经济学院(33927)
- 北京(33847)
- 院(33215)
- 业大(32595)
- 范(32577)
- 州(32502)
- 师范(32269)
- 财经大学(31971)
- 基金
- 项目(160720)
- 科学(127474)
- 研究(123453)
- 基金(115551)
- 家(98387)
- 国家(97563)
- 科学基金(83967)
- 社会(80895)
- 社会科(76790)
- 社会科学(76778)
- 省(63821)
- 基金项目(59369)
- 教育(55902)
- 划(52098)
- 编号(50007)
- 自然(49834)
- 自然科(48616)
- 自然科学(48603)
- 自然科学基金(47745)
- 资助(47514)
- 成果(42452)
- 发(37104)
- 课题(36441)
- 重点(36379)
- 部(36044)
- 制(35224)
- 国家社会(33646)
- 创(33516)
- 性(32283)
- 教育部(31465)
- 期刊
- 济(149827)
- 经济(149827)
- 研究(86367)
- 中国(56514)
- 财(45417)
- 管理(40070)
- 农(36325)
- 学报(33491)
- 科学(32782)
- 融(28663)
- 金融(28663)
- 教育(27920)
- 大学(26783)
- 学学(25402)
- 经济研究(24604)
- 技术(24293)
- 农业(23999)
- 财经(23458)
- 业经(22981)
- 经(20486)
- 问题(18915)
- 贸(14800)
- 技术经济(14374)
- 世界(13255)
- 国际(13044)
- 统计(12478)
- 现代(12416)
- 经济问题(12204)
- 商业(11924)
- 经济管理(11865)
共检索到416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连仲
产业政策产要是干预社会再生产过程,干预各产业部门之间和产业内部的资源配置过程,重点是调节供给。所以也有人称之为供给管理的政策。不同的经济体制对产业政策实施有不同要求,这就导致随着经济体制变化,产业政策内容也必然要随之发生变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江春泽
原苏联是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发源地。对这种体制的改革始于50年代初,直到80年代末,中国和苏联在改革进程和效果上已显示出极大的差异。对这些差异作比较研究,也许有助于加深对中央计划经济体制转换中若干问题的认识。一、从发展的结果来检验转换的效果体制转换就是我们所说的改革。也就是把“体制优选”作为一个重要手段来更有效地配置有限的资源,从而达到发展生产力的目的。那末,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就逻辑地成为检验改革效果的最主要的标准。中国经济尽管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改革已使中国进入了建国以来经济生机最旺盛、经济实力增强最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新时期。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龚道广 何淑媛
我国改革之前的农业管理体制集中地反映了传统计划经济的要求。它以排斥市场,否定商品,限制价值规律的作用为基本持征。而经过改革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体制,则不仅要承认商品,要全面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而且在资源配置上要以市场为基础。两种体制的重大差异客观上决定了政府管理农业再生产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席玉玲
夜大教育主要是对各行各业的就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旨在提高其本职工作能力和科技水平的教育,它是以班级授课为主要教学方式的集中性教育。夜大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具有成人教育的基本特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夜大教育有了迅速的发展。据国家教委成人教育司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夜大毕业生人数为4.65万人,在校学生人数已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何加武 清明
重复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中央政府为制止重复建设曾三令五申,但收效甚微。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重复建设现象在空间上愈来愈密集、在时间上愈来愈频繁,而国家的宏观调控及行政干预也显得愈加乏力。显然,重复建设后面隐藏着许多深刻、复杂的社会经济原因,需要从新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谷书堂 柳欣
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经过10多年的改革,已经从原有的高度集中型的计划经济转变为目前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交错并存的局面,研究中国目前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向市场经济过渡,必须以对目前双轨制经济体制的特点及其运行为基础。本文首先对目前我国经济体制的双轨制运行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来讨论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重点和难点。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肖炎舜
经济体制转轨是我国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演进过程,它对财政政策调控具有全方位的基础性影响。本文以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功能定位发生重大转变的时间节点为依据,将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分为三个阶段,相应分析了三个阶段财政政策的主要特点。中国正在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财政政策调控与经济体制转轨之间关系仍然是一项重要任务。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肖炎舜
经济体制转轨是我国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演进过程,它对财政政策调控具有全方位的基础性影响。本文以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功能定位发生重大转变的时间节点为依据,将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分为三个阶段,相应分析了三个阶段财政政策的主要特点。中国正在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财政政策调控与经济体制转轨之间关系仍然是一项重要任务。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德明
本文研究了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对环境保护产生的积极作用及其面临的问题,探索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 环境保护 经济政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溶沧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政策具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公共政策的出发点,以市场为基础;二是公共政策的制定,以法律为准绳;三是公共政策的目标,以实现效率、公平和发展要求为重点。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模式转变,以及由这种转变所引起的一系列制度和社会变革,将对政府的公共政策基础或政策环境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致使公共政策需在资源配置方式、政府角色、宏观经济调控模式,以及所有制结构转变中加以重新定位。最后,就中国转轨经济的实际情况来看,公共政策转型需重点解决好几个突出问题,即公共政策范围和目标的非市场化问题;公共政策的灵活性与稳定性问题;公共政策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公开化问题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余昺鵰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建中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中国银行的经营机制如何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一个值得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去认真探讨的课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尹伯成
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出版的《经济体制学概论》是一本把经济体制作为独立学科来研究的学术专著,该书的研究方法、内容观点和体系结构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一、经济体制学作为一个学科的产生是时代的呼唤经济体制是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前途与发展,关系民众福祉与利益最重要的制度,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杠杆,它的优劣决定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质量高低和速度快慢。既然经济体制对一个社会、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发展来说是决定性的、最关键的因素,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创立一门新的科学——经济体制学呢?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乌日其其格
蒙古是目前经济体制转轨的国家之一,曾有长达70年之久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史。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过渡的步伐始于90年代初期。对国有资产实行私有化,是蒙古经济转轨的首要任务和突破口。私有化进程虽步履维艰,但使蒙古的经济、政治、社会领域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成为蒙古步入西方式自由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重要前提步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